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共42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共42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4 19:3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战争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倾诉着楚国将士的视死如归;“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展示着汉代战争的惨烈与悲壮;“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宣泄着唐代思妇刻骨而无望的思念。这一切悲欢离合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该如何正确的看待战争?今天我一起研读高适的《燕歌行》。
六月
燕 歌 行
唐·高适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学会鉴赏边塞诗。
2.鉴赏本诗的艺术手法,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感情。
3.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重点难点】
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学会鉴赏边塞诗。
2.鉴赏本诗的艺术手法,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感情。
燕歌行
高适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学会鉴赏边塞诗。
2.鉴赏本诗的艺术手法,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感情。
3.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重点难点】
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学会鉴赏边塞诗。
2.鉴赏本诗的艺术手法,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感情。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一、请你一起看图背诗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刁斗:铜质,有柄,能容一斗。体呈盆形,下有三足细柄向上曲,柄首常作成兽头型。军中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
寒声一夜传刁斗。
1.《燕歌行》中,“ , ”,貌似赞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
2.《燕歌行》中,“ , ”两句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批判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
3.《燕歌行》中,“ , ”两句写军用紧急文书到处飞传,外敌进犯,局势紧急,战火蔓延。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二、诵读感知,把握情感。
活动一:诵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注意停顿、重音和颤音。
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哪些人? 哪些景?
事:
人:
景:
战争
将帅 士卒(征人) 思妇
塞外秋景
思考:按照什么顺序写战事的?
战事发展的顺序:
出师——失利——被围——死斗
二、诵读感知,把握情感。
活动一:诵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注意停顿、重音和颤音。
第一层八句写出师,
   着力烘托气氛;
第二层八句写战败,
   揭示其原因;
第三层八句写被围,
   刻画相思之苦;
第四层四句写死斗,
   突出壮志豪情。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思考一: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明确:“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敌军入侵,汉唐将士离家参战。)
思考二:如何理解“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
两层含义:
(1)赞颂将士们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对将领破敌卫国,建立功勋,寄予希望。
(2)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
  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
思考三:诗人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
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思考四:“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中的飞和照说明当时战争的情况如何?
明确:军用紧急文书到处飞传,外敌进犯。局势紧急,战火蔓延。(夸张)
思考五:“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这两句写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边地自然环境艰苦。敌军进攻猛烈。这两句写出官兵处境险恶。
思考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分别写哪种人?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
对比:战士在前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军帐,流连声色。——从内部瓦解了战斗力。
苦乐不均,死生迥异。(愤慨)
思考五:“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这两句写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边地自然环境艰苦。敌军进攻猛烈。这两句写出官兵处境险恶。
思考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分别写哪种人?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
对比:战士在前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军帐,流连声色。——从内部瓦解了战斗力。
苦乐不均,死生迥异。(愤慨)
思考七:“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写了什么景?景的特点?有何作用?
明确:边塞秋末景色(衰败、萧瑟、凄凉) ——唐军士兵(枯竭),衬托出战事的惨烈,唐军伤亡惨重。
思考八:“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分别写哪种人?什么手法?什么感情?
明确: 对比:将领受朝廷厚遇,肆无忌惮,轻举妄动,进功求赏——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未能解围。(愤慨)
二、品读诗歌,感受诗味。
(1)把握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思考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具体是怎么表现的呢?
苦(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环境之苦
战争之苦
相思之苦
辽远 开阔 荒凉 肃杀
战争的残酷、无休止、士兵伤亡惨重。
城南少妇,日夜悲愁,
蓟北征人,回首亦是枉然。
1、请找出体现“环境之苦?的诗句,思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山川萧条极边土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特点:辽远、开阔、荒凉
边塞环境
作用:选取塞草、孤城、落日等意象,写出了边塞秋末衰败、凄凉的自然景色。渲染了肃杀、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边塞诗意象主要有:
金鼓 旌旗 烽火 羽书 戈 矛 剑 戟 斧 铖 刀 铩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 玉门关 黑河 胡 羌 羯 夷 安西 单于 楼兰
大漠 烽烟 长城 黄沙 长云 秋月 雪山 孤城 雁飞 鹰扬 箭飞 马走 羌管 胡笳 胡琴 琵琶 折柳曲 梅花落 阳关曲
扩展知识
意境的特点:雄健 雄浑 雄壮 浑厚 悲凉 苍凉 苍劲 萧瑟 奇寒 奇丽 辽阔 壮阔
风格——雄壮豪迈 苍凉悲慨 凄凉悲愤 豪放旷达 慷慨悲壮 委婉清丽
手法——比喻 夸张 用典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孤城落日斗兵稀
力尽关山未解围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战争的残酷、无休止、写出了征战沙场士兵的伤亡惨重。
2、战争之苦具体体现在哪些诗句?写了什么?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一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摇那可度?”蓟北征人,回首亦是枉然。
3、相思之苦
(2)是什么造成这些苦?请找出相关诗句,体会其中作者的感情。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造成战士沙场征战苦的原因,也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将领过于轻敌,
贪图享乐,
只想邀功求赏,
却不爱惜士兵的生命。
三、默读诗歌,分析内涵。
(1)结合材料一、诗前小序和诗歌内容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呢?
