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认识到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认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光辉。
3.知道项羽、刘邦起义和楚汉之争,理解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4.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楚汉之争中项败刘胜的原因分析,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
2.难点:秦的暴政,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自主学习】
一、秦的暴政
1.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 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繁重的徭役、兵役:秦始皇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 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阿房宫和修筑长城等。
3.刑罚残酷:秦朝实行的 非常严苛,刑罚极其残酷。
4.秦二世的统治:任意屠杀文武大臣,残酷剥削民众。
二、陈胜、吴广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
②直接原因:去渔阳戍守长城的农民在 遇雨无法按期到达,按秦律要被处死。
(2)爆发: 年夏,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口号:“ 宁有种乎”
(4)政权:起义军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 ”政权。
(5)结果:失败,吴广、 相继被部下杀害,起义失败。
(6)地位:中国历史上 农民大起义。
2.秦朝灭亡
(1)关键之战: 年,项羽率兵在 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2)灭亡: 率军直抵秦都咸阳。 年,秦朝统治者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
1.目的:西楚霸王 和汉王 为争夺帝位。
2.结果:项羽兵败 ,突围后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3.原因: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当堂达标】
1.从修建骊山陵墓、阿房宫和长城可以看出,秦的暴政表现为( )
A.繁重的徭役 B.沉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法 D.可怕的殉葬
2.《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些法律措施( )
A.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B.有利于秦朝的社会稳定
C.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D.禁锢了秦朝民众的思想
3.《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年考古发现的《云梦秦简》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
B.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
C.《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
D.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
4.《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将军身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记述历史事件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楚汉战争
5.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与项羽有关的是( )
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战争④开凿灵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
B.项羽势力强大,一味依赖武力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D.项羽在巨鹿兵败自刎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材料二 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末的什么社会现象 可以看出这种社会现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 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起义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无联系 为什么
【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1.三分之二
2.徭役
3.法律
二、1.(1)秦的暴政 大泽乡(2)公元前209(3)王侯将相(4)张楚(5)陈胜(6)第一次
2.(1)公元前207 巨鹿之战(2)刘邦 公元前207
三、1.项羽
2.刘邦
3.垓下
【当堂达标】
1.A 2.C 3.B 4.C 5.C 6.D
7.(1)秦的暴政。 兵役、徭役繁多,租税沉重,“焚书坑儒”。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痛苦,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2)陈胜、吴广。为了推翻实行残暴统治的秦朝。
(3)有联系。正是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吴广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