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下)期末语文练习卷
一、选择题
1.(3分)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翕(xī)辟 膏腴(yú) 疏浚(jùn) 难(nàn)壬人
B.蒙教(jiào)阿房(fáng) 鼎铛(dāng)赍(jī)盗粮
C.迂讷(nè) 剽(piào)掠 逦迤(lí) 游处(chǔ)相好
D.会晤(wù) 水涡(guō) 缦(wàn)立 架梁之椽(chuán)
2.(3分)下列《论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虎兕出于柙(jiá)季氏将伐颛(zhuān)臾
B.色厉而内荏(rěn)涅(niè)而不缁
C.乐节礼乐(lè)不降(xiáng)其志
D.致远恐泥(ní)周有大赉(1ài)
3.(3分)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见:被 辟邪说 辟:批驳
B.殷忧而道著 殷:深 无疆之休 休:休息
C.无毫发爽 爽:差失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和
D.不能独完 完:保全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特:仅,只
4.(3分)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战败而亡
B.可以尽豫游之乐 破灭之道也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天下理财
D.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其势弱于秦
5.(3分)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成以其小,劣之。
B.李牧连却之。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董之以严刑 西取由余于戎。
B.苟以天下之大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秦人不暇自哀 斯用兵之效也。
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终必不蒙见察。
7.(3分)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可不再着迷。
B.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谅解自己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越多越好。
C.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君子尊重贤人,也接纳普通人;鼓励好人,可怜无能的人。
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的过失好比日蚀月蚀:错误的时候,人们都看得见;更改的时候,人们都仰望着。
8.(3分)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有智慧的人能充分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德的人能广布他的仁爱,诚信的人能献出他的忠诚。
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又想到君实待我优厚,反复觉得不应该粗鲁蛮横,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原谅我吧。
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楼阁之间的通道驾在半空,并非雨过天晴,怎么出现了彩虹?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危,战败而亡,实在是不得已的。
9.(3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明代小说家。蒲松龄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轶事,创作出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B.杜牧,字牧之。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C.苏洵、字明允,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认为作文目的为“言当世之要”“言必中当世之过”。
D.施耐庵,元末明初作家,其著作《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传》,章回名称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李小二火烧草料场”。
二、文言文阅读
10.(2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纣,圣天子之后也,有天下而宜。然苟背道弃义,释敬慎而行骄肆,则天下之人,其离之若崩,其背之也不约而若 期,夫为人主者,诚奈何而不慎哉?纣将与武王战,纣陈其卒,左臆右臆,鼓之不进,皆还其刃,顾以乡纣也。纣走,还于寝庙之上,身斗而死,左右弗肯助也。纣之官卫 舆纣之躯,弃之玉门之外。民之观者皆进蹴之,蹈其腹,蹶其肾,践其肺,履其肝,周武王乃使人 帷而守之,民之观者掀帷而入,提石之者犹未肯止,可悲也!夫势为民主,直与民为仇,殃忿若此!臣窃闻之曰:“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夫牛之为胎也,细若鼹鼠;纣损天下,自象箸开始。故小恶大恶,一类也。过败虽小,皆己之罪也。周谚曰:“前车覆而后车戒。”今前车已覆矣,而后车不知戒,不可不察也。
梁尝有疑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梁王曰:“陶朱之叟以布衣而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之曰:“梁有疑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虽寡人亦疑焉。吾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人也,不知当狱,然臣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皆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其一者厚倍之,是以千金。”王曰:“善”。故疑狱则从去,赏疑则从予。梁人说。以臣窃观之,墙薄咫亟坏,缯薄咫亟裂,器薄咫亟毁,酒薄咫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蓄民且施政教者,臣窃以为厚之而可耳。
抑臣又窃闻之曰,有上主者,有中主者,有下主者。上主者,可引而上,不可引而下;下主者,可引而下,不可引而上;中主者,可引而上,可引而下。故上主者,尧、舜是也,夏禹、契、后稷与之为善则行,鲧、讙兜欲引而为恶则诛。故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恶。下主者,桀、纣是也,推侈、恶来进与为恶则行,比干、龙逢欲引而为善则诛。故可与为恶而不可与为善。所谓中主者,齐桓公是也,得管仲、隰朋则九合诸侯,任竖貂、易牙则饿死胡宫,虫流而不得葬。故材性乃上主者,贤人必合,而不肖人必离,国家必治,无可忧者也。若材性下主也,邪人必合,贤正必远,坐而须亡耳,又不可胜忧矣。故其可忧者,唯中主尔,又似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缁则黑;得善佐则存,不得善佐则亡,此其不可不忧者耳。故臣窃以为:练左右,急也。
(选自贾谊《新书》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背之也不约而若期 期:约定
B.纣之官卫舆纣之躯 舆:用车装
C.周武王乃使人帷而守之 帷:用帷幕遮挡
D.梁尝有疑狱 狱:监狱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民之观者掀帷而入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今前车已覆矣,而后车不知戒士 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C.陶朱之叟以布衣而富侔国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D.其色相如也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敬慎而行骄肆
放弃恭敬谨慎的态度而采取骄横恣肆的做法
B.皆还其刃,顾以乡纣也
都掉转他们的刀剑,回过头来对着纣王
C.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
单薄却能旷日持久的东西是没有危险的
D.臣窃以为厚之而可耳
我个人认为宽厚地对待他们就可以了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中“今前车已覆矣,而后车不知戒”与《阿房宫赋》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所表达的感慨一致。
B.①段中“牛之为胎也,细若鼹鼠”与《谏逐客书》中“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都有“大与小”的辩证思考。
C.③段中“染之蓝则青”与《荀子 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在语意上有相同之处。
D.本文语言颇有特色,句式以四六言为主,汲取民间谚语、俚语,使语言简约凝练、生动形象。
(5)本文与《谏太宗十思疏》都是臣对君的谏言,其观点有相同之处,请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的内容,概括其中的两点。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23分。
11.(12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卧病书怀
(宋)陆游
衮衮年光挽不留,即今已白五分头。病中对酒犹思醉,梦里逢人亦说愁。
青海战云临贼垒,黑山飞雪洒貂裘。丈夫有志终难料,憔悴渔村死即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题目看出本诗为诗人病中抒发内心情感之作。
B.“衮衮”一句形象地写出时光停滞好似永无尽头。
C.“青海”“黑山”两句描写了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D.这首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音韵和谐。
(2)“病中对酒犹思醉,梦里逢人亦说愁”一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B.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
12.(3分)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以下有关《红楼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政认为贾环“游荡优伶”“淫辱母婢”,将他痛打了一顿。
B.袭人是宝玉的丫头,性格争强好胜,嘴尖牙利,其眼界见识得到王夫人赞赏。
C.海棠诗社的发起人是探春,其人文彩精华,见识非凡。
D.“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是王熙凤的诗句,以菊写出其自身品格。
13.(3分)《红楼梦》回目的相关情节与林黛玉无关的一项是( )
A.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B.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C.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D.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4.(12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管城笔坊
古城书画界人,没有不知道“管城笔坊”的。一条僻静的街上,一个很小的门脸,一截短短的柜台,柜台上放着一长溜插满毛笔的竹笔筒。笔坊的主人总是不见,有顾客来了,喊一声:“有人吗?”
