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3生物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汇总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2013生物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汇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3-19 14:44:17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细胞的分子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l "_Toc33507697"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2013新课标卷II)1.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答案】:C
【解析】DNA为双链,两条链间以氢键连接,RNA为单链,但也有双链区域,如tRNA三叶草构象,双链区域也含氢键,A错误;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含有DNA或者RNA一种核酸,B错误;细胞生物都含有DNA和RNA,C正确;线粒体、叶绿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具有DNA,核糖体含rRNA和蛋白质,D错误。
【试题点评】此题考查的对核酸基础知识的识记,难度不大。
(2013重庆卷)1.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B.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C.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D.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答案】A
【解析】人体活细胞中水含量最多,因而H原子也最多,A项正确;DNA碱基种类有A、T、C、G,RNA碱基种类有A、U、C、G,B项错误;多糖在细胞表面可与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C项错误;脂质中的固醇和磷脂中含有N元素,D项错误。
【试题评价】本题考查组细胞的物质组成,属理解识记层次,难度较小,容易得分。
(2013广东卷)1.有关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合成 B.葡萄糖遇碘变为蓝色
C.纤维素由葡萄糖组成 D.胰岛素促进糖原分解
【答案】C
【解析】糖类主要在叶绿体中合成,A错误;淀粉遇碘变蓝,葡萄糖无此反应,B错误;纤维素是多糖,是由葡萄糖合成的,C正确;胰岛素抑制糖原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D错误;因此答案为C。
(2013江苏卷)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 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 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D. 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答案】C
【解析】有的脂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性激素(属于固醇类)参与激素调节,A错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B错误;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正确;细胞识别主要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D错误。
【试题评价】该题对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的基础知识,及与生命活动的关系进行考查,涉及面较宽,但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2013江苏卷)16.下列关于生物体与水分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B.水从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运输与细胞壁无关
C.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
D.缺水时,动物体的正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答案】C
【解析】贮藏的种子含有自由水和结合水,A错误;水分通过导管由根系向地上部分运输,而导管是死细胞的细胞壁,B错误;高渗溶液中,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能通过排出体内多余的盐分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缺水时,动物体的负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分的散失,维持水盐平衡,D错误
(2013江苏卷)20.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B.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答案】D
【解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排列顺序可能不同,A正确;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功能可能相似,比如酶,B正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的顺序可能不同,方式相同,因此C正确,D错误。
(2013江苏卷)21.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答案】AD
【解析】小麦匀浆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等物质,还原糖和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呈砖红色,而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不能发生反应的试管中则呈现出婓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原本的颜色,即蓝色,因此试管1、2、3、5为蓝色、4号为砖红色、6号为紫色,因此答案为AD。
【试题评价】本题考查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旨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2013海南卷)1.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 B.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
C.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 D.胰岛素含有碳元素
【答案】C
【解析】脱氧核糖的元素组成为C、H、O,不含磷元素,C项错误。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组成和考生的识记归纳能力,容易得分。
(2013海南卷)23.关于糖分解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甜菜里的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
B.乳汁中的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
C.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
D.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答案】C
【解析】一分子蔗糖于酶作用下水解可以产生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一分子乳糖水解可以产生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而纤维素是多糖,其组成单体为葡萄糖。一分子麦芽糖水解则可以产生二分子的葡萄糖。故题中的四个选项中A、B、D正确,C是错误的。
【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单糖、二糖和多糖的相关知识。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l "_Toc33507698"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细胞膜、生物膜系统
(2013天津卷)1. 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 )
A.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B.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C.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答案】A
【解析】蔗糖溶液渗透压较高,使洋葱表皮细胞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该过程不涉及信息传递;记忆细胞与抗原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该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能与胰岛素结合,从而使胰岛素发挥作用;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的过程中有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B、C、D 项均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试题评价】本题以生物膜信息传递为依托,考查了免疫调节、激素调节、神经调节相
