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2月)历史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2月)历史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6 21:5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 年 2 月
2023 年春高 2020 级 入学考试文科综合
历史试题
第 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
24.周公认为“惟命不于常” ,即天命不会永远保佑一个王朝;提出“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 ,即天的威严与 诚信,应当从民情中进行观察;强调“敬从天命,怀保小民” ,即通过时常体察民情以通达天意。这表明西周 统治
A.蕴含居安思危意识 B.重视神权维护王权
C.重视民意维护统治 D.强调政权的权威性
25.表1为汉代文献史料节选。这些史料可以印证 ( )
表1
史料 出处
(

)济南 【jian】 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 。 《汉书 ·酷吏传》
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 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 《盐铁论 ·复古篇》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 计。 《后汉书 ·仲长统列 传》
A . 推行“推恩令”的必然性 B . 放松“抑商”政策的可行性
C . 加强政府管控的必要性 D . 士家大族专权的危害性
26.宋初,在井盐富集的蜀地,朝廷控制大口浅井以垄断盐利。仁宗时,民间开始以新技法开凿小口深井——
“卓筒井” 。官方屡禁不止后,遂允其兴开并行盐课。蜀地盐井的发展表明 ( )
A . 技术革新推动政府调整政策 B .政府放弃了盐业专卖政策
C . 私盐产销兴盛导致盐税锐减 D .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7.在明末小说“三言”“二拍”中,商人群体得到了作者的肯定和赞美。在作者笔下,他们地位崇高、英俊儒
雅、讲求品德、爱情得意、个性解放,“爱财而取之有道” ,“修雅”而不“轻薄” 。这说明当时 ( )
A . 经济发展助推文学体裁创新 B . 市民文化成为主流思想
C . 士农工商传统观念发生改变 D .儒家正统地位发生动摇
28.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增开芜湖为通商口岸。读表2《芜湖开关至19世纪末进出口贸易表》,通过材料可以 印证这一时期 ( )
表2
年份 进口额 (海关 两) 出口额 (海关 两) 主要进出口货物
1877 893408 693274 进口:鸦片 (占总额的30%) 、棉纱、棉布 出口:农产品,以稻米和茶叶为最
1887 2994036 283704
1899 6959066 13322783
A.芜湖农民收入有显著提高
C.安徽进出口贸易顺差扩大
B . 安徽自然经济解体加速
D . 芜湖近代工业迅速发展
29.1927年2月成立的湖北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农村信用社, 由农民协会管理和
监督现金的使用,并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行货币 (见图1) 据此可知,该社 ( )
图1
A.为共产党经济探索积累经验 B.反映农民阶级最迫切愿望
C.巩固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成果 D.动摇了国民党的金融主权
30.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开始将国家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先后建成了四川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 甘肃酒泉钢铁厂、成昆铁路干线、成都航空工业基地、西北航空航天工业基地和核工业新基地等重大项目。这 一战略决策的主要目的是 ( )
A . 应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 B . 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
C . 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 D . 完善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31.赵建国是河南省信阳县金牛湾村村民,他保存着从1980年到2018年的家庭账本:1981年之前过的一直是集体 生活,账本上能记的主要是工分;1981年分田到户后,他们才有了第一笔靠卖菜所得的收入;1984年以后每个 月都有进账;1998年的账本里,除了日常饮食开销外,还记有大哥大费63.36元、 电话费151.59元。据此可
知,金牛湾村 ( )
A . 1981年之前长期受人民公社影响 B . 1981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C . 1984年得益于国有企业改革成功 D . 1998年小康社会初步建立
32.公元前 242 年起在罗马大法官中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 ,其审理涉外案件的原则,既不能套用罗马公民法, 也不能完全依照异邦人本民族的法例,而是互相参照通融权衡,取得一些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便称 自己凭据的是万民通用之法,因此形成万民法的概念。这体现出罗马法
A.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B.缓和了民族间矛盾
C.仅维护罗马人利益 D.为各族人民所借鉴
33.观察下图 (图中深色阴影部分,是欧洲列强开辟的殖民地) ,由图中信息可以推知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在形成 B.商品输出成为主要殖民方式
C.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已具备 D. 自由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34.表3是苏联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农轻重产业的经济增长率情况,这说明 ( )
时间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一五计划期间 负增长 90% 143%
二五计划期间 54% 100% 139%
表3
A.新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恢复 B.农业发展迅速生活水平提高
C.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较大发展 D.轻重比例失调阻碍经济发展
35.1962年,美国设立“跨文化交流项目” ,在中央情报局控制下向苏联来访学者提供资料,这些学者通过在美
国的工作和生活,对美国逐渐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识。这反映出 ( )
A . 美苏冷战形势总体趋于缓和 B . 文化交流渗透意识形态传播
C . 国家利益是国际交往的基础 D . 美国文化对苏联更具吸引力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一) 必考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英国是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它开创了通过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以市场机 制 自发推进工业发展的市场化内生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通过纺织业走向全面机械化、工业化的道路。在其工业 化过程中,英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保护财产和合同的法律,如《人身保护法》《货物买卖法》等,建立起保 护消费者的商品检验制度和价格控制制度,制定保护投资者的《取缔证券投机法》,建立起保护劳动者的评定工 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与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美国依靠让农民广占耕地, 以不断提高 农业劳动生产率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农业的全面机械化推动了美国农业的迅速发展, 这既为工业提供了市场,也促使农产品加工业一度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制造业,而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工业 部门,又为美国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美国日渐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 强国……当然,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也一度产生了社会及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为世界工业化留下
