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考专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科学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考专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4-03-26 12:2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4年八年级上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考考点
考点一、植物的感应性
1.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茎叶的向光性、向触性;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热性。
2.植物的生长素的发现历史
(1)英国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时,发现胚芽在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弯向光源生长;如果切去胚芽尖端,胚芽就不生长,也不弯曲,如果将胚芽的尖端用一个锡箔小帽罩起来,胚芽则直立生长;如果单侧光只照射胚芽的尖端,胚芽仍然向光源弯曲生长。
(2)荷兰温特发现胚芽的尖端能产生某种能控制胚芽生长的物质。
(3)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一种物质,由于这种物质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
3、生长素的作用
生长素不仅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还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但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人们常利用它来防治杂草。
植物激素 作用
生长素 ①加快细胞生长速率,促进植物生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发育④防止落花落果
赤霉素 ①促进细胞伸长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
4.向光性的实质:当光照射在植物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长得快,结果茎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一侧弯曲(生长素由胚芽尖端产生)
考点二、激素的作用
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人体内各种内分泌腺构成人体内分泌系统,它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外分泌腺:有导管,如:唾液腺、汗腺
内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 激素功能
垂体 生长激素 促进全身的生长发育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肾上腺 肾上腺素 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胰腺(胰岛) 胰岛素 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
卵巢(女性)睾丸(男性) 雌性激素雄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激素分泌情况 疾病 具体症状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侏儒症 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智力正常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巨人症 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四肢长度更为突出,巨人的寿命往往不长
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肢端肥大症 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
胰岛素分泌不足 糖尿病 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血糖含量增高,出现尿糖症状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呆小症 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 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
考点三、神经调节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对刺激的反应过程:接受信息 传到信息 处理信息 传到信息 做出反应,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细胞体:细胞核
3.神经元:神经细胞。结构:神经元 树突
突起 轴突:轴突分枝
4.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树突 细胞体 轴突
5.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12对)和脊神经(31对)。
6.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大脑皮层: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一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和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体活动的高级中枢。对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具有抽象、慨括、推理、计算、想象等思维能力。
7.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步行、奔跑等),保持身体平衡
8.脑干:在大脑下面,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如:呼吸。心跳、咳嗽等。
(1)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9、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那样的神经结构。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不同反射反射弧也不同
包括: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10.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非条件反射。另一类是能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大脑皮层的功能,也是学习的基础。
11.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如婴儿的吮奶、企鹅的求偶、雏鸟的索食、蜜蜂的舞蹈语言。
12.有些动物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这样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考点四、体温调节
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
人在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在运动时,骨骼肌成为最主要的产热部位。
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
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4.常温下,皮肤汗液分泌少,主要通过皮肤直散热
当外界温度≥体表温度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时,皮肤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5.低温: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
