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人教 A 版数学第一册(必修)
5.2 三角函数的概念(3 课时,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和内容解析
1. 内容
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三角函数的符号、公式一、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建议用3课时.第1课时.三角函数的概念;第2课时,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第3课时,概念和性质的简单应用.
2. 内容解析
(1)内容的本质
三角函数是一类最典型的周期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学习数学、物理和天文等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2)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研究思路如下:背景——研究对象——对应关系的本质——定义的过程.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在经历这个过程而形成三角函数的同时,“顺便”就可得到值域、函数值的符号、公式一即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等性质.
(3)知识的上下位关系
传统上,人们习惯把三角函数看成是锐角三角函数的推广,利用象限角终边上点的坐标比定义三角函数.任意三角函数的现实背景是周期变化现象,是“周而复始”变化规律的数学课话.因此,整体上,任意角三角函数知识体系的建立,应与其他基本初等函数类似.
(4)育人价值
本节课从生活中存在“周而复始”的现象引入周期函数中最典型——三角函数的数学刻画,通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单位圆的建立,逐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想象、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5)教学重难点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公式一,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其中,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是重中之重.
二.单元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了解三角函数的背景,体会三角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2)经历三角函数概念的抽象过程,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发展数学抽象素养.
(3)掌握三角函数数值的符号.
(4)掌握公式一,初步体会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5)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体会三角函数的内在联系,通过运用基本关系进行三角恒等变换,发展数学运算素养.
2.目标解析
达成上述目标的标志是:
(1)学生能如了解线性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现实背景那样,知道三角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周而复始”变化规律的数学工具,能体会到匀速圆周运动在周而复始变化现象中的代表性.
(2)学生在经历“周期现象—圆周运动—单位圆上点的旋转运动”的抽象活动中,明确研究的问题(单位圆上的点P以A为起点做旋转运动,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刻画点P的位置变化情况),使研究对象简单化、本质化;学生能分析单位圆上点的旋转中涉及的量及其相互关系,获得对应关系并抽象出三件函数概念;能根据定义求给定角的三角函数值.
(3)学生根据定义得出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取值的符号规律.
(4)学生能根据定义,结合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得出公式一,并能根据此描述三角函数周而复始的取值规律,求某些角(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5)学生能利用定义以及单位圆上点的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发现并得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并能用于三角恒等变换.
三.单元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三角函数概念的学习,其认知基础是函数的一般观念以及对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研究经验,另外还有圆的有关知识.这些认知准备对于分析“周而复始”变化现象中涉及的量及其关系、认识其中的对应关系并给出定义等都能起到思路引领作用.然而,前面学习的基本初等函数,涉及的量(常量与变量)较少,解析式都有明确的运算含义,在三角函数中,影响单位圆上点的坐标变化的因素较多,对应关系不以“代数运算”为媒介,是“α与x,y直接对应”,无须计算,虽然α,x,y都是实数,但实际上是“集合元素间的对应”.所以,三角函数中的对应关系,与学生的已有经验距离较大,由此产生第一个学习难点;理解三角函数的对应关系,包括影响单位圆上点的坐标变化的因素分析,以及三角函数的定义方式的理解.
为了破除学生在对应关系认识上的定势,帮助他们搞清楚三角函数的“三要素”,应该根据一般函数概念引导下的下位学习的特点,先让学生明确“给定一个角,如何得到对应的函数值”的操作过程,然后再下定义.这样不仅使三角函数定义的引入更自然,而且由三角函数对应关系的独特性,可以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函数的本质.具体地,可以先让学生完成“给定一个特殊角,求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的任务,例如,当时,让学生找出相应点P的坐标,并体会到点P的坐标的唯一确定想;在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观察任意给定一个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是否唯一,从而为理解三角函数的对应关系奠定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建立单位圆上点地横坐标、纵坐标、角、弧之间地联系,并且可以在角地变化过程中进行观察,发现其中地规律性.所以,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本质.
对于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帮助学生理解.
是一个任意角,同时也是一个实数(弧度数),所以“设是一个任意角”的意义实际上是“对于R中的任意一个数”.
第二,“它的终边OP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x,y)”实际上给出了两个对应关系,即
(1)实数(弧度)对应点P的纵坐标y;
(2)实数(弧度)对应点P的纵坐标x,
其中y,x.因为y对于R中的任意一个数,它的终边唯一确定,所以交点P(x,y)也唯一确定,也就是纵坐标y和横坐标x都有唯一确定,所以对应关系(1)(2)分别确定了一个函数,这是理解三角函数定义的关键.
第三,引进,分别表示“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纵坐标”“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横坐标”,故对于任意一个实数,按对应关系(1),在集合B={z|-1≤z≤1}中都拥有唯一确定的数与之对应;按对应关系(2),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与之对应.所以,,都是一个由所唯一确定的实数.
这里,对符号,的认识是第二难点.可以通过类比引进符号表示中的x,说明引进这些符号的意义.
本单元的第三个学习难点是对于三件函数内在联系行的认识.出现这个难点的主要原因在于三角函数联系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在已有的基本初等函数学习中没有这个经验,以及学生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经验不足,对“如何返现函数的性质”的认识不充分等而导致的发现和提出性质的能力不强.为此,教学中应在思想方法上加强引导.例如,可以通过问题“对于给定的角,点P(,)是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而则是点P的纵坐标与横坐标之比,因此这三个函数之间一定有内在联系.你能从定义出发,研究一下他们有怎样的联系吗”引导学生探究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四.单元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了加强学生对单位圆上点的坐标随角(圆心角)的变化而变化的直观感受,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任意角、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角的旋转量、交点坐标等之间的关联.教学中,可以动态改变角的终边OP(P为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位置,引导学生观察OP位置的变化所引起的点P坐标的变化规律,感受三角函数的本质,同时感受终边相同的角具有相同的三角函数值,以及各三角函数在合象限中符号的变化情况.
