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赫然(hè) 校补(xiào) 排衙(yá) 气冲斗牛(dòu)
B.窥探(guī) 硕果(shuò) 卓越(zhuó) 兀兀穷年(wù)
C.独裁(cái) 衰微(shuāi) 迭起(dié) 慷慨淋漓(kǎi)
D.弥高(mí) 迥乎(jiǒng) 深宵(xiāo) 锲而不舍(qì)
【答案】C
【解析】A. “校”读jiào,“斗”读dǒu;
B. “窥”读kuī;
D. “锲”读qiè;
故选C。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 )
(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
【答案】 籍 裁 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注意“籍”不要写成“藉”,“裁”不要写成“栽”,“颗”不要写成“棵”。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答案】D
【解析】“兀兀穷年”的意思是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这里使用错误。
4.对下列语句的表达方式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记叙)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描写)
C.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议论、抒情)
D.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记叙)
【答案】D
【解析】该句的表达方式应为议论。
5.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选材精当,精于裁剪,有繁有简,如作为“学者的方面”,对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就写得比较简略。
B.文章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在“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这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本文在叙述中加入不少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D.本文的语言平实含蓄,但富于感情和诗意美,读起来极具感染力。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包含了选材、结构、细节描写、语言特点等知识点,需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作答。D项的表述不正确,文章的语言特点是精致凝练,生动形象,不是“平实含蓄”。
6.请辨析下面句子中“说”的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____________
(2)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____________
(3)“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____________
【答案】 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吹嘘,自诩。 吹嘘,自诩。
【解析】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人家说了再做”中的“说”是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他并没有先“说”是指他没有吹嘘和自诩。“他自己也没有‘说’”的“说”,也是指吹嘘,自诩之意。答此题一定不能断章取义。
7.填空。
(1)《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运用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记述了闻一多作为___________方面和作为__________方面的_________事迹,表现了闻一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人格。
(2)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闻一多的学生,被誉为“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等。
(3)闻一多,本名_______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夹叙夹议 学者 革命家 说 做 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2)臧克家 农民诗人 烙印(答其他诗集也可) (3)闻家骅 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红烛 死水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1)《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在叙述中融入议论,表现了人物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这是夹叙夹议的写法。从“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可知,作者是从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记叙闻一多的事迹的,突出其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特点。据此作答即可。
(2)臧克家,著名诗人,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诗刊》主编,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他因有许多描写农民的诗篇,因而获得了“农民诗人”的称号。
(3)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坚定的民主战士。1923年9月7日,闻一多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8.某班开展“走近闻一多”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用简洁的文字向同学介绍闻一多。
(2)根据《邓稼先》和本课内容拟写对联。
上联:________唐诗杂论________
下联:邓稼先两弹一星刻苦钻研
(3)陈洁同学为本次活动写了结束语。下面是结束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其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
【A】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
【B】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C】希望闻一多的精神在新时代里能够继续被发扬和继承。
①【A】处画线句子的方框内应填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________。
③【C】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________”和“________”调换位置。
【答案】(1)示例: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 诗人,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 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2)闻一多;严谨治学
(3)分号;将”的原因“去掉;继承;发扬。
【解析】(1)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重点把握,准确理解。将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进行简要介绍。
(2)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下联“邓稼先两弹一星刻苦钻研”的内容:先是人名,然后是贡献,最后是治学态度。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
(3)A处与前者形成的并列关系,这里应该填写分号。
B处句式杂糅,可将句末的“的原因”删去。
C处“发扬”“继承”位置不对,应该为“继承”“发扬”。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介绍名家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平时的识记进行分析,重点表达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能力。对联的要求: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
(3)解答此题,可结常见病句的类型,通过读句子,理解句意,辨析作答。
二、阅读正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⑸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⑻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⑼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⑽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⑾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⑿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⒀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⒁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⒂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⒃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⒄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⒅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⒆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⒇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9.选出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的主标题点明本文核心内容,副标题补充说明了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
B.第⑹段第一句赞扬了学者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C.在表达方式上,本文以记叙为主,而以议论来结构文章,夹叙夹议,结构严谨。
D.文章略写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详写闻一多先生写作《楚辞校补》,详略得当。
10.第⑻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11.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1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3.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事来表现这一特点?