了沉重的历史教训。
——摘编自周宇《论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1949 年 6 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 “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 ……帝国主义 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看,等待我们的失败。 ……苏联……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们不但 会革命,也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 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 ”直到 1957 年 2 月,尽管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错误,毛泽东在讲到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时仍然强调向苏联学习。他说: “为了使我国变为工业国,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苏联的 先进经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已经有四十年了,它的经验对于我们是十分宝贵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人民 选择的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在短时期内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也给中 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摘编自公茂虹《向苏联学习工业化建设》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美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历史教训。 (12 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选择向苏联而非英美学习的历史背景,并谈 谈你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认识。 (13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逻辑关系图示
——据郑华《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变迁的逻辑探析》 从图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要素, 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要求:明确 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二) 选考题: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19 世纪中后期, 当世界已经形成了以互派常驻使节为主要交往方式的近代外交局面之时, 中国的外交体系依然 还是以东亚地区为主要地理依托的“朝贡”制度。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廷中的有识之士才以较为积极的态 度应对前所未有的变局。随着总理衙门的成立,清政府的外交策略开始转变。掌握实权的洋务派向清延大造舆论, 要求遣使列强,对西方向中国的遣使做出对等性的反应。清廷根据各方建议,开展了三次临时性遣使以为探路。 随着中日危机和“马嘉里教案”的爆发,清政府意识到正式遣使已经刻不容缓。1875 年 5 月,清延急令总理衙 门尽快推荐人选。1876 年 2 月,清廷制定了初步的出使章程。此后,选派驻外使节的主要方式均为通过总理衙 门和南北洋大臣的举荐。
——摘编自许敏、刘常青《试析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避选机制》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派遣驻外公使的特点。 (8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政府派遣驻外公使的原因。 (7 分)
46.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张载 (1020—1077) ,字子厚,陕西横渠镇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 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历代传颂不衰。张载生活的时代,北宋西部边境经常受西夏侵扰, 青年张载立志从军,希望能够抗敌报国,建功立业。21 岁时,他向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受到了召见。
范仲淹劝他: “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 ”,建议他研究《中庸》,从此,张载踏上了学术创造的道路。 他曾受邀在开封相国寺设虎皮椅讲《易》,期间遇程颢、程颐兄弟。张载是二程的表叔,静心听取他们对《易经》 的见解,深感二程的研究超过了自己,便毅然撤掉了虎皮座椅,对听讲的人说可向二程请教。张载博览群书,认 为世界万物的一切存在和一切现象都是“气” ,主张“理在气中” 。 因讲学关中,故其学派称为“关学” ,是宋 代理学四大主流之一。其“尊礼贵德”的伦理思想,“天人合一 ”的宏阔哲思,“民胞物与”的人文情怀,在学 术界享有盛誉。宋神宗熙宁十年,张载病逝,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张载一生,两被召晋,三历外仕,终身 清贫,殁后贫无以殓。学生闻讯赶来,才得以买棺成殓。
——摘编自张梅《一代大儒张载》
(1) 根据材料,概括张载的个人优秀品质。 (8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张载对儒学发展的贡献。 (7 分)
2023 年春高 2020 级 入学考试历史答案
24.【答案】C
【解析】
根据“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敬从天命,怀保小民”可得出强调的都是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只有重视民本,才能更好地维护统治,C项正确;材料强调民本,A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
25.【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可知汉代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所以可以印证强化政府对豪强地主管控的必要性,故选C项;推恩令是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汉代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B项;材料强调地方豪强的强大实力,不能体现出“专权”,排除D项。
26.【答案】A
【解析】材料可见,民间开创新的采盐技法后,官方无法垄断盐利,利益驱使下也屡禁不止,这说明新的采盐技术改变了原本官方垄断盐利的情况,故选A项;材料可见“允其兴开并行盐课”对于屡禁不止的私盐,政府采取了允许其经营并征税的办法,即政府授权私人经营,这也属于盐业专卖政策范围内的情形,排除B项;政府授权私人经营后对其收税,不会导致盐税锐减,排除C项;私营手工业在明中后期逐渐占据主导,排除D项。
27.【答案】C
