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程标准:
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历史渊源
新航路的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人类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
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确立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思想: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先导
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初步实现
经济:资本积累
新课导入
观察《圣母与圣子》(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张图片)中圣母的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文艺复兴(意大利语:Rinascere)是14世纪中期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复兴”的原意为“再生”。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14世纪中叶-17世纪初)
何为文艺复兴?
思考:
为什么是意大利?为什么是文艺复兴?新思想是什么?
请在此输入标题
材料一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特别是意大利背部开始出现。......财富新贵不再容忍封建社会和虚伪的神学教义,他们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陈日华《人性的回归:文艺复兴》
材料二 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使人口减少 1/3,佛罗伦萨也不能幸免…从1300年的人口顶峰的9.5万人暴跌到1340年的3万人。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考察》
(1)经济(根本):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2)政治: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要求建立适应资产阶级发展需要的思想文化。反对教会禁欲主义。
(3)社会:黑死病的影响,使人们对宗教信仰进行反思与怀疑。
文艺复兴的历史原因
(4)文化因素: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并汲取了大量东方文化养料;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意大利
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兴起
天主教神学占
统治地位
神权至上
表 现
主 张
禁欲苦行
来世幸福
促 进
创造财富
现世享乐
意大利
文艺复兴
主 张
现实
追求
矛盾
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文艺复兴的实质
【思考点】文艺复兴只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再生”吗? P46
文艺复兴的实质: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一场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运动。
精神内核:
人文主义
新思想是什么?
宗教神学观 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禁欲主义 来世观念
等级观念
蒙昧主义
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追求自由幸福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冒险精神
自由平等
崇尚理性和科学,重视科学实验,追求知识
根据课本内容归纳表格
文艺复兴的伟大成就(人文主义的体现)
阅读课本P45—46,结合表格,归纳文艺复兴的伟大成就
时间 国别、领域 人物 代表作
14世纪 兴起 “文学三杰” 薄伽丘 《十日谈》
但丁 《神曲》
意大利 彼特拉克 《歌集》
15世纪 “美术三杰” 达 芬奇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全盛 意大利 米开朗其罗 《大卫》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16世纪 扩展 戏剧 英国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李尔王》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
宣扬人性的自由
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
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
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特点: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
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佳作欣赏
文艺复兴的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
②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
③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①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的动荡;
②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根据课本及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的影响。
积极;
消极;
宗教改革
性质:是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思想政治运动,也是各国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
背景:
①经济(根本):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②政治:西欧王权强化,民族国家逐步形成;
③思想: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冲击天主教会权威;
④导火索: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直接原因)
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根据课本内容,归纳马丁路德思想主张
教会: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路德
教徒
(信仰上帝)
直接对话、得救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上帝
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主张: 1.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
2.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3.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4.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即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作用: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的思想。德国宗教改革形成了路德派新教。
宗教改革的扩展
瑞士 加尔文教
英国 国教
与文艺复兴相比,宗教改革有着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参与
新教势力, 路德派,加尔文派(瑞士)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宗教改革的影响
(1)政治上:打击了教会的神权统治,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文化上:否定教会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16—17世纪 )
科学革命:16—17 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
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成就:
3.近代科学建立的意义
①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②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助于进步史观的形成和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推动了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代表人物 国家 成就 意义
哥白尼 波兰 提出“日心说” 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牛顿 英 万有引力定律 确立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启蒙运动
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展开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
亚当.斯密
“启蒙”一词,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思想解放运动。
1.背景(根据课本及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的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思想,人文主义进一步传播;
科学: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3.精神内核:理性(相信科学、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
2.性质:资产阶级掀起的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4.政治主张: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等。
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约平衡、国家政体:君主立宪制
1.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
2.“任何拥有权力的人,都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3.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孟德斯鸠
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自由就是试着去做人的意志绝对必然要求的事情的那种权利。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不应受到任何侵犯,这种天赋人权只受法律支配。平等则意味着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人人生而平等。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 伏尔泰
伏尔泰: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寄希望于开明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
“他给人们的心灵以巨大的震动,他引导人们走向自由之路。”
——写在伏尔泰的灵车上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力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卢梭:社会契约、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实行民主共和制
卢梭之墓
棺木外形被设计成乡村小寺庙模样。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大概象征着卢梭的思想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烈火。棺木右侧镌刻着:这里安息着一个自然和真理之人。
英国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之父”:他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亚当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加主要有两条途径和一个保障:
途径之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主要依赖于分工的深化和市场交换过程的顺畅;二是增加劳动者人数,而这又依赖于资本积累和适当的资本运用。
康德: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强调人的重要性,
立法权属于全体人民,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而每个人只有服从自己的立法才是自由的,只有在服从立法的前提下,作为公民才是人人平等的。
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德)康德
领域 国籍 人物 主张
政治 主张
经济 主张
哲学 主张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法国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亚当.斯密
英国
“现代经济学之父”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
主张自由竞争
康德
德国
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
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总结:启蒙代表人物及主张
都反对君主专制
启蒙运动的影响
法国《人权宣言》(1789)
美国《独立宣言》(1776)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造物主赋予其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政治制度
启蒙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如严复翻译了许多西方名著,学习西方的“民权”思想,对维新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发生。(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翻译了卢梭、孟德斯鸠的作品)
(1)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2)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3)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押上断头台前恍然大悟:“原来是伏尔泰、卢梭亡了法国!”
严复将《论法的精神》一书,以《法意》为名译成中文出版。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6.历史意义
思想解放
社会转型
精神财富
近代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演变曲线图
中世纪
17世纪
复兴
16世纪
压制
进一步发展
18世纪
追求现实幸福(文艺复兴)
追求政治自由
(启蒙运动)
14世纪
追求信仰自由
(宗教改革)
发展
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
(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政治制度的高度。
宗教改革 ——信仰自由
(批判矛头直指封建神学和封建教会【组织】)
科学革命——科学探究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批判矛头直指封建神学【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思想解放推动科学进步,科学进步进一步促进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