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玩偶之家(节选)》课件(共40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玩偶之家(节选)》课件(共40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4 19:3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玩偶之家
易卜生
戏剧是一种 艺术,借助 、 、 、 、 等艺术手段 ,揭示社会矛盾,
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综合性舞台
文学
音乐
舞蹈
美术
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戏剧的含义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红色娘子军》 )
剧情繁简和结构:独幕剧(《三块钱国币》)、多幕剧 ( 如《雷雨》 )
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矛盾冲突的性质:悲剧 ( 如《屈原》 )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
戏剧的分类
戏剧的三大要素
舞台说明
戏剧冲突
人物台词
“欧洲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
亨利克·约翰·易卜生(1828—1906),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出生于挪威南部一个商人家庭。
由于父亲破产,只接受过几年小学教育。16岁入药材店当学徒,22岁去首都奥斯陆参加社会主义者领导的工人运动(挪威民族独立运动)并从事写作。
1849年开始戏剧创作,1851—1862年任剧院编剧、导演,共写剧本26部。倡导挪威民族戏剧,遭到保守势力攻击。
1864年出于对政府的不满而出国,侨居国外27年。晚年回到挪威,他去世后挪威为他举行了国葬。
作者简介
社会问题剧
易卜生四大问题剧又被称为当代现实剧,包括 《社会支柱》 (1877年)、《玩偶之家》(1879年)、《群鬼》(1881年)、《人民公敌》(1882年)。
在易卜生的四大问题剧中,易卜生对当时的社会现象提出了自己的“问号”,被后人称之为 “伟大的问号”,引导着当时的人们对当时的这些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易卜生并没有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易卜生四大问题剧最成功的要数《玩偶之家》,在这部作品中,易卜生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争取自己的权利的女性——娜拉的形象。
易卜生在四大社会问题剧中用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社会问题剧”现今也泛指反映现实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的戏剧形式。
易卜生所处的挪威,地处欧洲边陲,经济发展比较迟缓,资本主义出现较晚,而且也没有封建的农奴制度,所以受封建的压迫和冲击较少,眼界虽然狭小,但“还有性格以及和独立的精神”。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出现更加分工明确的部门,整个社会需要更多劳动力支持。
在这样独特的政治、经济、历史条件下,多方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挪威,关于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妇女解放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
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如1879年他给妇女解放运动活动家的信中所说:“您开始通过您的精神生活道路,以某种形式进入‘我’的作品。”随后,她们发动的强大妇女解放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创作背景
前 情 提 要
第一幕:圣诞节前,海尔茂即将升职为银行经理。娜拉兴高采烈地买来圣诞树等,准备过圣诞节。娜拉与丈夫讨论开销闲聊时,林丹太太来访。林丹太太想在城里找一份工作,娜拉欣然答应让丈夫帮忙。柯洛克斯泰造访,因为海尔茂升职后准备解雇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请娜拉帮忙让她丈夫不要解雇自己。娜拉拒绝,柯洛克斯泰便威胁娜拉,会将她几年前因丈夫患重病伪造父亲的签名向自己借钱的事告诉海尔茂。
第二幕:圣诞节,林丹太太在娜拉家帮她整理参加舞会的衣服。海尔茂家的老友阮克医生来了。阮克医生一直爱着娜拉,他病重将死,向娜拉表达了爱慕之意。柯洛克斯泰赶到又一次威胁娜拉,二人谈判最终破裂,柯洛克斯泰便将事先写好的信放进海尔茂家的信箱。柯洛克斯泰早年爱恋林丹太太,林丹太太决定为了帮助娜拉摆脱困境,去找柯洛克斯泰谈谈。
第三幕(课文节选之前):
林丹太太找到柯洛克斯泰,经过一番谈话后,林丹太太表示可以接受柯洛克斯泰并嫁给他。柯洛克斯泰决定放弃威胁娜拉,“努力做好人”。娜拉被丈夫从舞会上拉回家,林丹太太告诉娜拉不用怕柯洛克斯泰,但要把事情的实情告诉丈夫。林丹太太告辞,海尔茂送她……
人物关系图:
海尔茂
娜拉
阮克医生
柯洛克斯泰
林丹太太
夫妻
同学(现为同事)
同 学
昔日恋人
老朋友
任务一:按照重要事件的发展,全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P107“再见,孩子们!”)
