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01
本课目标导航
02
课前自主预习
03
课堂导学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重点)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重点)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3.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 4.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5.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答:以上实例中都有力(推、提、举、吸、拉、压等)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都有物体存在.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归纳它们共同的特点.
知识点一 力
1.力是 对 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
一个是 ,另一个是 .
2.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3.手托两个鸡蛋的力约为 N;一名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0 N.
1
N
牛
牛顿
F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
物体
物体
乙
甲
人推车,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小红用绳子提水桶,则小红的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图甲中磁铁对小钢球 (选填“有”或“没有”)力的作用;图乙中木块与木块之间 (选填“有”或“没有”)力的作用.
没有
有
绳子
车
人
点拨1: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2)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举一反三1】下列数据最接近1 N的是( )
A.两个鸡蛋 B.一枚1元的硬币
C.两个苹果 D.一只小狗
【举一反三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D
A
【易错题1】如图所示,运动员两手握着链球的把手,人和球同时旋转,最后加力使链球脱手而出.运动员和球同时旋转时,手受到一个很大的拉力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
A.运动员的手
B.链球的把手
C.链球的链子
D.链球
B
错因分析:误认为运动员的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链球.运动员两手握着链球的把手,因此是链球的把手对手有力的作用,运动员的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链球的把手.
知识点二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
运动状态
形状
B._________
___________
A._________
___________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如图所示的各个活动过程中,力的作用效果分别是什么
D.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使物体发生形变
点拨2:
(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表现为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或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改变.
(2)运动状态不变的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举一反三3】下列事实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在圆形跑道上匀速跑步的运动员
B.正在进站的火车
C.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
D.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
C
知识点三 力的三要素
物理学中,把力的 、 和 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共同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作用点
方向
大小
如图所示,小明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外推门,感到推门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C
【举一反三4】(2022太原期末)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钢片一端固定在桌边,另一端分别挂上规格相同、数量不同的钩码,现象如图甲、乙所示.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力的大小
B.力的作用点
C.力的方向
D.物体的受力面积
A
【举一反三5】(2022大连期末改编)烧水用的水壶如图.要将水壶从火源上提起,通常手向上提把手的 处;要把壶里的水从壶嘴倒出,手向上提把手的 (前两空选填“A”或“B”)处.出现这样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力的三要素中的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作用点
B
A
知识点四 力的示意图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表示出来的作图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如图,李华同学用100 N水平向右的力推一个放在地面上的箱子,画出这个水平推力的示意图.
答案图
【举一反三6】(教材母题变式)用细线将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线对灯的拉力F=5 N.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的示意图.
答案图
点拨3:
力的示意图的作图方法:
(1)确定题目要求画的力的受力物体是哪个.
(2)画力的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同一个均质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可将几何中心作为所有力的作用点,而且力越大,表示该力的线段应画得越长.
(3)用实线作图,用箭头表示方向,并在箭头的旁边标出力的符号(重力用G表示,支持力用F支表示,摩擦力用f表示).如果知道力的大小,则还要在箭头旁标出数值和单位表示力的大小.
知识点五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
同时也是 .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1)作用在 个物体上;
(2) 相等;
(3)方向 ;
(4)作用在同一 上.
直线
相反
大小
两
受力物体
相互
如图所示,将分别载有一根条形磁铁的两辆小车同时释放后,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最后静止.此现象说明的物理知识有:
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运动状态
相互
点拨4:
(1)相互作用力的特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举一反三7】如图所示,小红穿着轮滑鞋用手推墙,发现自己却远离墙运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墙对小红的力 (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小红推墙的力.
等于
相互
【举一反三8】(教材母题变式)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能够把另一只小船推开,自己坐的小船
会 (填“运动”或“静止”),该现象说明:力的作用
是 的.
相互
运动
【易错题2】我们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对立双方的势力悬殊,鸡蛋(弱者)很容易被碰得“头破血流”,而石头(强者)却完好无损,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的力的作用
C.它们所受的作用力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错因分析:没有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而且还与受力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
C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说明:(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2)力的符号、单位.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示意图的作图方法.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特点: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共22张PPT)
第七章 力
第3节 重力
01
本课目标导航
02
课前自主预习
03
课堂导学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 2.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3.(重点)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
仔细观察课本P9图7.3-1,思考水为什么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 撒开的渔网为什么会飘落到水里
答:因为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要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所以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撒开的渔网会飘落到水里.
知识点一 重力的由来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 .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重力的符号是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G
地球上的物体
地球
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论物体在哪里,物体重力的大小都是不变的
B.只有正在下落的重物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D.地面附近的物体均受重力的作用
D
点拨1:
由于地球的自转等因素,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举一反三1】如果地球上的物体所受重力都消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将没有质量
B.各种球类活动将无法进行
C.人轻轻一跳就可以离开地球
D.“水往低处流”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A
知识点二 重力的大小
1.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
2.公式: ;其中g= ,
它表示 .
在粗略计算时,g可取10 N/kg.
3.物体重力的大小可用 测出.
