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5张PPT)
同学们,3年的疫情终于过去了,这场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停课、网课、复课反反复复使我们身心疲惫。这个时候我们多么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病患,没有灾难,人人幸福安康的世外桃源啊!今天我们就不妨跟着一位捕鱼人去探访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看看那里是怎样的境地?
陶渊明
(一)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内容。
(二)品析本文语言,感悟本文简洁的笔法和丰富的内涵。
(三)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以及寄托其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体裁主要通过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主要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三种。碑记是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所闻的散文体裁;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文体知识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一名潜,字元亮,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伟大的诗人、辞赋家。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出仕五次,但性格刚直“不为五斗米折腰”,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作者简介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文的主要题材,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相关作品有《饮酒诗》《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本文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一篇小记,相当于诗的序言。因为语言清新自然,想象新颖独特,后来独立成篇,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篇。写作年代大约是421年,当时陶渊明已经归隐田园16年了。
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美好情趣。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读准字音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读准字音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读清节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朗读检测
读懂句意
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文章。先自己翻译,不理解的、有疑问的在组内进行交流。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作为职业
沿着,顺着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遇到
水流的两岸
尽
对……感到惊异
繁多的样子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艳而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对此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新鲜美好
落花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于是离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仅仅、只
形容由于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离开
于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像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类
田间
小路
可以互相听到
整齐的样子
全,都
指老人和小孩
来来往往耕田劳作
并怡然自乐。
交错
相通
桃源以外的世人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大吃一惊,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于是,就
听说
详细
全,都
同“邀”,邀请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竟然,居然
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于是、就
隔绝、不通音讯
不要说,更不必说
对、向
感叹惋惜
带领
同乡的人
之
兼词,相当于“于之”,从这里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yù
v.告诉
不值得,不必
邀请
之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处处志之。及 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已经
沿着
顺着
到
动词,做记号
名词,标志
先前的
拜访
武陵郡
派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打算,计划
没有实现
随即,不久
访求、探求。津,渡口。
判断句
便要还家( )
同“邀”,邀请
通假字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缘溪行
古义:沿着,顺着。 今义:缘故,缘分。
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运输事业。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单指男子的配偶。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今异义
之
忘路之远近
渔人甚异之
具答之
处处志之
桑竹之属
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代词,他们。
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代词,这。
寻向所志
寻病终
动词,寻找。
副词,随即、不久。
寻
一词多义
其
复前行,欲穷其林
其中往来种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得其船
代词,那。
代词,指桃花源。
代词,自己。
代词,渔人。
代词,他的。
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动词,舍掉。
名词,房屋。
舍
一词多义
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动词,作为。
介词,对,向。
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不复得路
副词,于是,就。
副词,竟然。
遂
一词多义
乃
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副词,于是,就。
副词,竟然,居然。
渔人甚异之( ) )
复前行( )
处处志之(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名词作状语,往前、向前
名词作动词,做记号
词类活用
省略句
便舍船,从口入
便要还家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林尽水源
省略主语“渔人”,可补充为“(渔人)便舍船...”
省略主语“桃花源人”和宾语“渔人”,可补充为
“(桃花源人)便要(渔人)还家”。
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林尽(于)水源”。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倒装句
问所从来
“所从”是介词结构“从所”的倒装,正常语序应为“问从所来”。
文言句式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划出写渔人行踪的词句。
2.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3.为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内容。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划出写渔人行踪的词句。
缘溪行
复前行
从口入
复行数十步
便要还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辞去
及郡下
寻向所志
不复得路
整体感知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2
进入桃花源
1
发现桃花源
武陵渔人
的行踪
4
离开桃花源
3
做客桃花源
5
再寻桃花源
整体感知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1)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
沿途所见到的绮丽景色。
一
(2、3)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见到的宁静美好
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民风。
二
(4、5)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数人再访桃花
源未果。
三
为课文划分层次。
整体感知
研读思考
1.作者是怎样描绘桃花林的美景的?有什么作用?
2.作者是怎样描绘桃花源的?有怎样的用意?
3.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5.桃花源的人为什么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6.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描绘桃花林的美景的?有什么作用?
“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清清的水,夹岸的桃花林,纷飞的花瓣,野草芳香。简洁的语言写出了花色纯一,花多、花美的景色,突出了桃花林的奇异。
作用: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
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花源
的美好生活图景做铺垫。
作者是怎样描绘桃花源的?有怎样的用意?
作者从自然环境和生活情景两方面描绘了桃花源。
自然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写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环境,描绘了一幅和平宁静、幽美淡远的村居图。
作者是怎样描绘桃花源的?有怎样的用意?