舞会结束,海尔茂继续向妻子表达绵绵爱意。娜拉心情沉重,只等信被揭发,便决然赴死,一力承担。
◎第二部分(P107“她正朝着门厅跑出去”~P109“海尔茂走过去开门”)
海尔茂读刭第一封信后得知事情真相,勃然大怒,对妻子横加斥责,娜拉心如死灰。
◎第三部分(P109“披着衣服在门厅里”~结束)
海尔茂收到第二封信、获知处境安全后,态度大转。而娜拉看穿了海尔茂本质,愤然离家出走。
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
本戏剧的一大特色就是“突转”手法的运用,在“戏剧性事件”中展现人物形象。请大家找出本文中情节的三次“突转”,并分析海尔茂和娜拉的人物形象。
突转指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向相反的方向发生……指情势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如从顺境到逆境或从逆境到顺境……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而发生的。
——亚里士多德《诗学》
思考1:文本中有哪些“戏剧性事件”,发生了几次“突转”
1.海尔茂即将升迁,全家就要过好日子了。没想到,柯洛克斯泰为了保住自己银行的职位,向娜拉翻出当年伪造签名借债的旧账相威胁,娜拉陷入绝境,惴惴不安,害怕丈夫得知真相,婚姻关系破裂。此时丈夫不知道情况,依然对娜拉甜言蜜语,柔情蜜意。
2.海尔茂拿到第一封信,得知事情真相,勃然大怒,怒斥娜拉,夫妻感情即将破裂。没想到,柯洛克斯泰竟然归还了当年的借债,危机解除。
3.海尔茂拿到第二封信,看到危机解除一改之前的恶劣态度,收起了自私、冷酷的嘴脸,再次对娜拉甜言蜜语,以为娜拉会接受自己的“饶恕”,重修于好。没想到,娜拉毅然离家出走。
思考2:鉴赏人物形象:结合相关语句段,分析娜拉和海尔茂的形象特点。
(1)娜拉
①美丽可爱,优雅迷人。
娜拉有滑溜的肩膀、娇嫩的脖子、轻巧活泼的身段;海尔茂称称呼娜拉如“小鸟儿”“娇滴滴的小宝贝儿”等,可以得知。
②善良,富有同情心。
老朋友阮克病危前来诀别,她不忍心直接发问,用含蓄的言语和给阮克点烟的行动,给予这位自己的爱慕者以情感的慰藉。
③追求理想的爱情,甘愿为爱情舍弃一切,甚至生命。
她对丈夫以无条件、无保留地付出实践着爱情的理想。因此,当考虑到伪造保人签字一事将要威胁到丈夫的前程时,她宁愿自己承担全部罪名,甚至想到自杀。
④追求平等、独立和个性解放,具有勇敢坚毅的品格和反抗精神。
海尔茂:发现借据之前
称呼、语言
我的小鸟儿迷人的小东西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我的娜拉娇滴滴的小宝贝儿小娜拉,不懂事的孩子……
因为我的心里好像觉得咱们偷偷地恋爱……
我把披肩……我什么都没想,只是想你一个人。……我的心也跳得按捺不住了
……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
舞台说明
(动作)
亲她的前额对她看了一会儿把身子凑过去
跟过来声音放低些搂着她……
柔情蜜意
深情款款
甜言蜜语
你这坏东西伪君子撒谎的人
犯罪的人下贱女人……
别这么花言巧语不用装腔作势给我看……
真是可恶极了……
你父亲的坏德行,你全都沾上了
……把披肩摘下来。摘下来!
