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沉郁顿挫风格(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沉郁顿挫风格(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4 08:1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沉郁顿挫风格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清人何焯评论韩愈此诗“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①
周密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②。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③,共赋消忧。
[注]①本词是词人在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后流亡时所作。②王粲登楼:王粲于东汉末年避乱荆州作《登楼赋》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③老监:指自号“四明狂客”的唐朝诗人贺知章,他曾任秘书监。
2.此词颇有杜甫“沉郁顿挫”之风,请结合词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宋)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3.清代陈廷焯评价此词:“沉郁顿挫中,自觉眉飞争舞。”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远游①
杜甫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巂②,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③内,猿啼失木④间。
弊裘苏季子⑤,历国未知还。
[注]①诗人晚年出夔州至潭州,此诗写于其间。②越巂(xī),古郡名,在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进扰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③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④猿啼失木,指猿因失去栖息地而哀鸣。⑤弊裘苏季子,指苏秦游说未果,敝裘而归。
4.后人多用“沉郁顿挫”评价杜甫的诗风,清人吴瞻泰认为“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请结合吴瞻泰的观点简要分析这首诗如何体现杜甫的“沉郁顿挫”之风。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①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②,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作这首诗时诗人59岁,闲居山阴。②迮(zé):狭窄。
5.后人评价此诗颇有杜甫“沉郁顿挫”之风,所谓“沉郁”,简单地说,指诗歌的情感深厚、浓郁、忧愤,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抒发了哪些“沉郁”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上作二首(其一)
陆游
落日溪边杖白头,破裘不补冷飕飕。
戆愚酷信纸上语,老病犹先天下忧。
末俗凌迟①稀独立,斯文崩坏欲横流。
绍兴人物②嗟谁在,空记当年接俊游③。
【注】①凌迟:即逐渐衰替败坏,②绍兴人物:指当年与陆游志同道合的友朋故旧。③俊游:指快意的游赏。
6.本诗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请从情感和章法上进行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
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杜工部:即杜甫。因杜甫被授有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衔,因此人称杜工部。这首诗是李商隐离开成都,在饯别宴席上所写。这首诗是模仿杜诗风格,因而以“杜工部蜀中离席”为题。
7.“沉郁”,指诗歌内容深广,情感深沉;“顿挫”,指表情达意起伏变化。有人评价李商隐此诗模仿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请从“沉郁”“顿挫”两方面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北宋灭亡,此诗写于1128年。
8.此诗颇有杜甫的“沉郁顿挫”之风,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高妙:“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有高屋建瓴之势。颔联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个整体,紧承上文,有浑然之感。颈联“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用得极为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意思对即可)
2.①意境营造上(或意象选择),沉郁悲壮:上阕阴沉凄凉的冬景,眼前一片萧瑟和衰败的鉴湖、兰亭,荒芜落寞的蓬莱阁,一派景象都营造了沉郁悲壮之境。
②情感表达上,深沉蕴藉:词人处境窘迫,四处飘零,但怀念故国,思念故园,心系家国,全词极写了国破家亡,四处漂泊的忧思,感情深沉。
③手法运用上,起伏顿挫:词的上阕,借景抒情,萧瑟的冬景中渗透着亡国的哀痛。下阕直抒胸臆,“回首”三句,直接倾吐心头郁积的哀伤,手法多变,情感表达辗转。
④结构安排上,层层推进,回环往复:词的上阕,萧瑟的冬景中渗透着亡国的哀痛。下阕“回首”三句,直接倾吐心头郁积的哀伤,至“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作者的悲愤之情突至高峰。随后却轻轻一退,转而要呼唤“四明狂客”贺知章,来与自己一道吟赋消愁。这样层层推进,回环往复,构成了本词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
3.全词看似颓废的背后洋溢着词人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上阕词人逃避现实,借酒消愁,但想到刘邦和秦始皇,英雄惺惺相惜,渴望能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下阕回首少年志向,梦断难眠的背后是忧国忧民的使命担当以及面对西风卷地的严酷现实决不低头的豪情壮志。
4.①诗歌内容深广。本诗既借“弊裘苏季子”写出自己流离失所的现状,也用“尘沙”“风雨”写出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
②诗歌情感深沉。本诗既抒发了个人的漂泊之苦,也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
③诗句含义有转折。首联写壮景,颔联由景入情,写到对国家的忧思,颈联和尾联写百姓和自己的悲苦现状。
④抒情方式回旋纡折。本诗以壮景言愁情,形成回旋激荡的文势;利用双关词、典故抒情,使情感蕴藉其中。
5.①国土沦丧,战事未停之愁。“乾坤迮”一语双关,暗指国土沦丧,“五更画角”虽为虚写,但可见作者心系战场,仍为战事忧愁。
②年老多病,时日无多之悲。作者在首联、颔联写到自己快要满头白发,晚年多病,感慨岁月无多,直抒胸臆。
③报国无门,无奈隐居之叹。由颈联可知作者仍关注国事,但只能“空许国”,所以尾联所言的隐居垂钓实为报无门时的无奈之举。
6.情感上:诗人用感伤的笔调,描写自己老病交加,痛惜风俗凌迟崩坏,并嗟叹昔日的好友如今都已烟消云散,相继作古,无人可共功业。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那种处乱世而独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品格。
章法上:首联描绘了“时当落日,冷风飕飕,诗人身披破裘,拄杖溪边,临风独立,无穷感慨”的景象。“杖白头”可见他的老病,“破裘不补”则表明他的贫穷落拓。颔联紧承上文,对自己真正心事作了表述。他之所以落到如此地步,是因为秉性憨直,坚信前贤先哲的训诫,百折不回。颈联转入对世事的描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尾联“嗟谁在”“空记当年”二语,透露出了无限的沉痛与感叹。整篇描绘了作者的所见所感,情感起伏,沉郁顿挫。
7.①沉郁:李商隐把时事引入传统离别诗歌之中,把个人的身世漂泊之感与时局的动荡不安结合起来,博大而深沉,深得杜诗“沉郁”之精髓。②顿挫:诗歌从感慨别离到担忧时局,从眼前宴席联想到当垆的卓文君,跌宕起伏,参差错落, 具有杜诗“顿挫”之美。
8.①意境沉雄悲壮。前两联出句取景开阔,对句苍凉悲壮。
②情感深沉蕴藉。诗人处境窘迫,心系国家安危,感情深沉。
③行文起伏顿挫。诗人的漂泊之感、遭际之难、岁月之思和家国之忧非喷薄而出,乃曲折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