声音未逝,正在内间忙着做笔的主人,来不及解去围腰,就笑吟吟地走出来了。
这就是管城,六十岁刚过,一头白发,瘦精精的。掌柜、伙计、笔匠,都是他一个人。老婆和两个儿子在离城几十里外的青山桥乡下,种田、种果树、种大棚蔬菜,日子过得很丰足。
管城世代虽居乡下,主要精力却是做毛笔,技艺是祖传下来的。他姓管名城,一般人不知道“管城”二字其实就是毛笔的代称,《史记》里说:“蒙(恬)将军拔中山之毫【1】,始皇封于管城,世遂有名。”二十年前,管城毅然从老家来到古城,开了这个笔坊,专制专卖各种不同型号的羊毫、狼毫、兼毫笔。做一支笔,须经一百多道工序,纯以手工操作,选料精,做工细,笔之四德“尖、齐、圆、健”无一不备。书画家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如神助,而且价钱公道,因此管城笔坊名声日著。名声是名声,却并不怎么赚钱,但管城怡然自得。他本想让儿子弃农来子承父业,年轻人却不愿意,整天傻子似的做笔,累不说,钱还少,划不来!老爷子又死心眼,每一道工序都不肯马虎,动辄就是粗声粗气地教训一番,谁受得了呢?管城只好独打鼓独划船,一个人撑着笔坊,谁叫他爱的就是这一行呢!每日三顿饭,到街上小饭铺去,利索;老伴半个月进城一次,为他洗衣、洗被,打扫里外卫生。
老伴劝他:“累了一辈子,回家过几天舒坦日子吧。儿子、孙子整天围在身边转,几多快活。”
管城说:“我离不开城里这些书家、画家,我得留下来为他们做笔。”
老伴叹了口长气:“你这是何苦呢?”“我喜欢。”
管城在书画界有很多朋友,他们都习惯用管城做的笔写字画画。为了感谢管城,不时地给他送来书画佳作以表谢意。夜深人静时,管城会在灯下,一张一张地细看这些字画,看着看着,忍不住就要打几个哈哈。这日子,滋润!
古城书法家主席秋驰毫,在一个初秋的日子,忽然打电话来,中午请管城到府上小酌,并有事相求。
管城捶了捶酸痛的腰,得意地一笑,秋驰毫有什么事相求呢?无非是请他做笔!他很喜欢这个四十岁刚出头的书法家,自号墨云斋主,为人谦和,字确实写得不错。幼承庭训,秋驰毫从五岁开始习字,遍临碑帖,功夫很扎实,特别是草书,学的是怀素,兼及张旭、孙过庭,已有自己的面目,运笔于纸,如风雨骤至,飒然有声,纵横驰骛,充满着一种别有的韵味!
近午时,管城关了铺面,换了干净衣衫,坐公交车去了城南的秋府。
小院里花木扶疏,清凉可人。秋驰毫一直迎到院门口,然后,引着管城进了书房。秋夫人端上茶来,说:“管先生,你们谈,我去厨房了。”
“管先生,再过一个多月,我应邀要去法国巴黎办一个草书展览,还得现场表演。我想请你制两支羊狼毫长颖提笔,不知可否?”
“当然可以。”“有了你的笔,我就心里有底了。”“过奖。过奖。”“作品都已装裱好了,请你过过目,提提意见。”“不敢当。我是外行,秋先生抬举我了。”秋驰毫从柜子里抱出一大捆卷轴,然后一张一张地展开。
管城凝神细看,看布局,看行气,看笔划,看墨色,却一直抿着嘴,不作声。
“管先生,如何?”“不……错。这五十幅大作,不知秋先生写了多长时间?”“也就半个来月吧。”“呵……好。”
管城觉得这些作品,往粗里说都达到了相当水平,再往细处看,却露出浮躁之气,是“赶”出来的,不似天然生成。
秋驰毫说:“管先生好像没把话说完。”
“哪里哪里。我在想该怎么为先生做笔哩。我得关门回老家去一趟,入秋了,山羊毛好找,黄鼠狼则要请人去捕,选一条上等尾巴上的毛,然后平心静气在老家制做。笔杆我想用绿檀和紫檀,再刻上字。”
秋驰毫向管城鞠了一躬,说:“你要说的话都说了,后学惭愧。管先生,内人大概已把酒菜备好了,今儿我们要好好喝几杯。”
“谢谢。”
……
管城再次来到秋府,已是一个月后的一个晚上,下着疏疏密密的秋雨。
秋驰毫殷勤地接过管城的伞,收好,放在客厅门边。然后,请管城在古雅的八仙桌边坐下来,亲自沏上一杯龙井茶。
管城从怀里掏出一个细长木匣,打开来,里面躺着两支羊狼毫长颖提笔。
“秋先生,请一试。”
秋驰毫接过来,看了又看,感动地说:“先生之笔,何须一试,定是上品无疑。你关门歇业一月之久,就为制这两支笔,而且静居乡间力避尘扰,精气神全在这笔中了。请先生报个价吧,我全付!”