【答案】9.D 10.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叙述。 11.(1)运用比喻,把闻一多先生研究古籍比作向地壳寻求宝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执着钻研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之情。
(2)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争取民主而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 12.“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先生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闻一多先生笃行务实,勇于牺牲。(或:“口的巨人”指闻一多先生敢于高声说出真理,“行的高标”指闻一多先生勇于以身殉国。意思对即可。) 13.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讲(大骂特务)、参加游行示威。
【解析】9.D. 有误,文章第(3)(4)段详写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第(6)段略写闻一多先生写作《楚辞校补》;
故选D。
10.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句段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第⑺段“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是对上文的总结,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说”与“做”的情况。第⑻段“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承上启下,由学者过渡到革命家,引出下文对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叙述,表现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热情。
11.(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句式、表现内容、表达情感、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考虑,简洁准确表述。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比作“向地壳寻求宝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投入到古代典籍的研究中,表现了闻一多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精神,言语中充满了热情的称赞。
(2)本题考查辨析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是对闻一多的语言描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誓与反对派拼死一战的决心,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1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抓住关键词分析理解,简洁准确表述。这句话点明主旨,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先生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赞颂了闻一多先生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篇。
13.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抓住关键句分析理解,简洁准确表述。从第⑿段“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可知,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从第⒁段“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可知,他勇于斗争,起稿政治传单。从第⒂段“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可知,他英勇无畏,大骂特务。从第⒅段“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可知。他面对危险从容不迫,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都表现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方面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和做
——记巴金先生言行片段
①“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
②“作家天经地义地靠作品生存,用作品说话,读者才是作家的衣食父母。”
③1978年,年逾古稀的巴金着手《随想录》书稿的写作。至1986年,全部150篇完稿,历时8年。
④巴金在开篇写道:“我不想多说空话,多说大话……这只是记录我随时随地的感想,既无系统,又不高明。但它们却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说的话,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
⑤《随想录》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勇敢面对作者的灵魂。那时“文革”刚刚过去,巴金率先站出来,坦承自己在“文革”中讲过违心的话,写过违心的文章,伤害过一些朋友,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⑥对于巴金而言,“讲真话”不仅是写作的基本标准,还是为人的一贯风格。
⑦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开会之余,歌唱家周小燕请大家题词留念。
⑧有人题的是:“为建设人民音乐而努力!小燕同志。”有人题词:“为人民服务。”有的写:“为人民服务者,拜人民为老师!小燕同志。”有的说:“唱出人民的声音。小燕同志。”有的则说:“人民歌唱家,是最光荣的称号。为人民歌唱,歌唱人民吧!”
⑨在大同小异的题词中,唯独巴金写道:“我们都高兴听您唱的歌。小燕先生。”
⑩这是巴金说话的一面,做事的另一面,又如何呢?
“文革”结束时,巴金已是一位垂垂老人,但他为中国文学做些事的愿望依然迫切。建一座中国现代文学馆,成了那几年巴金最真切的梦想。
他发起倡议,联名多位作家上书,并身先士卒,向文学馆捐出了个人存款的大部分——1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几年后,当现代文学馆的牌子,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没能挂起来的时候,巴金成了“祥林嫂”,见人就要问。
1985年,在多方努力下,中国现代文学馆开馆。巴金在家人的搀扶下激动地踏上文学馆石阶。这一天,他又将自己刚收到的一笔稿费捐献给了文学馆。
巴金一生靠稿费生活,是当时中国作家中唯一不拿工资的。晚年巴金虽然早已著作等身,享誉海内外,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但他从未安于享乐,而是兢兢业业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编校《巴金全集》时,巴金已步入耄耋之年,且身患帕金森症,手抖抖的,总是好不容易握住了笔,写下去,明明要写竖的却横了出去,有时候动不了,他就用左手去推右手,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女儿李小林心疼地说:“我爸爸是这个家庭中年龄最大、工作时间最长,也是最辛苦的人。”
四年后的收尾阶段,巴金更是夜以继日地工作。那个夏天,他瘦了4公斤多,体重只剩下38公斤。
这就是巴金,一辈子说真话,做真事的文学大师。
(选自任春《巴金:此情至真》)
14.本文围绕巴金的“真”,具体写了哪几件事?
15.结合上文,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
女儿李小林心疼地说:“我爸爸是这个家庭中年龄最大、工作时间最长,也是最辛苦的人。
16.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巴金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17.文中多处列举巴金与别人言语、行为方面的不同之处,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你看出巴金怎样的个性特点?
