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腊八粥
2
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我国喝腊八粥的传统习俗始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余年。腊八粥在不同地区选用的食材有所不同,但均十分丰富,基本上都包括谷类、豆类和各种干果,寓意着“合聚万物、调和千灵”。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保养脾胃的养生佳品。
腊八节
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他的中篇小说《边城》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沈从文的语言格调古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正如他所说的“我的生命在这个环境中生长,和这一切都分不开”。
沈从文(1902 -1988年)
“乡土文学之父”
我会读
唾沫 沸腾 嘟囔 筷子 搅和 资格 可靠 罢了 猜想 肿胀 惊异 粉碎 染缸 解释 浪漫 奈何 甜腻腻
tuò
nāng
kuài
jiǎo
zhǒng
gāng
nú
nì
cāi
湘西地区对男孩子的称呼
孥孥
腊
粥
咽
匙
là
zhōu
nì
yàn
chí
腻
jiǎo
搅
chóu
稠
熬
褐
缸
脏
肿
áo
hè
ɡānɡ
zānɡ
zhǒng
学写字
左窄右宽,书写时要注意结构,把字写美观。
kuài
筷
互动课堂
人人爱粥(第1自然段)
等粥喝粥(第2—19自然段)
腊八粥
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些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详
略
等粥
喝粥
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
默读“等粥”部分的内容(第2—1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些场景?
盼粥(第2—8自然段)
分粥(第9—12自然段)
等粥
猜粥(第13自然段)
看粥(第14—17自然段)
人人爱粥
等粥喝粥
腊八粥
等粥
喝粥
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文章脉络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腊八粥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的?
味美
料足
味香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小孩子
大孩子
老孩子
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
小米、
大碗大碗 大匙大匙 塞灌
看它那叹气
叹气似的沸腾
糊糊涂涂煮
成一锅
闻闻那种香味
咽三口以上
甜甜的腻腻的
提到
谁不
立时
是
抓典型
抓味觉
抓食材
制作方法
抓视觉
抓嗅觉
抓吃法
仿写要求:仿照第一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一种你最喜欢的食物。
腊八粥多么香甜美味呀!住方家大院的八儿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腊八粥,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腊八粥》。
盼粥
自由朗读课文第2—8自然段,圈画描写八儿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并作简单批注。体会八儿盼粥的心情。
2
急切
心理描写
兴奋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娇憨 急切
神态描写
迫不及待
语言、神态描写
4
耍赖、焦急
5
6
7
8
2
5
8
文中的三个“叹气”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腊八粥在锅里沸腾时的状态。
暗含着八儿愿望得不到满足后的失落。
“叹气”本是人的活动,这样写赋予腊八粥生命力,同时也衬托八儿的心情。
分粥
分角色朗读八儿和妈妈的对话,读出八儿“贪心不足”的语气。
9
10
11
猜粥
默读第13自然段,思考:八儿猜想腊八粥里有哪些食材,这些食材变成什么样子了。
13
看粥
自由读第14—17自然段,八儿看到粥后有什么反应呢?八儿看到的粥是什么样子的?八儿看到的粥和他想象的粥有什么不一样?
“呃!” 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兴奋
拟人
符合猜想
出乎意料
15
14
è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喝粥
八儿的满足
家庭生活的温馨
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喝粥的过程,而是侧重描写喝粥的结果,描绘了喝粥后的家庭场景?
作者通过详细描写喝粥后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喝粥时的香甜和满足,这样的结尾更有余味,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联系整篇课文的详略安排,思考:为什么要详写等粥而略写喝粥?
“等粥”的过程中,人与腊八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腊八粥,诱人;人,馋腊八粥。等粥的过程越长,人对腊八粥的期盼就越强烈,腊八粥就越让人觉得美味、诱人。
课文详写“等粥”,略写“喝粥”,这样的好处是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八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狡黠、天真
分粥
猜粥
看粥
喝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