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下)期末语文练习卷
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1.(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①近一段时间,内卷化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被频繁地用于各类社交媒体针对诸多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之中:从对各行各业内日益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的声讨,到对高考负担过重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趋势的担忧,甚至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性危机的批判与解读,内卷化一词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口。
②然而,同基于内卷化概念的相关讨论方兴未艾的图景相悖的是,人们对内化一调的具体内涵究竟是何往往不甚明朗。内卷化,这一源自文化人类学域,最初被用作描述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词汇,其原意已然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经由不断的解构与重构延伸出了更多新含义。
③内卷化,亦称过密化,最初由文化人类学家亚历山大 戈登威泽提出,用于描述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规律,即当一种文化模式进入到最终的固定状态时,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也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而在中国语境下,内卷化概念最初闻名自历史学家杜赞奇对于古代中国经济生活的研究成果中:杜赞奇借用内卷化一词描述清代人口爆炸,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其后,历史学家黄宗智在其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将内卷化总结概括为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由此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由此,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开始逐渐将内卷化概念延伸至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当中,以求借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存在的诸种问题。
④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内卷化的具体内涵从最初对于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描述,已逐渐产生了演变:对于个体而言,内卷化——无论体现在考生之间的升学竞争当中,还是体现在各行各业内正在日趋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当中——更多指代其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的“无效努力”的状态;而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多个体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
⑤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通常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受雇于学术机构、金融领域与互联网行业等部门的青年白领群体。一方面,面对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健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旧问题,以及“996”工作模式的普遍化、社会阶层固化与不平等进一步加剧等新问题,这些群体基于自身晋升困难、劳动权益难以获得保障、暴露于潜在的经济与健康风险却又无力改变,从而不得不继续从事日益常态化的过度劳动的处境,往往可以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取得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文凭在近年来愈发陷入通货膨胀化的趋势,社会竞争的压力并未伴随着全民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而得到抑制,反而被不断地加剧,在这一背景下,“高学历”标签在就业市场当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渐从锦上添花之物沦为最基本的“敲门砖”,而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白领群体,其“身价”同样亦相应地快速贬值。
⑥在此基础上,内卷化所映射出的,由诸多个体的内卷化所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成为一种足以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并同白领群体们所面临的无奈而迷茫的处境高度契合。
⑦内卷化一词的流行,反映出当下大众对于既有社会问题的反思欲望正在逐渐激活,但即便如此,相关讨论仍存在诸多局限之处。一方面,滥用内卷化一词对各类相互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联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做法仍略显牵强,即便是在专业的社会科学领域内,面对流变而复杂的现代社会及其林林总总的症结,没有任何单一的概念拥有对其一言以蔽之的能力;另一方面,内卷化一词武断而过度的使用往往会导致我们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变得过于简单化。
(摘自冯皓辰(内卷化:一个学术名词如何得考生、社畜和时代的共鸣》)
材料二: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阶层开始固化,内卷成了一件越来越普遍的事情,就像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自己,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从此停滞不前。
在整个社会还没有出现新的变化之前,面对这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跳脱出简单自我重复,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圈层,实现人生的跃迁呢?
首先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反思自己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此,你才能开启自我成长自我进化,避免被卷入无效的低水平重复中。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实践,去行动。换句话说,你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行动,去试错,然后通过这个过程中的思考,来对行动的方向和节奏进行调整。就像你要学游泳,不是先去找一本游泳的书,而是先下水去试着感知水的属性,然后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动作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进而去调整游泳的动作,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学会游泳。所以,认知升级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行动中的反思。之所以行动中的反思可以对抗“内卷”,是因为在内卷化的时代,我们会倾向于在舒适区里画地为牢,虽然看起来很努力,但却并没有什么用。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去伪存真,改良我们的行动,然后真正地让我们的认知升级。只有你获得了人与人之间认知上的差异,你才有可能避免卷入一场毫无意义的人为竞争,进而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很多人的内卷,来自于从众,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更分不清自己人生里的轻重缓急。就像别人加班了,你也一头扎进去加班,别人家小孩练琴了,你也要给自己家小孩报班,结果就进入了内卷化的陷阱。爱因斯坦曾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这其实就是一个升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改变自身看问题的视角。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你才有机会跳脱出内卷化的生活,从自身真正的价值观出发,打破低效的自我重复,避免无效的竞争,完成人生的破局。
“内卷”的一个特点是僵化,我们呆在原有的圈层里,看似在不断努力不断精进,其实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在生活的各种“内卷化”之下,我们很多人会失去工作和生活的热情,感觉人生无趣无聊。这时候,超越“内卷”的关键,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
(摘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实现人生跃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A.文化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指出,一种文化模式发展到瓶颈期时,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
B.近年来,随着内卷化的热议,这一词语成了大众对一切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剖析的入口。
C.清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
D.历史学家黄宗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促进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
(2)根据材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A.“内卷化”本来是个专业化的概念,但是在现在互联网的讨论中其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B.面对这个“内卷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认知能力,让自己的认知升级。
C.内卷的特点是僵化,所以很多人的内卷来自于随波逐流,看似在不断努力精进,实际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
D.作为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往往能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
(3)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下列各项中,符合内卷化效应的是
A.王阳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三年换了六份工作,每次刚熟悉工作就离职,下次重新开始。
B.图书管理员李老师工作十几年,经常有研究成果发表,但一直没有升职。
C.老张近二十年在城里打工,长期在某家公司做保安,一直没有什么改变。
D.刘阿姨抱怨丈夫张先生性格固执,一起过了几十年,经常督促他,也没有什么改变。
(4)材料一第⑤段作者述理由的两个方面能否互换?请说明理由。
(5)根据以上材料,谈谈现代年轻人应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内卷”现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2.(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告别
王筠
吴铁锤最后一次见到曹连长的同乡杨根思,是在这一天的早上。
太阳刚刚升起,远远近近积雪的群山沐浴在灿烂的朝霞之中,葱茏的树木,深色的谷地以及冰封的长津湖面都辉映着一抹淡淡的粉红,看上去竟是分外的妖娆。初升的旭日在把光明与温暖带到这个狭长半岛的同时,也把一个经过了彻夜激战的宁静的清晨带到了长津湖。
杨根思就是披着一身的霞光来到吴铁锤面前的。
吴铁锤还在山脚下的岩缝中睡觉,李大个把他叫起来,告诉他杨根思连长来了。吴铁锤睡眼惺忪,从土黄色的翻毛皮大衣里探出半个脑袋,看到杨根思头戴着包裹着棉布片子的大盖帽,身着单薄的棉军衣,裤筒和单胶鞋里鼓鼓囊囊的,显然是塞进了过多的棉花。旭日的霞光从他背后射过来,使得背光而立的杨根思轮廓分明,散射着一圈耀眼的虚光。吴铁锤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坐起身来:
“杨连长?”
