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19 16:1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华山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 分)
第Ⅰ卷 客观题(45分)
一、基础知识(33分)
1.下面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媛(yuán)女 隽(jùn)永 一椽(chuán) 匪我愆(qiān)期
B. 踯躅(zhú) 葳蕤(ruí) 巷(xiàng)道 酾(shī)酒临江
C. 驰骋(chěng) 着(zhuó)穿 梵(fàn)语 相与枕藉(jiè)
D. 房檩(lǐn) 嗟悼(dǎo) 垣(yuán )墙 舍(shè)于其址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幽壁  婉然  抱复  淋漓尽致 B. 寂寞 缥渺 倔强 既往不究
C. 颓废 嬉戏 遨游 必恭必敬 D. 伶俜  聘请 磐石 青青子衿
3.下列各句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而视。
B、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个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C、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淳朴的苗家风情及浓郁民族风格的歌舞更增添了人文情趣。
D、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是要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内涵,为“文化走出去”创造条件。
B. 苏轼的散文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为散文创作发展了新天地。
C. 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D. 由于访问量过大的原因,不少旅客在12306 网购车票时,频频遭遇“系统忙”而无法访问。相比之下,电话订票比网购车票要顺利得多。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因此,只有喜欢聆听的民族,才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①他们只会坐井观天 ②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进取 ③他们只会浅尝辄止 ④贪婪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⑤他们只会穷兵黩武 ⑥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
A. ④⑤⑥③②① B. ①②⑤④③⑥
C. ⑤④①②③⑥ D. ③④⑤⑥①②
6.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雅”又分“大雅”和“小雅”,主要来自民间。其艺术手法主要为赋、比、兴,对后世影响很大。
B、“楚辞”是春秋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此外还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发端。
C、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一些虽未合乐而袭用古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乐府。
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这两首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合称“乐府三绝”。《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后人称它为“五言之冠冕”,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
7.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士也罔极 极:极点 二三其德 德:品德,德行
B.始适还家门 适:女子出嫁 自可断来信 信:书信
C.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 方其下荆州 下:攻占
D.及其所之既倦 之:到,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一样
8.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与现在意思一致的是( )
A.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C.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9. 下列画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倚歌而和之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B.哀民生之多艰  鸷鸟之不群兮
C. 其孰能讥之乎  虽九死其犹未悔  D.以其无礼于晋  以尔车来
10.下列句中画线词语活用完全一致的是( )
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齐彭殇为妄作 舞幽壑之潜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火尚足以明也 不知东方之既白
11.下列句式与“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一致的是( )
A.客有吹洞箫者 B.而今安在哉 C.不能喻之于怀 D.渺渺兮予怀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节录自《史记 孟尝君列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节选自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1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 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驩乃西说秦王  说:劝说   B.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  币:钱币
C.先 为客谢乎   谢:道歉    D.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  趣:同“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 )
A.①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    ②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B.①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    ②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C.①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  ②闻先之言,敢不奉教焉
D.①冯驩乃西说秦王        ②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君被罢免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孟尝君的声名盖过了齐王,二是独揽了齐的政权,三是齐王被秦 、楚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驩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驩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并无识人的眼光,而他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无容人之量。