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由景及人,写桃花源人生活自足,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作者是怎样描绘桃花源的?有怎样的用意?
用 意:作者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的生活图景,
寄托着作者的理想,这也是此文的核心。
——因为桃源与世隔绝久远,从来没有见过陌生人。
桃花源中的人定居此处的原因是:避秦时乱。不想被外人打扰。
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动乱、社会黑暗而叹惋;
为桃源外的人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桃花源的人为什么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说明了桃花源中的人并不愿与外界世俗中的人交往,和上文的“绝境”“间隔”,都为渔人后来“迷”而“不复得路”,桃花源不可寻的结局埋下伏笔。
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写更加突出桃花源是似有而无、似真而幻,暗示桃花源是虚构,不存在的,增加了神秘色彩。
精读深思
结合背景,发挥和想象,思考以下问题:
1.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具言的是什么?
2.“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若将其内容写出来,效果有何不同?
精读深思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具言的是什么?
渔人“具言”:桃花源之外的社会,朝代不断更替,战争连年不断,赋税徭役繁重,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灾难严重。
精读深思
“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若将其内容写出来,效果有何不同?
包括他发现和访问桃花源的整个过程,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所做的标记等,还可能包括希望太守派人去探个究竟。“如此”二字,指代以上所有内容,简练之至!
此处若一一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
悟读深究
1.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的情节是否多余?
2.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千百年来无数中国人对它心驰神往?
3.如此美丽、神奇又幸福的地方,世上真的存在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文中所描写的桃花源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你怎么评价这一社会理想?
悟读深究
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的情节是否多余?
不多余。刘子骥是晋朝真实的历史人物,写他寻找桃花源,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成分,增添了文章的曲折变化。同时,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没有成功,又对桃花源的美好意境做了进一步的渲染与补充,这也暗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留给世人永远的期盼与无尽的神往。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千百年来无数中国人对它心驰神往?
自然环境
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社会环境
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安定平和。
社会风气
和睦共处,民风淳朴。
生活状况
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长幼有序。
精神状态
怡然自乐,自由幸福。
桃花源是一个自给自足、自由美好的人间仙境,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
悟读深究
悟读深究
如此美丽、神奇又幸福的地方,世上真的存在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不存在,是作者虚构的。
渔人离开时,“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来“寻向所志”,却“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驥“欣然规往”,却“未果,寻病终”。
liyongqiang
李永强
文中所描写的桃花源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你怎么评价这一社会理想?
文中描写了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而宁静淳朴的理想社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愿望。作者的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①
陶渊明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他所处的社会现实相对的。这种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但它又带有原始共耕的痕迹,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只能是一种幻想。
②
悟读深究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本文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景色优美、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对社会、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作者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心声,也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及追求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
文章主旨
层层设疑,激发兴趣。
开头并未确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也只说主人公是个渔人。接着写桃林奇景,也不说出它的确切地点,因为渔人已“忘路之远近”。写桃林的通道更为奇特,洞口小而“仿佛若有
光”,路“极狭”而可“通人”,正是“洞天福地”的景象。待到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眼前出现的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可是,后来渔人出而复寻,本已做好的标记却又全部消失,桃花源似乎又成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无迹可寻。最后再虚写一笔,说高尚士刘子骥“欣然规往”,给好奇的读者带来一丝希望,但刘子骥又“未果”而病终。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写作特色
语言朴素,准确精练。
文章一开头,只用“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这19个字,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开端。第二段描写桃花源的景象也不过一百多字,就勾画出了一幅极其动人的场景。从桃花源的土地、屋舍,一直写到男女老少的衣着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写得层层深入,次序井然,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在这段文章里,作者还表现了高超的概括能力,遣词用语恰到好处。像写山里人见到渔人,问他从何而来的时候,诗人没有重复渔人进入桃花源的经过,只写了“具答之”三个字,就概括了渔人的全部答话;渔人见太守说起桃花源的情状,也只用“诣太守,说如此”的“如此”两个字,来概括渔人在桃花源里的一切见闻。
写作特色
陶渊明和他的桃花源
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陶渊明的贡献
是于乱世、乱政、乱象中在人的心灵深处开发出
了一块恬静的心田。
——梁衡《心中的桃花源》
永远的桃花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愿每个人的心中永远有一个桃花源!
永远追寻着诗和远方!