杨根思笑了笑:“我要上去了,过来看看曹连长,顺便跟你讨点经验。”
吴铁锤挥了挥胳膊:“胡扯嘛,我哪有什么经验?战斗英雄不是拿我说笑话吧?”
杨根思认真地说:“你们同美国佬交过手,美国鬼子是什么战术,你不能保守啊营长。”
“保什么守嘛!”吴铁锤倒不好意思了,“美国鬼子那一套你还不知道?就是坦克加大炮,白天还有飞机,火力猛呗,除此之外没什么东西。”
“美国鬼子有什么短处没有?”杨根思想了想向道。
“短处吗?”吴铁锤把狗皮帽子摘下来,抓挠着密密的头发茬子说,“我看这个美国人有点怕死,面对面刺刀见红,他就稀汤拉水了。”
吴铁锤的“稀汤拉水”是句土话,杨根思一时没有听懂,但那个意思他是明白的,美国人怕死,吴铁锤的这句话他记住了。
“吴营长还有什么窍门?再说说,多给我说说。”杨根思非常谦虚的样子。
吴铁锤说:“你别吴营长吴营长的,营长不干了,副的。”
杨根思沉默了一下说:“听说你犯了错误,不知道是什么错误撤了你。”
“杀牛。”吴铁锤闷声闷气地回答道。
“呦,”杨根思有点惊讶,“那是不能杀,有群众纪律的。我们连开始也有人要杀,我就没有同意。”
“还是你有觉悟,战斗英雄模范嘛!”吴铁锤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讽刺味道。
杨根思没有听出来,依然很认真地说:“毛主席说爱护朝鲜人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头牛就是家里的一口人,当然比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要重要。”
“我听你这个话怎么和我们欧阳教导员差不多呢?”吴铁锤有点不高兴,“不杀牛吃什么?大家饿得屁都没有,拿什么打下碣隅里飞机场?”
杨根思一时没有说话。
“你们还打掉了美国佬的重型坦克?”过了一会杨根思又问道。
“瞎猫碰上死耗子,”吴铁锤说,“我们孙二愣子干掉的。你要想打坦克,我把孙二愣子给你找来。”
“那倒不必了,”杨根思忙说,“我们守高地,坦克上不来的。”
吴铁锤看了看他,心里咕嘟着,死脑筋,美国人的重型坦克哪里不能去?不预备些打坦克的木头棍子炸药包,要是坦克上去了,你不是洋鬼子看戏——傻了眼?
吴铁锤与杨根思的交往不多,在他的印象中,这个人有点呆板,和他的泰兴老乡曹连长差不多。不过杨根思打起仗来不怕死,不然怎么当得上全国战斗英雄模范代表呢?
回到营部的欧阳云逸看到了杨根思,很热情地和他打了招呼,要他到石头缝里坐一坐避避寒风。杨根思说他不坐了,他去看看曹连长,告个别,回去就要带着部队上阵地了。
欧阳云逸的脸色黯淡下来。吴铁锤看了看杨根思,想了一下还是说:“曹连长牺牲了。”
“哦?”杨根思有一点小小的意外,但是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奇。也许在他想来,打仗死人是常有的事。停顿了一下,他才又问道:
“人呢?”
“在下碣隅里飞机场外面。”吴铁锤说。
杨根思面有不快,对吴铁锤说:“你们应该把他带下来的,找个地方。”他看了看欧阳云逸,然后又说,“把他带下来,找个地方。”
吴铁锤神色黯然:“怎么带啊?我一个营300多人5个连长指导员都在铁丝网下面睡着呢!我都想把他们带回来,怎么带?”
战斗竞如此残酷,超出了杨根思的想象。他抬起头来看了看远方,远处的山峦上群峰叠翠,白雪皑皑。战役打响的当夜下了一场大雪,厚厚的积雪掩埋了一切,杨根思知道他的同乡曹连长、他许许多多的一起走过了鸭绿江的战友们此刻正盖着厚厚的雪被子睡在那里,不知道冷,不知道饿了。
杨根思走了。他对吴铁锤和欧阳云逸说,本来是想跟同乡曹连长告别一下,说一说家里面的事情,现在不用了。他摆了摆手,然后就迎着霞光走去了。
太阳又升高了一些,朝霞的色彩也在随同着旭日的上升而不停变幻,淡淡的红色光晕渐隐渐退,天空和大地愈加的明亮。杨根思走在霞光之中,身体四周虚光散射,欧阳云逸感觉到杨根思好像整个的燃烧起来了。
吴铁锤本来还有一句话,美国鬼子火力太猛,不能硬碰硬。他这句话还没有来得及说,杨根思已经走远了。
(节选自小说《长津湖》,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小说的标题,一语双关,杨根思来的目的是同曹连长告别,吴铁锤他们也是最后一次见到杨根思。
B.小说开头对杨根思穿着的描写,表明了我军将士们作战条件艰苦,凸显了将士们不怕困难的形象。
C.杨根思得知曹连长牺牲的消息后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奇,此时的他只有视死如归的勇气,没有悲伤。
D.小说结尾暗示了杨根思部队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将会遇到猛烈攻击,为杨根思的壮烈牺牲埋下伏笔。
(2)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杨根思的形象特征。
(3)小说开头和结尾处都有对太阳和霞光的描绘,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二、古诗文阅读(43分)(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3.(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
材料二:
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节选自苏轼《六国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B.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C.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D.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怪天下之诸侯”与“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两句中的“窃”字含义相同。
B.“莫如厚韩亲魏”与“邻之厚”(《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厚”字含义不同。
C.“皆安归哉”与“沛公安在”(《鸿门宴》)两句中的“安”字含义相同。
D.“辍耕太息以俟时”与“以俟君子”(《侍坐》)两句中的“俟”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非常粗略,图谋利益时也很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
B.苏轼认为六国之所以稍稍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是凡是民众中的优秀杰出的人大多被作为客卿供养起来了,各有各的职守。
C.秦始皇起先要驱逐客卿,因为李斯的言论而作罢。这里的言论指的是李斯写给秦王的奏议《谏逐客书》。
D.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凭借法制而不凭借人治治国,诛杀不遵守自己法令的客卿,让优秀的客卿散归田亩,世人都认为秦始皇明智,我和世人的观点有分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②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五)
鲍照①
君不见柏梁台②,今日丘墟生草莱;
君不见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
歌妓舞女今谁在?高坟垒垒满山隅。
长袖纷纷徒竞世,非我昔时千金躯。
随酒逐乐任意去,莫令含叹下黄垆③。
【注】:①鲍照:南朝宋,家境贫困,年少时曾从事农耕,献诗言志被刘义庆擢为侍郎,后离开始兴王任永安令,接着刘劭谋反,他蒙受株连。仕途坎坷,几度沉浮。②柏梁台:汉武帝所建,非常豪华,武帝尝于其中宴请群臣,赋诗作乐。③黄垆:犹“黄泉”,地下深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柏梁台”“阿房宫”这两座建筑曾是秦皇、汉武富贵尊荣生活的突出表现,而今天都成了废墟,显得清冷、荒凉,与昔日的繁华适成鲜明的对照。
B.“长袖纷纷”表现“歌妓舞女”穷妍极态、争宠取怜,这里用了个“徒”,表示枉费心机,又用一个“我”字,借作者的口吻现身说法,很是冷峻。
C.长袖竞世,是一种情态百出、忘乎所以的形象,当不仅指那些宫人,还用来象征世上追逐名利的奔竞之徒。
D.最后诗人表达了要学会及时享乐,顺着心意去生活的感慨,不让自己在黄泉路上留有遗憾。
(2)有人认为这首诗反映的情绪是消极的形式含有积极的内容。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5分)
5.(15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
(2)《阿房宫赋》中,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 , ?