关内容和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013山东卷)1.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
A.神经细胞的树突 B.线粒体的嵴
C.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 D.叶绿体的基粒
【答案】A
【解析】题目中提到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附着的结构,而神经细胞的树突是扩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并没有酶的附着,所以A不属于;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增大了膜面积并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附着提供场所;粗糙内质网是附着了大量核糖体的细胞器,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内质网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场所;叶绿体增加膜面积的方式是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分布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试题评价】本题为基础题,属于识记水平,较简单。
(2013安徽卷)1.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的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 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C. 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D. 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答案】A
【解析】细胞核是转录的场所,所以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A正确;核糖体是肽链的合成场所,B错误;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线粒体氧化的是丙酮酸而非葡萄糖,C错误;溶酶体中的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和修饰,D错误。
【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但涉及的知识较广,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

(2013江苏卷)29.(8分)下图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及蛋白质转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穿过 进入细胞核,表明这种转运具有 性。
(2)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 具有疏水性和 具有专一性。
(3)若该细胞是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则图中未绘制的细胞器有 。
(4)若该细胞为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则图示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 ,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明显可见细胞核中有 存在。
(5)研究表明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 (填序号)。
①脂肪细胞 ②淋巴细胞 ③心肌细胞 ④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1)核孔 选择
(2)磷脂双分子层 膜转运蛋白
(3)叶绿体和液泡
(4)分裂间期 核仁
(5) ③
【解析】(1)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以囊泡的形式转运至细胞膜,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将蛋白质分子分泌到细胞外。因此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是分泌蛋白,其发挥作用的场所主要在细胞外,无法进入细胞核,如各种消化酶,蛋白质类激素,抗体等。而细胞内生命活动所需的蛋白质,主要是在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核膜上核孔是控制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透过性。
(2)细胞膜上的脂质分子是疏水的,磷脂分子具有疏水性的尾部。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能与被转运物质特异性结合,体现了膜对物质运输的专一性。
(3)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并且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
(4)核仁在前期消失,在末期重现,图中明显可见细胞核中有核仁存在,因此该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间期。
(5)细胞内线粒体参与细胞有氧呼吸,缺硒线粒体膜无法稳定,影响到细胞内能量的产生,而题目提供的细胞中心肌细胞对能量要求最高,所以最先受损。
【试题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各种细胞器的分工协作,涉及蛋白质的分泌过程,细胞膜结构与功能,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增殖等多项内容,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识记,理解和灵活运用。考查内容多,但试题难度不大。
细胞质、细胞核
(2013北京卷)1.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有误的是
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B.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
C.核糖体:蛋白质、核糖核酸 D.细胞骨架:蛋白质
【答案】B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A正确;染色体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构成,B错误;核糖体由蛋白质和核糖核酸(rRNA)构成,C正确;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形成的微管和微丝构成,D正确。
【试题评价】此题考察识记能力,考查学生对真核细胞结构和成分的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不大。
(2013北京卷)31.(16分)
研究者发现,小鼠舌头上的某些味觉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均存在蛋白C,该蛋白能和脂肪结合。为研究蛋白C的功能,进行了系列实验。
(1)蛋白C是一种膜蛋白,它在细胞内的 上合成,然后在 和 中加工。
(2)实验一:让小鼠舌头接触脂肪,结果发现正常小鼠小肠出现脂肪消化液,而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分泌的脂肪消化液明显减少。由此推测,脂肪通过与味觉细胞表面的蛋白C结合,刺激了脂肪味觉 ,产生兴奋,传到相关中枢,再通过刺激 刺激消化腺分泌。
(3)实验二:分别培养实脸一中两种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向培养液中加入脂肪分解物。与正常小鼠细胞相比,进入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细胞的脂肪分解物减少,表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蛋白C的功能是 。
(4)为了证实其他哺乳动物的蛋白C也有相似作用,可行的做法是从该种动物的基因文库中 蛋白C基因序列,然后以 的小鼠为受体,导入该基因序列,检测发育出的小鼠相关指标的恢复程度。
【答案】(1)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2)感受器 传出神经
(3)促进脂肪分解物的吸收
(4)获取/获得 去除蛋白C基因
【解析】(1)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首先在内质网中加工,然后在高尔基体中进行分类包装。
(2)舌头接触脂肪,结果在小肠中出现脂肪酶,说明通过反射弧作用于效应器分泌脂肪酶,所以脂肪通过与味觉表面的蛋白C结合,刺激了脂肪味觉的感受器,传导相关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
(3)单独培养正常小鼠细胞核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细胞,发现进入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细胞的脂肪的分解物减少,说明蛋白C细胞有促进脂肪分解物的吸收的作用。
(4)获取蛋白C基因的方法是从基因文库中获得并进行扩增,动物细胞的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细胞,然后检测发育出的小鼠相关指标的恢复程度。
【试题评价】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器功能、酶、内环境调节方式、基因工程和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知识,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对于学生来说难度适中。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2013新课标卷Ⅰ)3.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答案】C