管城摇了摇头,说:“还是常价,每支百元,多一个子不取。”
“这怎么行呢?先生太亏了。”
“你再说就生分了。我只愿先生此次出访,载誉而归。”
秋驰毫突然目光一亮,说:“先生上次看拙字而不肯赐教,但从你的眼神里我却明白了什么。你走后,我再看一遍,浑身冒汗啊,随处可见急功近利之迹,便一把火烧了。致函东道主,容我推迟一年再出国门。先生专意做笔而不慕名利,是对我的最好教诲。”
管城笑了,站起来大声说:“秋先生,请撤下茶杯换上酒碗,我真的要讨碗酒喝了!”
(取材于聂鑫森的同名小说)
注释:【1】中山之毫:古代中山兔的毛,可用于制笔。相传蒙恬曾取中山兔毛制作毛笔。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且价钱公道 公道:合理
B.到街上小饭铺去,利索 利索:方便省事
C.已有自己的面目 面目:书写风格
D.秋驰毫殷勤地接过管城的伞 殷勤:巴结讨好
(2)下列对小说中人物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城名字的含义与他的职业相关,具有历史渊源,颇具匠心。
B.管城的儿子对管城经营笔坊并不理解,所以反对他经营笔坊。
C.秋驰毫推迟参加书法展览虽然有些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D.小说中主要人物秋驰毫在书法界有一定影响力,且谈吐文雅。
(3)古代把有德行的人称为“先生”,管城被称为“先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尾管城“讨酒”这个情节的作用。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19分。
15.(9分)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每空1分。
(1)不念 ,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谏太宗十思疏》)
(2)有善始者实繁, 。(《谏太宗十思疏》)
(3)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谏太宗十思疏》)
(4)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答司马谏议书》)
(5)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 为善。(《答司马谏议书》)
(6)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
(7)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阿房宫赋》)
(8)秦爱纷奢, 。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9)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阿房宫赋》)
(10)曰: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
(1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12)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
(13)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14)见善如不及, 。(《论语 季氏》)
(15)《论语 季氏》中体现孔子关于财富分配和施政管理主张的一句是:“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16)《论语 阳货》篇中,阳货劝孔子从政所说的话中强调时间不等人的一句是:“日月逝矣, 。”
(17)《论语 子张》篇中,体现子夏强调要广泛学习、坚守自己志趣,恳切发问、多考虑当前问题的一句是:“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16.(10分)微写作
按要求作答。
专家反复强调新冠病毒极易通过呼吸道传染,最好的防护措施就是佩戴口罩,但仍有一些同学不能自觉佩戴口罩,请你写一份倡议书,倡导同学们“出门戴口罩,安全你我他”。要求:理由充分,语言得体,有号召力,150字左右。
17.请以“那熟悉的声音”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150字左右。
18.(50分)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免疫力是指机体抵御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我们常用它来指个人或组织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自我抵制能力。机体失去免疫力,生命就没有了保障;头脑失去免疫力,精神大厦就会坍塌……
请以“免疫力”为题目,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19.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反转,指事情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或对事物的认识产生颠覆性转变。请以“反转”为题,展开联想,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合乎情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下)期末语文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翕(xī)辟 膏腴(yú) 疏浚(jùn) 难(nàn)壬人
B.蒙教(jiào)阿房(fáng) 鼎铛(dāng)赍(jī)盗粮
C.迂讷(nè) 剽(piào)掠 逦迤(lí) 游处(chǔ)相好
D.会晤(wù) 水涡(guō) 缦(wàn)立 架梁之椽(chuán)
【解答】A.正确。
B.“阿房”的“房”应读作páng。“鼎铛”的“铛”应读作chēng。
C.“剽掠”的“剽”应读作piāo。“逦迤”的“逦”应读作lǐ。
D.“水涡”的“涡”应读作wō。“缦立”的“缦”应读作màn。
故选A。
2.(3分)下列《论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虎兕出于柙(jiá)季氏将伐颛(zhuān)臾
B.色厉而内荏(rěn)涅(niè)而不缁
C.乐节礼乐(lè)不降(xiáng)其志
D.致远恐泥(ní)周有大赉(1ài)
【解答】A.“虎兕出于柙”的“柙”应读作xiá。
B.正确。
C.“乐节礼乐”的“乐”应读作yuè。“不降其志”的“降”应读作jiàng。
D.“致远恐泥”的“泥”应读作nì。
故选C。
3.(3分)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见:被 辟邪说 辟:批驳
B.殷忧而道著 殷:深 无疆之休 休:休息
C.无毫发爽 爽:差失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和
D.不能独完 完:保全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特:仅,只
【解答】A.“见”,指代我。句意:现在君实用来教导我的。
B.“休”,喜庆,福禄。句意:永远保持无尽的喜庆。
C.“与”,结交,亲附。句意: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
故选D。
4.(3分)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战败而亡
B.可以尽豫游之乐 破灭之道也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天下理财
D.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其势弱于秦
【解答】A.连词,表转折,却。句意: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
连词,表修饰。句意:战败丢失的土地。
B.助词,的。句意:能够极尽畅游山水的乐趣。
助词,的。句意:这就是六国破灭的原因。
C.动词,治理。句意: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介词,为,替。句意: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
D.介词,在。句意: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正。
介词,比。句意: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
故选B。
5.(3分)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成以其小,劣之。
B.李牧连却之。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解答】A.劣:意动用法,以……为劣。
B.却:使动用法,使……退却。
C.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D.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故选B。
6.(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董之以严刑 西取由余于戎。
B.苟以天下之大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秦人不暇自哀 斯用兵之效也。
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终必不蒙见察。
【解答】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以严刑董之”;“于戎西取由余”。