(3)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阿房宫赋》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 。
(4)《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5)《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 , 。
(6)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精神的句子是: , !
(7)《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 。
(8)张中行先生为一副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近,新东方旗下直播间“东方甄选”成功解锁“双语带货”后,一夜爆红。短短一周形成刷屏效应,还改变了直播带货的生态。在各种职场焦虑蔓延的情况下,新东方靠着主播的文化水平抬高了直播的平均文化水平,瞬间打开了大众对直播带货的另一种向往。带货老师们金句频出,侃侃而谈的场面,至今仍为人们 。
卖玉米,他们给你讲英语里corn和maize的区别。甚至还能从玉米的品质,给你科普到“39﹣45度是个特别神奇的纬度区间,在世界各地都是对农作物、放牧业来说非常有利的地形。”卖牛奶,他们讲人生哲理“Don't cry over spilt milk.”“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有人说,俞敏洪运气太好了,才能逆风翻盘。其实一鸣惊人的背后,有的只是 ,成长没有捷径,只有准备充分才能收获成功。
看着没什么内涵也能赚得盆满钵满的明星网红,看着读了很多年书但难找到理想工作的年轻一代。我们或许都曾质疑过,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知识又能带给我们什么?人气直播董宇辉的走红,就是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
“东方甄选”的爆红会不会如 ,很快消失呢?一切都是未知。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有网友说:“我特别喜欢听主播讲三餐四季、人间烟火。”卖大米也能卖出“诗和远方”,假如直播卖大米,请结合所学写一则精彩的文案,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超10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7.(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群体冲动行为有时显得极为血腥残暴,有时又极为慷慨和壮烈。正因为如此,群体既可以成为遭人唾弃的刽子手,(1) 。也只有群体,才能义无反顾地为了心中的信念而不惜血洒战场。群体的这种易变性使他们难以统治,当公共权力落到他们手里时尤其如此。
此外,群体虽然狂热渴望某种东西,(2) 。他们的思想不能持久,他们的愿望也同样。
群体也像野蛮人一样,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容不下什么障碍。处于群体中的个体,完全不认为会“不可能”或“做不到”;(3) ,他很清楚自己言行的后果,绝不可能去焚烧宫殿或是洗劫商店。即便有了这样的想法,也会立刻遏制住这种蛊惑。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有博主发布人教版数学教材图片,并与以前的教材对比,引发热议。多位网友对该话题发表意见,称教材中人物插画的画风、眼神引人不适(宽眼距、眯眯眼、吐舌头、诡异动作……)。此后,该话题登上热搜。
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同时,我们将举一反三,全面评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插图,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
爱默生:“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我们有美丽可爱的冰墩墩、雪容融,还有灵动秀美的《只此青绿》,我们有文化自信,一定不会让教材这种所有孩子每天都会接触的东西变得畸形古怪。
假如你是唐三,一名爱国、有志的当代青年,上述材料能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给出版社的负责人写一封信。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下)期末语文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1.(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①近一段时间,内卷化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被频繁地用于各类社交媒体针对诸多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之中:从对各行各业内日益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的声讨,到对高考负担过重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趋势的担忧,甚至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性危机的批判与解读,内卷化一词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口。
②然而,同基于内卷化概念的相关讨论方兴未艾的图景相悖的是,人们对内化一调的具体内涵究竟是何往往不甚明朗。内卷化,这一源自文化人类学域,最初被用作描述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词汇,其原意已然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经由不断的解构与重构延伸出了更多新含义。
③内卷化,亦称过密化,最初由文化人类学家亚历山大 戈登威泽提出,用于描述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规律,即当一种文化模式进入到最终的固定状态时,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也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而在中国语境下,内卷化概念最初闻名自历史学家杜赞奇对于古代中国经济生活的研究成果中:杜赞奇借用内卷化一词描述清代人口爆炸,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其后,历史学家黄宗智在其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将内卷化总结概括为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由此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由此,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开始逐渐将内卷化概念延伸至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当中,以求借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存在的诸种问题。
④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内卷化的具体内涵从最初对于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描述,已逐渐产生了演变:对于个体而言,内卷化——无论体现在考生之间的升学竞争当中,还是体现在各行各业内正在日趋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当中——更多指代其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的“无效努力”的状态;而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多个体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
⑤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通常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受雇于学术机构、金融领域与互联网行业等部门的青年白领群体。一方面,面对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健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旧问题,以及“996”工作模式的普遍化、社会阶层固化与不平等进一步加剧等新问题,这些群体基于自身晋升困难、劳动权益难以获得保障、暴露于潜在的经济与健康风险却又无力改变,从而不得不继续从事日益常态化的过度劳动的处境,往往可以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取得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文凭在近年来愈发陷入通货膨胀化的趋势,社会竞争的压力并未伴随着全民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而得到抑制,反而被不断地加剧,在这一背景下,“高学历”标签在就业市场当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渐从锦上添花之物沦为最基本的“敲门砖”,而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白领群体,其“身价”同样亦相应地快速贬值。
⑥在此基础上,内卷化所映射出的,由诸多个体的内卷化所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成为一种足以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并同白领群体们所面临的无奈而迷茫的处境高度契合。
⑦内卷化一词的流行,反映出当下大众对于既有社会问题的反思欲望正在逐渐激活,但即便如此,相关讨论仍存在诸多局限之处。一方面,滥用内卷化一词对各类相互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联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做法仍略显牵强,即便是在专业的社会科学领域内,面对流变而复杂的现代社会及其林林总总的症结,没有任何单一的概念拥有对其一言以蔽之的能力;另一方面,内卷化一词武断而过度的使用往往会导致我们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变得过于简单化。
(摘自冯皓辰(内卷化:一个学术名词如何得考生、社畜和时代的共鸣》)
材料二: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阶层开始固化,内卷成了一件越来越普遍的事情,就像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自己,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从此停滞不前。
在整个社会还没有出现新的变化之前,面对这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跳脱出简单自我重复,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圈层,实现人生的跃迁呢?
