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
【课 型】
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14个生字。
2.会写10个生字。
3.按照课文内容排序,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过程。
4.体会“才”“到底”在句子中意思的不同。
5.能按顺序说出手工的制作过程。
6.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
1. 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2. 能按顺序说出手工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14个生字。
2.会写7个生字。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谈话导入
1.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初读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曹、称、秤、重”等字的读音。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
4.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5.开火车认读生字。
6.指名读文
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四、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称、秤、杆、柱”等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秤”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内容排序,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过程。
2.体会“才”“到底”在句子中意思的不同。
3.能按顺序说出手工的制作过程。
4.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5.会写三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官员们是怎样说的呢?
2.师引导: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呢?曹操呢?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 谁再做做看 “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3、现在请大家试着学官员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
这里面有三个官员说话了,读谁愿意来当官员学着官员的口气读一读。指名3个来读。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呢?
4.比较阅读,体会“才”“到底”在句子中意思的不同。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 请大家用“-------”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
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
板演: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象下(装石) 称出(重量)
师:谁能给下面的内容排序。
赶象上船。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在船舷上做记号。
称石头的重量。
3.大家能够按照顺序说说秤象的过程。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能不能跟同学说一说你喜欢做什么,是怎么做的,按照顺序说一说。
4.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
5.师: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6.师:我们知道曹冲的办法是按四个步骤来的。那么有谁能用:
(师板书:先……然后……再把……再……)来说一说
7.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
8.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四、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底、然、岁”,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六、课外延伸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曹冲称象》写字指导课
【课 型】写字指导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让学生学会观察、写好“秤、柱”等10个一类字。
2.继续养成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
3.指导好左右结构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的一类字进行认读。
二、书写提示
1.想要把字写漂亮,老师觉得要做到以下四点(出示):
(1)保持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
(2)写好基本笔画。
(3)注意观察字形。
(4)按笔顺写出每一笔的运笔。
2. 按照结构进行分类
(1)学生自己观察:根据字的结构,把本课的10个一类字进行分类。
(2)出示:
左右结构:称 秤 柱 杆 做 站 船
上下结构:岁 然
半包围结构:底
三、分类练习
1.上下结构:岁 然
(1)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在写这个字时注意什么,然后指名说,然后老师总结。
岁:“山”要写的扁一些,“夕”横撇的横写在横中线上,撇要拉长舒展。
然:四点的大小位置要注意,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点稍大一些。右上“犬”字,最后一点不能忘记。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习写2个。
2.半包围结构:底
(1)出示“底”
(2)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个字有几部分组成?部首是什么?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老师总结:“氐”字的一横收笔在横中线上,向右上略倾,落笔比第一横长。斜钩要舒展,与左边的撇平衡。
(4)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描红,练习写2个。
3.左右结构:称、秤、柱、杆、做、站、船
(1)出示:称、秤、柱、杆、做、站、船
(2)指导学生观察字形,把这7个字进行分类。
左窄右宽:称、秤、柱、杆
左右同宽:站、船
左中右同宽:做
(3)左窄右宽:称、秤、柱、杆
按偏旁分类:禾木旁的字:称 秤
木字旁的字:柱 杆
指导学生认清字形,然后老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练写。
(4)左右同宽:站、船
站:立字旁的提要写得短,右下的“口”要写的稍大一些。
船:舟字旁的提要写得短,注意右边不出头。右部的竖弯不带钩。
指导学生认清字形,然后老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练写。
(5)左中右同宽:做
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中间的口要写得小一点,反文旁的长撇穿插到“口”的下方,捺要写舒展。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练写。
四、写字展评
1.投影仪下观看学生的字,指名说,给予点评。
2.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上下结构:岁 然
半包围: 底
左右结构:称、秤、柱、杆、做、站、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