材料一:此诗是有感而发。其所感之事,则与张公有关。张公者,张守珪也,当时担任着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隐匿所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高适对此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1、讽刺和批判了将领们的好大喜功、贪图享乐且不恤士卒。
2、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
3、礼赞了将士为国征战、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
出兵时的金鼓震天 战败后的困苦凄凉
士兵的辛苦作战 将军的纵情声色
古时李广体恤爱护士卒 现时将军享乐腐化、不恤士卒
对比
三、默读诗歌,分析内涵。
活动二:如果你穿越回到唐朝,请分别从士兵和思妇的角度给唐玄宗写100字的一封信,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感。
皇上:臣为军中一小卒,因不愿见你被欺骗而作此信。自单于猎火照狼山起,胡人的铁骑踏向了中原大地,处处民不聊生,吾等将士皆怀一颗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报效国家,然战士在战前生死未知,而将帅的帐下犹有美人在歌舞,战士失利未解关山之围,但将领却妄奏军功,只为图利,置国家危难于身外,此为欺君害国之罪,国之不幸。望皇上明察此事。
改后:皇上睿鉴:臣为军中一卒,从军二十余年,风沙扑面,血雨腥风,几生几死,备受艰辛。自单于首燃战火,铁骑纵横,时时血流成海,处处民不聊生,吾等将士怀赤子之心,秉报国之志,寄身锋刃之端,托命箭簇之间。今为世间一人,明为异域之鬼。而将帅佳人萦怀,美酒盈樽,丝竹不绝于耳,纵声色于犬马,弃士兵于不顾。关山被围,士卒殒命,将帅虚报军功,贪金银之利,趋浮萍之名。置国家于险境,此为欺君误国之罪,此乃士兵之不幸,国之不幸。万望皇上垂怜明察。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臣有一本奏请陛下,望陛下开恩而听之。臣本一介布衣,上有父母,下有妻子,日躬耕于田野,夜缫丝于机杼。本以为可以平平淡淡走完一生,可后来胡人铁骑纷至,北抵山海,西至玉门,率百万之众。我等将士浴血奋战,十不剩一,瀚海八月飞雪,胡天十月归雁,厄于萧萧寒霜,伤于悠悠笛声,前途难料,生死未卜,如今有三十余年矣。妻子何在?父母何存?归期何在?悠悠苍天,谁能告知?愿陛下矜悯愚诚,早遣良将,平定贼寇,我等亦可解甲归田,马放华山,得享天伦。
臣泣血顿首!
周琳皓
四、前勾后连,专题探究。
思想情感 表现手法
1使至塞上
2从军行
3夜上受降城闻笛
4出塞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情感:( )手法:( )
2从军行七首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情感:( )手法:( )
3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情感:( )手法:( )
4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四、前勾后连,专题探究。
思想情感 表现手法
1使至塞上 ①对边塞的壮阔雄奇的赞美 ②被排挤在外的孤独激愤 ①比喻
②情景交融③虚写
2从军行 ①边疆环境恶劣,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 ②赞美将士誓死报国的豪情 ①融情于景
②直接抒情
3夜上受降城闻笛 戍边士兵对家乡的思念 ①触景生情
②视听结合
4出塞 ①对历史戍边名将的仰慕 ②对现今无能将领的讽刺 ①互文
②典故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①对边塞的壮丽雄奇的赞美 ②对将军不畏酷寒勇敢乐观的赞美 ①比喻
②互文③夸张
1.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六个方面:
①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 。②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
③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④表达塞外戍边生活的艰辛及环境的恶劣。
⑤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战士的同情。
⑥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2.边塞诗常用手法: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2)对比(3)衬托(4)象征(5)比喻
(6)夸张(7)用典(8)渲染(9)虚实结合
3.边塞诗常见意象:
A、有关景物:烽火、狼烟、孤城、黄沙、雪山、黑山、大漠等。
A、有关动物:马、雁、鹰等。
C、有关地名:轮台、龟兹、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边关、玉门关等。
D、常见乐器:羌笛、胡笳、芦管、鼓、角等。
请将以下诗句与其表现的思想主题进行连线。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对将士英勇斗争精神的赞美。
对将领的谴责,对良将的呼唤。
思乡、思亲之情。
环境恶劣、对战士的同情
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对战争的厌恶。
从手法和情感两个方面对《燕歌行》和《陇西行》进行分析。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变式训练,提高能力。
从手法和情感两个方面对《燕歌行》和《陇西行》进行分析。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变式训练,提高能力。
从手法和情感两个方面对《燕歌行》和《陇西行》进行分析。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变式训练,提高能力。
从手法和情感两个方面对《燕歌行》和《陇西行》进行分析。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变式训练,提高能力。
手法:陈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对比。高诗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
情感:①陈诗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或丈夫)已战死,仍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盼他早日归来团聚,悲哀凄凉的枯骨这样的现实和年轻英俊的战士的梦境虚实相间,两相对比,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诗歌表达了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对残酷战争的控诉。
②高诗对将领们的好大喜功、贪图享乐且不恤士卒进行讽刺和批判;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
凉州词
张 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1.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后作业
注释:①碛,沙漠。②安西,唐西北重镇,此时已被吐蕃占据。
①虚实结合(或想象联想)。②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的走过沙漠,驼铃发出悦耳的声响,使人不由的想起往日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而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
③对唐王朝落寞衰微的无奈而产生的辛酸沉痛之情,对收复边镇,恢复往日的繁荣的盼望之情。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
边塞诗名句集锦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唐·岑参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