【解析】对植物细胞主动运输的考查。
关于主动运输,把握两个要点:1是载体,2是能量。载体为蛋白质,不同生物及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根本原因在于基因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不同的载体的工作效率可能会有差异。能量来源于细胞呼吸,凡是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皆影响主动运输的效率。题干中已经说明矿质元素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叶肉细胞是活细胞,它需要的矿质元素也只能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主动运输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主动运输条件及影响因素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013北京卷)2.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 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 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
【答案】D
【解析】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将其分泌到胞外,A可以发生;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B可以发生;老化受损的细胞器与溶酶体融合完成细胞内消化,C可以发生;O2是通过自由扩散跨膜的,D不会发生。
【试题评价】此题考查学生对胞吐、跨膜运输、细胞衰老等过程的理解,难度不大。
(2013浙江卷)2.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A.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答案:D
解析:A 项K+经通道排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A错;B项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协助扩散B错;C项Na+经过通道排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C错;D项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是逆浓度进行的,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
(2013江苏卷)27.(8分)右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 ,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 。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 (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 ,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8分)
(1)S1>S2
(2)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①X ②标号 蒸馏水 ③质壁分离
(4)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解析】(1)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故两者浓度关系仍是S1>S2。
(2)图中半透膜模拟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从功能上,半透膜只是利用孔径大小控制物质进出;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靠能量和载体控制物质出入,具有生物活性,可以完成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
(3)①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KNO3能够通过半透膜,渗透平衡时装置X能出现液面差,装置Y不能出现液面差。
②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为成熟植物细胞,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选洁净的载玻片分别编号,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蒸馏水,制作临时装片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蔗糖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不会自动复原,KNO3能被细胞吸收,导致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被消除,从而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
【试题评价】本题综合考查渗透装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操作以及生物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等知识,难度适中,较易得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3北京卷)5.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B.提取组织DNA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C.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
D.PCR呈指数扩增DNA片段是因为上一轮反应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
【答案】C
【解析】噬菌体必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没有细胞结构,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没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A正确;提取组织DNA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萃取,B正确;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由于存在浓度差、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全透且伸缩性差,细胞壁不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PCR呈指数扩增是因为DNA的半保留复制,所以上一轮的产物可作为下一轮的模板,D正确。
【试题评价】此题考察学生对生物实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实验原理的理解,难度适中。
(2013江苏卷)21.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答案】AD
【解析】小麦匀浆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等物质,还原糖和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呈砖红色,而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不能发生反应的试管中则呈现出婓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原本的颜色,即蓝色,因此试管1、2、3、5为蓝色、4号为砖红色、6号为紫色,因此答案为AD。
【试题评价】本题考查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旨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2013重庆卷)3.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D.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答案】C
【解析】马铃薯中块茎中也含有蛋白质,A项正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用光学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到,B项正确;酵母菌细胞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以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作为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方式,C项错误;无水Na2CO3可以与95%酒精中的水分子结合生成10H2O·Na2CO3,提高乙醇纯度,利于色素的溶解,D项正确。
【试题评价】本题考查考生对教材实验的理解识记情况,涉及蛋白质鉴定原料选择、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及色素的提取等相关实验,跨度较大,并与化学学科有一定交叉,具有一定难度。
(2013山东卷)4.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
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
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对线粒体染色
【答案】C
【解析】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龙胆紫是碱性染料,染色前必需进行漂洗去掉盐酸,A选项错;DNA染色是用甲基绿而不是派洛宁(吡罗红),B 选项错;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浓盐酸的作用下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活性,C选项正确;线粒体的染色必需在活细胞中进行,盐酸会破坏细胞结构导致细胞失活,导致不能染色,D选项错。
