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第一单元
人文主题 群星闪耀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语文要素 本单元学习精读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词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目 主要内容
邓稼先 杨振宁 这篇人物传记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记叙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做出的重大贡献,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的国防事业的崇高品质。
说和做——记 闻一多先生言 行片段 臧克家 这篇散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说”和“做”的事迹,赞扬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回忆鲁迅先 生(节选) 萧红 这篇回忆文章以女性的细心体察,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把多个生活片段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体现出作者对鲁迅先生严谨、认真、细致、刻苦、坚忍等美好品格的赞颂。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这篇文言文以对话的方式,记叙了孙权劝勉吕蒙读书学习且吕蒙经过学习才略有惊人进步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
重要考点
一、分析记叙类文本中的引用手法及其作用
1.引用名人名言、谚语、俗语、歌曲等,往往能给人亲切感,增强感染力,便于大众接受等。
2.引用诗词,往往能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赋予文章以文化底蕴。
3.引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则能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引用古文,往往能增加文章的历史感和文化的厚重感。
二、分析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答题模式: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现了……(精神/品质/心理/环境/氛围等),表达了作者……(情感)。
三、用调序法翻译文言语句
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要求翻译语句的句式特点,看看是否属于特殊句式,如介词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
2.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节词。
3.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4.通读语句,检查所翻译的语句是否顺畅。
写出人的精神 本次“写作”旨在引导同学们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学习写出人物的精神的方法,使笔下的人物更丰满、更立体。
1 邓稼先
第一单元
01
学习导航
02
课前自学
03
积累运用
04
课内精读
05
类文阅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事迹;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
2.把握并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和谋篇布局的手法。
3.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考点链接 1.分析概括人物的形象品质
(1)从文中找出直接对人物的评价用语;(2)通过分析对人物的各种描写来概括其形象品质;(3)通过分析人物所做之事来概括其形象品质。
2.对比写法
指把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或人物拿来比较,用来突出事物或人物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写法。
对点训练 课前自学第2、3题,课内精读第3题,类文阅读第4题
1.整体把握课文,填写以下内容。
质朴
献身
★2.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3.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有何作用?(教材母题变式)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可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diàn jī( )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yuán xūn( )”,他是dāng zhī wú kuì( )的。
(2)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zhì yǒu( )。
(3)与此同时还有一些yáo yán( )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
谣言
挚友
当之无愧
元勋
奠基
(4)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kě ɡē kě qì( )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5)有一位长期以来xiǎn wéi rén zhī( )的科学家——邓稼先。
(6)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fēnɡ mánɡ bì lù
( )。
(7)当时,他是美国jiā yù hù xiǎo( )的人物。
(8)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 rú jiē zhī( )的人物了。
妇孺皆知
家喻户晓
锋芒毕露
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
(9)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zhì sǐ bù xiè( ),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0)“jū ɡōnɡ jìn cuì( ), 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11)当初xuǎn pìn( )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12)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bèi sòng( )的《吊古战场文》。
背诵
选聘
鞠躬尽瘁
至死不懈
(13)“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zhòu yè
( )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昼夜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解析:鲜为人知:很少人知道。用于这里与语意不合。
C
3.选出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 )
A.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探访”改为“探究”)
B.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准。(删去“是否”)
C.“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将“宣讲”和“落实”调换位置)
D.为振兴乡村经济,政府加快了乡村经济改革的速度,增加了乡村投资的规模和影响。(将“增加”改为“增大”)
D
解析:搭配不当,应改为“扩大了乡村投资的规模和增加了乡村投资的影响”。
学习完《邓稼先》后,班级举行“磨砺铸就成功”主题班会,请你参与。
(1)右图书法作品是一首符合班会主题的古诗,请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
.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图中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B.《次北固山下》(王湾)
C.《石灰吟》(于谦)
D.《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解析:A.送别诗;B.羁旅思乡诗;C.咏物诗;D.边塞诗。图中古诗从题材上看是咏物诗,故选C。
C
红岩中学七年级(2)班开展以“奋斗与人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A]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B]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1)任务一:上面这段文字选自《骆驼祥子》,请写出文中[A][B]两处的人物名字。
A: . B: .
(2)任务二:习总书记常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请结合祥子的相关奋斗经历,说说他曾经获得什么幸福。
示例:祥子的理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最初进入北京城时,勤劳能干,省吃俭用,用辛苦劳动三年赚来的钱买了一辆新车,感受到劳动获得的幸福。
虎妞
刘四/刘四爷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请你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写大漠戈壁的艰苦与危险,展现了邓稼先不计个人安危,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2.“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作者为什么再三推测邓稼先当时的心情?
既写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又写出了邓稼先所肩负的使命的重大。这一系列推测,实际是对邓稼先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的无比敬佩与热情讴歌,也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关心。
★3.从“我不能走”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爱国、执着、果断的人。
4.选文引用了《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代的一首歌的歌词,有什么作用?(教材母题变式)
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气氛,从侧面突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引用“五四”时代一首歌的歌词,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年来的历史背景上,说明他正是这样有血性的中国男儿。这两处引用突出了邓稼先坚强的意志及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高荣伟
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20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 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 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选自《共产党员》,有改动)
1.阅读文章,根据黄旭华的人生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立志上天入海→ → →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参研核潜艇
考取交大造船系
2.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
①核潜艇的研制是一项尖端工程;②当时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模样;③黄旭华选择的是难度很大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④没有计算机,全靠算盘和计算尺演算数据。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通过“直到……才……也……”等关联词语的运用,说明了核潜艇研究事业的保密性极高,表现了黄旭华为科研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亲自”一词表现了黄旭华在科研中事必躬亲、科学严谨、以身作则、不怕牺牲的高尚人格。
★4.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高阶思维)
示例: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刻苦勤奋、临危不乱、热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