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学习主题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 近代民族工业第20课 近代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1.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B
A.鸦片战争爆发 B.《马关条约》签订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辛丑条约》签订
2.1914—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黄金时代”,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 B.民族工业的实力 C.“实业救国”思潮 D.第一次世界大战
3.下列企业中,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是
A.福州船政局 B.汉阳铁厂 C.大生纱厂 D.湖北织布局
4.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5.小李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形容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那么,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的历史时期是(B)
A.洋务运动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
6..比张骞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认识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
A.均衡发展 B.迅猛发展 C .曲折发展 D .持续发展
7.下列史实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是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C.张謇兴办大生纱厂 D.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8.清朝末年有一位状元与众不同,他中了状元却不做官,毅然回乡创办企业,致力于“实业救国”。他是
A.荣德生 B.张謇 C.张之洞 D.侯德榜
9.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位状元“舍本逐末”、“实业救国”,此人是
A.詹天佑 B.张謇 C.严复 D.曾国藩
10. 古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排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是最受人们的尊敬和羡慕,而工商业却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但在清末却出现一位“舍本逐末”的状元,他是
A.张謇 B.荣宗敬 C.荣德生 D. 孙中山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11.1840年后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下列属于近代文明的是
①轮船、火车 ②电报、电话 ③照相、看电影、跳交谊舞④三跪九叩之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随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中外联系日益增多,人们的社会生活随之发生变化。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在近代中国的是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13.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A.称“老爷” B.行握手礼 C.缠足 D.穿翎顶补服
14..右图生动再现了”剪辫子”的历史情境,它应该发生在
A.辛亥革命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北伐战争时期
15.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下列图片中,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中山装 握手礼 剪辫子 废止缠足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A.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B.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C.宣读婚誓,互抉约指,携手同归 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17.在政府以法令形式强制推行后,男子剪掉辫子和女子停止缠足的做法逐渐被人们接受。这种情况最早应该发生在
A.辛亥革命后 B.戊戌变法后
C.新文化运动后 D.五四运动后
18.中国近代生活由于西方科技的传入而丰富起来。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李鸿章用网络通告《马关条约》内容 B.清政府派大臣坐轮船出洋考察
C.南通张謇的公馆夜晚电灯通明 D.蒋介石乘飞机到西安督促张学良剿共
二、非选择题
19.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民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从l912年到l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1)据材料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2分)
(2)据材料二,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高峰在何时 造成此时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
(1)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薄弱;以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2分)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分)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辛亥革命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分)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决定。(1分)
◆(2011·荆州荆门)(7分)同学们开展“中国近代交通变迁”的历史探究学习,有两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火车当日达吴淞,女伴遨游兴致浓。今日司空都见惯,沪宁(沪,指上海;宁,指南京——引者注)来去也从容。”
回答:
(1)这两首竹枝词记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种交通工具运行时的情景?(2分)
火车。
(2)该交通工具的出现在中国近代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5分,回答2条即可)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有利于人口的流动;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有利于铁路沿线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知识信息的传播;有利于铁路沿线城市的兴起;带动了与铁路运输相关产业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运输业;冲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等。
◆(2011·徐州)(5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届时,海峡两岸人民将举行盛大的纪念大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在移风易俗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革命派希望从各方面求得人们身心的解放,因为造就一代身心健康的国民是建立和维护乃至巩固共和制度最基本的前提。
——摘自戴鞍钢《辛亥革命与移风易俗》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 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语(转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近代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3分)
(2)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取得的最为突出的成就。(2分)
(1)剪发辫:易服饰(中山装、旗袍等);变礼节(鞠躬、握手礼等);改称呼(同志、先生等)。 (任意写出三点即得3分)(2)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分)
第七学习主题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 教育和科学技术
第22课 思想文化
一、选择题
(3)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21世纪教育网
◆(2011·汕头)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且根据它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的文件是
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学堂章程》