(2013海南卷)8.关于叶绿素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 B.加入少许CaCO3能避免叶绿素呗破坏
C.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 D.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
【答案】C
【解析】菠菜绿叶富含叶绿素,可用作提取叶绿素的材料,A项正确;加入碳酸钙可避免研磨过程中液泡中的有机酸等物质对叶绿素的破坏,B项正确;用乙醇提取到的叶绿体色素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C项错误;研磨加石英砂的目的是为了研磨更充分,D项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提取实验相关操作和注意事项,难度不大,较易得分。
(2013福建卷)4.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
A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 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B 探索2,4-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
C 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生率 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D 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
【答案】B
【解析】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多次计数取平均值,而且次数越多越接近真实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A 正确;探索2,4-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该是找到浓度范围后,再细分浓度梯度,反复实验,找到最适合浓度,B 错误;调查人群中某病的发生率,确实应该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C 正确;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确应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而且样本数量越大越准确,D正确。
【试题点评】通过采取措施,减少实验误差的实验,考察了学生对减少实验误差的不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13江苏卷)4. 某同学用洋葱进行DNA 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B. 用蛋白酶纯化过滤后的研磨液中的 DNA
C. 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
D. 加二苯胺试剂摇匀后沸水浴加热
【答案】A
【解析】加入洗涤剂后研磨动作要轻缓、柔和,否则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不利于后续步骤的操作,A错误;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从而使提取的DNA与蛋白质分开,起到纯化的作用,B正确;加入酒精溶液,静置溶液中出现的白色丝状物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拌,防止断裂,C正确;用二苯胺鉴定DNA需要水浴加热,D正确。
【试题评价】此题考查用洋葱进行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需要掌握实验的目的,流程及注意事项,考查基础全面,难度不大。
(2013江苏卷)5. 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 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 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 次
D. 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答案】B
【解析】过滤主要是将滤渣和滤液分开,要用吸水性差的纱布而不能用吸水性强的滤纸过滤研磨液,A错误;干燥处理定性滤纸是为了让层析液能够更快的上升,使色素更好地分离,B正确;画滤液细线,要等一次画完干燥后才能重复,防止滤液细线过粗,C错误;叶绿体中色素为脂溶性的,要用无水乙醇溶解,D错误。
【试题评价】此题着重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要求注重细节,难度不大。
(2013江苏卷)17.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
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
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
【答案】B
【解析】图中管口1为进气口,管口2为排气孔,管口3可以检查液体中的成分,因此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应打开阀门a通入氧气,A正确;管口3可以检测酒精,管口2可以与澄清石灰水相连以检查CO2,因此B错误。
(2013广东卷)6.以下为某兴趣小组获得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A中层析后色素在滤纸条上,由上至下的排列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因此Ⅳ表示叶绿素b,A错误;细菌分解纤维素后,会形成一个透明圈,透明圈越大,细菌分解能力越强,因此细菌Ⅲ的分解能力最强,B正确;C图中染色体清晰可见,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为细胞分裂中期,C错误;D设置不同的条件比较过氧化氢酶和铁离子催化能力的强弱,其目的是验证酶的高效性,D错误。
【试题点评】本题以实验结果及其分析为情境,考查植物色素的提取、细菌培养、细胞分裂、酶的特性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难度较小。
(2013上海卷)13.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观察。此时,除调节细调节器外,还需调节反光镜(或亮度调节钮)和光圈。正确的操作是C
A.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缩小 B.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放大
C.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放大 D.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缩小
(2013重庆卷)9.(14分)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L-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培养基 + L-天冬酰胺酶 + 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培养基 +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分组 生长状态 L-天冬酰胺含量
培养液 细胞内
实验组 ① 缺乏 缺乏
对照组 正常 缺乏 正常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 特性;表中①应为 ;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 。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 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 。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 。
【答案】(1)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专一性;抑制;能合成L-天冬酰胺酶(有合成L-天冬酰胺的酶)
(2)免疫(拮抗);酶被分解作用,
(3)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实验设计原则的应用和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实验的目的是验证L-天冬酰胺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实验组加入了淋巴瘤细胞,对照组应在相同条件下加入正常细胞,即:培养基+ 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该实验利用了酶的专一性;肿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天冬酰胺,体内已有的天冬酰胺会被L-天冬酰胺酶分解,而正常细胞中的天冬酰胺尽管会被酶分解,但自身能够继续产生天冬酰胺,故含量正常。
(2)外源性L-天冬酰胺酶会被免疫系统当抗原进行处理,多次注射后发生免疫反应,L-天冬酰胺酶被免疫系统处理失活,疗效降低;L-天冬酰胺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若口服的话会被消化系统消化分解成氨基酸,从而丧失其功能。
(3)作为人体肿瘤康复治疗的药物是即不损伤机体又达到疗效宗旨就是只专一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负面影响。
【试题评价】本题以验证性实验为载体,通过实验方案的完善,实验结果的分析等环节,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对高中生物实验原则的理解运用能力,难度不大,较易得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