首先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反思自己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此,你才能开启自我成长自我进化,避免被卷入无效的低水平重复中。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实践,去行动。换句话说,你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行动,去试错,然后通过这个过程中的思考,来对行动的方向和节奏进行调整。就像你要学游泳,不是先去找一本游泳的书,而是先下水去试着感知水的属性,然后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动作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进而去调整游泳的动作,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学会游泳。所以,认知升级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行动中的反思。之所以行动中的反思可以对抗“内卷”,是因为在内卷化的时代,我们会倾向于在舒适区里画地为牢,虽然看起来很努力,但却并没有什么用。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去伪存真,改良我们的行动,然后真正地让我们的认知升级。只有你获得了人与人之间认知上的差异,你才有可能避免卷入一场毫无意义的人为竞争,进而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很多人的内卷,来自于从众,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更分不清自己人生里的轻重缓急。就像别人加班了,你也一头扎进去加班,别人家小孩练琴了,你也要给自己家小孩报班,结果就进入了内卷化的陷阱。爱因斯坦曾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这其实就是一个升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改变自身看问题的视角。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你才有机会跳脱出内卷化的生活,从自身真正的价值观出发,打破低效的自我重复,避免无效的竞争,完成人生的破局。
“内卷”的一个特点是僵化,我们呆在原有的圈层里,看似在不断努力不断精进,其实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在生活的各种“内卷化”之下,我们很多人会失去工作和生活的热情,感觉人生无趣无聊。这时候,超越“内卷”的关键,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
(摘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实现人生跃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D
A.文化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指出,一种文化模式发展到瓶颈期时,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
B.近年来,随着内卷化的热议,这一词语成了大众对一切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剖析的入口。
C.清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
D.历史学家黄宗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促进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
(2)根据材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B
A.“内卷化”本来是个专业化的概念,但是在现在互联网的讨论中其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B.面对这个“内卷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认知能力,让自己的认知升级。
C.内卷的特点是僵化,所以很多人的内卷来自于随波逐流,看似在不断努力精进,实际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
D.作为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往往能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
(3)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下列各项中,符合内卷化效应的是 C
A.王阳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三年换了六份工作,每次刚熟悉工作就离职,下次重新开始。
B.图书管理员李老师工作十几年,经常有研究成果发表,但一直没有升职。
C.老张近二十年在城里打工,长期在某家公司做保安,一直没有什么改变。
D.刘阿姨抱怨丈夫张先生性格固执,一起过了几十年,经常督促他,也没有什么改变。
(4)材料一第⑤段作者述理由的两个方面能否互换?请说明理由。
(5)根据以上材料,谈谈现代年轻人应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内卷”现象。
【解答】(1)A.“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错,原文“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也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应是这种文化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不是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
B.“对一切复杂现象”错误,原文“内卷化一词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口”,对“复杂现象”不是“一切复杂现象”,选项说法绝对化。
C.“清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错误,原文“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选项因果倒置。
故选D。
(2)B.“唯一能做的”错,根据原文“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可知,我们能做的除了提高认知能力,还要在行动中反思。
故选B。
(3)根据材料二提炼关键句“就像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自己,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从此停滞不前”“简单自我重复”“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圈层”,这些都是内卷化效应。
A.王阳每次刚熟悉工作就离职,一直在挑战自我,不符合内卷化效应。
B.李老师经常有新的研究成果,没有停滞不前,不符合内卷化效应。
C.老张长期做保安,一直没有改变,是“简单自我重复”,符合内卷化效应。
D.刘阿姨经常督促丈夫,丈夫性格也没有改变,不是属于“卷自己”,不符合内卷化效应。
故选C。
(4)第一方面,“面对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健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旧问题,以及‘996’工作模式的普遍化、社会阶层固化与不平等进一步加剧等新问题,这些群体……”是从社会角度阐述白领群体是内卷化话题的参与者的原因。
第二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文凭在近年来愈发陷入通货膨胀化的趋势……”是从白领群体自身学历通货膨胀导致内卷化现象分析。
二者互换的话,就是先从白领群体自身角度分析,然后从社会角度分析,由点及面,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5)根据材料二“首先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反思自己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去伪存真,改良我们的行动,然后真正地让我们的认知升级”可知第一点答案。
根据材料二“提升自已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你才有机会跳脱出内卷化的生活”可知第二点答案。
根据材料二“这时候,超越‘内卷’的关键,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可知第三点答案。
答案:
(1)D
(2)B
(3)C
(4)可以互换。①第一方面从社会角度阐述白领群体是内卷化话题的参与者的原因;第二方面从白领群体自身学历通货膨胀导致内卷化现象分析。
②由点及面,由一个群体到整个社会的角度变化分析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5)①在行动中的反思,改良我们的行动,让我们的认知升级。
②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
③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2.(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告别
王筠
吴铁锤最后一次见到曹连长的同乡杨根思,是在这一天的早上。
太阳刚刚升起,远远近近积雪的群山沐浴在灿烂的朝霞之中,葱茏的树木,深色的谷地以及冰封的长津湖面都辉映着一抹淡淡的粉红,看上去竟是分外的妖娆。初升的旭日在把光明与温暖带到这个狭长半岛的同时,也把一个经过了彻夜激战的宁静的清晨带到了长津湖。
杨根思就是披着一身的霞光来到吴铁锤面前的。
吴铁锤还在山脚下的岩缝中睡觉,李大个把他叫起来,告诉他杨根思连长来了。吴铁锤睡眼惺忪,从土黄色的翻毛皮大衣里探出半个脑袋,看到杨根思头戴着包裹着棉布片子的大盖帽,身着单薄的棉军衣,裤筒和单胶鞋里鼓鼓囊囊的,显然是塞进了过多的棉花。旭日的霞光从他背后射过来,使得背光而立的杨根思轮廓分明,散射着一圈耀眼的虚光。吴铁锤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坐起身来:
“杨连长?”
杨根思笑了笑:“我要上去了,过来看看曹连长,顺便跟你讨点经验。”
吴铁锤挥了挥胳膊:“胡扯嘛,我哪有什么经验?战斗英雄不是拿我说笑话吧?”