【解析】由材料“商人群体得到了作者的肯定和赞美”、“他们地位崇高、英俊儒雅、讲求品德、爱情得意、个性解放”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士农工商观念受到冲击,商人成为赞颂的对象,符合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小说,明清时期小说繁荣发展,文学体裁创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市民文化不是主流思想,排除C项;明清时期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程朱理学,没有动摇,排除D项。
28.【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安徽近代被迫开放的史实。从主要进出口货物构成看不出安徽近代工业是否发展,数据对比可以知道是逆差扩大,材料没有体现农民收入。从表格可以看出,外国从安徽掠夺农产品(初级产品)、倾销棉织品和鸦片,故B项正确。
2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27年2月成立的湖北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农村信用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2月即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家农村信用社,通过农民协会管理和监督现金使用,开展多项金融服务,说明中共开始了掌握金融自主权的尝试,故选A项;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是获得土地,排除B项;直到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尝试办金融,不是对国民革命运动反帝反封建成果的巩固,排除C项;材料属于国共合作时期,排除D项。
30.【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党中央、毛泽东做出重大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三线建设历经了三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1【答案】A
【解析】由材料“1981年之前过的一直是集体生活,账本上能记的主要是工分;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改革开放前受到人民公社的影响,故选A项;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项;步入小康社会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
32.【答案】A
【解析】
据题意可知,古罗马的外事裁判官是同时参照古罗马法和异邦人本民族的法律,取得一些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缓和了矛盾,B项正确;“多样性”说法不符合材料、“仅维护”和“为各族人民借鉴”的说法都过于夸张绝对,排除ACD项。故选B项。
33.【答案】A
【解析】根据地图所示可知欧洲列强积极对外扩张,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市场体系正在形成,故选A项;商品输出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材料没有显示时间因此不能判断,排除B项;工业革命所具备的条件是不断扩大的商品市场和充足的劳动力,材料只能反映殖民地的分布,排除C项;自由主义指的是放任经济的自由发展,在1929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前是西方国家的主流的经济政策,仅凭殖民地无法判断,排除D项。
34.【答案】C
【解析】据图表示意可知,苏联在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有所发展,轻重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突出,故选C项;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已经停止了,材料的时间是1928年—1937年,排除A项;材料讲的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情况,而不是只讲农业,生活水平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农轻重比例不协调的情况,但并没有阻碍经济发展,排除D项。
3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央情报局控制下向苏联来访学者提供资料”“对美国逐渐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识”可知,美国对外交流受到中央情报局的控制,并且通过向苏联学者提供资料以及苏联学者在美国的生活和工作,让苏联学者对美国有了不同认识,这说明美国通过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苏联学者对美国以往不好的认识,体现了文化交流渗透意识形态传播,故选B项;仅凭材料中部分学者态度的转变,不能得出“美苏冷战形势总体趋于缓和”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讲的是美国通过文化交流渗透意识形态传播,而国家利益是国际交往的基础讲的是国家利益对外交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讲的是美国通过文化交流渗透意识形态传播,具有冷战的思维,并没有是单纯的美国文化对苏联更具吸引力,排除D项。
41.
(1)主要特点;工业化起步早,持续时间长;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注重法制建设和制度创新;经历了以农促工,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变的发展过程;充分利用工业革命的新发明、新技术成果。(每点2分,任意四点即可,8分)
历史教训: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每点2分,共4分)
(2)历史背景:
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环境);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旧中国工业基础差,技术落后;新中国要求实现工业化的迫切愿望;苏联式工业化道路在较短时期内取得了巨大成功。(每点2分,任意四点即可,8分)认识: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市场的调控作用;必须结合国情,遵从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协调发展;应注重制度建设与创新,不断完善工业体系;要做好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5分)
42.例1:
论题:国家间实力的对比变化影响国际体系的变化
闸述: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二战后,欧洲普遍哀落,美苏势力膨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体系转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体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伴随欧共体和日本的掘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总之,国家间实力的对比变化影响着一个国家或组织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进而影响着国际体系的变动。
45.(1)特点: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临时变为正式;使节制度近代化;以举荐方式选派驻外公使。(8分)
(2)原因:适应国际外交形势;“朝贡”体系受到冲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洋务运动的推动清政府外交观念和外交策略的转变。(7 分)
46.
(1)忧国忧民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廉洁奉公;谦逊待人;勤奋好学。(8分)
(2)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创立了理学中“关学”一派,对后世儒家学者影响很大;第一次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气一元论哲学体系,开辟了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新阶段。(每点2分,答出3点7分)
(

学考试
)第 11页 /共 1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