高温: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
八年级上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考专项训练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1.(浙江衢州)鼠妇(如图甲)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有同学发现用不同的瓶装收集到的鼠妇时,瓶内的明暗程度可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又做了如下实验:八个研究小组在野外阴暗的地方各自收集了10只鼠妇,第一组至第四组将鼠妇装在无色透明的塑料瓶中,第五组至第八组将鼠妇装在褐色的瓶中,带回实验室。实验时,各小组都把10只鼠妇随机均分为两份,放在如图乙所示的纸盒中,阴暗处中央放5只,明亮处中央放5只,然后观察鼠妇的分布。下表是各小组在几分钟后观察到的鼠妇分布数及平均值:
无色瓶 褐色瓶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平均值 五组 六组 七组 八组 平均值
明亮处/只 8 7 9 8 8.0 1 2 1 3 1.8
阴暗处/只 2 3 1 2 2.0 9 8 9 7 8.2
(1)观察上表中第一组到第四组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鼠妇喜欢明亮处”的结论,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在回实验室的路上,用无色瓶带回的鼠妇已经与明亮环境相 ;
(2)为了减少对“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的干扰,在将收集到的鼠妇带回实验室时应选用 瓶。
2.(浙江宁波)右图表示了一种怀孕蜥蜴培养在不同温度下,所产
幼仔的性别百分比。
(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
的数目最可能是 只。
(2)根据图示信息,请提出一种猜想 。
第二节神奇的激素
3.(浙江衢州)某同学利用青菜幼苗(如图甲)进行了植物向光性实验。他把等量、已发芽的青菜种子均匀地排列在4个培养皿中,当青菜幼苗长高至1.5厘米左右时,对各培养皿中的幼苗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都用单侧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
(1)青菜幼苗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源弯曲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 引起的;
(2)观察①、②、③,能得出的结论是 可以产生生长素;
(3)增加④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 是否能产生生长素。
4.(浙江金华)请根据下列图和表回答问题:
表:四种人体激素的功能
(1)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快速生长的两个阶段分别为 期和青春期。
(2)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征是身高、体重剧增,大脑兴奋性增强,第二性征出现。影响青春期生长发育的主
要激素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浙江温州)植物具有向光性生长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与下列哪一物质有关( )
A.水 B.氧气 C.生长素 D.二氧化碳
6.(衢州卷)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材料为生长状况相同的杨树枝条,等量分别插入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清水中培养,实验分四次并在同一实验室内完成。每次实验直到枝条不再产生根为止,计算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2×10-1g/L 2×10-2g/L 2×10-3g/L 2×10-4g/L 2×10-5g/L 清水
5月26日 0 0 0 1 6 0
5月31日 0 0 0 2 11 0
6月5日 0 1 1 5 13 1
6月10日 0 2 5 6 16 1
⑴本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 ;
⑵表中数据显示,用浓度为 的生长素处理后,枝条生根最多;
⑶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过大时 (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枝条的生根;
⑷有同学分析上表的数据后,得出一个结论“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根的作用越明显”,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 ,理由是 。
7.(浙江湖州)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l 取生长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为A、B两组
2 A组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A组小鼠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3 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 A组小鼠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A.胰岛素是由胰脏分泌的 B.胰岛素注射比口服效果好
C.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储存在肝脏中 D.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8.(浙江台州)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1)将20只生理状况相同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
(2)甲组大鼠每天喂2毫升桑叶提取液,乙组大鼠每天喂等量蒸馏水,期间各组大鼠均喂相同的食物。
(3)30天后,甲组大鼠血糖浓度明显下降,乙组大鼠血糖浓度没有明显变化。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桑叶提取液能否治疗糖尿病B.乙组大鼠所起的作用是作为对照
C.桑叶提取液的作用类似于甲状腺激素 D.每组用10只大鼠而不是1只,目的是减少实验偶然性
9.(浙江温州)科学兴趣小组了解到植物的茎具有背离地面向上生长的特性,查阅资料发现,玉米幼苗能在黑暗中生长较长时间,是一种比较好的实验材料。于是他们利用玉米幼苗、大纸板箱等器材进行实验,以验证玉米的茎具有背地生长的特性。请你按照下表中的实验方案设计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设计要求
步骤一 选择10盆长势良好且大小相近的玉米幼苗,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标为A组和B组。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步骤二 (1) 设置对照实验
步骤三 (2) 排除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的干扰
步骤四 (3)几天后,观察 ,并做好记录。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步骤五 比较A、B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获取事实和证据并得出结论
10.(浙江绍兴)材料一:1880年,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时,进行了向光性实验,并认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材料二:1928年,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
材料三:1934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
(1)材料一中划线句既是达尔文的实验结论,也可以作为材料二的温特实验探究中的
环节。
(2)图甲的实验中,B组的作用是____ ___________ ___。
