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回延安 课件(共26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 回延安 课件(共26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4 17:49:32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延安 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过十余年,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你对延安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2 回 延 安
贺敬之
盏( ) 登时( )
糜子( ) 油馍( )
脑畔( ) 眼眶( )
树梢( ) 白羊肚( )
zhǎn
méi
pàn
dēng

kuàng
shāo
d
任务一 诵读诗歌,了解作为叙事诗和抒情诗的特点
一、 政治抒情诗
活动1 复习巩固诗歌朗读知识,练习朗读
示例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1)要注意两句一韵的特点,读出韵味,每小节停顿适当。(2)第一部分,速度较快,以突出心中的激动;
第二部分,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注意节奏的轻快,突出亲切和热烈;
第四部分,注意用明朗的色彩,突出喜悦、赞美之情;
第五部分,注意朗读时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
中、强烈地表达出来。音量要适中。
指导朗读:
活动2 了解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理解抒情诗的时代特征
材料一 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材料二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材料三 他16岁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参与创作了著名的新歌剧《白毛女》,又离开延安,奔赴人民解放战争的新战场。由此可知他是在延安成长的革命诗人,对延安怀有最真挚的感情,他对延安敬称“母亲”诚不为过。
材料四 早年“延安青年”的诗文创作的革命化倾向——表达爱党爱国爱领袖的思想感情,发出激越高亢的时代之声,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一直有追忆革命战争年代的“怀旧”倾向,同时又不乏“崇新”(歌颂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革)的特色。
回到延安时激动万分(激情)
见到亲人时喜不自禁(喜情)
展望未来时豪情万丈(豪情)
“回延安”的过程
情(线索)
活动3 举例说明抒情诗的特点
特点:直白、热烈、豪迈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浪潮!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面对延安,面对延安亲人,面对读者,毫无保留地直抒胸臆
不可遏制的情感喷涌而出,诉诸笔端
既抒发自己的情感,又抒写了一个“大我”的胸怀,具有豪迈壮阔的特点,而无狭小局促之弊端。
二、 叙事诗
诗节 拟小标题 诗的内容 情感
一 回延安 激动喜悦
二 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三 话延安 兴奋亲切
四 描写延安城的新面貌
五 祝延安
活动1 再读诗歌,完成下表,了解诗歌的线索和内容
忆延安
看延安
重返延安时的情景和心情
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
回顾光辉历史,展望锦绣前程
怀念感激
赞美欣喜
自豪惜别
回延安(线索)
活动2 请各小组长选择一节诗,让小组成员选择其中的一句赏析,并写在相关的地方。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连用“莫要”“莫把”两个带有祈使语气的词语,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时无法克制的激动心情。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选择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渲染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
细节描写,表现出老人见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诗人如同欢聚的热烈场面而满心欢喜的情景。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运用排比和叠词,富有陕北方言的特色,突出延安城一派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给人鲜明可爱的印象。
任务二 再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形式特点和民俗内涵
1. 陕北民歌,曲调淳朴、高亢、悠长。
2. 格式:两句一节,押一韵,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个小
节表达一个意思。
3. 常用比兴、夸张手法:比——比喻 兴——起兴(由别的事
物引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
4. 常用衬字、叠字句。
5. 调子自由,歌手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有时旋律上稍加变化。
活动1 学习预习2,了解“信天游”的特点及艺术效果
“信天游”
1、抒情性强。信天游本来就是抒情性极强的民歌,诗人在诗中的情感是喷发而出的,无须设置含蓄的、曲折的、暗示的感情表达技巧。
2、描写陕北农村生活场景,富有地域特色。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3、让诗作仿佛有口头传唱的意味。如“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眼眶眶”“白生生”等,都是“信天游”式的言语,颇有些“土”气,诗作以此接了地气,为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
艺术效果
活动2 诵读第二节,了解比兴手法的特征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运用比兴,以“树”起兴,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亲人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运用比兴手法,写诗人如羊羔一般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母亲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方法指导
什么是比兴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文说“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红旗”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浪潮!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先说杨家岭红旗的事,以引起下文说革命事业在延安发展的旺盛之势。
举例
《诗经》是比兴手法用的最多的作品。
《诗经》“六艺”:“风” “雅” “颂” “赋” “比” “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用来起兴的苍苍蒹葭、清清白露,诉说着对可望而不可及的“伊人”的向往,使全诗都笼着一层淡淡的哀伤。王国维曾经赞誉它“最得风人深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活动3 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首诗的民俗内涵
其一,具有陕北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前所述,“杜甫川唱来柳林铺
笑”“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是陕北乡村才有的景观,读者未曾见过,
所以读来新奇。
其二,打上革命记号的新民俗。如“红旗飘飘把手招”“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
书”“杨家岭的红旗高高地飘”“枣园的灯光照人心”等描写,都带有红色
意象,是那个年代的诗歌中经常见到的。
其三,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和人物行为。如“白羊肚手巾红
腰带”“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等,
都是简笔勾勒,显出人物的“土气”,同样具有民俗意义。
任务三 查找相关资料或阅读相关作品,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活动: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访问
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还可以对照这首诗,延伸阅读莫
耶《延安颂》、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等,看看这些诗文体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
毛泽东倡导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主要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这首诗通过诗人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对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延安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辉煌成就,抒发了诗人重游革命圣地的无限喜悦之情和对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本课小结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练习巩固
品味下列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千声万声”是夸张,把“延安”比作“母亲”,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无限欢喜、激动的感情。
“唱”“笑”“把手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分别描写了“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表现出河流、村庄、旗帜也都热情欢迎诗人等人的到来,表现了诗人故地重回的无限喜悦之情。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4.“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运用了夸张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诗人急欲看延安和看不够延安的感情,表现出延安变化之大。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比作“母亲”,无限亲切,抒发出诗人由衷歌颂延安旧貌换新颜的喜悦之情。用“换新衣”写延安的变化,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包含着丰富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