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与思路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课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展开教学,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不同时期的呈现来整合教材知识,全面透视二十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种种新变化,在此过程中提供相关文字、图片、图表等材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叙事与解释能力,并运用唯物史观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也认识各变化之间的关联和变化的实质,认识到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变化中“变”的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变”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并通过这段历史的学习,思考其对当今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下)》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本课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四个子目,讲述了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概况,展示了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问题。资本主义国家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一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层面的新变化,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会缓和,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经过一学期多的高中历史学习,已初步具备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能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教材四个子目仅“科学技术新发展”初中有所了解,其他三个子目对学生来说完全陌生,教师要提供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教材,厘清各变化的具体内涵,并着重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认识各变化之间的关系和其实质。
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2.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为引子,通过不同史料的呈现进一步明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具体表现。(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对史料的深度解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层面厘清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间的关联,并从中认识其“变”与“不变”的实质,形成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整体认知。(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4.通过本课学习,探讨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启示,感知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得出当今和平局势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共谋发展的认识。(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和原因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图表、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表现:经济 国家调控新手段 实质:科技 科学技术新发展 生产力 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新变化政治 社会福利新改革 生产关系 不变—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社会运动新进程 整体认知:在发展中成就与问题并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呈现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周刊杂志封面,其中去年10月在美总统大选之际首次改名为投票。我们生活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而近百年来一直未变的杂志封面居然也在变。引出本课:从《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透视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观察封面变化 以杂志面之变引出世界之变,导入课题
变化初感知 一本杂志,一些人物,承载着一段历史…呈现12副《时代》周刊封面,让学生将其分类。结合人物分类,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教材相关子目,指出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具体表现。归纳为5新:1、国家调控新手段2、科学技术新发展3、社会结构新变化4、社会福利新改革5、社会运动新进程。依次展开学习。国家调控新手段呈现《时代》周刊人物凯恩斯和罗斯福及其相关文字介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为什么国家宏观调控成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要变化?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原因有三:一是30s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弊病;二是二战的生死存亡教训,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唯美国马首是瞻;三是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和影响,借鉴苏联成功经验。小结: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以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这是历史与现实的选择与需求的结果,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产物,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晶。呈现二战后历任美国总统任职表和一组《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引导学生探究:作为一国政府领导人,主导着国家的经济政策,那么在其任期内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呈现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分析指出各国调控经济的具体措施。小结:国内措施有三:一是加大开支,增加就业;二是利用经济杠杆调控;三是制定计划促进协调发展。呈现经济发展曲线图,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称凯恩斯为战后繁荣之父,战后滞涨之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取得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五六十年代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到了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却出现程度不同的“滞涨”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化严重。这意味着凯恩斯主义的失灵,于是在80年代各国不得不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于是一种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在各国产生。美国在克林顿执政的90年代奉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加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美国经济再创奇迹,进入新经济时代。小结:战后各国都在寻求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间的平衡呈现国际经济组织的图标,让学生结合教材大致介绍小结:在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国际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促进各国发展。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层面,国家力量都在加强,各国都通过自我调节这样的新手段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新发展呈现一组时代周刊封面,引出变化之二。值得关注的是爱因斯坦为何被选为世纪风云人物?