B.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苟以大之天下”;“村中好事少年者驯养一虫”。
C.前者宾语前置句,后者是判断句。前者的语序“秦人不暇哀自”,后者用“也”表判断。
D.被动句;前者“为……所”表被动,后者“见”表被动。
故选C。
7.(3分)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可不再着迷。
B.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谅解自己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越多越好。
C.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君子尊重贤人,也接纳普通人;鼓励好人,可怜无能的人。
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的过失好比日蚀月蚀:错误的时候,人们都看得见;更改的时候,人们都仰望着。
【解答】B.“同谅解自己的人交友”“越多越好”错误,“谅”,形容词作名词,诚信的人;“益”,有益处,有好处。正确翻译是: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
故选B。
8.(3分)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有智慧的人能充分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德的人能广布他的仁爱,诚信的人能献出他的忠诚。
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又想到君实待我优厚,反复觉得不应该粗鲁蛮横,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原谅我吧。
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楼阁之间的通道驾在半空,并非雨过天晴,怎么出现了彩虹?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危,战败而亡,实在是不得已的。
【解答】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翻译错误。重念:再三想想。视遇厚:看重的意思。视遇:看待。反覆:指书信往来。卤莽:简慢无礼。卤,通“鲁”。句意: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
故选B。
9.(3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明代小说家。蒲松龄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轶事,创作出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B.杜牧,字牧之。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C.苏洵、字明允,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认为作文目的为“言当世之要”“言必中当世之过”。
D.施耐庵,元末明初作家,其著作《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传》,章回名称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李小二火烧草料场”。
【解答】A.蒲松龄。清代小说家。
B.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C.正确。
D.章回名称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
10.(2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纣,圣天子之后也,有天下而宜。然苟背道弃义,释敬慎而行骄肆,则天下之人,其离之若崩,其背之也不约而若 期,夫为人主者,诚奈何而不慎哉?纣将与武王战,纣陈其卒,左臆右臆,鼓之不进,皆还其刃,顾以乡纣也。纣走,还于寝庙之上,身斗而死,左右弗肯助也。纣之官卫 舆纣之躯,弃之玉门之外。民之观者皆进蹴之,蹈其腹,蹶其肾,践其肺,履其肝,周武王乃使人 帷而守之,民之观者掀帷而入,提石之者犹未肯止,可悲也!夫势为民主,直与民为仇,殃忿若此!臣窃闻之曰:“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夫牛之为胎也,细若鼹鼠;纣损天下,自象箸开始。故小恶大恶,一类也。过败虽小,皆己之罪也。周谚曰:“前车覆而后车戒。”今前车已覆矣,而后车不知戒,不可不察也。
梁尝有疑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梁王曰:“陶朱之叟以布衣而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之曰:“梁有疑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虽寡人亦疑焉。吾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人也,不知当狱,然臣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皆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其一者厚倍之,是以千金。”王曰:“善”。故疑狱则从去,赏疑则从予。梁人说。以臣窃观之,墙薄咫亟坏,缯薄咫亟裂,器薄咫亟毁,酒薄咫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蓄民且施政教者,臣窃以为厚之而可耳。
抑臣又窃闻之曰,有上主者,有中主者,有下主者。上主者,可引而上,不可引而下;下主者,可引而下,不可引而上;中主者,可引而上,可引而下。故上主者,尧、舜是也,夏禹、契、后稷与之为善则行,鲧、讙兜欲引而为恶则诛。故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恶。下主者,桀、纣是也,推侈、恶来进与为恶则行,比干、龙逢欲引而为善则诛。故可与为恶而不可与为善。所谓中主者,齐桓公是也,得管仲、隰朋则九合诸侯,任竖貂、易牙则饿死胡宫,虫流而不得葬。故材性乃上主者,贤人必合,而不肖人必离,国家必治,无可忧者也。若材性下主也,邪人必合,贤正必远,坐而须亡耳,又不可胜忧矣。故其可忧者,唯中主尔,又似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缁则黑;得善佐则存,不得善佐则亡,此其不可不忧者耳。故臣窃以为:练左右,急也。
(选自贾谊《新书》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其背之也不约而若期 期:约定
B.纣之官卫舆纣之躯 舆:用车装
C.周武王乃使人帷而守之 帷:用帷幕遮挡
D.梁尝有疑狱 狱:监狱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民之观者掀帷而入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今前车已覆矣,而后车不知戒士 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C.陶朱之叟以布衣而富侔国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D.其色相如也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释敬慎而行骄肆
放弃恭敬谨慎的态度而采取骄横恣肆的做法
B.皆还其刃,顾以乡纣也
都掉转他们的刀剑,回过头来对着纣王
C.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
单薄却能旷日持久的东西是没有危险的
D.臣窃以为厚之而可耳
我个人认为宽厚地对待他们就可以了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①段中“今前车已覆矣,而后车不知戒”与《阿房宫赋》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所表达的感慨一致。
B.①段中“牛之为胎也,细若鼹鼠”与《谏逐客书》中“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都有“大与小”的辩证思考。
C.③段中“染之蓝则青”与《荀子 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在语意上有相同之处。
D.本文语言颇有特色,句式以四六言为主,汲取民间谚语、俚语,使语言简约凝练、生动形象。
(5)本文与《谏太宗十思疏》都是臣对君的谏言,其观点有相同之处,请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的内容,概括其中的两点。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解答】(1)D.狱:案件。句意:梁国曾经有难以断定的案件。
故选D。
(2)A.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不译;/动词,到。句意:观看的百姓就掀起帷幕进来。/那牛形成胎的时候。
B.都是连词,表转折。句意:如今前车已经倾覆了,而后车却不知引以为戒。/贤士中不出生于秦,但愿意效忠的却很多。
C.介词,凭;/连词,来。句意:陶朱公凭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举国首富。/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
D.代词,他们(它们);/反问语气词,难道。句意:它们的颜色都差不多。/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难道可以忽视不理吗?