杨根思认真地说:“你们同美国佬交过手,美国鬼子是什么战术,你不能保守啊营长。”
“保什么守嘛!”吴铁锤倒不好意思了,“美国鬼子那一套你还不知道?就是坦克加大炮,白天还有飞机,火力猛呗,除此之外没什么东西。”
“美国鬼子有什么短处没有?”杨根思想了想向道。
“短处吗?”吴铁锤把狗皮帽子摘下来,抓挠着密密的头发茬子说,“我看这个美国人有点怕死,面对面刺刀见红,他就稀汤拉水了。”
吴铁锤的“稀汤拉水”是句土话,杨根思一时没有听懂,但那个意思他是明白的,美国人怕死,吴铁锤的这句话他记住了。
“吴营长还有什么窍门?再说说,多给我说说。”杨根思非常谦虚的样子。
吴铁锤说:“你别吴营长吴营长的,营长不干了,副的。”
杨根思沉默了一下说:“听说你犯了错误,不知道是什么错误撤了你。”
“杀牛。”吴铁锤闷声闷气地回答道。
“呦,”杨根思有点惊讶,“那是不能杀,有群众纪律的。我们连开始也有人要杀,我就没有同意。”
“还是你有觉悟,战斗英雄模范嘛!”吴铁锤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讽刺味道。
杨根思没有听出来,依然很认真地说:“毛主席说爱护朝鲜人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头牛就是家里的一口人,当然比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要重要。”
“我听你这个话怎么和我们欧阳教导员差不多呢?”吴铁锤有点不高兴,“不杀牛吃什么?大家饿得屁都没有,拿什么打下碣隅里飞机场?”
杨根思一时没有说话。
“你们还打掉了美国佬的重型坦克?”过了一会杨根思又问道。
“瞎猫碰上死耗子,”吴铁锤说,“我们孙二愣子干掉的。你要想打坦克,我把孙二愣子给你找来。”
“那倒不必了,”杨根思忙说,“我们守高地,坦克上不来的。”
吴铁锤看了看他,心里咕嘟着,死脑筋,美国人的重型坦克哪里不能去?不预备些打坦克的木头棍子炸药包,要是坦克上去了,你不是洋鬼子看戏——傻了眼?
吴铁锤与杨根思的交往不多,在他的印象中,这个人有点呆板,和他的泰兴老乡曹连长差不多。不过杨根思打起仗来不怕死,不然怎么当得上全国战斗英雄模范代表呢?
回到营部的欧阳云逸看到了杨根思,很热情地和他打了招呼,要他到石头缝里坐一坐避避寒风。杨根思说他不坐了,他去看看曹连长,告个别,回去就要带着部队上阵地了。
欧阳云逸的脸色黯淡下来。吴铁锤看了看杨根思,想了一下还是说:“曹连长牺牲了。”
“哦?”杨根思有一点小小的意外,但是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奇。也许在他想来,打仗死人是常有的事。停顿了一下,他才又问道:
“人呢?”
“在下碣隅里飞机场外面。”吴铁锤说。
杨根思面有不快,对吴铁锤说:“你们应该把他带下来的,找个地方。”他看了看欧阳云逸,然后又说,“把他带下来,找个地方。”
吴铁锤神色黯然:“怎么带啊?我一个营300多人5个连长指导员都在铁丝网下面睡着呢!我都想把他们带回来,怎么带?”
战斗竞如此残酷,超出了杨根思的想象。他抬起头来看了看远方,远处的山峦上群峰叠翠,白雪皑皑。战役打响的当夜下了一场大雪,厚厚的积雪掩埋了一切,杨根思知道他的同乡曹连长、他许许多多的一起走过了鸭绿江的战友们此刻正盖着厚厚的雪被子睡在那里,不知道冷,不知道饿了。
杨根思走了。他对吴铁锤和欧阳云逸说,本来是想跟同乡曹连长告别一下,说一说家里面的事情,现在不用了。他摆了摆手,然后就迎着霞光走去了。
太阳又升高了一些,朝霞的色彩也在随同着旭日的上升而不停变幻,淡淡的红色光晕渐隐渐退,天空和大地愈加的明亮。杨根思走在霞光之中,身体四周虚光散射,欧阳云逸感觉到杨根思好像整个的燃烧起来了。
吴铁锤本来还有一句话,美国鬼子火力太猛,不能硬碰硬。他这句话还没有来得及说,杨根思已经走远了。
(节选自小说《长津湖》,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A.小说的标题,一语双关,杨根思来的目的是同曹连长告别,吴铁锤他们也是最后一次见到杨根思。
B.小说开头对杨根思穿着的描写,表明了我军将士们作战条件艰苦,凸显了将士们不怕困难的形象。
C.杨根思得知曹连长牺牲的消息后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奇,此时的他只有视死如归的勇气,没有悲伤。
D.小说结尾暗示了杨根思部队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将会遇到猛烈攻击,为杨根思的壮烈牺牲埋下伏笔。
(2)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杨根思的形象特征。
(3)小说开头和结尾处都有对太阳和霞光的描绘,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解答】(1)C.“没有悲伤”说法错误。由“杨根思面有不快,对吴铁锤说:‘你们应该把他带下来的,找个地方。’他看了看欧阳云逸,然后又说,‘把他带下来,找个地方’”“杨根思知道他的同乡曹连长、他许许多多的一起走过了鸭绿江的战友们此刻正盖着厚厚的雪被子睡在那里,不知道冷,不知道饿了”可知,杨根思对战友们长眠于战场中感动痛心。
故选C。
(2)由“我要上去了,过来看看曹连长,顺便跟你讨点经验”“你们同美国佬交过手,美国鬼子是什么战术,你不能保守啊营长”“美国鬼子有什么短处没有”“吴营长还有什么窍门?再说说,多给我说说”可知,杨根思主动向吴铁锤请教作战经验,表现了他的认真谦虚。
由“‘呦,’杨根思有点惊讶,‘那是不能杀,有群众纪律的。我们连开始也有人要杀,我就没有同意’”“杨根思没有听出来,依然很认真地说:‘毛主席说爱护朝鲜人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头牛就是家里的一口人,当然比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要重要’”可知,在得知吴铁锤是因为杀了朝鲜百姓家的牛时,他对吴铁锤的错误行为明确的表明自己的态度,说吴铁锤侵犯了朝鲜百姓的利益,可见他做事讲纪律、有原则。
由吴铁锤的心理描写“不过杨根思打起仗来不怕死,不然怎么当得上全国战斗英雄模范代表呢”来看,侧面描写了杨根思作战勇敢,不怕牺牲。
由“杨根思面有不快,对吴铁锤说:‘你们应该把他带下来的,找个地方。’他看了看欧阳云逸,然后又说,‘把他带下来,找个地方’”“杨根思知道他的同乡曹连长、他许许多多的一起走过了鸭绿江的战友们此刻正盖着厚厚的雪被子睡在那里,不知道冷,不知道饿了”,让读者看到杨根思铁骨柔情的一面。
(3)从表达技巧上分析,文章开头“太阳刚刚升起,远远近近积雪的群山沐浴在灿烂的朝霞之中,葱茏的树木,深色的谷地以及冰封的长津湖面都辉映着一抹淡淡的粉红,看上去竟是分外的妖娆。初升的旭日在把光明与温暖带到这个狭长半岛的同时,也把一个经过了彻夜激战的宁静的清晨带到了长津湖”,写出了太阳和朝霞照射下的长津湖的宁静和温暖;这个后文“战斗竞如此残酷,超出了杨根思的想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性。