与本文有关的成语
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幽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联系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怡然自乐:快乐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年龄的称谓
1.垂髫(总角)——指童年/小孩
2.黄发——象征长寿/老人
3.束发——男子15岁
4.弱冠——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4.而立——30岁
5.不惑——40岁
6.知命(知天命)——50岁
7.花甲(耳顺)——60岁
8.古稀——70岁
9.杖朝——80岁
10.耄耋——八九十岁
11.期颐——100岁
12.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13.及笄——女子15岁(成年)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秦王暴政乱纲纪,贤士纷纷远躲避。
四皓隐居在商山,有人隐匿来此地。
往昔踪迹消失尽,来此路途已荒废。
相唤共同致农耕,天黑还家自休息。
桑竹茂盛遮浓荫,庄稼种植按节气。
春蚕结茧取长丝,秋日丰收不纳税。
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鸡犬互鸣吠。
祭祀仍遵古礼法,衣裳没有新款式。
儿童欢跳纵情歌,老者欣然自游憩。
草木花开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
虽无年历记时日,四季推移自成岁。
欢快安逸乐无穷,哪还需要动知慧?
奇踪隐蔽五百岁,一朝开放神奇界。
浮薄淳朴不同源,转眼深藏无处觅。
请问世间凡夫子,可知尘外此奇迹?
我愿踏乘轻云去,高飞寻找我知己。
桃花源诗
陶渊明
1.写桃花林绝美景色的句子: , 。
2.写桃花源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 , ,
。
3.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句子:
, 。
4.写桃花源中其他人热情款待渔人的句子: , 。
5.桃花源人表明自己来桃花源居住原因的句子: ,
。
6.描述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 , 。
7.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 , 。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课堂检测
1.下列句中画线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仿佛若有光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解析】A项,“鲜美”古义是鲜艳美丽,今义是形容食物的味道好;B项,“仿佛”古义是隐隐约约,今义是指差不多,好像的意思。C项,“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D
课堂检测
2.对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解析】B项,“交通”意思是“交错相通”。
B
课堂检测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解析】B项,“要”同“邀”,邀请。
B
课堂检测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解析】解答这类题,可以根据句子结构和意义来划分。A项,正确的断句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项,正确的断句为“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D项,正确的断句为“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C
课堂检测
解释词意
1. 缘溪行 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芳草鲜美 鲜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落英缤纷 落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渔人甚异之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欲穷其林 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林尽水源 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着,顺着
新鲜美好
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繁多的样子
惊异,诧异。这里是“对
……感到惊异”的意思
想要
尽
发源的地方
课堂检测
7. 仿佛若有光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初极狭,才通人 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豁然开朗 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屋舍俨然 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阡陌交通 阡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鸡犬相闻 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仅仅、只
通过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整齐的样子
类
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可以互相听到
课堂检测
14. 悉如外人 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乃大惊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具答之 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便要还家 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咸来问讯 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遂与外人间隔 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都
于是,就
详细
同“邀”,邀请
全、都
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与人世隔绝
于是、就
隔绝、不通音迅
课堂检测
21. 乃不知有汉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无论魏晋 无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皆叹惋 叹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此中人语云 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竟然,居然
不要说,更不必说
对、向
详细
感叹惋惜
邀请
告诉
不值得,不必
值得
课堂检测
28. 便扶向路 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处处志之 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及郡下,诣太守 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欣然规往 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未果 未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后遂无问津者 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着、顺着
先前的
做记号
到
拜访
打算,计划
没有实现
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渡口
课堂检测
五、其他常考实词
1. 复前行 前:___________________
2. 土地平旷 平:___________________
旷:___________________
3. 停数日,辞去 辞: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
4. 不足为外人道也 道:___________________
往前
平坦
宽广
告辞
离开
说
课堂检测
六、一词多义
芳草鲜美 ___________________
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___________________
寻向所志 ___________________
寻病终 ___________________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___________________
寻十余里无迹(《河中石兽》) ___________________
1. 鲜
2. 寻
新鲜
少
寻找
随即,不久
寻找
寻找
课堂检测
七、重点句子翻译
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课下注释;重庆中考B卷)
2.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课下注释)
3.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宾语前置“问从所来”)
4.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辽宁铁岭中考)
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课堂检测
5.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6.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甘肃中考)
7.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课下注释)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记号。
课堂检测
你心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子的?将它写出来或画下来吧。
拓展练习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桃花
源记
发现桃源
缘溪行,逢桃林
桃林尽,山洞现
进入桃源
自然风光
良田
美池
桑竹
生活情景
往来种作
怡然自乐
再寻桃源
不复得路
无问津者
世外桃花源寄托美好理想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