【答案】14.巴金写作《随想录》时,敢于说真话;巴金在为周小燕题词时,率直地说真话;巴金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筹建,发起倡议,联名上书并带头捐款;巴金带病编校《巴金全集》。 15.这句话连用了三个“最”,表达了巴金女儿对父亲的关爱以及敬佩之情。 16.示例1:“我不想多说空话,多说大话……这只是记录我随时随地的感想,既无系统,又不高明。但它们却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说的话,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这处细节描写,表现了巴金在写作时,勇于讲真话的个性特点。
示例2:“在大同小异的题词中,唯独巴金写道:‘我们都高兴听您唱的歌。小燕先生。’”,则表现了巴金为人的率真;
示例3:“手抖抖的,总是好不容易握住了笔,写下去,明明要写竖的却横了出去,有时候动不了,他就用左手去推右手,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这里对于巴金患病后,艰难写作情景的细致描写,表现了巴金兢兢业业,不为盛名所累的精神。 17.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巴金的不同寻常的精神风貌,塑造了一个敢说真话、为人率真、勇于自我批判、淡薄名利、热爱文学事业的大师形象
【解析】14.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能力。第一件事是第③—⑤段,从第⑤段“《随想录》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坦承自己在……讲过违心的话,写过违心的文章,伤害过一些朋友,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可知,巴金写作《随想录》时,敢于说真话;第二件事是第⑥—⑩段,从第⑨段“在大同小异的题词中,唯独巴金写道:‘我们都高兴听您唱的歌。小燕先生。’”可知,主要写:巴金在为周小燕题词时,率直地说真话;第三件事是第 — 段,从第 段“他发起倡议,联名多位作家上书,并身先士卒,向文学馆捐出了个人存款的大部分——1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可知,主要写巴金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筹建,发起倡议,联名上书并带头捐款;第四件事是第 — 段,从第 段“编校《巴金全集》时,巴金已步入耄耋之年,且身患帕金森症,手抖抖的……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可知,主要写巴金带病编校《巴金全集》。
1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年龄最大、工作时间最长,也是最辛苦的人”这句话连用了三个“最”,用巴金女儿的评价侧面表现出巴金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而年龄却是最高的这些特点;表现出巴金女儿对父亲的辛苦工作的心疼,对其身体健康的关心以及对其人格品质的敬佩之情。
16.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赏析。根据题干要求,找出细节描写。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小环节。示例:“几年后,当现代文学馆的牌子,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没能挂起来的时候,巴金成了‘祥林嫂’,见人就要问。”一句中用巴金“见人就要问”这一细微的动作,形象地刻画出巴金对建设现代文学馆的关心之情,刻画出他关心现代文学研究的精神品质。
17.本题考查写作方法的理解。从第⑤段“《随想录》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勇敢面对作者的灵魂。……中讲过违心的话,写过违心的文章,伤害过一些朋友,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把巴金率先承认错误,和其他作家作了对比,表现他敢于说真话;从第⑨段“在大同小异的题词中,唯独巴金写道:‘我们都高兴听您唱的歌。小燕先生。’”可知,把巴金的题词与其他人的题词作对比,突出了巴金在为周小燕题词时,率直地说真话;从第 段“他发起倡议,联名多位作家上书,并身先士卒,向文学馆捐出了个人存款的大部分——1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可知,用巴金的身先士卒与其他作家作对比,突出了他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筹建,发起倡议,联名上书并带头捐款;故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巴金的不同寻常的精神风貌,塑造了一个敢说真话、为人率真、勇于自我批判、淡薄名利、热爱文学事业的大师形象。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下面小题。
老舍先生
汪曾祺
①北京东城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侍弄的。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②【甲】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
③【乙】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④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
⑤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老舍先生谈这四幅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是哪一句我忘记了),要求画卷心的芭蕉。老人踌躇了很久,终于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
⑥【丙】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仁约到家里聚两次。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他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酒菜丰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汾酒、竹叶青、伏特加,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有一年,他特意订了两大盒“盒子菜”。直径三尺许的朱红扁圆漆盒,里面分开若干格,装的不过是火腿、腊鸭、小肚、口条之类的切片,但都很精致。熬白菜端上来了,老舍先生举起筷子:“来来来!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⑦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自然也要处理一些“公务”,看文件,开会,作报告(也是由别人起草的)……【丁】
⑧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
⑨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
18.下面两句话应该分别放在文中______、______处。
①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天下午,来访的客人不断。作家,画家,戏曲、曲艺演员……老舍先生都是以礼相待,谈得很投机。
②作为一个北京市的文化工作的负责人,他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
19.阅读文章后,你发现了老舍先生的哪些生活情趣?请简要概括。
20.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
21.本文记叙的是老舍先生的事迹,在④⑤两段却写了齐白石老人的逸事,其作用是什么?
