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太空一日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太空一日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5 09:1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
23.太空一日
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
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俄国、美国)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1.走近作者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1965年6月21日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杨利伟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 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的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
——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
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课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chì kuò kàn áo jǐn
__热 轮___ 俯___ ___游 严 __
chóu zhuó fǔ jūn
___密 烧 _ 五张六___ 千___一发
2.字词积累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3.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一、整体感知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我看到了什么——
(3)神秘的敲击声——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飞行阶段
起飞阶段
返回阶段
飞行中所见
飞行中所闻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3.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1)起飞阶段:飞船共振带来的痛苦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3.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2)飞行阶段:失重、神秘的敲击声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
人难受,明明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靠意志克服。
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自己很紧张。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3)返回阶段:归途险象环生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我的汗出来了……
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我反而放心一点了。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对身体的冲击非常厉害。
3.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4.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有什么感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5.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5.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4)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5.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6.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从语言、动作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所有人为杨利伟挺过了艰难的共振过程而安然无恙时激动、兴奋之情,体现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表现了杨利伟太空飞行的惊险。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6.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景色描写,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写出作者回到地面、想从返回舱出来的急切、激动的心情。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探究
1.“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汽”,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2.“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突出了火箭发射时温度极高,为下文写作者的紧张作铺垫。
明确:比喻,夸张。突出地表现了杨利伟的高度紧张。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3.“神舟五号”升空时,“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4.“意外出现了”,“意外”指什么?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心情:紧张—放松—非常痛苦—难以承受—解脱痛苦—轻松和舒服— 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作用:这些心理变化真实再现了作者在飞船中的感受,说明航天员工作的危险,表现了作者无所畏惧、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意外”指: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读杨利伟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表达作用:引起下文,吸引读者注意。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体会句子所蕴含的情感)
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指挥大厅工作人员的激动与喜悦。也表现了杨利伟太空飞行的惊险。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天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杨利伟作为我国首飞航天员,表现出了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勇气和实事求是、细致严谨的科学精神,文章洋溢着对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骄傲和自豪之情。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二、归纳主旨
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了吧。假如杨利伟到你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
示例:杨利伟叔叔,你是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航天英雄,你的文章《太空一日》令我震撼,假如有第二次登太空的机会,你还会去吗?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三、拓展延伸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