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6 15:5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赏析绘画作品,感悟“人” 之美
European Art
课堂导入




一幅画所说的话何止千言万语。
——库尔特·塔科尔斯基
古希腊罗马时期绘画
中世纪绘画
5-15世纪
文艺复兴绘画
14-16世纪
巴洛克和洛可可等绘画17-18世纪
西方绘画史




▲15世纪的佛罗伦萨
倾听人的真情实感
呼唤人的信仰自由
提升人的科学认知
捍卫人的理性尊严
第一幅 文艺复兴
第二幅 宗教改革
第三幅 近代科学
第四幅 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约阿希姆·帕提尼尔《与圣杰罗姆风景》(局部)
第一篇
文艺复兴 Renaissance
——赏析“圣母” 主题画,发现真情实感的人
文艺复兴,倾听人的真情实感
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宣扬新思想
的新文化运动。 起源于意大利,后扩展到英、法、德意志等地。
文艺复兴运动使得西方绘画从宗教艺术中独立出来,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在追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绘画在人文主义气氛中,产生了如马萨乔、多纳泰罗、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文艺复兴绘画巨匠。
文艺复兴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人。本作品是拉斐尔在 1512-1513 年间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制的。该画为长达 2.65 米、宽近 2 米的布面油画,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
文艺复兴,倾听人的真情实感
史料拓展
为什么同一题材的作品,风格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思考




▲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时期
文艺复兴,倾听人的真情实感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
—[瑞士]布克哈特



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基础)
基督教会和神学禁锢思想(思想背景)
具有新思想的文人学者聚集(中坚力量)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根本原因)
黑死病促使人民反思宗教(社会因素)
为什么同一题材的作品,风格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思考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文艺复兴,倾听人的真情实感
圣母
基督
教皇西斯廷
二世
圣女渥瓦拉
小天使
人之美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鼓励冒险进取。
人的真情实感
文艺复兴把人们的注意力由对神的崇拜转移到对人的认识上来,开始把人与神提到了并重的地位。
——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文艺复兴
意义:
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任性,使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人本身和现实世界。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发现真情实感的人
▲16世纪,阿尔多夫《多瑙河的风景》(镜像)
第二篇
宗教改革 Reformation
——解读“辩论”场景画,发现信仰自由的人
▲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的场景(绘画作品)
马丁·路德
王权
教权
根据所学推测,绘画场景中的人分别是什么身份?
思考
宗教改革,呼唤人的信仰自由
背景:文艺复兴冲击了教会的权威。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表示反对,拉开宗教改革序幕。
资产阶级
1517年,教皇决定在整个欧洲兜售大量的赎罪券,以获得维修罗马圣彼得教堂的费用。……这些赎罪券承诺赦免“你所有的罪恶、犯罪和放纵,不管这些罪孽有多大。——斯塔夫里阿诺《全球通史》
史料拓展
结合所学知识,小组编写一段对话并当堂展示。
即兴课本剧
因行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间接
对话得救
因信称义
教徒
上帝
直接
对话得救
宗教改革,呼唤人的信仰自由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
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的信仰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解放思想,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
利于资本主义的成长
推动欧洲民族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宗教改革,呼唤人的信仰自由
人的灵魂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发现信仰自由的人
▲萨洛蒙· 凡· 雷斯达尔《渔人收网的河流》油画 46.3cm× 62.8cm 约1630年 伦敦国家美术馆
第三篇
近代科学的兴起 Science
——分析“风景画”发展史,发现科学认知的人
▲约公元830年 圣马太像
▲约1437年 《基督受洗》
▲约1652年 克劳德· 洛兰《有阿波罗与缪斯的风景画》
近代科学,提升人的科学认知
观察不同时期“风景” 在画面中的比重,发现什么问题?
思考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深入发展使得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科学
革命
1.哥白尼的“日心说”建立新的宇宙观;
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础
3.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近代科学,提升人的科学认知
——发现科学认知的人
人的天职在用于探索真理!
▲克劳德· 洛兰《勒卡圣扎的风景》油画 38.7cm× 58.1cm 约1648年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第四篇
——辨析“古典主义” 绘画理论,发现理性尊严的人
启蒙运动 The Enlightenment
古希腊罗马时期绘画
中世纪绘画
5-15世纪
文艺复兴绘画
14-16世纪
巴洛克和洛可可等绘画17-18世纪
启蒙运动,捍卫人的理性尊严
▲《秋千》
▲《蓬巴杜夫人》
▲《舟发西苔岛》
展现贵族社会的奢靡生活、物质享受等
画风奢靡、浮夸、浮华、艳丽
启蒙运动,捍卫人的理性尊严
史料拓展
新古典主义概念
18世纪,新古典主义于法国盛行,秉承着人文主义美学思想,推崇理性。它抵制主观意识上的表现,选择庄重的绘画内容,但更贴近生活表现的现实主义。
特征: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忽视色彩。
启蒙运动精神内核
“理性” ,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18世纪《苏格拉底之死》
路易十四:“朕即国家”。路易十六:“因为我想这样做,这就合法。”英王詹姆士一世宣称:“上帝直接赋予了世袭君主以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权力,人民的全部义务就是无抵抗的服从。” ——吴恩裕《西方政治思想史论集》
启蒙运动,捍卫人的理性尊严
从唯物史观角度思考,新古典主义绘画诞生的时代背景?
思考
经济根源: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阶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它时,他们就做的更对······人民是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卢梭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分析以下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感悟新古典主义绘画中的理性。
史料阅读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分权制衡思想
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启蒙运动,捍卫人的理性尊严
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启蒙运动,捍卫人的理性尊严
由对人个体自由的追求转向对人社会权利的追求
▲《蓬巴杜夫人》
▲《马拉之死》
▲《自由引导人民》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发现理性尊严的人
人非工具!
▲1891-Poplars at Givernya 白杨树系列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小结
文艺复兴(14-17世纪初)
宗教改革(16世纪)
科学革命(16-17世纪)
启蒙运动
(17-18世纪后半期)
19世纪
18世纪
17世纪
16世纪
课堂总结
发现理性尊严的人
发现科学认知的人
发现信仰自由的人
发现真情实感的人
涂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南朝谢赫《古画品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