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战国策》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经西汉末学者刘向加以汇编整理,共三十三篇。这部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在各国的政治活动和言论,反映了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上的斗争。它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战国策》还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其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成为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标志,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著名的寓言“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就出自该书。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也是一名十分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战国时期齐国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记》记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后期励精图治,修明政治,使齐国大治。
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劝谏齐王,齐王纳谏。
整体感知
读课文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谏,即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①邹忌劝谏齐王
②齐王纳谏
初读课文
邹忌( ) 昳丽( ) 朝服( ) 衣冠( ) 窥镜( ) 孰( )
妾( ) 寡人( ) 谏( )
谤讥( ) 间进( ) 期年( )
.
zōu
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
.
.
.
.
.
.
.
.
.
.
yì
zhāo
ɡuān
kuī
shú
qiè
ɡuǎ
jiàn
bànɡ
jiàn
jī
整体感知
参照注释,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语,注意节奏和断句。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整体感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整体感知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整体感知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谓
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
长,身高
穿戴,名→动
照
对…说
固定句式。“与…相比,
谁更…” 。 孰:副词,谁
=甚美。太美了
比得上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
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判断句。标志:……者也。
即“信自”。
宾语前置
第二天
又
“与…相比,谁更…” 。 孰:副词,谁
省略句。(邹忌)与(客)坐谈
补足音节,无意义
“…与…孰…”,句式: “与…相比,谁更…”
及、比得上
明日,徐公来,孰视 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我也。”
第二天
通假字,“熟”,仔细
省略句。(邹忌)自以为不如(徐公)以为:认为
视自,
宾语前置
“甚远”太远了
在晚上。名→状
以…为美。(认为…美)意动用法
偏爱,形→动
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他,指徐公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
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
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
蔽甚矣!”
实在
土地方圆
国君旁边的近臣
没有
受蒙蔽,因受蒙蔽而不明
比
的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
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cháo于
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对,好
当面。名→状
指责
过失
上等的
“于市朝谤讥”介词结构后置
使…听到。
满一年
偶然
即使
所说的
朝见
到
集市
不时,有时候
授予
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说说分别对应什么情节。
本课情节为: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讽谏齐王的三类比,齐威王纳谏后的三赏赐,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齐国的三变化。
妻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妾
吾孰与徐公美?
客
吾与徐公孰美?
再读课文,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了怎样的回答?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问
三答
精读细研-----三问
精读细研----三类比
大声朗读课文第2段,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邹忌以家事喻国事,以切身经历为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妻私我
客有求于我
妾畏我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三思
王之蔽甚矣
精读细研----三赏与三变
齐王听了邹忌的话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上书谏寡人
中赏
谤讥于市朝
下赏
面刺寡人之过
上赏
门庭若市
无可进者
时时而间进
齐王广开言路 ,悬赏求谏。
战胜于朝廷
三赏
三变
奇异的“三叠排比”结构。
知识小卡片
“三叠式”结构:一件事反复三次完成,或者通过三个雷同的情节叙述一个故事。这是一种递进式的反复,一波三折,精彩严谨
三叠式结构对表达问意起到什么作用?
“比美”环节
“三问”“三答”展现“比美”过程
“三思”揭示邹忌在“比美”中遭受蒙蔽的原因
“进谏”环节
“三比”比出“王之弊甚矣”的结论
”赏谏“环节
“三赏” “三变”演绎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以及“战胜朝廷”的辉煌
文章“三叠”式结构的运用,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
“三叠法”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经典叙事模式,它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如:
刘备三顾茅庐 (求才之诚心)
孙悟空三调芭蕉扇、三打白骨精 ( 取经之艰辛)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起义之声势)
层进式反复
故事一波三折
文章机构完整紧凑活泼灵动
合作探究
邹忌为什么能劝谏成功?
(1)运用类比说理,从家庭小事入手,以家事类比国事。邹忌将“妻私己”“妾畏己”“客欲有求于己”类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有很强的说服力。
(2)运用设喻说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语言委婉含蓄,容易让人接受。邹忌没有直言齐威王的弊病,而是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受蒙蔽的道理。
(3)讽谏有针对性,设身处地地为齐王着想。邹忌针对“王之蔽甚矣”的现实和齐王希望修明政治、兴利除弊的愿望进行讽谏,让齐威王欣然接受。
回顾邹忌讽谏的过程,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合作探究
邹忌:
齐威王:
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敢于坚持真理,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的谋士。
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是一位从谏如流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你还知道关于齐威王的历史故事吗?
“一鸣惊人”是中国自古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本是指林中的一只鸟,平时并没有飞起,也没有鸣叫,然而一当它振翅而飞,张嘴名叫的时候,却是惊人的。指代那些常日里没有什么特殊表现的人,一下子就做出了惊人的成果来。在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有一位齐国的君王就是这样的一鸣惊人,他是称雄七国的齐威王。
淳于髡虽然貌不惊人,但是聪明才智却是常人不能比的,极善辩论,由他代表齐国出使诸侯国就没有受过什么屈辱。齐威王在即位之初,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至于国家大事都被他一并交给了卿大夫们。在很长的时间里,朝廷是散乱无纪,各路诸侯也是乘着齐国的荒于治理而侵扰不断,齐国可谓是危在旦夕了。在众位大臣不敢进言触犯齐威王之际,这个淳于髡就挺身而出,以比喻的形式来唤醒沉睡中的齐威王。
淳于髡告诉齐威王,说齐国里有一只大鸟,就栖息在王宫的后院中,已经有三年没有振翅高飞和鸣叫了。齐威王听了,豁然开朗,就说这鸟只是不飞罢了,一旦起飞那就是冲破了云霄,一旦鸣叫,那就会震惊全国乃至天下的人们。
不久齐威王召集了齐国各地的官员来到朝堂之上,在经过自己暗地的考察之后,齐威王烹杀了一位贪官,重赏了一位勤政爱民的官员。从此震慑全国,各个官员无不克己守礼,勤勤恳恳地工作,齐国也自此走上了强大之路。
小结
邹忌讽谏的成功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的。一是邹忌讽谏的智慧,一是齐威王纳谏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