(3)为证明“胚芽弯曲是尖端下部生长不均匀引起的”猜想,小敏设计了如图乙实验,在胚芽尖端下部标上等距横线,用单侧光照射。当横线左侧间隔___ 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成立。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静置一段时间,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侧,如图丙。图丁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___ _______。
第三节神经调节
11.(浙江绍兴)去年以来,许多地方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 小敏猜想:
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
你的猜想,可能是饮酒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猜想①,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如图):
A.小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
B.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C.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填入表中。
参与人 A B C D E F G H I J K
饮啤酒数/杯 2 2 4 4 6 6 8 8 10 10 10杯以上
饮酒后反应/厘米 18 15 19 15 22 22 24 25 26 28 无法完成测试
饮酒前反应/厘米 14 13 14 12 13 14 13 12 12 13 13
(1)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______ ______________。
(2)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_______________。
12.(浙江义乌)画流程图有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下几幅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人的生长过程:婴儿期→儿童期→幼儿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B.神经冲动的传递: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C.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管→原尿→肾小球→尿液
D.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食物→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
13.(浙江台州)为了初步诊断病人的脊髓是否受损,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是( )
A.内脏B超 B.心电图检查 C.膝跳反射检查 D.血常规化验
14..(浙江台州)图中①②③④⑤组成的神经结构称为( )
A.神经元 B.神经中枢 C.反射弧 D.神经系统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15.(浙江宁波)在动物行为研究时,常用到“迷宫实验”。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
(1)假设1: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假设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作标志,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2)探究过程:①设计如图所示迷宫。②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组正
确路口放置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③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
点A,并记录其到达终点B的时间。④把数据逐一记入表格(单位:秒)。
组别 号别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实验组 1号鼠 69 43 12 25 17
2号鼠 87 49 58 46 41
3号鼠 53 39 15 32 14
对照组 4号鼠 92 32 38 13 19
5号鼠 60 41 37 66 33
6号鼠 63 19 13 30 12
(3)结论1:小白鼠 学习能力;结论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作标志, 。
16.(浙江宁波)从黑暗环境进入光亮处,瞳孔会变小,这是瞳孔反射,与膝跳反射属于同一类反射。有关瞳孔反射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属于激素调节 B.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该反射是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17.(浙江杭州)繁殖季节,雄棘鱼腹部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红色,并会对侵入其领地的其它雄棘鱼发动攻击性行为。某人为研究引发雄棘鱼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在雄棘鱼活动的水域中放置了多种颜色的鱼形蜡制模型,并观察和记录雄棘鱼在单位时间内对这些模型进行攻击的次数,实验结果如下表。( )
模型特征 攻击频率
腹部银色 低
腹部红色 高
腹部有红色条纹 高
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A.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足一种条件反射; B.有条纹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C.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足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D.腹部有红色的模型更容易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第五节体温的控制
18.(金丽)如图是“人体运动时各器官产热量”的柱状图。由图可知,人体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
A.脑 B.内脏 C.骨骼肌 D.其他
19.(浙江义乌)冬泳运动被誉为是“勇敢者的运动”。 冬泳时运动员生理上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A.机体耗氧量下降 B.骨骼肌战栗
C.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皮肤血管舒张
八年级上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考专项训练答案
1.(1)适应 (2)褐色(或深色)
2. 10 温度是影响幼仔性别百分比的因素或温度越高,雄性幼仔的比例越高。
3.(1)不均匀 (2)顶芽 (3)子叶 4.(1)幼儿 (2)C 5..C
6.(1)起对照作用 (2)2×10-5g/L (3)不利于 (4)不正确 因为还没有用更低浓度的生长素进行实验
7.D 8.C 9.(1)将一组玉米幼苗竖放,另一组玉米幼苗横放(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2)用大纸板箱罩住两组玉米幼苗,放在适宜环境中培养(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3)两组玉米幼苗茎生长的方向
10.(1)提出猜想 (2)对照 (3)小于 (4)B
11.控制能力下降、情绪激动等(合理即可)
(1)设置对照组(对照作用)等
(2)下降
12.B 13.C 14 C 15.有 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16.A 17.D 18.C 19.B
(第27题图)
生长素
浓度
根数量
实验日期
(第29题图)
(第30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