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引导阶段
回忆上学期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作品描绘了什么?
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它来源于什么?
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大庆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场面气势恢宏,喜庆气氛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奕,气度不凡,蓝天白云,风和日丽,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
《开国大典》油画,成功地表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作为历史画,不同于其他画种,它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表现事物的本质,既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又要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最后要被人民所接受和喜爱。《开国大典》绘画作品,不仅超越了以书写的语言对历史的红色记忆,更是以画语完成了多元的视觉想象:在红色记忆下,去重塑新中国。
发展阶段
1.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吗?
2.为什么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影响美术作品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展示王式廓作品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源于生活
《血衣》
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 《血衣》艺术风格质朴、浑厚,画家通过自己对艺术形象强烈鲜明的感受,对人物造型的准确的把握,以精湛的艺术技巧,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达到认识和表现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形似与神似的统一,表现与再现的统一。
课堂游戏
模仿作品中几组人物的形象,上台表演人物的造型姿态,体验人物内心情感,加深对作品人物性格及作品内涵的理解。
思考讨论: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样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哪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手在颤抖,脚已发软,身体扭曲,几乎昏倒,一腔深仇大恨,尽在悲痛欲绝之中.
眼眶深陷,满腔凄楚,欲哭无泪,她太想见到翻天覆地的外部世界了……
劳动了一辈子的双手粗大有力,创造了无数财富,但又一贫如洗,反而欠下一身债.
高于生活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长7.76米,高3.49米,现收藏于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暴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采用了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渲染了悲剧性色彩,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思考讨论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
探究交流:
作品中的物象其实画的是什么?什么艺术手法?
作品中的一些真实的场面,毕加索是如何表现的?
立体派在作品中的表现?
《格尔尼卡》局部
这头公牛是“残暴与邪恶”的象征。
在灯泡的强烈光照下,马的头部因因痛苦而扭曲。它象征的是人民
母亲仰天长嚎,怀中的小孩已经死去。
真实场面的夸张、变形
多重透视,重新组合
打破空间界限,进行超时空组合
黑白灰的色块——阴郁、恐怖
高于生活:
用黑白灰、立体主义手法,以寓意、象征的手法将不安、破碎的形象进行超时空的组合,控诉了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
因材施艺
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探究讨论:
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对作品的产生有怎样的影响?
课堂总结
通过作品引导学生总结再现性美术、表现性美术的特点。
真实——再现性美术
抽象——表现性美术具有变形的特点
探究评述 :
请同学们谈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小结
任何美术创作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即使有一些作品我们不能一眼就看出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但它们都是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和启发二次创作出来的。
美术创作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智慧的创造性劳动,它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和生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