C.《重订学堂章程》 D.《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
.◆(2011·湛江)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一所新式学堂”广育人才,讲求实务“。这所新式学堂是
A.万木草堂 B.京师大学堂 C.清华大学 D.复旦大学
◆(2011·遵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下列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设立京师大学堂
③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 ④废止科举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④①③②
◆(2011·泰安)18.维新变法时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高等大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 B.马尾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浦军校
(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011·南昌)作为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京张铁路圆了他的这个梦,他是
A.张謇 B.詹天佑 C.侯德榜 D.严复
◆(2011·烟台)8.2010年12月,“和谐号”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试车,最高时速达486.1公里。中国再度刷新世界铁路运营速度纪录。回顾中国铁路建设的历史,近代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是
A. 南满铁路 B. 淞沪铁路 C. 宝成铁路 D. 京张铁路
◆(2011·茂名)6.这位杰出人物与以下哪一项有关
A.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 B.中国第一架自造飞机
C.中国第一个民族企业 D.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2011·鸡西)今天,铁路四通八达,方便人们的出行。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的设计者是
A.侯德榜 B.张謇 C.李四光 D.詹天佑
◆(2011·恩施)2003年12月1日,阵阵鞭炮声惊醒了恩施附近沉睡的大山。这一天,宜万铁路开工典礼在规划中的恩施火车站站址隆重举行。它的线路设计从“沿江”改成“穿山”,宜万铁路的前身是川汉铁路,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从宜昌往秭归修了20多公里就被迫停工。由中国人独立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A.宜万铁路 B.京张铁路 C.滇越铁路 D.京汉铁路
◆(2011·江西)作为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京张铁路圆了他的这个梦,他是
A.张謇 B.詹天佑 C.侯德榜 D.严复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2011·南京)魏源故居“小卷阿”坐落于南京乌龙潭边龙蟠里,1842年,魏源在此编成一部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历史地理的著作。该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天演论》
◆(2011·陕西)“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方今急边防,疲氓未息肩。苦心著此书,搜讨颇有年。”材料中的“奇书”是指 C
A.《马可·波罗行纪》 B.《天工开物》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2011·梅州)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被鲁迅称为“19世纪末最敏感的人”。他译著的《天演论》中着重阐发
A.工农武装割据的主张 B.民主共和的思想
C.“自强”“求富”的主张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2011·汕头)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11·河北)康有为称赞严复是“精通西学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严复
A.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宣传进化论,主张维新变法
C.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D.领导五四运动
◆(2011·日照)11.严复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这主要是为了
A.号召救亡图存 B.宣扬民主共和
C.传播西方文化 D.倡导文学革命
◆(2011·十堰)《马关条约》签订后,为警醒世人,严复译著了《天演论》,书中宣传的观点是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实业救国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民主、科学
◆(2011·潮州)7.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寻求革新救国思想。魏源在右图所示著作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要求维新变法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011·聊城)9.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成为进步潮流,最早启迪人们学习西方的是
A.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 B.严复译述的《天演论》
C.康梁发动的“公车上书” D.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
◆(2011·天津)右图严复雕像坐落在如今天津古文化街上,附近的原宫北街大狮
胡同是严复的故居,他在此译著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书是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新青年》 D.《狂人日记》
◆(2011·福建龙岩)8.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来源于( )B
A.牛顿的科学理论 B.达尔文的科学理论
C.魏源的思想主张 D.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2011·莱芜)“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这句话是谁的主张
A.魏源 B.曾国藩 C.梁启超 D.严复
◆(2011·泰安)12. 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感的人”,因为他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张民主共和思想
C.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 D.宣传“物竞天择”观点
◆(2011·泰安)13 .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对此三点极力推崇。这表明魏源的救国主张是
A.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学习方式先进的思想文化 D.进行资产阶级改革
◆(2011·常德)18.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之一的湖南籍进步思想家是
A.谭嗣同 B.周敦颐 C.王船山 D.魏源
(4)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2011·南宁).抗日战争期间,一批振奋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广为流传。下列作品不属于此范围的是( )
A.《愚公移山》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011·鸡西)“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歌曲是
A.《国际歌》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英雄交响曲》
主题综合題
◆(2011·滨州)8.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
A.张謇——大生纱厂 B.詹天佑——《义勇军进行曲》
C.侯德榜——联合制减法 D.邓稼先——两弹元勋
◆(2011·潍坊)11.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聂耳——写成《黄河大合唱》 B.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
C.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D.詹天佑——设计并修筑京张铁路
◆(2011·新疆)3. 为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进行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张之洞---创办大生纱厂 B.张謇---修建京张铁路
C.詹天佑---开办汉阳铁厂 D.侯德榜---发明制碱新工艺
◆(2011·贵州安顺市)9.下列现象和近代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叙述有知识性错误的是
A.张某参加由洋务派创立的新式学堂学习外语和军事
B.刘某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报名参加了刚刚开始建立的新式军队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