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18 21:0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 目 历史 年 级 八 课 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单 位
授课教师 单 位
课 题 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课 时 一 评论或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②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探索建议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⑤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培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寻找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分组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分析材料和图片,正确评价历史现象。(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重点难点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具学具准 备 多媒体
程 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论或修改
创设 情境 多媒体演示:机床、喷气式飞机、红旗轿车、武汉长江大桥、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看到这幅图片同学们能回想起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1.三大改造都改造了哪三个方面?2.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及标志?过渡: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党和人民是如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呢?请同学翻书到第6课。 学生看图思考(对学生的回答,巧用表扬,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让学生进入情境,调动他们的兴趣,来更好的复习旧知识巩固学过的旧知识与新知识做到自然的链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同学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
提出 问题 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认真阅读教材并尽快找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制定的这一任务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世界的形势呢?为什么? 多媒体演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图片 严重失误的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师:看到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我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探索中的失误-----三年经济困难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出现了失误,但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请同学们看书,找一找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 中共八大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中共八大制定的任务是符合当时国情。中共八大解决了当时的主要矛盾。中共八大把百姓放在第一位。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1、 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形势如何?2、 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3、 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此后,党中央发动了哪些错误的运动?4、 根据课本28页插图《浮夸风》和相关课文思考: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5、 国家什么时候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结果怎样?
探究 问题 多媒体演示:请大家说出每张图片反映的是哪位先进模范人物?请两名同学把我们这堂课进行小结本节课全面介绍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着重叙述了其良好的开端(中共八大)和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同时也再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 )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8年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 ( ) A.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C.中共八大的召开 D.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3.标志中国结束了靠“洋油”时代的重大事件是:( )A.第一个飞机制造厂建成 B.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 D.大庆油田建成4.列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
反思 体验 大跃进时期有许多口号如“没有万斤思想,就没有万斤收获,没有万斤指标,就没有措施”;“只要想的到就能做得到”。你认为这些“豪言壮语”有道理吗?为什么?
提高 拓展 1、找一找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2、通过学习本课,有何体会?
板书设计
自主设计 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于( )A三大改造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大跃进时期 D十年文革时期2、中共八大后十年间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3、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是由于( )A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B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C苏联撕毁合同 D急于求成4.建国后,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有( )①三大改造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 ④文化大革命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 ( )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 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仆 D.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6.科学探究大跃进时期有许多口号如“没有万斤思想,就没有万斤收获,没有万斤指标,就没有措施”;“只要想的到就能做得到”。你认为这些“豪言壮语”有道理吗?为什么?
学情反馈 优 秀 良 好 达 标 待达标
教学反思 上完这堂课后,感触颇多,总体来说效果还可以,但也觉得自己教学上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1、今后的课前准备工作还应更加充分、完整,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灵活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2、45分钟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课堂。任何一方的被动适应都可能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完美。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的两方面的积极性,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课,我也安排了一些互动环节,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讨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结合实例让学生说出“八大以后的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等等。但因为平时上课时对这样的讨论安排得比较少,学生也不太熟悉,所以在上课时这个环节效果不是太好,学生反应一般,值得反思。怎样把“史”变“活”呢?我觉得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是较好的解决方法之一。所谓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老师将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线索等内容通过创设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将问题融入故事中了,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