D.冯驩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对方能像过去一样遇到许多门客。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王安石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政治家的眼光,评价历史现象,对“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B.孟尝君相位先废后复,并“脱于虎豹之秦”,这都依赖于鸡鸣狗盗之辈。所以说他只能算是“鸡鸣狗盗”之辈。
C.士不在多而在于精。齐倘若凭靠自己的力,再加上有真才实学的士人的辅助,当可称霸天下并最终制服秦 。
D.启示后人,鸡鸣狗盗之辈并非真正的士,安邦定国需要有真才实学的士人。
第Ⅱ卷 主观题(10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每小题4分)
 (1)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7.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18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赏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 ,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氓》)
(2)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短歌行》)
(3)榆柳荫后檐, 。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
(5)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6)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游褒禅山记》)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20.阅读下面郁达夫《故都的秋》选段,完成(1)——(5)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 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1)“细数槐树叶底的日光,静对牵牛花的蓝朵”,“细数”、“静对”写出作者观景时怎样的心态?(2分)
答:
(2)作者为什么说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又为什么说最好还要用秋草作陪衬?(3分)
答:
(3) 本选文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中“这些深沉的地方”是指 (2分)
(4)选文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中心句是 (2分)
(5)选文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8分)
21.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字。(4分)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楷草并列的地位。
22.节约是对家庭幸福的盘算,也是一份社会义务的担当。节约就在身边,你在生活中如何节约,有什么锦囊妙计?央视经济频道十多个栏目已经针对“建设节约型社会”进行了大量报道,在观众反馈的信息中初步总结出了不少“节约金点子”。请根据下面的例子,再写出两个“节约金点子”。(4分)
示例一:无人房间灯不亮,人走灯灭成习惯。
示例二:垃圾分类不乱扔,回收利用好再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请以“曾经错过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贴近生活,言之有物。(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选择题答案:
1 C 2 D 3 D 4 A 5 C 6 C 7 C 8 A 9 B 10 D
11 A 12 B 13 D 14 D 15 B
补充解释:
4.A(B.句子的主语应是“苏轼”,而不是“散文”;“发展”和“新天地”不搭配,可改为“开拓了新天地”C.句式杂糅 D 病因:由于 的原因”赘余重复,去掉“的原因”)
5. .C/ “狂妄自大”与“穷兵黩武”“贪婪和傲慢”相对应,“闭关自守”与“坐井观天”“浅陋和愚昧”相对应,“急功近利”与“浅尝辄止”“浮躁和短视”相对应。
6. C (A,大雅和小雅主要为贵族作品。B,楚辞起于战国时期。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12、B 币:礼物。例如《屈原列传》乃令张仪佯云秦,厚币委质事楚。
13、D B项(1)不能体现“得士”:A项(2)、C项(2)不能体现“怨士”。
14、D  “并真心祝愿对方能像过去一样遇到许多门客”一句说法有误。
15、B  “孟尝君相位先废后复”并非依赖于鸡鸣狗盗之辈。
古文翻译
16、①富贵者有很多门客,贫贱者很少有朋友,这就是人情世态的本来面貌。
  ②鸡鸣狗盗之辈出于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士人不到他门下的原因啊。
诗歌
17.①交代了环境;②为全诗定下了冷清的基调,烘托了气氛;③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18.①断弦反映了筝曲的激越。(前句“岭色千重万重雨”是筝曲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想像瑰丽,表现音乐的繁促酣畅,“断弦”表明激越的音乐达到了琴弦的极限。)②断弦表现了弹筝人的忘情。(弹筝人创造着音乐形象,又被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所感动,心潮澎湃,不能自己,拨断了琴弦。)③断弦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正因为筝曲激越,乐人倾情演奏,乃至“断弦”,才深深打动了客心。
19.名句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清流激湍 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 其孰能讥之乎
20现代文
(1)悠闲、惬意。(2分。答“清闲”、“恬静”、“平静”、“淡泊”等也可得1分)
(2)蓝色、白色称为冷色,与作者闲适而稍显悲凉的心态最相吻合。紫黑色,虽然也属冷色,但带悲哀、绝望的情调,作者悲而不哀。红色称暖色,表现热烈激情,最不符合作者的心态。秋草,枯黄哀败之色,用它作陪衬,能恰当地表现出秋的悲凉。
(3)细腻、清闲、落寞
(4)议论,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5)承接上文“文人对秋的喜爱,中外皆然”的议论,进一步点明文章主旨,赞颂北国之秋的深味。
21. (示例)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22. (1)灯泡换成节能灯,用电能省近八成。 (2)在外就餐要打包,别把节约当口号。
(3)空调不下26度,全国节电上亿度。
23.作文提示 一、审题准确,立意深刻
“曾经”表明写过去的事情,“错过”说明事件的性质。 我们可以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来选材(学校、家庭、社会),来梳理生活积累和情感积淀,可从经验、教训、哲思等方面来选取最为典型素材;可以立意为,曾经错过也是一种美,豁达、积极地看待错过;错过也是一种收获, 从错过中汲取经验,不要再曾经错过就行;曾经错过了太阳,还有月亮.