故选B。
(3)C.“而”,连词,表并列,而且;“殆”,表推测,大概。句意:单薄且能旷日持久的东西,大概是没有的。
故选C。
(4)C.“在语意上有相同之处”错,“染之蓝则青”是说染上什么颜色就变成什么颜色,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强调变化。二者在语意上不同。
故选C。
(5)本文“然苟背道弃义,释敬慎而行骄肆,则天下之人,其离之若崩,其背之也不约而若期,夫为人主者,诚奈何而不慎哉?”以民叛纣的事例,《谏》文“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用“载舟覆舟”的事例,说明民心向背的道理,如果君王背道弃义,与民为敌人,就一定会灭亡。
本文“似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缁则黑;得善佐则存,不得善佐则亡,此其不可不忧者耳”,《谏》文“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在选拔人才方面都强调慎选左右。
答案:
(1)D
(2)B
(3)C
(4)C
(5)①都认识到民心向背的重要性,因而强调为政者要守道慎行。贾谊在文中以民叛纣的事例,魏征用“载舟覆舟”的事例,都在说明如果君王背道弃义,与民为敌,就一定会灭亡。
②在选拔人才方面都强调慎选左右。贾谊在文中以“染丝”为例,认为“中主”必须慎选左右。魏征则强调“正身黜恶”“虚心纳下”“简能择善”。
译文:
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震慑他们,但是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有多大,值得尊敬的是人民;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朽的缰绳驾驭飞奔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
作为君主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参考译文:
纣王,是圣天子的后代,拥有天下是理所应当的,然而如果背弃道义,放弃恭敬谨慎的态度而采取骄横恣肆的做法,那么天下的人,他们离开他就像山陵倒塌,他们背弃约定就好像约定了一样,那些君主,怎么能够不谨慎呢?纣王将要与武王战斗,纣王陈列士兵,左翼右翼的兵士,击鼓也不前进,都掉转他们的刀剑,回过头来对着纣王。纣王逃跑,回到宗庙,在搏斗中战死,身边的人没有肯帮助他的。纣王的护卫用车装着纣王的尸体,把他扔到玉门之外。观看的百姓都用脚踩踏,踩他的肚子、肾、肺和肝,周武王就让人用帷幕遮挡守护着,观看的百姓就掀起帷幕进来,用石头砸他的人还不肯停止,可悲呀!那形势是百姓的主人,简直就是百姓的仇敌,像这样仇恨他!我私下听说:“善事不能说因为它小就没有好处,不善的事不能说因为它小就没有害处。”那牛形成胎的时候,小的像鼹鼠一样;纣王损害天下,从象牙制作的筷子开始。因此,小恶大恶是一样的。过错虽然小,都是自己罪过呀。周谚说:“前车倾覆,后车就要引以为戒。”如今前车已经倾覆了,而后车却不知引以为戒,不能不明察啊。
梁国曾经有难以断定的案件,大臣们一半人认为应当判有罪,一半人认为是无罪。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凭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举国首富,这必定是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于是就召来范蠡问他说:“梁国有难以断定的案子,断案的人一半认为有罪,一半认为没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怎么样?”范蠡说:“我是个卑贱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断案,那么,(我举个例子),我家有两个白玉璧,它们的颜色、大小、光泽都差不多,但是它们的价钱,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王说:“大小与色泽都差不多,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为什么?”范蠡说:“从侧面看一个厚度是另一个的两倍,因此卖千金”。王说:“好。”所以案件难断就从轻发落,奖赏有疑问就赏与,梁国人非常高兴。以我看来,墙薄了就容易坍塌,丝织品薄就容易裂开,器物薄就容易毁坏,酒薄(淡,不醇厚)就容易发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够保持很长时间的,大概还没有。所以统治人民施行政令教化的诸侯们,我认为应该以厚德对待人民就可以了。
我又听说,有圣明明君,有一般君主,有昏庸的君主。圣明的君主。可以引导他向上,不可以引导他向下;昏庸的君主,可以引导他向下,不可以引导他向上;一般的君主。可以引导他向上,可以引导他向下。所以圣明的君主,尧舜就是这样的,夏禹、契、后稷和他一起做善事就推行,鲧、讙兜想要引导作恶就被诛杀。所以他们就是可以一起做善事却不可以一起作恶的人。昏庸的君主,是夏桀、纣王之类,推行奢侈、作恶就进官,一起作恶的就任用,比干、龙逢想要引导他做善事就被杀。因此他们就是只能一起作恶却不能一起做善事的人。所谓的一般君主,是齐桓公这样的,得到管仲、隰朋就成为霸主,任用竖貂、易牙就饿死在胡宫,死后尸体腐烂而不得归葬。因此才能品行称得上圣明君主的,贤能的人一定辅助,而没有才能的人就一定远离,国家一定安定太平,没有可以忧虑的事。如果才能品行处于下等的君主,邪恶的人一定近身,贤能的人一定远离,坐着等待死亡,没有什么可忧患的。所以值得忧虑的,只有中等君主,好像未染色的熟丝,染上蓝色就变青,染上黑色就变黑;得到好人辅佐就长存,得到怀人辅佐就灭亡,这就是他不能不忧虑的。所以我认为:就像未染色的丝一样的君主的身边的人,是最要紧的。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23分。
11.(12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卧病书怀
(宋)陆游
衮衮年光挽不留,即今已白五分头。病中对酒犹思醉,梦里逢人亦说愁。
青海战云临贼垒,黑山飞雪洒貂裘。丈夫有志终难料,憔悴渔村死即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从题目看出本诗为诗人病中抒发内心情感之作。
B.“衮衮”一句形象地写出时光停滞好似永无尽头。
C.“青海”“黑山”两句描写了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D.这首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音韵和谐。
(2)“病中对酒犹思醉,梦里逢人亦说愁”一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D
A.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B.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
【解答】(1)B.“写出时光停滞好似永无尽头”于诗无据。
故选B。
(2)A.描写作者现实状况,实写。
B.“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描写作者现下的状况,是实写。
C.由“遥想”可见是想象之景,虚写。
D.“醉里挑灯看剑”是实写眼前之景,“梦回吹角连营”是虚写梦境。
故选D。
(3)诗句“衮衮年光挽不留,即今已白五分头”回忆了往事,抒发了年华已逝的感伤。诗句“丈夫有志终难料,憔悴渔村死即休”用过现状的落魄,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愤懑。“憔悴渔村死即休”中“死即休”表明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答案:
(1)B
(2)D
(3)年华已逝的感伤,壮志未酬的愤懑,建功立业的渴望。
12.(3分)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以下有关《红楼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政认为贾环“游荡优伶”“淫辱母婢”,将他痛打了一顿。
B.袭人是宝玉的丫头,性格争强好胜,嘴尖牙利,其眼界见识得到王夫人赞赏。
C.海棠诗社的发起人是探春,其人文彩精华,见识非凡。
D.“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是王熙凤的诗句,以菊写出其自身品格。
【解答】A.“贾环……”错误,此处应是贾宝玉。
B.“性格争强好胜,嘴尖牙利”错误,这说的应是宝玉的丫头晴雯。宝玉的丫头袭人温柔和顺,处事稳重,其眼界见识得到王夫人赞赏。
D.“是王熙凤的诗句”错误,诗句出自林黛玉《问菊》,林黛玉此在问菊,实等于在问自己。不甘苟合流俗,以清高亮节自守,却不知将偕谁共隐?!花季已过,迟迟不开,盼等的又是什么?是叹人海知音的难求,也是在写有才者和理想主义者,不为世俗所知解欣赏的执著,孤冷而寂寞。以菊写出其自身品格。
故选C。
13.(3分)《红楼梦》回目的相关情节与林黛玉无关的一项是( )
A.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B.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C.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D.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解答】B.“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主要内容是:晴雯不小心跌坏了一把扇子,宝玉说了几句气话,她就顶撞起来。晚间,宝玉主动给她赔不是,二人前嫌尽释。晴雯说喜欢撕扇子,宝玉便把手上的扇子递给她撕。麝月来劝,宝玉又夺过麝月的扇子给晴雯撕了,说是“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又值几何。本处情节与黛玉无关。
故选B。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4.(12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管城笔坊
古城书画界人,没有不知道“管城笔坊”的。一条僻静的街上,一个很小的门脸,一截短短的柜台,柜台上放着一长溜插满毛笔的竹笔筒。笔坊的主人总是不见,有顾客来了,喊一声:“有人吗?”
