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
语文/八年级下册
23.马 说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重要词语与句子意思。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所抒发的情感。
课时目标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1.走进作者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常常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说”就是“谈谈”的意思。如《爱莲说》。
2.知识链接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马”交代了本文议论的对象,“说”揭示了文体,“马说” 即“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其实是人才问题。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3.背景资料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世/有伯乐(lè)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 )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ɡ)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 /或/尽粟(sù)一石( 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 其/真不知马也!
4.节奏划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5.文白对译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思考:课文共三小节,每一小节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
马 说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表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对食马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讽刺。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要求:用原文回答)
(1)文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没有遇到伯乐,千里马有什么不幸遭遇?
(3)文中的千里马有什么特征?
(4)造成千里马悲惨遭遇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 什么?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7)哪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二、研读原文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1)文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没有遇到伯乐,千里马有什么不幸遭遇?
(3)文中的千里马有什么特征?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三、研读明确
(4)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
食马者
千里马
食量:尽粟一石
食饱、力足,才美外见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无知)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食马者的愚妄
其真不知马也。
(中心句)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1.结合写作背景思考:文中的千里马、伯乐、说天下无马的人(食马者)各比喻什么?
千里马——人才
伯乐——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托物寓意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四、品味寓意
2.作者借千里马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提示:结合背景资料:韩愈年轻时,曾几次上书给当朝权相,希望得到重用,以展才志,但都被冷落了。)
明确: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千里马
人 才
伯 乐
赏识人才的人
食马者
昏庸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喻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托物寓意
五、归纳全文
本篇取材于古代伯乐相马的寓言,借千里马因无伯乐赏识的不幸遭遇,说明了“欲得士,必须善识士,善养士,善誉士的道理。”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压抑人才,摧残人才现象的控诉,对一些昏庸愚昧达官贵人的谴责,以及沉沦下僚的才智之士的乞求脱颖而出的渴望。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人才问题之我见
从课文和课后所给材料来看,每个人都应是“人才”,关键是使用者能否用其长。我赞同这个观点。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对人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只要能胜任其中某项工作并将其做好,这样的人就应该是人才。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六、拓展提升
列举我国历史上“伯乐与千里马”之佳话。
①周文王——姜子牙;
②齐桓公——管仲;
③刘 邦——张良;
④刘 备——诸葛亮;
⑤李世民——魏征;
⑥朱元璋——刘基。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七、课后作业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