你把我一生幸福全都葬送了……少说骗人的话……
孩子不能再交到你手里……
称呼、语言
海尔茂:发现借据之后
(看第一封信)
拉住她惊慌倒退把出去的门锁上
走来走去吓了一跳……
舞台说明
(动作)
恶毒冷酷
自私怯懦
呵斥咒骂
海尔茂:借据问题解决
(看第二封信)
我的可怜的娜拉受惊的小鸟儿我可怜的小宝贝儿
我的好娜拉……
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我已经饶恕(高频词)你了。我知道你干那件事都是因为爱我…可是难道因为你自己没主意,我就不爱你了吗?我决不会……我可以保护你……他老婆越发是他私有的财产……只要你老老实实……
称呼、语言:
把信抢过来慌忙拆信快活得叫起来
朝着借据瞟了一眼把借据和信撕掉,烧掉……
舞台说明
(动作)
自私虚伪
假仁假义
讨好愚弄
想一想:是什么因素导致海尔茂态度的突然转变,他与娜拉矛盾冲突的核心是什么?
两封关乎他前途的信
海尔茂看重社会名誉和地位、虚伪自私,冷酷无情的男权主义者
海尔茂
表面上:①在外:奉公守法的公民、一个颇为“敬业”的职员。
②在家:好丈夫、好父亲。
实际上:①虚伪暴戾的男权思想拥护者。
在家庭中,海尔茂处于支配地位,控制着一切,连信箱的钥匙也在他手里。当有可能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时,就对娜拉破口大骂, 暴露出虚伪暴戾的丑陋嘴脸。
②自私自利,冷酷无情。
他不愿意为妻子承担责任,牺牲名誉。送别妻子的同学时,他表面上客气,转脸就表现出一副极不耐烦;对将不久于人世的老朋友, 非但没有一点儿悲悯和同情, 甚至说出“他的痛苦和寂寞……苦乐格外分明”这样冷酷的话来。
③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伪君子。
借款事发前,他说“牺牲一切去救你”。事发后,他面目狰狞,言语恶毒。感到自己事了安全了,又对娜拉笑脸相迎,并表示可以保护她 。
本剧中的戏剧突转有什么作用?
(1)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假若没有柯洛克斯泰以公布娜拉伪造签名的事相要挟这个突发事件,娜拉的家庭可能永远不会爆发冲突,这个家庭就会“平静地”存在下去。
(2)对人物的塑造的作用。在戏剧突转中更加鲜明地表现了海尔茂的虚伪、自私、善变等形象,也表现了娜拉坚毅倔强、诚恳善良、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追求人格独立的特点。
(3)对主题的呈现的作用。通过普通家庭夫妻关系的不平等引发的家庭矛盾,以小见大地揭示了女性在家庭中的附庸地位,凸显了呼吁社会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让女性的尊严受到保障的思想主题。
(4)在读者感受的作用。使戏剧情节曲折多变、跌宕起伏,获得出奇制胜的戏剧性效果,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任务三:主题探究
戏剧冲突是表现人的内心矛盾、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与环境之间矛盾关系的特殊艺术形式,请找出本文的戏剧冲突,并分析人物冲突的根源。
①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海尔茂和娜拉夫妻之间的冲突
②人物自身内心的冲突。
娜拉内心的冲突
③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主要指娜拉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体现为娜拉追求平等、独立、自由的女权思想,与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权思想当行的社会之间的冲突。
男权思想盛行
女性被标签化 没有独立的人格和人权
女性是男人的”玩偶”、家庭的”玩偶“、社会的”玩偶“
1.娜拉出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①娜拉认清了海尔茂虚伪自私冷酷无情地本质,美好爱情生活理想的破灭。
②娜拉发现自己在家庭中处于玩偶地位,娜拉追求独立人格,娜拉的独立平等意识觉醒了。
