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安塞腰鼓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 安塞腰鼓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5 08:5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安塞腰鼓
刘成章
1.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2.体会本文所表达的热烈、豪放的情感,感受“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所代表的高原人的蓬勃生命力。
3.体会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效果。
4.强化朗读训练,读出抒情散文的诗意。
学习目标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当代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黄土情》《清晨之边》《羊想云彩》等。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作者简介

20世纪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刘成章先生,“中年变法”,放弃了原先所熟悉的诗歌、歌词等创作形式,找寻到散文这种新的艺术创作方式。当他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里回闪着“安塞腰鼓”那踏破岁月、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里仍回旋的是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面对20世纪80年代我们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的景象,刘成章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理解。
创作背景

陕西省的安塞县素有“鼓之乡”的美称,安塞腰鼓场面宏大,动作奔放,节奏铿锵,人鼓合一,气势磅礴,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
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安塞腰鼓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知识链接——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识链接——安塞腰鼓
瞳仁 恬静 亢奋
晦暗 束缚 羁绊
闭塞 冗杂 严峻
震撼 磅礴 辐射
渺远 大彻大悟
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
学习生字
(tónɡ rén)
(tián jìnɡ)
(kànɡ fèn )
(huì àn)
(shù fù)
(jī bàn )
(bì sè)
(rǒnɡ zá)
(yán jùn)
(zhèn hàn)
(pánɡ bó)
(fú shè)
(miǎo yuǎn)
(dà chè dà wù )
(tàn wéi ɡuān zhǐ )
(jiá rán ér zhǐ )

茂腾腾:陕北方言,形容有活力的样子。
亢奋:极度兴奋。
晦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蓦然:突然,猛然。
冗杂:繁杂。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词语集释

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4)
第二部分(5—27)
第三部分(28—30)
写安塞腰鼓表演前的安静氛围。
写安塞腰鼓表演时的舞姿和鼓声是生命的赞歌和力量的赞歌。
写安塞腰鼓表演结束后的寂静。
作者抑制不住自己飞扬的激情,不时地用同一句话来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你能找出来吗?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好一个安塞腰鼓!
四次
请用“好一个______的安塞腰鼓,你看(听)______”为开头,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的内容。
(1)第7段可前加一句:好一个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你看——
场面壮观
(2)第14段可前加一句:好一个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你听——
雄壮激昂
(3)第18段可前加一句: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你看——
震撼你、烧灼你、威逼你
(4)第23段可前加一句:好一个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你看——
绮丽多姿
好一个安塞腰鼓!
在文章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结构上,是文章的主线,将第二部分(第5—27段)很自然地分为四层,使文章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整齐有序,节奏感强。
内容上,从场面、响声、击鼓的后生、舞姿四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的“好”,使安塞腰鼓的内涵不断加深,突出了安塞腰鼓震撼人心的力量美,也使作者的赞美之情不断深化。
安塞腰鼓擂前擂后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擂前:静静地积蓄着力量
擂后:寂静得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开篇用一句短句独立成段,有何作用?
开篇用一短句独立成段,奇崛有力。用“茂腾腾”形容后生,突出后生们沸腾着的激情和热烈的生命,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心的力量。画面感极强,引出下文。短句节奏感强,凝聚强烈情感,饱含作者的欣赏、赞叹之情。
精读探究

“但是:”“看!—”单独成段,又怎样的表达效果?
“但是”表示转折,单独成段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地完成了人和鼓由静到动的转变过程;
“看”是一个动词,单独成段可以突出以下场景的震撼人心,表达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句话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体会这一结尾的妙处。
以动衬静,用“鸡啼”来反衬腰鼓表演后的寂静,突出了世界的寂静和高原的旷远,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使文章起伏跌宕,结构回环完整。
用“我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的句式进行赏析。
(词、句式、修辞等角度)
品味语言

主题探究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达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中国西北相对地贫穷落后,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学了文章之后,你获得哪些启发?
拓展延伸
我们无论生活在南方还是北方,无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无论生活贫穷还是富裕,一定要坚定生活的信念,积极乐观,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