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学习主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一、选择题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1.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 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A. 《开启思想大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 《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C. 《鸦片战争的烽烟》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2.右图照片拍摄于1945年,它反映的史实是
A.蒙哥马利访问延安 B.赴重庆谈判 C.参加日内瓦会议 D.尼克松访华
3.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中共的目的是
A.中共想假和谈,真内战B.同国民党商讨抗日合作策略
C.“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D.加强与美国的合作
4.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有
①张学良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 ④ 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到重庆谈判,主要是为了( )
A.解决革命的方向和道路问题 B.讨论停战问题
C.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D.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内战阴谋
6.如果请你写一篇关于重庆谈判的小论文,你应该查找的相关历史资料是
A.《共同纲领》 B.《二十一条》 C.《双十协定》 D.《论联合政府》
7.左图,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这次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团结民主,和平建国
8.下列人物中既参加了西安事变的和谈,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挺 D.彭德怀
9.右图是摄于1945年反映国共两党关系的老照片。对该照片
拍摄的时代背景解读正确的是
A.共创黄埔军校 B.商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共谋联合抗日 D.举行重庆谈判
10.右图是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合影,此相片拍摄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胜利后 D.解放战争胜利后
11.1945年8月,毛泽东接受蒋介石邀请,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B.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C.揭露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罪行 D.赢得战略决战的时间
12.图2所示是某市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的一本历史文献资料的封面。
当时(民国三十四年),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的主题应该是( )
A.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 B.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D.下达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3.1945年10月国共两党通过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内战从此结束和平正式开始 B.内战前夕出现了短暂和平
C.内战在谈判中已经全面爆发 D.国共两党实现了再次合作
14.如果请你写一篇关于重庆谈判的小论文,你应该查找的历史资料是
A.《共同纲领》 B.《二十一条》 C.《双十协定》 D.《论联合政府》
15.1945年8月,毛泽东毅然赴陪都,其弥天大勇感动陪都各界。共产党求民主和平、国民党谋独裁内战的是非昭然天下。这里的“陪都”是指
A.南京 B.上海 C.重庆 D.广州
16.重庆谈判已经落幕66周年了,历史上,很少有哪个事件像重庆谈判那样,闪耀着那么令人炫目的戏剧性的光环,唤起过那么巨大的希望。下列各项符合重庆谈判“闪耀光环”和“唤起希望”的是(D)
A.毛泽东邀请蒋介石到重庆谈判 B.蒋介石赢得备战时间 C.避免新的内战爆发
D.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17.1947年,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转战陕北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8.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
A.解放战争打响了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大决战开始了 D.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19.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A.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 D.东北解放军进攻锦州
20.右图表明
A.解放战争正式爆发B.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
C.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D.渡江战役全面展开
2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 D.会师大西北
22.下图反映了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哪一次重大军事行动?
A.转战陕北B.千里跃进大别山C.大军合力战淮海 D.兵临城下,直取平津
2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这支“大军”是( )
A.八路军 B.新四军 C.西北解放军 D.晋冀鲁豫解放军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24.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5.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6.图4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一处大型雕塑。这座雕塑纪念的是解放战争中的哪一次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7.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期l:3的概算。
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
28.山东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包括山东、安徽、江苏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地名。由此可以判断他支援过
A.羊马河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29.2011年3月1 日,“徐州号”导弹护卫舰(见右图)开赴地中海,为我国从利比亚撤侨护航。以“徐州”命名军舰,表达了人民子弟兵对徐州拥军工作的敬意。徐州近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拥军支前活动发生在下列哪一战役中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30.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31.人民解放战争中,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2.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为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其中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3.右图所示战役的意义在于 ( )
A.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B.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C.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D.解放南京,使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34.毛泽东在1949年元旦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
A.战略反攻打响 B.战略决战即将开始 C.三大战役胜利在望 D.渡江战役已经开始
35.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其中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6.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37.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8.下列信息不能从右图中获得的是
A.战役名称B.战役时间C.战役指挥者D.战役结果
39.1948年9月到l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是
①辽沈战役 ②百团大战 ③淮海战役 ④台儿庄战役 ⑤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①③⑤ C. ③④⑤ D.②③④
40..下图为某一战役形势图,该图反映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1. 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的事件是
A.北平解放 B.上海解放 C.南京解放 D.重庆解放
42.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A.天津解放 B.北平解放 C.南京解放 D.西藏解放
43.下列描述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中,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是
A.“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B.大军合力战淮海C.兵临城下,直取平津 D.百万雄师过大江
44.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一片船只结束。”请问“大片船只”指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5.在下列哪一战役中,统治中国大陆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6.口号是时代的鲜明印记。与右图所示 战役形势相符合的口号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C.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描述的军事行动发生在
A.北伐战争时B.红军长征时 C.抗日战争时 D.解放战争时
48.某历史老师正在设计“蒋家王朝覆灭”的课件,你知道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政府所在地吗?
A.南京 B.北京 C.重庆 D.上海
49.1949年4月,解放军将领周克玉写了一首诗:“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杨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战役的场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主题综合題
50.高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三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51.下列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②淮海战役 ③辽沈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52..编写历史大事年表,有助于我们对历史大事进行准确记忆。下列几件历史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重庆谈判②挺进大别山③三大战役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A.④①②③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
53.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重庆谈判 ②南昌起义 ③五四运动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54.下列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有①台儿庄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百团大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55..根据图2(辽沈、淮海、平津战役示意图)中英文字母所在区域,分别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
A. 。(1分)
B. 。(1分)
C. 。(1分)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56..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认真阅读以下诗词: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摘自人教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诗词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途中,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1分)有何重大意义?(1分)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意义: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材料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1分)
渡江战役
(3)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胜利的原因:
①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决策英明,领导正确。如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时机,正确决定决战方向,并针对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色的作战方针。
②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③国统区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
④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
淮海战役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