声音未逝,正在内间忙着做笔的主人,来不及解去围腰,就笑吟吟地走出来了。
这就是管城,六十岁刚过,一头白发,瘦精精的。掌柜、伙计、笔匠,都是他一个人。老婆和两个儿子在离城几十里外的青山桥乡下,种田、种果树、种大棚蔬菜,日子过得很丰足。
管城世代虽居乡下,主要精力却是做毛笔,技艺是祖传下来的。他姓管名城,一般人不知道“管城”二字其实就是毛笔的代称,《史记》里说:“蒙(恬)将军拔中山之毫【1】,始皇封于管城,世遂有名。”二十年前,管城毅然从老家来到古城,开了这个笔坊,专制专卖各种不同型号的羊毫、狼毫、兼毫笔。做一支笔,须经一百多道工序,纯以手工操作,选料精,做工细,笔之四德“尖、齐、圆、健”无一不备。书画家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如神助,而且价钱公道,因此管城笔坊名声日著。名声是名声,却并不怎么赚钱,但管城怡然自得。他本想让儿子弃农来子承父业,年轻人却不愿意,整天傻子似的做笔,累不说,钱还少,划不来!老爷子又死心眼,每一道工序都不肯马虎,动辄就是粗声粗气地教训一番,谁受得了呢?管城只好独打鼓独划船,一个人撑着笔坊,谁叫他爱的就是这一行呢!每日三顿饭,到街上小饭铺去,利索;老伴半个月进城一次,为他洗衣、洗被,打扫里外卫生。
老伴劝他:“累了一辈子,回家过几天舒坦日子吧。儿子、孙子整天围在身边转,几多快活。”
管城说:“我离不开城里这些书家、画家,我得留下来为他们做笔。”
老伴叹了口长气:“你这是何苦呢?”“我喜欢。”
管城在书画界有很多朋友,他们都习惯用管城做的笔写字画画。为了感谢管城,不时地给他送来书画佳作以表谢意。夜深人静时,管城会在灯下,一张一张地细看这些字画,看着看着,忍不住就要打几个哈哈。这日子,滋润!
古城书法家主席秋驰毫,在一个初秋的日子,忽然打电话来,中午请管城到府上小酌,并有事相求。
管城捶了捶酸痛的腰,得意地一笑,秋驰毫有什么事相求呢?无非是请他做笔!他很喜欢这个四十岁刚出头的书法家,自号墨云斋主,为人谦和,字确实写得不错。幼承庭训,秋驰毫从五岁开始习字,遍临碑帖,功夫很扎实,特别是草书,学的是怀素,兼及张旭、孙过庭,已有自己的面目,运笔于纸,如风雨骤至,飒然有声,纵横驰骛,充满着一种别有的韵味!
近午时,管城关了铺面,换了干净衣衫,坐公交车去了城南的秋府。
小院里花木扶疏,清凉可人。秋驰毫一直迎到院门口,然后,引着管城进了书房。秋夫人端上茶来,说:“管先生,你们谈,我去厨房了。”
“管先生,再过一个多月,我应邀要去法国巴黎办一个草书展览,还得现场表演。我想请你制两支羊狼毫长颖提笔,不知可否?”
“当然可以。”“有了你的笔,我就心里有底了。”“过奖。过奖。”“作品都已装裱好了,请你过过目,提提意见。”“不敢当。我是外行,秋先生抬举我了。”秋驰毫从柜子里抱出一大捆卷轴,然后一张一张地展开。
管城凝神细看,看布局,看行气,看笔划,看墨色,却一直抿着嘴,不作声。
“管先生,如何?”“不……错。这五十幅大作,不知秋先生写了多长时间?”“也就半个来月吧。”“呵……好。”
管城觉得这些作品,往粗里说都达到了相当水平,再往细处看,却露出浮躁之气,是“赶”出来的,不似天然生成。
秋驰毫说:“管先生好像没把话说完。”
“哪里哪里。我在想该怎么为先生做笔哩。我得关门回老家去一趟,入秋了,山羊毛好找,黄鼠狼则要请人去捕,选一条上等尾巴上的毛,然后平心静气在老家制做。笔杆我想用绿檀和紫檀,再刻上字。”
秋驰毫向管城鞠了一躬,说:“你要说的话都说了,后学惭愧。管先生,内人大概已把酒菜备好了,今儿我们要好好喝几杯。”
“谢谢。”
……
管城再次来到秋府,已是一个月后的一个晚上,下着疏疏密密的秋雨。
秋驰毫殷勤地接过管城的伞,收好,放在客厅门边。然后,请管城在古雅的八仙桌边坐下来,亲自沏上一杯龙井茶。
管城从怀里掏出一个细长木匣,打开来,里面躺着两支羊狼毫长颖提笔。
“秋先生,请一试。”
秋驰毫接过来,看了又看,感动地说:“先生之笔,何须一试,定是上品无疑。你关门歇业一月之久,就为制这两支笔,而且静居乡间力避尘扰,精气神全在这笔中了。请先生报个价吧,我全付!”
管城摇了摇头,说:“还是常价,每支百元,多一个子不取。”
“这怎么行呢?先生太亏了。”
“你再说就生分了。我只愿先生此次出访,载誉而归。”
秋驰毫突然目光一亮,说:“先生上次看拙字而不肯赐教,但从你的眼神里我却明白了什么。你走后,我再看一遍,浑身冒汗啊,随处可见急功近利之迹,便一把火烧了。致函东道主,容我推迟一年再出国门。先生专意做笔而不慕名利,是对我的最好教诲。”
管城笑了,站起来大声说:“秋先生,请撤下茶杯换上酒碗,我真的要讨碗酒喝了!”