弹簧测力计
质量为1 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 N
9.8 N/kg
G=mg
正比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g=9.8 N/kg,说明1 kg=9.8 N
B.m=表明物体的质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C.g=表明g值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跟它质量的比值
D.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物体质量产生的
C
点拨2:
(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重力无关.
(2)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的重力会发生变化;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天体上所受重力的大小也是不同的,如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大约只有在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举一反三2】一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 )
A.50 kg B.50 N C.500 N D.5 000 N
【举一反三3】(2022东台期末)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的,在地球上质量为60 kg的人,在月球上他的体重为 N,质量是 kg.(地球上的g取10 N/kg)
60
100
地球
C
【易错题1】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测同一物体,结果是( )
A.天平称的相同,弹簧测力计称的不同
B.天平称的不同,弹簧测力计称的相同
C.天平、弹簧测力计称的都相同
D.天平、弹簧测力计称的都不同
错因分析: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
A
知识点三 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 .应用:铅垂线、水平仪.
竖直向下
A B C D
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B
A B C D
【举一反三4】下图中利用铅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错因分析:重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C.斜抛向空中的小球
B.斜面上静止的木块
A.正在上升的小球
D.挂在墙上的小球
【易错题2】图中关于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D
知识点四 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 .
2.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上.如粗细均匀的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几何中心
重心
如图所示是一块环形石头(质地均匀、形状规则),则它的重心在(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A
【举一反三5】(1)如图所示,一重为4 N的木箱静止在斜面上,请作出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图
答案图
(2)如图所示,刻度尺静止在手指上,请画出刻度尺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易错题3】如图所示,纸做的“不倒翁”小鸟翅膀上装有两个回形针,将鸟嘴放在指尖上转动而不会掉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回形针降低了小鸟的重心
B.装回形针升高了小鸟的重心
C.小鸟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上
D.小鸟不会掉下来是因为鸟嘴上有胶水
错因分析:不能很好地理解物体的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强.
A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大小:G=mg,g=9.8 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共29张PPT)
《第七章 力》复习
01
知识梳理
02
考点集训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 .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相互作用的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 相等、 相反,在 _
直线上,作用在 物体上).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两个
同一
方向
大小
相互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
说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运动的 改变或运动的 改变.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用 表示.
5.力的感性认识: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 N.
6.力的三要素:力的 、 和 .
作用点
方向
大小
1
N
牛
牛顿
方向
快慢
形状
运动状态
7.力的示意图:用一条 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带箭头
二、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拉弹簧时,感觉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
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实质都是弹力.
弹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 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
(2)使用方法:“看”: 、 、指针是否指零;“调”:指针调零,即要使指针指在 上;“读”:视线垂直刻度盘读数.
(3)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
.
最大测量值
零刻度线
分度值
量程
长
拉力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 的物体,由于 _
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地球
地球的吸引
地球附近
2.重力的三要素:
(1)重力大小:G= ,其中g= ,
它表示 .
(2)重力的方向:总是 , 其应用有 、
,它们可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3)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 上.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处,如实心球的重心在 .注意: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球心
几何中心
重心
水平仪
铅垂线
竖直向下
质量为1 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 N
9.8 N/kg
mg
一、力
解题要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或者运动方向的改变.如: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速度增大,速度减小,还有物体做曲线运动(即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1.关于力的三要素,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点,产生的效果就相同
B.只要两个力的三要素中有两个相同,那么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方向相同,且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则产生的效果就相同
D.如果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产生的效果就相同
D
2.如图所示,小明用力推车,他对车施加了一个推力,同时小车对小明的手也施加了一个推力.那么,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
A.全都相同
B.大小和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
C.作用点和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D.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D
3.(2022菏泽期末)小华在家帮妈妈做家务时发现,用大小相同的力,手握在拖把的不同位置拖地,所产生的效果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拖把运动的速度有关
C
4.用下列方法制作如图所示的“喷气火箭”:
①将气球吹大,并用夹子把口夹紧;
②从一根吸管上剪取一小段,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
③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并水平拉直,作为“喷气火箭”运动的轨道.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就会向 (选填“右”或“左”)运动.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力
的施力物体是 ;此现象说明力
可以改变物体的 .
运动状态
空气
右
二、弹力
解题要点:(1)弹力产生的两个条件: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二是发生弹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是依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这一原理制成的.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先观察它的量程及分度值,不能超量程测量,以免损坏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还需来回拉动挂钩几次,以免弹簧被卡住;如果使用前,指针不指零,应调零;使用时,应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
5.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将一物体挂在竖直悬挂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如图甲),测出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2.4 N,然后把弹簧测力计倒过来,又将该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吊环上(如图乙),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A.一定大于2.4 N
B.一定等于2.4 N
C.一定小于2.4 N
D.一定等于4.8 N
A
6.(2022盐城期中)如图甲所示,手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根据此原理制成了弹簧测力计(如图乙),即用弹簧的 大小间接反映力的大小.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选填“地球”“小石块”或“挂钩”).
挂钩
0.7
伸长量
7.(2022惠东期末)请在图中画出压缩的弹簧对拇指弹力的示意图.