从塑造人物上分析,“杨根思就是披着一身的霞光来到吴铁锤面前的”“旭日的霞光从他背后射过来,使得背光而立的杨根思轮廓分明,散射着一圈耀眼的虚光”“杨根思走在霞光之中,身体四周虚光散射”,太阳和霞光是充满希望的,杨根思从霞光中走来又迎着霞光走去了,太阳和霞光烘托了他的英雄形象,他在战友的心中是光辉高大的。
从表达主题上分析,“太阳又升高了一些,朝霞的色彩也在随同着旭日的上升而不停变幻,淡淡的红色光晕渐隐渐退,天空和大地愈加的明亮。杨根思走在霞光之中,身体四周虚光散射,欧阳云逸感觉到杨根思好像整个的燃烧起来了”,太阳和朝霞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天空和大地愈加的明亮”“好像整个的燃烧起来了”,暗示了抗美援朝战争必将胜利,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必将迎来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答案:
(1)C
(2)①为人谦虚:主动向吴铁锤请教作战经验。②做事讲纪律、有原则:告诫吴铁锤杀牛是错误的行为,侵犯了朝鲜百姓的利益。③作战勇敢、不怕死:从吴铁锤对他的佩服及全国战斗英雄模范的称号可知。④铁骨柔情:责怪同乡曹连长的尸体没有被抬回来,对长眠于战场上中的战友们感到痛心。
(3)①对比衬托。太阳和霞光照射下的长津湖宁静而温暖,与彻夜激战带来的牺牲情况形成鲜明对比,衬托战争的残忍。②打造“主角光环”。太阳和霞光烘托了杨根思的英雄形象,杨根思从霞光中走来又迎着霞光走去了,他在战友的心中是光辉高大的。③暗示主旨。太阳和朝霞代表着光明,小说暗示了抗美援朝战争必将胜利,表达了人民必将迎来和平的美好愿望。
二、古诗文阅读(43分)(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3.(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
材料二:
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节选自苏轼《六国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B.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C.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D.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窃怪天下之诸侯”与“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两句中的“窃”字含义相同。
B.“莫如厚韩亲魏”与“邻之厚”(《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厚”字含义不同。
C.“皆安归哉”与“沛公安在”(《鸿门宴》)两句中的“安”字含义相同。
D.“辍耕太息以俟时”与“以俟君子”(《侍坐》)两句中的“俟”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苏辙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非常粗略,图谋利益时也很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
B.苏轼认为六国之所以稍稍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是凡是民众中的优秀杰出的人大多被作为客卿供养起来了,各有各的职守。
C.秦始皇起先要驱逐客卿,因为李斯的言论而作罢。这里的言论指的是李斯写给秦王的奏议《谏逐客书》。
D.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凭借法制而不凭借人治治国,诛杀不遵守自己法令的客卿,让优秀的客卿散归田亩,世人都认为秦始皇明智,我和世人的观点有分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②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
【解答】(1)“奉”的对象是“上”,要连在一起,排除AD。“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为判断句,其前断开,排除B。译文:那些努力耕种来奉养上等人的人,都是愚钝而没有能力的人,(他们)即使想要反叛,但是没有人充当他们的带头人。这就是六国之所以稍稍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啊。
故选:C。
(2)D.“含义不同”有误,俟:等待,两句“俟”含义相同。
故选:D。
(3)D.“诛杀不遵守自己法令的客卿,让优秀的客卿散归田亩”错。应是杀掉英雄豪杰,(使得)民众中优秀杰出的人流散回归到田亩之中。
故选:D。
(4)①当:抵挡;藉:依靠;厚:看重、优待;摈:抵御。译文: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优待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
②逐:驱逐;用:因为;既:……之后;以:认为。译文:秦始皇起先要驱逐客卿,因为李斯的言论而作罢;吞并天下之后,就认为客卿没有用处了。
答案:
(1)C
(2)D
(3)D
(4)①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优待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
②秦始皇起先要驱逐客卿,因为李斯的言论而作罢;吞并天下之后,就认为客卿没有用处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肴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材料二:
六国的国君暴虐地奴役百姓(的程度),不亚于秦始皇、秦二世,然而当时的百姓没有一个反叛,因为(当时)凡是民众中的优秀杰出的人大多被作为客卿供养起来了,各有各的职守;那些努力耕种来奉养上等人的人,都是愚钝而没有能力的人,(他们)即使想要反叛,但是没有人充当他们的带头人。这就是六国之所以稍稍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啊。