(取材于聂鑫森的同名小说)
注释:【1】中山之毫:古代中山兔的毛,可用于制笔。相传蒙恬曾取中山兔毛制作毛笔。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而且价钱公道 公道:合理
B.到街上小饭铺去,利索 利索:方便省事
C.已有自己的面目 面目:书写风格
D.秋驰毫殷勤地接过管城的伞 殷勤:巴结讨好
(2)下列对小说中人物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管城名字的含义与他的职业相关,具有历史渊源,颇具匠心。
B.管城的儿子对管城经营笔坊并不理解,所以反对他经营笔坊。
C.秋驰毫推迟参加书法展览虽然有些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D.小说中主要人物秋驰毫在书法界有一定影响力,且谈吐文雅。
(3)古代把有德行的人称为“先生”,管城被称为“先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尾管城“讨酒”这个情节的作用。
【解答】(1)D.“殷勤”本义是“热情周到”。秋驰毫与管城是朋友,此次秋驰毫请管城做两支羊狼毫长颖提笔,足足一月之久,管城才将笔送来,“秋驰毫殷勤地接过管城的伞”,表达的是秋驰毫的热情和感激,而不是“巴结讨好”。
故选D。
(2)B.“反对他经营笔坊”错。原文是“他本想让儿子弃农来子承父业,年轻人却不愿意,整天傻子似的做笔,累不说,钱还少,划不来!”,可见儿子不是“反对他经营笔坊”,而是不愿子承父业,接手笔坊。
故选B。
(3)此题要从管城的人品、德行方面筛选概括有关的事件。
“做一支笔,须经一百多道工序,纯以手工操作,选料精,做工细,笔之四德‘尖、齐、圆、健’无一不备”“老爷子又死心眼,每一道工序都不肯马虎”,管城作为一个笔匠,对于做笔能够精益求精,具有匠人精神;
管城制作的笔“做一支笔,须经一百多道工序,纯以手工操作,选料精,做工细,笔之四德‘尖、齐、圆、健’无一不备。书画家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如神助,而且价钱公道”“还是常价,每支百元,多一个子不取”,他制笔精良且收费合理,淡泊名利;
“老婆和两个儿子在离城几十里外的青山桥乡下,种田、种果树、种大棚蔬菜,日子过得很丰足”“老伴劝他:‘累了一辈子,回家过几天舒坦日子吧。儿子、孙子整天围在身边转,几多快活。’”“管城说:‘我离不开城里这些书家、画家,我得留下来为他们做笔。’”,家境丰足,仍专心制笔,坚守传统技艺的传承;
管城看出秋驰毫作品的浮躁,但并不直接说出,“‘不……错。这五十幅大作,不知秋先生写了多长时间?’‘也就半个来月吧。’‘呵……好。’”,然后用制笔来点他,“哪里哪里。我在想该怎么为先生做笔哩。我得关门回老家去一趟,入秋了,山羊毛好找,黄鼠狼则要请人去捕,选一条上等尾巴上的毛,然后平心静气在老家制做。笔杆我想用绿檀和紫檀,再刻上字”,看出秋驰毫的书法急功近利后,委婉点出,既顾全了秋驰毫书法家的面子,又表现了对书法的品鉴力,表现出他的宽厚与智慧。
(4)从情节上看,文章前面也写过一次喝酒,“古城书法家主席秋驰毫,在一个初秋的日子,忽然打电话来,中午请管城到府上小酌,并有事相求”“管先生,内人大概已把酒菜备好了,今儿我们要好好喝几杯”,结尾管城“讨酒”与管城第一次来秋家时,秋驰毫请他喝酒的情节相呼应;
管城之所以主动“讨酒”喝,是因为秋驰毫说“你走后,我再看一遍,浑身冒汗啊,随处可见急功近利之迹,便一把火烧了。致函东道主,容我推迟一年再出国门。先生专意做笔而不慕名利,是对我的最好教诲”,听闻秋驰毫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推迟出国的决定,管城心里高兴,“讨酒”是表示赞许;
秋驰毫“一把火烧了”自己的作品,还推迟出国,表明他能放下名利,这是书法家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讨酒”的情节表达了管城对秋驰豪能够放下名利,专心练笔的敬佩。
答案:
(1)D
(2)B
(3)管城作为一个笔匠,对于做笔能够精益求精,具有匠人精神;他制笔精良且收费合理,淡泊名利;家境丰足,仍专心制笔,坚守传统技艺的传承;看出秋驰毫的书法急功近利后,委婉点出,既顾全了秋驰毫书法家的面子,又表现了对书法的品鉴力,表现出他的宽厚与智慧。
(4)与管城第一次来秋家时,秋驰毫请他喝酒的情节相呼应;听闻秋驰毫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推迟出国的决定,表示赞许;“讨酒”的情节表达了管城对秋驰豪能够放下名利,专心练笔的敬佩。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19分。
15.(9分)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每空1分。
(1)不念 居安思危 , 戒奢以俭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谏太宗十思疏》)
(2)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谏太宗十思疏》)
(3)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谏太宗十思疏》)
(4)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以致天下怨谤也 。(《答司马谏议书》)
(5)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 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为善。(《答司马谏议书》)
(6)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
(7)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
(8)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9)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 ,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阿房宫赋》)
(10)曰: 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
(1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12) 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
(13)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14)见善如不及, 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季氏》)
(15)《论语 季氏》中体现孔子关于财富分配和施政管理主张的一句是:“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16)《论语 阳货》篇中,阳货劝孔子从政所说的话中强调时间不等人的一句是:“日月逝矣, 岁不我与 。”
(17)《论语 子张》篇中,体现子夏强调要广泛学习、坚守自己志趣,恳切发问、多考虑当前问题的一句是:“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答】故答案为:
(1)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重点字:奢)
(2)能克终者盖寡(重点字:寡)
(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重点字:傲)
(4)以致天下怨谤也(重点字:谤)
(5)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重点字:媚)
(6)度义而后动(重点字:度)
(7)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重点字:矗)
(8)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重点字:锱)
(9)齐楚之精英(重点字:楚)
(10)不赂者以赂者丧(重点字:赂)
(11)暴秦之欲无厌(重点字:厌)
(12)洎牧以谗诛(重点字:洎)