③娜拉开始对男权社会以及其内部的宗教、道德、法律产生了怀疑,认识到其中存在的种种虚伪和不合理。
内因+外因
2.探究娜拉觉醒的内容和意义:《玩偶之家》用活生生的娜拉的形象,向社会发出了关于“人的价值”的呼喊:人不是玩偶。那么娜拉是如何幡然醒悟,打破自己的玩偶身份呢?让我们从她的语言中找寻答案。
娜拉 语 言 舞台说明 心理变化
看信前
看第一封信后
看第二封信后
当温情的面纱被揭下
不同时期 语 言 舞台说明 心理变化
看信前 是,我很累,我就要去睡觉。你做的事情都不错我知道你的心都在我身上一个人如果到了非死不可……现在你可以看信了再见,托伐,再见,孩子们… 走到桌子旁边…吃惊…心不在焉…急忙接嘴…从他怀里挣出来,斩钉截铁的口气…低声自言自语… 痛苦不安
幻想奇迹
看第一封信后 我只知道爱你,别的什么都不管,我做的坏事不用你担当!嗯!现在我才完全明白了。我死了你就没事了。 叫起来…竭力想脱身…走近他一步…眼睛盯着他,态度越来越冷静…不作声,只是眼睛盯着他…冷静安详…站着不动 伤心绝望
日趋冷静
看第二封信后 我呢?这三天我真不好过。谢谢你饶恕我。 莫名其妙得瞧着他…从右边走出去… 心灰意冷
清醒冷静
当温情的面纱被揭下 你们爱我只是拿我消遣,把我当作一件玩意儿玩偶老婆、玩偶女儿…你不配教育我……我会努力去吸取…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我对自己的责任。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你的戒指……我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满不在乎穿外套、戴帽子、拿起手提包 决心反抗
追求独立
和个性解放
探究娜拉觉醒的内容和意义
娜拉在哪些方面觉醒了?有何意义?
(1)女性意识觉醒
奇迹——娜拉对现实的所有解释
想象甜美无忧的童话般的婚姻生活(她省吃俭用经营家庭)
想象丈夫知道借款真相后为之感动
想象丈夫知道真相后保护她,承担责任
不再相信奇迹——娜拉不再是男性的附庸
“泥娃娃孩子” “要饭的叫花子” “玩偶老婆” “耍把戏过日子”
指涉男女平等的人格尊严、婚姻规范、家庭道德
(2)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人性的解放
首先我是一个人
质疑宗教:我要想一想,对我合用不合用
道德:我实在不明白。我摸不清。
法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
我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
指涉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之于人的合理性,关于人的自由与权利。
娜拉觉醒:女性人生自由——人的精神自由、人性解放
3.有人说:《玩偶之家》反映了家庭、爱情、宗教、法律等多方面的主题。请说说你的理解。
(1)家庭主题
《玩偶之家》尖锐地提出了现代家庭中的妇女平权问题。
娜拉: 是咱们的家只是一个玩儿的地方,从来不谈正经事。
海尔茂:你最神圣的责任是你对丈夫和儿女的责任。
海尔茂:娜拉,我愿意为你日夜工作,我愿意为你受穷受苦。可是男人不能为他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
娜拉:千千万万的女人为男人牺牲过名誉。
极其尖锐地揭露了在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里现代妇女的奴隶处境。
(2)法律主题
1. 在法律面前,女人的地位远远低于男人。
林丹太太:做老婆的不得她丈夫的同意没法子借钱。
2. 那个时代,法律是完全的不平等,也不完善的。
娜拉:国家的法律跟我心里想的不一样,可是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父亲得病快死了,法律不许女儿给他省烦恼。丈夫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老婆想法子救他的性命!我不信世界上有这样不讲理的法律。
娜拉的深切控诉,是对资产阶级的法律伪善及不合理的揭示。
(3)宗教主题
海尔茂:难道在这些问题上没有颠扑不破的道理指导你?难道你不信宗教?