五.单元教学设计安排
本单元共两个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1课时:三角函数的概念;
第2课时: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3课时:概念和性质的简单应用.
第一课时
(一) 课时教学内容
在一般函数概念的指导下,按“概念形成”的方式展开形成三角函数的概念
(二) 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三角函数的背景,并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掌握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3)掌握公式一,初步体会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的构建过程
(四)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研究问题
引导语:我们知道,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周而复始”的变化现象,圆周运动是这类现象的代表.如图1所示,圆O上的点P以A为起点做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在把角的范围推广到任意角后,我们可以借助角的大小刻画点P的位置变化.又根据弧度制的定义,角的大小与圆O的半径无关.因此,不失一般性,我们可以先研究单位圆上点的运动,现在的任务是:
如图1所示,单位圆O上的点P以点A为起点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建议一个函数模型,刻画点P的位置变化情况.
图一
问题1:根据已有的研究函数的经验,你认为可以按怎样的路径研究上述问题?
师生活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得出研究路径是:明确研究背景——对应关系的特点分析——下定义——研究性质
设计意图:明确研究的内容、过程和基本方法,为具体研究指明方向
2.分析具体事例,归纳共同特征
引导语:下面我们利用直角坐标系来研究上述问题.如图2所示,以单位圆的圆心O为原点,以射线OA为x轴的非负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以点A的坐标(1,0),点P的坐标(x,y).射线OA从x轴的非负半轴开始,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终止位置为OP.
问题2:当时,点P的坐标时什么?当?他们是唯一确定的吗?
一般的,任意给定一个角,它的终边OP于单位圆交点P的坐标能唯一确定吗?
师生互动:在学生求出当时点P的坐标后追问以下问题.
追问:(1)求点P的坐标要用到什么知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求点P的坐标步骤是什么?点P的坐标唯一吗?(画出的终边OP,过点P做x轴的垂线交x轴于M,在中,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地得到点P的坐标是(,).)
(3)如何利用上述经验求当时点P的坐标?(可以发现,∠MOP=,而点P在第二象限,可得点P的坐标是(-,).)
(4)利用信息技术,刻画一个角,观察它的终边OP语单位圆交点P的坐标,你有什么发现?你能用函数的语言刻画这种对应关系吗?(对于R中的任意一个角,它的终边OP与单位圆交点为P(x,y),无论是横坐标x还是纵坐标y,都是唯一确定的,这里有两个对应关系:
:实数(弧度)对应于点P的纵坐标y
:实数(弧度)对应于点P的横坐标x
根据上述分析,:R→[-1,1]和:R→[-1,1]都是从集合R到集合[-1,1]的函数.)
设计意图:以函数的对应关系为指向,从特殊到一般,使学生确认相应的对应关系满足函数的定义,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是圆心角(弧度)的函数,为给出三角函数的定义做好准备.
3.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与辨析
问题3:请同学们先阅读教科书第177-178页,再回答如下问题:
(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对应关系各是什么?
(2)符号,分别表示什么?在你以往的学习中有类似的引入特定符号表示一种量的经历吗?
(3)为什么说当时,的值是唯一确定的?
(4)为什么说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域是R?而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是{ |}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阅读教科书,再回答上述问题.
设计意图:在问题引导下,通过阅读教科书、辨析关键词等,使学生明确三角函数的“三要素”;引导学生类比已有知识(引入符号表示中的x),理解三角函数符号的意义.
4.任意角三角函数与锐角三角函数的联系
问题4:在初中我们学了锐角三角函数,知道它们都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设 ,把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得的锐角的正弦记为,并把本节三角函数定义求得的的正弦记作和相等吗?对于余弦、正切也有相同的结论吗?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作出 ,其中∠A=x,∠C=,再把它放入直角坐标系中,使点A与原点重合,AC在x轴的正半轴上,得出=的结论.
设计意图:建立锐角三角函数与任意角三角函数的联系,使学生体会两个定义的和谐性.
5.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初步应用
例1: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师生活动:先由学生发言,再总结出从定义出发求三角函数值的基本步骤,并求出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概念的简单应用,明确用定义求三角函数值的基本步骤,进一步理解定义的内涵.
课堂练习:(1)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2)说出几个使=1的的值.
师生活动:由学生逐题给出答案,并要求学生说出解答步骤,最后可以总结为“画终边,找交点坐标,算比值(对正切函数)”.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定义的理解情况.
例2:如图3所示,设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不与原点O重合)的坐标(x,y),点P与原点的距离为r,求证:,
师生活动:给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再让学生给出证明:
(1)你能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作图表示,吗?
(2)在你所作图形中,各表示什么,你能找到它们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关系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找到△OMP,△O ,并利用它们的相似关系,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到证明.
追问:例2实际上给出了证明三角函数的另外一种定义,而且这种定义与已有的定义是等价的.你能用严格的数学语言叙述一下这种定义吗?
师生活动:可以由几个学生分别给出定义的表述,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准确的定义.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
课堂练习:已知点P在半径为2的圆上按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1rad/s,求2s时点P所在的位置,
师生活动: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学生代表展示作业.
设计意图:三角函数是刻画匀速圆周运动的数学模型,通过练习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2.已知角θ的终边多点P(-12,5),求角θ的三角函数值.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