他的贡献是相对论这一重大理论的突破,为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二战的爆发加速了技术革命的到来,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力投资高科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体现在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方面。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也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论断:科技是生产力。社会结构新变化呈现两幅图表:一是二战后美、德、日就业人口分布变化表,二是阶层划分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表从中得出什么结论或认识?小结: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农业、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上升。表明资本主义国家的就业结构或者说分工结构发生了变化。同时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阶层划分中,中间阶层占较大比例,人数增加。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国家的阶层关系也在发生新变化。总体看来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新变化。结合《时代》周刊封面重点解读何为中间阶层?明确:二战后发达国家出现的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社会福利新改革呈现《时代》周刊封面和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夫人和美国总统肯尼迪所说的话,谈谈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关注民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福利国家”的建立是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罗斯福新政中就有社会保障的举措,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的是英国。战后欧美福利国家不断发展,六七十年代日益完备。何为福利国家?目的?内容?实质?一起了解下。目的在于缩小社会差距,缓和阶级矛盾。瑞典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公共福利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摇篮到坟墓”都可以享受较好的社会福利待遇。由于社会福利主要由国家财政来负担,其实质是政府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阅读教材“学思之窗”,思考为什么尼克松政府要提出新的社会福利改革计划?福利制度的存在是必要的,有其历史进步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并非一劳永逸,需要不断调整。尼克松家庭援助计划的提出是希望美国的福利制度更为合理。呈现图片,评价福利制度。80年代英法美等国都不同程度的减少福利开支,缩小福利国家规模,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小结:社会福利要根据国情量力而行,不断调整。高福利未必完全等于社会和谐,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是关键。社会运动新进程二战后和平、民主成为时代主流,黑人、妇女、学生等要求增加相应的权利,各种社会运动此起彼伏的出现,这表明资本主义国家在调整变化的同时,其国内社会的政治问题依然存在。补充材料在三个方面讲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反对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妇女运动——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学生运动 思考并尝试分类:政界领袖、商界实业家、科技界、黑人、妇女、青年、中产阶级……阅读教材回答阅读教材思考回答存疑阅读教材和材料思考回答观察思考回答看书回答思考、感知科技发展的表现观察回答谈谈理解,明确共识:社会保障的重要性。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回答思考回答 暗示资本主义变化的几个方面粗读教材、明确变化探讨变化之历史背景大致了解总统任期明确调控举措明确各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对应总统任期内的经济政策有关自主学习简单内容淡化处理,揭示唯物史观——科技是生产力,是变化的表现也是变化的原因。直观印象得出认识引导阅读教材内容感知变化利用好教材资源,进行理性思维分析辩证看待问题简单内容直观感知
变化再认识 思考:资本主义国家是在哪些领域出现的变化?各变化间什么关系?引导分析图示如下:呈现材料: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中的一段话思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从整体上来看待资本主义的变化呢?小结: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触及的只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与完善。变化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所以也就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全面客观辩证看待资本主义:战后资本主义在和平环境下,在高科技的引领下,生产力大发展,生产关系也有一些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适应生产力发展。社会有所进步,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贫富差距依然存在,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未普惠到全体民众。其成就与问题仍同时并存。 思考回答阅读材料并思考回答 从唯物史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层面分析得出认识培养学生史料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感知变化及其实质
历史的启示 呈现两段材料,谈谈你对“两个决不会”和“两个必然”的认识。拓展讲解:两个决不会:当一种生产关系和以它为基础的社会形态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时,这个社会形态是决不会灭亡的;当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与现有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来取代它时,是决不会有新的生产关系产生出来的。小结: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还能容纳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大胆改革积极调整,通过制度创新开发资本主义的潜力。鉴于资本主义仍有生命力,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展现《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邓小平及其一段话思考: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见图示: 思考回答结合变化的几方面谈启示、畅所欲言 对马克思的话全面领悟,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前途学以致用以史鉴今
课堂小结 呈现两幅《时代》周刊封面,引出战后这本杂志对中国观察的视角也在不断调整变化,由最初对红色政权的恐惧观望到78年后放下身段后的质疑到新世纪肯定赞扬多维视角讲述中国故事。2017年的封面肯定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实力的国家,2020年发布抗疫群像,其中美团外卖骑手高治晓作为唯一华人面孔登上封面。小结:在当今和平局势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共谋发展。 观察思考 时代在变,《时代》周刊对中国的观察视角也在变,升华本课,得出历史认识。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变化初感知”、“变化再认识”、“历史的启示”三个部分来讲述和拓展教材内容。以《时代》周刊不同年度封面人物的变化为引子,整合教材内容,从五个方面来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其中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福利国家为重点,其他淡化处理。在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的具体表现明晰后,又通过材料的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变化的实质,即到底什么在变,什么又不变,从而全面客观地看待资本主义。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把握一段历史,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学以致用。于是延伸探讨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启示是本课升华部分。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明白,资本主义在其发展历程中,成就与问题并存,但作为一种生产关系还能容纳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过程,于是在当今和平局势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共谋发展。由于本课知识容量大,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稍显局促。有些内容讲授的有些匆忙,留给学生思考回答的时间不够。在某些环节的处理上需要再作调整或许教学效果会更好。新课标新教材需要不断尝试,多实践多反思多学习。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