秦始皇起先要驱逐客卿,因为李斯的言论而作罢;吞并天下之后,就认为客卿没有用处了。于是凭借法制而不凭借人治,认为百姓可以依靠法律治理(好),认为官吏不一定要有才能,选择能够遵守自己的法令(的人)就行了。因而毁坏名城,诛杀豪杰,(使得)民众中优秀杰出的人流散回归到田亩之中。先前那些被四公子吕不韦之流的人所供养的人,他们都回到哪里呢?不知道他们是(甘愿)面黄肌瘦地老死在普通百姓之间呢,还是会放弃耕种长声叹息来等待时机呢?(显然是后者)秦朝的动乱虽然形成于秦二世的时期,然而假如秦始皇知道担忧这四类人,使他们不失去职守的话,秦国灭亡不至于像这样迅速。把上百万的虎狼放纵到山林中而使他们饱受饥渴,不知道他们将要吃人,世人都认为秦始皇明智,我不相信。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五)
鲍照①
君不见柏梁台②,今日丘墟生草莱;
君不见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
歌妓舞女今谁在?高坟垒垒满山隅。
长袖纷纷徒竞世,非我昔时千金躯。
随酒逐乐任意去,莫令含叹下黄垆③。
【注】:①鲍照:南朝宋,家境贫困,年少时曾从事农耕,献诗言志被刘义庆擢为侍郎,后离开始兴王任永安令,接着刘劭谋反,他蒙受株连。仕途坎坷,几度沉浮。②柏梁台:汉武帝所建,非常豪华,武帝尝于其中宴请群臣,赋诗作乐。③黄垆:犹“黄泉”,地下深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柏梁台”“阿房宫”这两座建筑曾是秦皇、汉武富贵尊荣生活的突出表现,而今天都成了废墟,显得清冷、荒凉,与昔日的繁华适成鲜明的对照。
B.“长袖纷纷”表现“歌妓舞女”穷妍极态、争宠取怜,这里用了个“徒”,表示枉费心机,又用一个“我”字,借作者的口吻现身说法,很是冷峻。
C.长袖竞世,是一种情态百出、忘乎所以的形象,当不仅指那些宫人,还用来象征世上追逐名利的奔竞之徒。
D.最后诗人表达了要学会及时享乐,顺着心意去生活的感慨,不让自己在黄泉路上留有遗憾。
(2)有人认为这首诗反映的情绪是消极的形式含有积极的内容。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解答】(1)B.“借作者的口吻现身说法”分析有误,这里用的“我”字,是借宫女的口吻,不是作者的口吻。
故选:B。
(2)消极:内容上看有些消极,比如写“君不见柏梁台,今日丘墟生草莱;君不见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意思是“您不知道柏梁宫如今废墟一片,野草横生。您不知道阿房宫如今已经变成凄冷的荒地,野鸡栖息在里面”,就算再繁华热闹,好像转眼就是一派凄凉,富贵荣华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还写那些长袖善舞的歌女如今都被历史掩埋了,只留下一座座坟茔。诗人说就算你再会精心谋算又如何,一切都是徒劳,最后两句得出人生虚幻要及时享乐,顺从自己的心意地生活的结论。
积极:结合注解可知鲍照出身卑贱,家境贫困,仕途坎坷,几度沉浮,抑郁不得志。诗人并不是简单地否定人生,而是在这种否定的言词里深含着愤慨的情绪,对权势的垄断者、名利的占有者的极为厌恶和愤恨。这种情绪与他的孤贱出身、坎坷遭遇密切相关。这就是“人生无常”的底蕴,可以说是在消极的形式中含有积极的内容。
答案:
(1)B
(2)消极:“君不见”两句写出了过往富贵繁华终将逝去、又由“歌妓舞女”“长袖纷纷”影射世人竞世的徒劳,最后得出人生虚幻,及时行乐的结论。
积极:他出身孤贱、遭遇坎坷,被压抑的人生深含着对权势名利的占有者、“长袖竞世”的厌恶和愤恨,看似消极的言辞实则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
译文:
您不知道柏梁宫如今废墟一片,野草横生。
您不知道阿房宫如今已经变成凄冷的荒地,野鸡栖息在里面。
那些美艳动人的歌姬舞女还有谁在那里,只留下一座座坟茔在山坡的角落。
就算再怎么长袖善舞、精心谋算又如何,也是枉费工夫,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锦衣玉食、高贵雍容的人了。
所以我要学会及时享乐,顺我心意去生活,不要让自己在黄泉路上还留着遗憾。
赏析:
“君不见柏梁台,今日丘墟生草莱;君不见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柏梁台”,汉武帝所建,非常豪华,武帝尝于其中宴请群臣,赋诗作乐。“阿房官”,秦始皇宫殿,十分雄伟,其中妃嫔宫女,不知其数。这两座建筑是秦皇、汉武富贵尊荣生活的突出表现,而今天呢,都成了废墟。“草莱”,杂草。“寒云泽雉”,冷云野鸡。这景象显得多么清冷、荒凉,与昔日的繁华适成鲜明的对照。“歌妓舞女今谁在?高坟垒垒满山隅。”“歌妓舞女”是指蓄养于秦皇、汉武宫中的女乐,她们的不在,表示秦皇、汉武享乐生活的不能持久。“高坟垒垒”与如花似玉的容貌又是一个鲜明的对照。“长袖纷纷徒竞世,非我昔时千金躯。”“长袖纷纷”承上,是说歌妓舞女穷妍极态、争宠取怜,这里用了个“徒”,表示枉费心机,“非我昔时千金躯”,到头来形销魄散,终归于尽。这又是一个对照。这里用了一个“我”字,借宫女的口吻说法,很是冷峻。这两句似还有深一层的讽世意味。长袖竞世,是一种情态百出、忘乎所以的形象,当不仅指那些宫人,还用来象征世上追逐名利的奔竞之徒。在作者看来,这种追逐也是全然没有意义的。“随酒逐乐任意去,莫令含叹下黄垆。”还不如随酒逐乐,得快乐时且快乐,不要等到死时空自叹息。“黄垆”即地下。“含叹下黄垆”亦不是泛泛而言,当含有沉痛的历史教训的意味,自古以来有多少“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的悲剧,远的如李斯上蔡黄犬之叹,近的如陆机华亭鹤唳之悲,都是典型的例子。
这首诗先以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好大喜功、穷奢极欲的帝王作例,表明作为人生极致的追求也是没有意义的。然后由宫女影射世人,见出攀附权势、追逐名利的徒劳。最后的结论是:人生虚幻,及时行乐。这样的思想似乎太消极悲观了。《拟行路难》中不少作品都表露了这样的思想情绪。这里有个问题:鲍照为什么特别喜好写这种类似《挽歌》的作品?写得这般痛切、这般感伤?应当说这是他心中的苦闷、悲愁的发泄,是被压抑的人生欲望的一种曲折的伸张,如果他真的认为人生无意义,就不必如此慷慨悲歌了。《拟行路难》中其它几首悲歌,多是以花草、霜雪、日月比况人生无常,这首诗写的是社会现象,而且是典型的社会现象,看来他并不是简单地否定人生,而是在这种否定的言词里深含着愤慨的情绪,对权势的垄断者、名利的占有者的极为厌恶和愤恨。这种情绪与他的孤贱出身、坎坷遭遇密切相关。这就是“人生无常”的底蕴,可以说是在消极的形式中含有积极的内容。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5分)
5.(15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为国以礼 , 其言不让 。”
(2)《阿房宫赋》中,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 奈何取之尽锱铢 , 用之如泥沙 ?