答案图
8.(2022保定期末)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受到拉力的关系”.实验器材:一个铁架台,一端有环、另一端有钩的弹簧2根(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10 N),重为1.0 N的钩码若干,刻度尺一把.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弹簧A 弹簧B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钩码的个数 1 2 3 1 2 3
拉力F(N) 1.0 2.0 3.0 1.0 2.0 3.0
弹簧的伸长量Δx(cm) 2.0 4.0 6.0 1.0 2.0 3.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为1、2、3(或4、5、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初步归纳的结论是:同一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为1、4或2、5或3、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初步归纳的结论是:不同弹簧,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
(3)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归纳得出:同一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 _ 是一个定值,不同弹簧的这个比值不同;
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比值
所受拉力相同时
弹簧伸长的长度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4)小华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的做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改变力的大小,力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用弹簧测力计还是用钩码更好一些
答: ;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钩码更好
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时,测力计很难控制力的大小,弹簧的伸长量不易准确测量,所以用钩码更好
三、重力
解题要点:无论物体与支持面的关系如何变化,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与水平面垂直.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与接触面垂直.
9.关于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因为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C.物体的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成正比
D
10.(2022烟台期末改编)下列物体所受重力最接近500 N的是( )
A.一只鸡 B.一只羊 C.一头牛 D.两枚鸡蛋
11.(2022商丘期中)神舟十四号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后,航天员在飞船内生活期间要锻炼身体,以下有效的是( )
A.引体向上 B.做俯卧撑 C.举哑铃 D.原地蹬自行车
D
B
12.建筑工人在砌房子时,常用铅垂线来检查墙砌得是否竖直,其原因是重力的方向总是 ,如图所示,
这堵墙向 (选填“东”或“西”)倾斜.
西
竖直向下
13.(2022保定期末)在水平向右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顶端用细线悬挂一小球,在某时刻,发现小球位置如图所示,请画出此时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图
14.小明观察到电风扇、落地灯等都有一个大而重的底座,使它们不易翻倒.进而他提出猜想:物体的稳定程度可能与物体重心高低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他将三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固定在三个相同的圆柱体的底部、中部和上部,其重心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小心地推翻圆柱体,观察圆柱体刚好翻倒时转过的角度θ(如图乙)并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重心高低 低 中 高
圆柱体刚好翻倒时转过的角度θ 大 较大 小
稳定程度 大 较大 小
(1)圆柱体刚好翻倒时转过的角度θ越小,说明圆柱体的稳定程度越 (选填“大”或“小”).
(2)分析表中的信息可知:物体的重心越 ,其稳定程度越大.
(3)依据以上结论,卡车装货物时,把重的货物装在 _
(选填“上”或“下”)层,可使卡车不易翻倒.
下
低
小 (共17张PPT)
第七章 力
第2节 弹力
01
本课目标导航
02
课前自主预习
03
课堂导学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列举弹性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2.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 3.(重点)会测量力的大小.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
2.会测量力的大小.
答:弹簧和橡皮筋这类物品,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弹性.橡皮泥和铜丝这类物品,受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塑性.
用力分别拉弹簧和橡皮筋、挤压橡皮泥、弯折铜丝,松手后,结果有什么不同吗
知识点一 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
又 的性质.
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
的性质.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 有关.
弹性形变的大小
弹性形变
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形状
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A.被拉伸的弹簧
D.被磁体吸引的铁钉
B.被压弯的跳板 C.被拉弯的弓
如图所示,产生的四个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
D
点拨1:
(1)弹力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2)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等.
【举一反三1】(2022十堰期中)下列物体没有产生弹力的是( )
A.压弯的锯条 B.踩着的足球
C.拉开的皮筋 D.砸扁的铁丝
【举一反三2】(2022安庆期末)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 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茶杯
D
点拨2:弹力是由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知识点二 使用弹簧测力计
1.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盘、外壳、吊环.
2.原理:在弹性限度内,
.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3.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先观察它的 和 ,并观察指针是否指在 上,若有偏差,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未挂物体前,最好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 .测力时,要使弹簧的轴线方向跟所测的力的方向 ;读数时,视线应 于刻度盘.
垂直
一致
卡壳
零刻度线
分度值
量程
(2)观察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待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
N,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
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2.2 N
0.2 N
5
0~5 N
如图所示,小强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他两手向外拉开弹簧拉力器时,发现弹簧伸长了,不受力时,弹簧又恢复到原样,弹簧的这种性质叫做 ;
拉力使弹簧伸长,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随着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小强感到越费力,原因是在弹性限度内, .
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形状
弹性
【举一反三3】小明观察不同的弹簧测力计,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
B.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都要调零
C.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
D.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越大,其弹簧的长度一定越长
D
【举一反三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1.6
0~5
【易错题】如图中甲、乙两同学用水平且方向相反的两个力拉弹簧测力计的吊环,F1=F2=2.4 N,则甲、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N、 N.
2.4
2.4
错因分析:误认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会互相抵消,得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没有认识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作用在挂钩上的力的大小.
1.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3)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弹簧测力计
(1)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盘、吊环、外壳.
(2)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3)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