二、标题新颖,选材典型。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根据此题特点,我们在补题时,一定要在“新”字上做文章。大多数考生补题为:一段友情、一片风景、一次机遇、一次道歉等,如此补题易于构思行文,但均出自提示语中,造成雷同,毫无特色。我们不妨驱遣想象,化实为虚,补出新意。在文题的横线上补上:“一轮明月、一片绿叶、一米阳光、那个春天、那缕芬芳、那一盏灯”等短语,这些文题就新颖生动,抢人眼球,既富有诗意,又有理趣,会让我们的文章脱颖而出。
三、写出波澜,扣人心弦。
写此文要紧扣“错过”一词来构思行文,最好以文题为线,纵向推进,层层深入。
为此,我们可用倒叙开篇,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行文中可采用对比手法,引人入胜;也可运用先抑后扬之法,在情感、态度的转变之中,使文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写作此文,我们一定把“错过”的过程写得一波三折,只有这样,你的文章才会与众不同,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四、描写生动,情趣意切。
本文应重点详写“曾经错过”的原因,在叙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精美细节;对于人物言行举止我们要精雕细刻;对于物件与景色要作细腻描绘。要驱遣想象,运用修辞,生动描写,鲜明凸显错失背后的“刻骨铭心”,使之成为全文出彩的亮点。不仅如此,还要在行文中细致地写活个人的内心活动,将细节与情感巧妙合一,会使文章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深刻性。只有这样才能叙记忆的美丽,述心中真情,使文章鲜活抢眼。
五、语言精美,表达灵动。
写好此文其语言既要鲜活又要有个性。如“当你为错过太阳而懊恼时,你也将错过群星”、“生活朝北,理想朝南”、“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心在乌云之上”、“心情有点灰,就向阳光处走”、“幸福如糖甜到忧伤”等 。
构思举例
《曾经错过的红雨伞》:妈妈给我买了一把漂亮的红雨伞,每次下雨都带着它来接我。长大了,我更想拥有自己的权利,哪怕就淋淋雨呢!于是不要妈妈来接我了。后来,我意识到自己伤害了妈妈,也错过了那代表着母女亲情的红雨伞,于是,决定找回那把红雨伞,并且要为妈妈撑起一片晴空。
《曾经错过的黑布伞》:爸爸妈妈和我一起逛街,突然下起雨来了,妈妈要买精巧的花伞,爸爸做主买了把大大的结实的黑布伞,一家人其乐融融撑伞回家。岁月静静流走,黑布伞渐渐被遗忘。终于有一天,我在如潮的伞海里看见了一家三口的画面,才想起不知何时已经错过了那把黑布伞。于是,从杂物间里找出了黑布伞,重新找回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
于是召回孟尝君并且恢复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时还给了他原来封邑的土地,又给他增加了千户。自从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后,那些宾客们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位,冯谖去迎接他。还没到京城的时候,孟尝君深深感叹说:“我素常喜好宾客,(乐于养士),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宾客们看到我一旦被罢官,都背离我而离去,没有一个顾念我的。如今靠着先生得以恢复我的宰相官位,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 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脸,狠狠地羞辱他。”听了这番话后,冯谖收住缰绳,下车而行拜礼。孟尝君也立即下车还礼,说:“先生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 ”冯谖说:“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错了。说来,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都有其常规常理,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孟尝君说:“我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冯谖说:“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 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孟尝君连续两次下拜说:“我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了。听先生的话,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吗。”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节选译文:
世人都称许孟尝君能够赢得士人,士人因为这缘故而归顺他,(孟尝君)最终依赖这些士人的力量,而从虎豹般的秦国脱身。哎!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子罢了,哪里足以说他赢得了士人 如果不是这样,依仗齐国的强大,得到一个(真正的)士人,应当能够称霸天下而制服秦国,哪里还要借助这些鸡鸣狗盗之辈的力量呢 鸡鸣狗盗之辈出于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士人不到他门下的原因啊!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