(13)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重点字:故)
(14)见不善如探汤(重点字:汤)
(15)不患寡而患不均(重点字:寡)
(16)岁不我与(重点字:与)
(17)博学而笃志(重点字:笃)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16.(10分)微写作
按要求作答。
专家反复强调新冠病毒极易通过呼吸道传染,最好的防护措施就是佩戴口罩,但仍有一些同学不能自觉佩戴口罩,请你写一份倡议书,倡导同学们“出门戴口罩,安全你我他”。要求:理由充分,语言得体,有号召力,150字左右。
【解答】
倡议书
各位同学:
新冠疫情来势汹汹,稍不留神,它就通过你的呼吸道进入你的身体,让你生病,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专家说最好的防护措施就是佩戴口罩,而我们有些同学总是忘记佩戴口罩。
因此,我发出如下倡议: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到:时时刻刻牢记要佩戴口罩,增强戴口罩的意识;口罩不离口,尽量不出门;在公共场所正确佩戴口罩,不扎堆。
倡议人:XXX
X年X月X日
17.请以“那熟悉的声音”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150字左右。
【解答】
最熟悉的声音
叮零,叮零,叮零我最熟悉的声音是门口的门铃声,一听见它响,就知道是哥哥来了,他是我的钢琴陪练者。
do、re、mi,do、re、mi最熟悉的声音是优美的钢琴声,一听见,就明白,一定又是我在弹钢琴了,不是弹《土耳甚进行曲》,就是六到十八级的《哈农》。
啦啦啦,啦啦啦我最熟悉的声音,是地下室的音乐声,一听见,就知道爸爸一定又在享受了,因为他从来不干活。
嚓嚓嚓,嚓嚓嚓我最熟悉的声音,是妈妈在厨房里做菜的声音,一听见,就明白今晚一定又能吃糖醋排骨了……
18.(50分)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免疫力是指机体抵御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我们常用它来指个人或组织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自我抵制能力。机体失去免疫力,生命就没有了保障;头脑失去免疫力,精神大厦就会坍塌……
请以“免疫力”为题目,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解答】
免疫力
人的身体有了免疫力,就能抵挡外部细菌病毒的侵袭;人的大脑有了免疫力,就能禁受得住外界的诱惑,才能正道直行。要想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得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诸如心态、饮食、生活习惯等;而要想增强大脑的免疫力,无他法,唯有树立坚定的信仰。
汨罗江畔风悠悠,屈子含冤千古愁。宁可怀沙自沉,也不屑与小人为伍。屈原的精神免疫力不可谓不强大,因为忠君爱国就是他的坚定的信仰。“五柳先生”陶潜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下小儿,因为自由节操就是他的坚定信仰。范文正公高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国家百姓就是他的坚定信仰。还有那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民族英雄革命先烈、伟大的抗美援朝将士、舍生忘死的救灾英雄和抗疫英雄们,以及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平凡的建设者们,他们无一不有着坚定的信仰。
是坚定的信仰赋予他们无比强大的免疫力,是坚定的信仰赐予他们无坚不摧、无难不克的勇气,也是坚定的信仰将他们无怨无悔的身影烙印在民族的史册上。
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当中有这样一段,他说:“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总书记的话言犹在耳,信仰不仅给予个人以强大的免疫力,而且还给予集体、政党、国家、民族以强大的免疫力。如果没有信仰,我们的人民怎会有热爱生活的勇气?如果没有信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怎能恒亘百年,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伟大胜利,进而建设出一个强大的新中国?如果没有信仰,我们的国家怎能在“一穷二白”的艰难处境中奋发图强、锐意进取,把中国打造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没有信仰,我们中华民族又怎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任风吹浪打而岿然不动?
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我们要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我们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牢记“国家至上,人民至上”的崇高原则。
王守仁说过这样一句话,“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作为新青年,只有我们早早立下宏伟的志向,才能不断加强我们大脑的免疫力。当我们群体免疫力增强了,我们的社会、国家和民族自然就是百毒不侵了。
19.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反转,指事情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或对事物的认识产生颠覆性转变。请以“反转”为题,展开联想,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合乎情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解答】
反转
天阴沉沉的,凛冽的北风在空中呼啸着,空中下着牛毛细雨。
我快速穿过校门,一如既往,我又是第一个来到班里的人。我来到座位上,一不小心撞到了凳子,赶忙把凳子扶起来,可却怎么也扶不起来,低下头一看,原来凳子腿的螺丝掉了。我心想:“讨厌的鬼天气,讨厌的凳子,偏偏这时候坏了,修也没办法修。”我环顾四周,一个人都没有,我突发奇想:“我为什么不把凳子换给别人呢?杨星泽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到,就把凳子换给他吧。”我手忙脚乱地换起凳子来,然后坐在座位上装模做样地拿出书本。
同学们陆陆续续地来了,在我偷偷摸摸地注视下大家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不出所料,杨星泽又是最后一个到。一声“报告”传入了我们的耳中,杨星泽站在门口,老师点点头让他进来。杨星泽来到座位上,刚坐了下来,只听哐当一声,就摔了个四脚朝天,引得我们全班哄堂大笑,老师忍俊不禁,而我也在心里暗暗地发笑。
第二天,我来到教室外,看到了一个身影一闪而过,我伏在窗口,往里看着,原来是杨星泽,他提着一个大包。我心想:他平常那么晚来,今天这么早,一定是要把坏凳子换给别人,我一定当场揭穿你!我屏住呼吸注视着他,生怕错过了精彩的好戏。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他从包里拿出扳手、螺丝刀等工具,在凳子旁乒乒乓乓地修了起来。
生活在我始料未及的时候来了一个大反转,我顿时羞愧不已。我走进去,满脸通红地向他解释了昨天的事,也向他道了歉,对他说:“这凳子我来修吧。”而杨星泽看了看我,笑了笑说:“没事,这凳子是班级公物,谁修都一样。”这时,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教室的老师跳了出来,对着我们俩说:“刚才的话,我都听到了,这凳子还是交给我吧。”
不一会儿,凳子就修好了,我和杨星泽站在灿烂的阳光下,相视而笑。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