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5 18:1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一课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文明是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包括( )
①阶级的产生 ②国家的形成
③文字的出现 ④机器生产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作为埃及最大的神庙,卡尔纳克神庙给人的感觉就是夸张,且不说塔门巨大而厚重,雕像高大而挺拔,就连多柱式大厅中的134根圆柱子,每根“盛开”的莲花大圆柱顶可以站立100余人。最神奇的要数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方尖碑,高30米,重320吨。这说明( )
A.古埃及统治深受宗教影响 B.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大
C.古埃及人以此宣扬来世说 D.豪华的陵墓建筑备受欢迎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斋要而做出的大发明。”这说明( )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
4、下图为大约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画,画中描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并播种的情形。据此可知,当时的埃及( )
A.已使用牛耕技术 B.盛行庄园制经济
C.墓室文化带有生活化气息 D.宗教信仰起源于农业发展
5、有学者认为,古代希腊城邦的形成大致有三种途径:一是因氏族部落内部的阶级分化和对立而产生,例如雅典;二是通过征服与统治异族居民而产生,例如斯巴达;三是通过海外殖民形成,例如西亚沿海的米利都。由此可知,城邦的形成( )
A.源于希腊本土资源贫乏 B.伴随着剥削压迫和奴役
C.打破了希腊的统一局面 D.确立了希腊的海上霸权
6、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
A.阶级的产生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的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
7、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
A.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B.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C.人类文明发展均是大河文明的体现
D.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8、在埃及神话中,每一位法老在死后都将成为奥西里斯神,享受生命的永恒。马其顿征服埃及后,将奥西里斯神与希腊的阿匹斯公牛合体,并将其认同为希腊的塞拉皮斯神。在罗马统治埃及时期,罗马神话中的主神朱庇特与奥西里斯合体,成为罗马元首的象征,并得到了埃及大众的接受。由此可见( )
A.埃及文化具有绵延不绝的特点 B.先进文明往往会同化落后文明
C.东西方文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D.战争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融
9、在马拉松战役,雅典士兵能一举击败六倍于己的波斯军队,“因为他们只要想到丧失了这个城邦,就不寒而栗。”这说明雅典( )
A.公民政治角色得到认同 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公民极具爱国主义热情 D.城邦限制个人的生活
10、公元前403年,在经历了寡头政治的短暂统治后,雅典民主政治得以再次重建,民主派与寡头派达成和解,规定曾经参与寡头政权的人,不会因为他们之前所犯的罪行而遭到控诉和惩罚。随后,全体雅典公民宣誓“不再记起旧日的伤害”。此举( )
A.动摇了雅典的法治根基 B.有利于政治团结和稳定
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有助于民主政治的确立
11、观察下图,图片( )
古代埃及文字中国古代文字
A.体现了生产生活内容 B.反映了阶级对抗特征
C.说明了阶级分化本质 D.体现了文化多元特色
1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立刻成为法律并得到执行。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雅典组成500人的法律编纂委员会及由议事会和公民大会组建的专业委员会,负责搜罗和审查有关法律,两委员会完成审查后,方可张榜公布。这说明( )
A.公民大会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B.法律解释权力发生转移
C.民主政治的基础已不复存在 D.上层精英垄断了立法权
13、据希腊神话记载,智慧女神雅典娜在与海神波塞冬争夺雅典城时,通过让岩石长出橄榄树而得到众神认可,成为雅典城的保护神。而橄榄油的交易在古代雅典人的经济生活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下图所示为雅典城邦制形成初期的商人兜售橄榄油的壁画)。由此可见( )
A.古代神话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B.人文主义思潮最早兴起于雅典
C.文学创作超前于社会现实生活 D.雅典民主制植根于特殊的环境
14、据古印度诗集《梨俱吠陀》描述,不同种姓是由巨人普鲁沙身体不同部分转化而成。经学者研究,这可能是婆罗门教祭司后来补进去的。若这一推测成立,祭司的目的是( )
A.维护君主统治 B.树立婆罗门教的权威
C.强调职业世袭 D.证明种姓制度合理性
15、有学者评价伯里克利时说,其伟大之处,并非由于他享有帝王般的权力,而是在于他能够将相对传统和贵族式的政治风格同民主的政治体制统一起来,使二者达到某种平衡,“凭借其名望、才智以及清正廉洁,能够以自由的方式约束人民,不是被人民领导,而是领导人民”。该学者意在说明古雅典( )
A.政治体制存有贵族传统 B.民主原则和实践有偏差
C.精英政治得到普遍认可 D.制度设计缺乏理性思考
16、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同处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河流域,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民居住房多以由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成,木材使用较少;而古埃及文明的民居住房大量使用木材,常以甘蔗和椰子叶铺成屋顶。这表明( )
A.古埃及文明的生态环境更为优越
B.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建筑技术高超
C.经济生产方式决定建筑风格类型
D.早期人类文明深受自然条件影响
17、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共同点有( )
①都处于大河流域,农业发达
②都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④都形成了严格的种姓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18、初创之时楔形文字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工具。后来,楔形文字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 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19、“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的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 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这样的情景是由于( )
A.古印度社会长期分裂 B.古印度多种宗教影响
C.古印度盛行种姓制度 D.古印度人多数信奉佛教
20、作为美索不达米亚法系的代表,《汉谟拉比法典》提到了两个法律阶层—人和既非“人”也非“奴隶”的人,前者侵犯后者的处罚较轻,后者侵犯前者则处罚较重。由此可知,该法典( )
A.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实用价值 B.摆脱了宗教因素的影响
C.加强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D.体现了刑法的残忍与严苛
21、在世界古代历史上,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曾修建大规模的道路系统,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都采用过迁移居民的做法。印加人在创建帝国的过程中,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采用了和亚欧大陆上的古代帝国基本相同的强化统治的措施。这些说明了( )
