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七月的天山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的特点。
学习难点:
从文本中感受天山的美好。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预习反馈→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过关检测
知识链接:
碧野(1916-2008),原名黄潮洋,1916年2月出生,广东大埔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人。现代作家,散文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碧野作品以歌唱英雄的时代为主调,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希望和祝福。比喻、对仗、排比、拟人是碧野常用的修辞手段,借此来创造富有节奏感的艺术境界。《七月的天山》是碧野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笔下的一篇佳作,节选自散文《天山景物记》。
一学时
一、我要认真预习。
1.我能正确朗读这些词语,并记住这些词。
幽静 萦绕 矫健 绵延 凉爽 山涧 俯视 炎暑 飞泻 白皑皑 无限生机 重重叠叠 五彩斑斓 斑斑点点
2.我能给多音字组词。
yìn( ) chónɡ( )
饮 重
yǐn( ) zhònɡ( )
3.从文题看,这是一篇 的文章,突出了 在 季的景物之美。
4.作者用 的方法,重点从天山的 、 、 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二、预习反馈
我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 、 ;天山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
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我要认真读课文。课文中有些语段、词句写得非常美,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了天山景物的特点,我要在旁边做批注。
2.我与同学交流批注。 (读句子,说批注内容)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 ,点明了文章的 。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作者用 句结尾,表达了
之情。
4.我要讨论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
四、交流展示
1.小组推选一位同学说说自己做的批注。
2.我知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 ,点明了文章的 。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作者用 句结尾,表达了
之情。
五、过关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矫健(jiāo jiǎo) 山 涧 (jiàn jiān)
饮马溪(yìn yǐn ) 重重叠叠(chóng zhòng)
2、照例子,写词语。
白皑皑 斑斑点点 巨大的雪峰
六、拓展延伸
梅雨潭(节选)
朱自清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便是杨花了。这时偶而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不着它。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分外:
倐地:
飞花碎玉:
2、文中的比喻句十分贴切,用“——”画出其中的一个。
3、梅雨潭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叫梅雨潭?
板书设计:
天山的水
4*七月的天山 天山的树 七月的天山
天山的花 胜过春天的花园
学后收获(教后反思):
家长评价:认真( )
还需努力( )
小组评价:
颗星
同学评价:好( )
一般( )
自我评价:
满意( )
一般( )
家长评价:认真( )
还需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