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4 08:5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2*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教学设计
课型: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中的典故、比喻、白描等艺术手法。
2.学会理解分析诗歌的情感。
3.学习诗歌的炼字方法。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基础知识,品味诗歌语言;熟读成诵。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积累陶渊明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二)教学难点
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八中赋》
天迎星汉,地处繁都。闹市之桃源,喧嚣之幽谷。书香盎然,学子进教修身之所;人杰地灵,精英探索腾飞之处。木叶萧萧而银杏金,红柿累累而青松碧。高楼凌然,肃肃乎如峻山;操场坦然,浩浩乎若旷野。呜呼!吾校根基难覆,盛际贲临。教育雄展实力,人文享誉盛名。有感而发,兹作此文。
其实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田园梦。其实早在1700年前,我国东晋的一位名士,就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田园梦,自解官印,远离官场,回归田园。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看一看陶渊明有着一个怎样的田园梦。
(二)写作背景
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三)作者介绍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四)题目解说
回归田园,种田度日,就是隐居啦!
(五)层次结构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层:(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以比喻、对偶的手法,生动地展示了自己为官13年的“羁鸟”“池鱼”的仕途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的厌恶,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强烈渴望。
第二层:(方宅十余亩——鸡呜桑树颠)以简谈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第三层:(户庭无尘杂——复得返自然)对社会的虚伪的批判,对可以返回田园的快乐的最直接表达。
(六)全文分析
1、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话题:在“天然”“真淳”的文字背后站立着一个怎样的陶渊明?
明确:(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为何归园,诗人眼中的归前生活,归后感受,以及归后几十年清苦生活中支撑他的是什么?抓关键词,如:俗、误、拙、无尘杂、有余闲)
要求:
(1)各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
(2)以诗歌为依据,紧扣文本,适当展开合理想象。
(3)适当引用所学诗文名句以及平时积累的词句,力求展现诗人的精神境界。 ( 时间:9分钟)
2、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教师提示】:这个时候的陶渊明已经42岁,并且是5个孩子的父亲。他辞官归隐不仅断送了自己的仕途,而且关乎着后代的前途。天下父母心,她的思想究竟经历了多少煎熬,他又背负了多少骂名,妻子儿女是否理解?从家境尚可的官宦人家到清苦的农家,这背后支撑他的到底是什么?
(七)写作特点
1、选材的独特性:农村生活;
2、平淡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3、诗话的农村生活。
【布置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在配乐朗读中结束本课。作业:查找“魏晋风流”的相应资料,下节课“品赏魏晋风流”探讨。然后熟读成诵本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