A.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B.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C.古代帝国建立的必然性 D.美洲文明发展的落后性
2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斯巴达的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也是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这些规定( )
A.利于保障城邦决策正确性 B.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连续性
C.体现了直接民主的进步性 D.保证了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二、材料题
23、材料题解析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时间上看,诸古代文明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000年,诸古典文明则是始于公元前1000年,终于公元500年让位给中世纪文明。从地理区域上看,诸古代文明局限在大河流域,但诸古典文明却向外伸展,直到彼此接壤为止。于是,古典时代的文明整个地覆盖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整个欧亚大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当西欧人开始探险航行时,他们发现散居世界各地的诸民族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水平。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仍处在旧石器时代的食物采集阶段,美洲处在从旧石器时代到中美洲文明的不同发展水平上,非洲也表现出是似的多样性,欧亚大陆的中东、南亚和东亚有着非常先进、高度发展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古代文明的典型代表及起源地区。
古典文明向外伸展促进了文明的交流,结合史实回答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人类不同发展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24、古典民主的辉煌
材料一 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顾准文集》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不忠实于自己呢?”
公元前399年是几世纪初或者末?
按顺序写出古代雅典在民主政治形成中的三次重大变革并说明意义。
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4)“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于自己”指什么?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明诞生的标志是阶级产生、国家形成、文字出现,故①②③正确;机器生产的出现是近代社会产生的标志,排除④。故选:A。
2、答案:A
解析:据材料“埃及著名的神庙”及其对神庙规模的描述,可知古埃及统治深受宗教影响,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神庙富甲一方,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来世说”,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民众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随着农耕的发展,私有制出现,进而出现支字,体了农耕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B正确;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不能说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A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C排除;材料主旨是农耕的发展促进文明进步,而不是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D排除。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画中描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并播种的情形,体现了墓室文化带有生活化气息,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牛耕技术,排除A项;庄园制经济盛行于中世纪的西欧,排除B项;宗教信仰起源于农业发展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据材料可知,该学者提出的雅典城邦形成的三种途径中,包括阶级分 化和对立、征服与统治异族和海外殖民,所以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存在剥削压迫和奴役,故B项正确。 希腊本土资源缺乏不是希腊城邦形成的途径,排除A项;希腊没有形成过统一的局面,排除C项;材料反 映的是希腊城邦形成的途径,没有涉及希腊的海上霸权,排除D项。
6、答案:C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人类最初各文明体及文化“轴心时代”的出现都是在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虽然各区域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文明体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是因为人类社会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规律,是地理气候、技术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影响所致,B项正确;早期人类各文明独立发展,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古雅典文明是海洋文明,排除C项;地理气候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起决定性的是技术与经济发展模式和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在埃及神话中,每一位法老在死后都将成为奥西里斯神,享受生命的永恒。马其顿征服埃及后,将奥西里斯神与希腊的阿匹斯公牛合体,并将其认同为希腊的塞拉皮斯神。在罗马统治埃及时期,罗马神话中的主神朱庇特与奥西里斯合体,成为罗马元首的象征,并得到了埃及大众的接受”可知,反映的是马其顿和罗马在征服占领埃及后均将埃及文化与自身文化相交融,这体现了战争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融,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马其顿和罗马的对外征服战争推动了文明的交融,不是强调埃及文化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各文明优劣,不能得出“先进文明往往会同化落后文明”,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文化间的交融,无法体现东西方文明的相似性,排除C项。故选:D。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据材料“马拉松战役,雅典士兵能一举击败六倍于己的波斯军队”“因为他们只要想到丧失了这个城邦,就不寒而栗”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军队极具凝聚力,城邦利益至上,故选C。材料中强调的是公民的国家意识,而不是个人的政治角色,排除A。材料中没有关于民主或是民主制度的体现,排除B.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民主派与寡头派达成和解,规定曾经参与寡头政权的人,不会因为他们之前所犯的罪行而遭到控诉和惩罚。随后,全体雅典公民宣誓‘不再记起旧日的伤害’”,并结合所学可知可知,古代雅典推崇城邦利益高于一切,民主派及雅典公民对寡头派的谅解,有利于政治团结和稳定,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雅典的法治,排除A项;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排除C项;公元前6世纪末的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排除D项。故选B。
