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梳理思路;
2.了解包身工的悲惨境遇;
3.探究包身工制度的根源和本质;
4.学习作者精神。
第二课时
1.结合文本分析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与文学性;
2.学习本文巧妙构思、综合表达的写法;
3.针对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写阅读札记。
本文体裁——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采用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它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文学创作的“轻骑兵”。
包身工一天作息时间表 时间 段落 主要事件 描述角度
4:15 1-7 起床 居住
4:30 12-14 早餐 饮食
5:00 23-33 上工 穿着 , 威胁,罚规
18:00 35-47 放工 目的:榨干血汗
任务一:梳理思路
任务一:梳理思路
段落 关于包身工制度的内容
8—11 形成(来源,方式)
15-22 发展(雇佣原因)
34 膨胀
48-50 灭亡(趋势)
1—6段: (四点一刻)起身 恶劣的住宿条件
7—11段: 包身工的来源 、身份——包身工制度的形成
12—14段:(四点半后)早餐 恶劣的饮食条件
15—22段:雇佣原因——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23—33段:(五点)上工 恶劣的劳动条件
34 : 日本纱厂飞跃地庞大——包身工制度的膨胀
35—47段: (十八点)放工 榨干最后一滴血汗
48—50段: 黑暗将要过去 黎明必到来—包身工制度必然消亡
问题剖析作副线
结构层次
一天活动为主线
主线:时间顺序
副线:制度趋势
任务二:包身工的悲惨境遇
1.小组表演,再现包身工生活场景;
2.小组交流,推选代表读无名女工的家信,概括包身工的悲惨境遇。
任务三:认识包身工
包身工怎么来的?她们是什么身份?
速读8-11段,标出关键句回答。
任务三:认识包身工
包身工是指二三十年代(时间)在上海东洋纱厂里(地点)为外国人工作的(工作对象)签订了卖身契失去了人身自由权的雇佣(性质)女工。
深入理解以下内容,先自主思考3分钟,再合作探究3分钟,后代表发言。
1.速读15—22段,说说日本在中国的东洋厂为什么更愿意雇佣包身工?34段的数字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48段)船户养墨鸭捕鱼来比资本家和包身工的关系形象而有深意,说说你的理解。
3.“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这句有何深意?
任务四:挖根源识本质
“可是在半殖民地,不必顾虑到社会的纠缠和官厅的监督”
“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的庞大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国民党政府“特殊优惠”保护
任务四:挖根源识本质
非人性的剥削,赤裸裸的人和物的关系
技术的进步,文明的倒退(强烈的讽刺)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压榨剥削
任务四:挖根源识本质
作者简介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县人。现代剧作家,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创作和电影创作。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 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周恩来接见并嘱托他:“你要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工作,做宣传工作、统战工作。”
1.“为了看到包身工们早出晚归的上下班的生活,我足足打了两个月的‘夜工’,每天半夜三点来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杨树浦,混身于其中。这两个月,我比较详细地观察到了包身工们非人的生活。所以,我就把调查到的材料,不带虚构,如实地写成了《包身工》。”
2.“在20世纪的帝国主义经营的工厂里,原来还公然保存着奴隶制度。我感到愤怒,我觉得非把这个人间地狱揭发出来不可……”
作者为什么克服重重困难一定要写《包身工》?
你还联想起哪些人?
任务五、责任与担当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 鲁迅《<呐喊> 自序》
任务五、责任与担当
人吃人的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工人给资本家当牛马、当虫豸(zhi)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我们得记住:要赶走帝国主义,要推翻这个人吃人的社会制度,我们的先人曾付出了无数的生命、血汗和眼泪。
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更幸福的将来,爱党、爱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中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夏衍《从<包身工>所引起的回忆》
任务五、责任与担当
“双肩担道义,愤笔著文章。”
请仿写一句,表达你的责任与担当。
思考?
有人说,我们处在新时代,社会进步了,不用担心包身工重蹈覆辙了,那么学习这篇作品还有意义吗?
结语: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历史刻骨铭心,永远不能忘记。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决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作业:任选其一完成
1.当今时代,国际争端不断,霸权、挑衅、不平等依然存在,作为中学生,你觉得有怎样的担当和使命?请写下你的感想,300字左右。
2.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革命者,你有办法拯救包身工吗?请设计一个拯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