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一、说选题立意
二、说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了解、识记层面:
能说出、能再认、
考察题型多为客观选择题
认识、理解、感悟层面:
能自我初步分析、能自我感受领悟
考察题型多为主观材料题、简答题
二、说课标分析
三、说教材分析
三、说教材分析
四、说学情分析
四、说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
思维能力层面
情感层面
课标分析
教材分析
五、说教法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人物二:繁荣初现——治世唐太宗
教师活动:
展示体现唐太宗治国理念及原因的史料,引导学生认识到李世民治国理念的“开放”特点;
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民本”治国理念的特色与价值;
通过语言,构建古今“民本”理念的相似贯通性,让学生感悟历史智慧的魅力。
学生活动:
认真阅读史料,结合教材,整理李世民治国理念与隋亡教训的联系及其治国理念的“民本”特点;
聆听教师讲述,了解习近平“民心”思想,感受历史智慧。
设计意图:
教师精选史料并展示,有力佐证教材观点,利于学生充分了解李世民“以民为本”治国理念。
教师补充现今中国相似民本理念的治国实践,培养学生初步从历史视角解读大国当代问题的能力与兴趣,展现历史魅力。
六、说教学过程
人物二:繁荣初现——治世唐太宗
教师活动:
布置教材阅读及填写表格任务,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并指导。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利用表格提示信息,归纳相关措施并完善笔记。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梳理唐太宗治国措施,加深印象,降低识记难度,并发展学生一定的信息归纳与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活动:
针对“三省六部制”知识难点,教师着重讲解,并补充“隋朝三省制”结构示意图,讲明两者之间存在的继承与创新关系。
学生活动:
观察隋朝三省制与唐朝三省六部制,区分异同。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隋唐中央官制图,使学生直观看到唐朝中央官制“继承隋制,但又创新”的特点。
六、说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创设生动历史情境,巧妙运用三层设问,检测学生对于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掌握情况。
学生活动:
参与课堂互动,回答老师问题,查漏补缺。
设计意图:
通过生动且有意义的情境创设,用有意思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三省六部制”运作过程及部门职责的掌握情况,并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维持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人物三:繁荣转承——女帝武则天
教师活动:
通过出示武则天传奇一生时间轴,加以史实叙述,讲明武则天人生经历。
学生活动:
聆听教师叙述,了解武则天生平背景及经历。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的时间轴与人生经历折线图展示,使学生初步感知武则天其人。
教师活动:
让学生自主发言,谈谈原印象中的武则天。而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再加以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武则天的治国才能与治国效果,客观评价武则天其人,转变固有观念。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聆听教师讲解,重构历史人物观念。
设计意图:
通过原印象与史实对比,冲击学生固有观念,引导学生从历史事实的角度正确评价武则天,使学生了解武则天统治时期的社会局面。
六、说教学过程
人物四:繁荣顶点——盛世唐玄宗
教师活动:
出示李隆基人物名片,讲解李隆基的人物经历、基本关键词。
承接李隆基人物关键词,点明唐玄宗擅改革,让学生从教材中找找李隆基的主要改革措施。
学生活动:
通过李隆基人物名片,了解李隆基人物关键词,注重抓住“改革”二字;阅读教材,找出李隆基改革措施。
设计意图:
通过人物小卡片,吸引学生注意,为讲解唐玄宗改革措施作好铺垫;通过整理归纳唐玄宗改革措施,了解唐玄宗治理国家的主要举措。
教师活动:
带领学生复习隋朝科举建立举措,讲解唐朝科举发展历程。
学生活动:
聆听讲解,细心思考。
设计意图:
通过梳理不同皇帝发展科举制的不同举措,明确科举制建立完善历程,厘清隋与唐朝科举制发展的继承创新关系,凸显唐朝“开放”的用人制度。
六、说教学过程
问题1:唐朝的繁盛到何程度
教师活动:
出示唐朝建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经济发展状况相关史料,提问“唐朝的繁盛到何程度”,引导学生阅读并找寻异同,归纳特点。
讲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不同,用浅显语言适当引入“治世”与“盛世”的历史概念。
学生活动:
阅读史料,发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领悟两个盛世局面的不同。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史料对比,使学生直观地通过史料,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并着重区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不同,进而让学生体会唐朝盛世发展的过程性、动态性、发展性,感悟大唐盛世荣光,达到课标要求。
新课讲授——解析盛世密码
六、说教学过程
问题2:唐朝何以繁荣?何以开放
教师活动:
带领学生回顾本堂所学全部内容,进行知识小结。
并设问“唐朝何以繁荣?何以开放”,引导学生通过找寻三位皇帝治理措施的相同点理解唐朝盛世形成的原因。
学生活动:
跟随教师进行知识小结,小组合作探究“唐朝何以繁荣,何以开放”,通过找寻相同的治理措施,理解唐朝盛世形成的原因。
设计意图:
通过知识小结,回顾本课内容,加深学习印象。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找寻唐朝盛世形成的原因,理解唐朝“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特征,实现课程目标。
新课讲授、知识小结——解析盛世密码
六、说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通过言语讲解,将大唐盛世路与中华复兴路相联,引导学生思考,大唐盛世的治国举措对现今中华复兴的启示。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
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在对大唐盛世历史的追忆与未来中华复兴的憧憬之中结束本课教学。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深刻理解历史与现实。
设计意图:
全课主题、情感升华环节所在。通过充分发掘历史的史鉴功能,将大唐历史与现实中华复兴相联系,带领学生在回顾大唐盛世路的同时,展望中华复兴梦,突显本课教学立意与思维高度。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实现历史教育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主题升华——复兴盛世荣耀
七、说设计反思
我曾看过一篇教学反思,是一位高中历史老师所写的,她在课后采访学生,才意识到学生相比于历史逻辑本身,更感兴趣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这启发了我,如果能尝试着把历史人物的作为与历史发展逻辑相连,会不会能做到在吸引学生的同时讲好历史故事呢?所以,本课,我大胆地在第一篇章采用了四个人物线索的形式,希望能够体现人物与时代发展的相联性。
同时,我致力于充分利用教材,希望对教材的使用率做到85%以上,让学生真正吃透课本,回归课本,从课本中发现新问题、新现象。当然,我也补充了能佐证教材观点、或者补充史实背景的史实,以期促进学生的理解。
但是,我的问题也由此产生。我发现现在我学会了给课本做加法,但是却尚未掌握如何恰如其分地给我的讲课做做减法,所以导致我常常想讲的很多,但是重点知识能分配的时长却不够的问题,我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练习,能使自己未来的备课与教学做到“纳繁就简、主线明晰、不枝不蔓。”
总的来说,本课是我第一次设计初中历史课程的一次珍贵的备课尝试。在备课期间,发生了一些意外的小插曲,导致我可能对于某些地方分析地不够到位,还请各位老师见谅。
感谢
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