2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老舍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18. 丙 丁 19.①爱花成性②摆杏闻香③喜藏画作(意思对即可) 20.“一盆一盆”“一身热汗”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老舍先生和夫人爱花成性、不辞辛苦,也体现了老舍先生生活情趣高雅。(意思对即可) 21.这两段写老舍先生对白石先生的理解和对其生活习惯的尊重,体现了他对白石先生的爱重和关怀,从侧面表现了老舍先生的高尚品质和高雅情趣,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2.从老舍先生爱侍弄花、爱收藏精品画作可以看出,他情趣高雅;从老舍先生亲自为客人倒茶,招待文联的同仁吃饭可以看出他热情好客;从他阻拦别人把白石老人接出去住可以看出他善解人意、关心他人;从请盲艺人到市文联演唱,关注盲艺人的生存,可以看出他善良仁厚和自觉保护民间技艺的责任感等等。(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分析】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连贯性。解答时结合所给内容和断开文段的上下文仔细推敲。
①句写老舍先生很好客,以礼相待,大家谈得很投机。结合甲处“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和乙处“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可知,这两句情境与“老舍先生很好客”“老舍先生都是以礼相待”不符;结合丙处下文“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仁约到家里聚两次”“酒是‘敞开供应’”“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他特意订了两大盒‘盒子菜’。直径三尺许的朱红扁圆漆盒”等语句,可见先生待客精心准备、热情真诚。这与①句所写内容吻合。丁处下文是第⑧段,着重写先生作为文联主席为盲艺人寻找生活出路。写先生关心国家的文艺事业而非写热情待客,故①句填在丙处;根据②句“作为一个北京市的文化工作的负责人,他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可推测下文应该写作为文联主席,想别人未曾想的工作方面。这符合⑧段写先生作为文联主席为盲艺人寻找生活出路一事,故②句填在丁处。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要先找出符合先生生活情趣的事件,再以“人+事+结果”的模式作答。从文中第①段“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一句可以概括出老舍先生爱花成性;从文中第②段“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可以概括出老舍先生热情好客;从文中第③段“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喜欢摆杏闻香;从文中第④段“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喜好藏画。
20.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特点+效果+情感。此句可从人物描写及修辞手法着手赏析。“抬到院子里”“又一盆一盆抬进屋”是动作描写,表现出老舍先生和夫人喜欢养花,不辞辛苦。“一盆一盆”重复出现,是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老舍先生养花之多、搬运费时费力,也可见老舍先生对花非常爱护,生活情趣高雅,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敬佩欣赏。
21.本题考查情节设置的作用。可以从故事情节的需要、表现手法的匠心运用、整体构思的独到等角度考虑。作者写齐白石并非废笔、败笔。根据④段“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可知先生喜爱字画,志趣高雅;根据④段“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可知作者对老人画“蛙声”的巧妙构思的赞叹敬佩之情;根据⑤段“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老人是认真的”可知先生对齐白石老人敬业精神求实精神的理解敬重;根据⑤段“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可知先生对老人的真切关爱。这两段通过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手法,表现了老舍先生对白石先生敬业精神求实精神的理解和对其生活习惯的尊重,体现了他对白石先生的爱重和关怀,从侧面表现了老舍先生的高尚品质和高雅情趣,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事件和人物描写入手。由①段“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可知老舍先生喜欢种花、赏花,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由②段“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可见老舍先生文雅有礼;由④段“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可知先生喜欢收藏精品画,情趣高雅;由④段“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等交往中可见他富有品味、尊重他人。由⑥段“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人约到家里聚两次”可见他热情好客。从⑧段“从他把盲艺人组织起来和请寺里的和尚演奏可以看出”可知先生关心国家的文艺事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