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圆
的
认
课
说
识
1
教学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法与学法
4
教学过程
目录
5
板书设计
01
说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与作用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与作用
人教版新教材改变了圆的各部分名称的引入方式,其编排更加关注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初步的圆的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其引入方式更符合学生的真实学情。而旧教材的引入过分强调经历“数学化”、“做数学”的过程,过于注重数学教育理念的渗入。
横向分析
纵向分析
在第一学段,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能力。因此,本学段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基础上,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圆的特征。
经历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等探究活动,理解圆的基本特征。
2
结合生活实际,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的过程。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1
感知圆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
教学目标 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圆,掌握其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重点
理解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材分析
02
说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02
首先,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其思维处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思维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和抽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次,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此时,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六年级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因此,课堂教学中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认识圆、画圆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
03
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
03
教 法
学 法
本节课设计了激趣导入这一环节,采用问题串为主线的发现式教学法。发现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设计了自主探究这一环节,采用问题探究为主线的问题探究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采取动手操作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操作(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自己发现,自己总结。从而完成对圆的整体认识。
04
说教学过程
04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二、探究感悟,掌握特征
三、巩固练习,提升反馈
四、回顾总结,认识提升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04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猜信封里的图形。
老师打开信封随机抽取一个图形,露出一个图形的一角,让学生猜猜露出来一角是什么图形?当老师露出圆的一部分,此时,学生都会猜到这个图形是圆形。“为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这个图形是圆形呢?”让学生说圆和其他图形有什么区别。得出其它的平面图形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而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04
第二环节:探究感悟,掌握特征
(一)找找生活的圆
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在哪见过圆?”去感受生活中的圆。老师再用课件展示各类圆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心捕捉圆在生活中的原型,同时欣赏各种圆形图案带来的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欲望。
教学过程
04
第二环节:探究感悟,掌握特征
(二)动手操作画圆并感悟圆的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圆规试着画圆,尊重学生的画圆经验,经历圆规画圆的过程,形成实践的体验后发现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再交流画圆的方法及用圆规画圆的注意点,并互相提醒,充分体现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
(2)规范画圆
1.学生了解画圆有专门的作图工具--圆规。
2.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并思考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如果针尖不固定,会怎么样?两脚间 的距离时长时短会出现什么情况?
3.引用微视频演示圆规正确画圆的方法并小结出方法。
4.老师示范画圆让学生同步操作,再次感受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1)徒手画圆
老师引用“徒手画圆”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徒手画圆,画的不是真正的圆,要借用什么工具怎么才能画出真正的圆?
教学过程
04
第二环节:探究感悟,掌握特征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o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让他们认识什么是圆心?圆心决定什么?什么是半径?半径决定圆的什么?什么是直径?在圆里什么样的线段不是直径。进一步理解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1)让学生自学教材的56页第1段。并要求给刚画出的圆找出各部分的名称。
(2)提问“谁来分享你的收获?”学生分享自学收获。
(3)教师组织学生回顾圆心、半径、直径的定义并追问:
1.圆心是我们画圆时针尖固定的点,那它有几个?又有什么作用呢?
2.半径决定了圆的什么?
3.关于直径的定义你能找出它的关键词吗?
4.请你判断老师画的这一条线段是不是直径?
教学过程
04
第二环节:探究感悟,掌握特征
(四)探索圆的特征
(1)让学生自主探究圆的特征并出示学习要求。
1.操作:折一折、量一量手中的圆。
你能找到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吗?
2.探究:
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同桌交流讨论。
(2)学生分享探究成果,老师逐步提问:
1.你是怎么找到圆心的?至少折几次你能找到圆心?
2.你如何找到了半径?半径有几条?请量量你折出来的半径有什么发现?
3.你如何找到直径?找到了几条?
4.那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3)提问:如果老师想知道一枚硬币的直径,你能想办法找出来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折纸活动探究圆的特征,发现折痕同样长,并且相交于一点,直观感知了圆心、直径、半径的特征,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对直径半径的特征的探究经历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
教学过程
04
第二环节:探究感悟,掌握特征
(五)圆在生活的运用
1.为什么车轮是圆的? 2.为什么井盖大多数都是圆的?
延迟符
04
教学过程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提升反馈
2. “六一”儿童节,学校开展套圈游戏,以下几种套圈方式中,哪种更公平,为什么?
我是这样想的:
3.动手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直径。
1.判断题
(1)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2)两端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 )
(3)半径是3厘米的圆比直径是4厘米的圆小一些 ( )
教学过程
04
第四环节:回顾总结,认识提升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
05
PART FOUR
说板书设计
05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0) 决定圆的位置
半径(r) 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d) d=2r
圆心(0)
直径(d)
半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