11、答案:A
12、答案:A
解析:公民大会的决议由一经颁布就立刻成为法律并执行到须完成审查方可张榜公布,说明公民大会 的立法权力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法律的制定并非法律的解释,排除B;材料反映立法 程序更严谨更有利于保障民主政治,排除C;D项说法错误。
1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希腊神话中记载了智慧女神雅典娜通过让岩石长出橄榄树,打败海神波塞冬,夺得雅典城的历史;而雅典城邦制形成初期的商人兜售橄榄油的壁画侧佐证了橄榄树的作用,故古代神话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A项正确;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文学创作源于社会现实生活,排除C项;材料与雅典的政治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内容反映的是古印度时期的“种姓制度”,在该制度之下,人的身份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极不平等,题干中“不同种姓是由巨人普鲁沙身体不同部分转化而成”就是婆罗门教祭司证明种姓制度的合理性,故D项正确;题干内容述及的是婆罗门教祭司把“不同种姓是由巨人普鲁沙身体不同部分转化而成”等内容补充进去的,其强调点是“不同的种姓由不同部分转化来的”,进而论证种姓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君主统治是世袭的,故A项错误;题干内容的中心词是“种姓制度”,而不是“婆罗门教”,故B项错误;在“种姓制度”之下,人的职业本身就是世袭的,不需要论证,并且题干的设问方式是“目的”,而不是“强调”,故C项错误。故选:D。
15、答案:A
解析:题干所述为学者对伯里克利的相关言论“相对传统和贵族式的政治风格同民主的政治体制统一起来”,表明当时古代雅典政治体制存有贵族传统,故A项正确。B、D项说法和题干主旨不符,不选;C项说法既不符合题干主旨,且“普遍认可”不符合史实,排除。
16、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民居住房在建筑材料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结合所学可知,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存在很大不同,所以自然条件的影响是导致两地民居建筑不同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材料比较的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民居建筑的不同,无法体现两地生态环境的优劣或建筑水平的高低,排除AB两项;材料强调的是自然环境影响建筑风格,没有提及生产方式,排除C项。故选;D。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处于大河流域,农业发达,①正确;它们都建立了奴隶制国家,都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②正确;③与古巴比伦有关;④与古印度有关,故选C项。
18、答案:B
解析:楔形文字由被用来记账到辅助人们记忆,再到记录口头语言,最后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可以得出文字的功能是不断丰富完善的,B项正确;A、C两项说法绝对,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D项错误。
19、答案:C
解析:“贱民”是印度种姓制度的产物,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处于社会的最底层,C项正确。
2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典中提到了两个法律阶层:一是“人”,显然意指贵族另是所有其他既非“人”亦非奴隶的人,他们的法律地位较差,故可知该法典加强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践价值,不能推断出该法典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实用价值,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原因,不能推断出摆脱了宗教因素的影响,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刑法部分的内容,得不出刑法的残忍与严苛的结论,排除D。
21、答案:A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在没有联系和沟通的情况下,印加帝国和波斯帝国、罗马帝国、亚述帝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强化统治措施,这反映出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多样性,必然性和落后性,排除BCD项。故选:A。
22、答案:B
解析:雅典和斯巴达的公职人员任期较短,这不利于国家治理政策的贯彻推行,影响国家治理的连续性,B项正确;公职人员的任期与城邦决策的正确性无关,排除A项;斯巴达不属于直接民主,排除C项;任期的长短并不能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排除D项。故选:B。
23、答案:(1)古巴比伦文明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古埃及文明位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古印度文明位于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华文明位于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古希腊文明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及爱琴海地区;古罗马文明位于意大利及地中海地区。
(2)汉朝和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西亚的冶铁等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阿拉马字母和希腊字母源于西亚地区腓尼基的字母文字等等。
(3)生产方式的不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的威胁等。
解析:(1)典型代表: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列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典型代表,即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起源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这些文明的起源地区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典文明向外伸展促进了文明交流具体表现在西亚冶铁技术、农耕技术和神话的传播,字母文字的传播与演化,汉朝与罗马的经贸和文化交流,希腊雕刻艺术的传播等,学生选取其中的相关史实作答即可。
(3)根据材料二中的“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仍处在旧石器时代的食物采集阶段……欧亚大陆的中东、南亚和东亚有着非常先进、高度发展的文明”可得出“生产方式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欧亚大陆的中东、南亚和东亚有着非常先进、高度发展的文明”和所学知识可得出“各民族间的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来威胁”等。
24、答案:(1)公元前4世纪初
(2)前594年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前508年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前443年—前429年伯利克里时代为全盛时期
(3)全员参与(只有成年男性公民);直接民主;轮番而治
(4)违背了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本意初衷,导致了暴民政治。
评价:进步性:当时先进的政治制度,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积极性和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进步;局限性:城邦公民内部民主,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斥,容易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