娜拉: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除了行坚信礼的时候牧师对我说的那套话,我什么都不知道。牧师告诉过我,宗教是这个,宗教是那个。等我离开这儿一个人过日子的时候我也要把宗教问题仔细想一想。我要仔细想一想牧师告诉我的话究竟对不对,对我合用不合用。
诚然,当时的宗教对人的行动有指导作用,但同时也限制着人们的行动。
宗教所要求的仁义道德不过是人心解放的枷锁,海尔茂用宗教的责任想让娜拉留下不过是最大的讽刺。
(4)爱情主题
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的死亡
剧作者通过主人公娜拉的切身体验,宣告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已经死亡。
娜拉对托伐·海尔茂的心理过程是:
迷茫的完全的信任 —— 强烈的失望 —— 幡然的醒悟
(娜拉和海尔茂的关系是和谐、美满 对立、解体)
这样的过程也是让女主人公放下一切离开的前提,也是她从幻想的爱情中醒来的过程。
任务四:探讨出走意义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诸多妇女“出走”的形象,诸如胡适《终身大事》中的田亚梅、鲁迅《伤逝》中的子君、茅盾《虹》中的梅女士、叶圣陶《倪焕之》中的金佩璋、杨沫《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等等。
针对娜拉出走的结局,鲁迅在“五四”时期写过的杂文《娜拉走后怎样》中说:“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关于娜拉的出走,我想和你谈一谈……
你觉得娜拉走后会怎样?
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启蒙精神存在的不足
出笼鸟的遭遇昭示了“娜拉们”的结局——倘若没有自我生存的能力,自由不过是一纸笑谈。
梦是好的,否者,钱是要紧的——自由的一个必要条件——经济权
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真正的自由是一生求索
观点一:无路可走。
从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和选文看,不管是海尔茂,还是娜拉的父亲,都把娜拉当作泥娃娃,可见在当时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妇女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⑴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还没有为妇女的独立生存提供充分的空间。
⑵从主观条件来看,娜拉没有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
从剧情来看,娜拉除了长得漂亮、跳舞跳得好之外,并没有什么特长,甚至操持家务的工作也是由佣人来做的。这样一位年轻女子,很难适应当时男权主义流行的社会。
⑶从娜拉出走时的状况来看,她没有可以立足于社会的条件。
⑷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来看,娜拉很可能成为女权运动的牺牲品。
观点二:能开辟出一片天地。
从文中不难看出,娜拉是一个具有独立顽强精神品质的人。娜拉表现出的内在力量和勇气,决定了她离家出走后,一定会依靠她自身的力量完成自己的蜕变。在“玩偶之家” 中,她的翅膀并没有被关得麻痹,只是隐藏了起来,一旦时机成熟,便会展翅高飞,冲出家庭,飞向社会,任凭前面道路曲折,风云变幻,她也不会迷失方向。
⑴社会为娜拉出走以争取独立和人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⑵娜拉具备出走后走向自立和成功的主观条件。娜拉有着刚烈的性格,有敢于质疑法律、宗教的勇气,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决定了她不会向困难屈服,有勇气战胜出走后的一些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追求。
⑶娜拉周围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的榜样。
3.娜拉勇敢地走出家庭,追求人格、独立和尊严。你认为,在当今社会娜拉的理想实现了吗?
观点一:娜拉的理想已经实现。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我们的社会提倡男女平等,社会为女性提供了平等的就业机会,女性经济上能够自立,男女在法律上、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婚姻方面也是自由的,在家庭中,夫妻互相尊重,是“一块过日子的真正夫妻”。
观点二:并没有完全实现。当今社会,女子虽然在法律上与男子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但由于传统思想和现实利益的影响,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在某些地区依然存在;在就业方面还存在着歧视女性的现象;拜金主义思想对人们的爱情和婚姻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课 堂 小 结
  选文是剧作《玩偶之家》的高潮部分,娜拉和海尔茂之间因为娜拉伪造签名的事情暴露出来,两人之间产生了激烈冲突。通过这个矛盾冲突揭示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