(3)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阿房宫赋》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管弦呕哑 , 多于市人之言语 。
(4)《登岳阳楼》中“ 戎马关山北 , 凭轩涕泗流 ”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5)《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 六朝旧事随流水 , 但寒烟衰草凝绿 。
(6)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精神的句子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
(7)《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座中泣下谁最多 , 江州司马青衫湿 。
(8)张中行先生为一副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 此时无声胜有声 ”。
【解答】故答案为:
(1)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重点字:让)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重点字:锱、铢)
(3)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重点字:呕、哑)
(4)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重点字:涕、泗)
(5)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重点字:衰、凝)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重点字:摧、事)
(7)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重点字:座、衫)
(8)此时无声胜有声(重点字:胜)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近,新东方旗下直播间“东方甄选”成功解锁“双语带货”后,一夜爆红。短短一周形成刷屏效应,还改变了直播带货的生态。在各种职场焦虑蔓延的情况下,新东方靠着主播的文化水平抬高了直播的平均文化水平,瞬间打开了大众对直播带货的另一种向往。带货老师们金句频出,侃侃而谈的场面,至今仍为人们 津津乐道 。
卖玉米,他们给你讲英语里corn和maize的区别。甚至还能从玉米的品质,给你科普到“39﹣45度是个特别神奇的纬度区间,在世界各地都是对农作物、放牧业来说非常有利的地形。”卖牛奶,他们讲人生哲理“Don't cry over spilt milk.”“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有人说,俞敏洪运气太好了,才能逆风翻盘。其实一鸣惊人的背后,有的只是 厚积薄发 ,成长没有捷径,只有准备充分才能收获成功。
看着没什么内涵也能赚得盆满钵满的明星网红,看着读了很多年书但难找到理想工作的年轻一代。我们或许都曾质疑过,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知识又能带给我们什么?人气直播董宇辉的走红,就是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
“东方甄选”的爆红会不会如 昙花一现 ,很快消失呢?一切都是未知。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有网友说:“我特别喜欢听主播讲三餐四季、人间烟火。”卖大米也能卖出“诗和远方”,假如直播卖大米,请结合所学写一则精彩的文案,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超100个字。
【解答】(1)根据语境“带货老师们金句频出,侃侃而谈的场面,至今仍为人们……”,此处应填“津津乐道”。根据语境“有人说,俞敏洪运气太好了,才能逆风翻盘。其实一鸣惊人的背后,有的只是……成长没有捷径,只有准备充分才能收获成功”,此处应填的词语是和“一鸣惊人”意思相反的词语,应填“厚积薄发”。根据语境“‘东方甄选’的爆红会不会如……很快消失呢?”,此处应填“昙花一现”。
(2)题目要求写一则精彩的文案,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超100个字。内容是直播卖大米,要求写出“诗和远方”。写作时首先明确要写作的内容,然后明确要运用的修辞。内容要围绕“卖大米”展开,修辞手法可以是排比,可以是比喻,可以是对比等。
答案:
(1)津津乐道、厚积薄发、昙花一现
(2)我没有带你去看过长白山皑皑的白雪,我没有带你去感受过十月田间吹过的微风;我没有带你去看过沉甸甸的犹如智者一般的谷穗;我没有带你去见证过这一切。但是,我可以带你你去品尝这样的大米。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7.(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群体冲动行为有时显得极为血腥残暴,有时又极为慷慨和壮烈。正因为如此,群体既可以成为遭人唾弃的刽子手,(1) 。也只有群体,才能义无反顾地为了心中的信念而不惜血洒战场。群体的这种易变性使他们难以统治,当公共权力落到他们手里时尤其如此。
此外,群体虽然狂热渴望某种东西,(2) 。他们的思想不能持久,他们的愿望也同样。
群体也像野蛮人一样,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容不下什么障碍。处于群体中的个体,完全不认为会“不可能”或“做不到”;(3) ,他很清楚自己言行的后果,绝不可能去焚烧宫殿或是洗劫商店。即便有了这样的想法,也会立刻遏制住这种蛊惑。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
【解答】(1)本段主要介绍了“群体”相关内容。根据“群体冲动行为有时显得极为血腥残暴,有时又极为博低和壮烈”和“既可以……创子手”可知①空应填“也可以成为慷低赴义的勇士”之意的句子;根据“他们的思想不能持久,他们的愿望也同样”可知,②空应填“但不会渴望得太久”之意的句子;依据“处于群体中的个体”可推知,③空应填“若是孤身一人时”之意的句子。
(2)解答此题需要使用压缩语段的技巧,提取关键词句概括主要意思。第一段大意是:列举事例分析群体的易变性。第二段大意是:群体的思想和愿望不能持久。第三段大意是:通过个体和群体的比较说明群体容不下障碍。然后根据字数要求删减为答案信息即可。
答案:
(1)也可以成为慷慨赴义的勇士 但不会渴望得太久 若是孤身一人时
(2)群体具有易变性 群体具有不持久性 群体容不下障碍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有博主发布人教版数学教材图片,并与以前的教材对比,引发热议。多位网友对该话题发表意见,称教材中人物插画的画风、眼神引人不适(宽眼距、眯眯眼、吐舌头、诡异动作……)。此后,该话题登上热搜。
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同时,我们将举一反三,全面评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插图,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
爱默生:“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我们有美丽可爱的冰墩墩、雪容融,还有灵动秀美的《只此青绿》,我们有文化自信,一定不会让教材这种所有孩子每天都会接触的东西变得畸形古怪。
假如你是唐三,一名爱国、有志的当代青年,上述材料能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给出版社的负责人写一封信。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答】
开启对美的感知,增强文化自信
尊敬的出版社负责人:
您好!
针对目前登上热搜的人教版数学教材图片问题,我想对您说,千里之堤而毁于蚁穴。我们需要开启对美的感知,增强文化自信。
从连续不断爆出国内不少女生穿日本和服,到大连日本小京都,再到人教版中小学教科书出问题,这些细小问题如照妖镜一般,照出了各类牛鬼蛇神,更照出了细思极恐的深层次问题。
看看我们的教材,封面竟然是日本鬼子二战时期的战斗机。我们或许就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令人难以费解的事了。
中小学教科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下一代的重要载体。前不久,香港出现的暴乱,我们在反思根源时,发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香港教育出现严重偏差,教师队伍出现严重问题,教材更是偏离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美国星条旗处处,小孩涉黄涉暴力,五星红旗反挂,中国娃娃很丑,外国娃娃很好看……这怕已经不只是审美出现了问题吧。
作为一本教材,肯定是经过层层审核,我们相信,能参与教材编审的专家,在应该起码应当不是“砖家”,而应当是有一定水平的。作为一本8年前,就已经有人发现不少问题的教材,但却用了8年。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没有一点回应?为什么就无人回应?作为教材出版社的负责人,责任重大!
人教版教科书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是轻描淡写的几个字:审美,整改,再版。而应加几个词:警醒、深挖、追责、反垄断。
要不是“出事”,吴勇工作室,估计很多人不知道;但一提清华美院,其已被西化,被西方驯化的高等美院,眯眯眼事件一炮而红。吴勇出自清华美院,很多难以理解的事,估计就不难解释。
拿破仑说,征服他国的,一是武器,一是思想。公知就是被西方思想驯化的马前卒。在人民面前大讲独立思考,在美国主子面前连哈巴狗都不如。但这种哈巴狗最讨厌,不断狂吠,而且是无意义的狂吠,非常讨厌。你打它,西方主子说,你侵犯狗权,打狗不还得看主人。
我们不应上纲上线,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连普通网友都能感觉这是“文化侵略”,甚至是“文化战争”。文化安全,看来不是虚的,而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环。以前我们重视经济、政治、情报安全,但往往忽视“文化安全”。这样严重的事情,给我们提了个醒。文化侵略,来得更加隐秘。
出现这种大BUG,无外三种情况,一垄断企业系统内部高度腐败,随便找个工作室,回扣过多,粗制滥造;二境外黑手精心策划,蓄谋已久。三内部腐败与境外黑手共同推动。
绝对垄断导致绝对腐败。从这件事看,打破先天垄断,教材编审不应是一所高度垄断的国企,一帮所谓“专家”,躲着屋子中,由某个人就拍板定调了。而必须通过公开审核、公开公示,让程序在阳光下运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因为,再狡猾的内鬼,也逃不出群众的眼睛。愚弄群众,就是愚弄自己。
教材无小事,作为教材出版社的负责人,责任重大!
因为,诋毁岳飞,是因为他们想做秦桧。欲灭其国,先毁其史。我们需要开启对美的感知,增强文化自信。
此致
敬礼!
唐三
2022年7月11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