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高中文言文断句
——解题技巧
01. 题型解读
03. 总结
02. 解题技巧
目 录
PART 1
题型解读
主观断句题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答案: 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
客观断句题
1.对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史宁字永和,建康表氏人也。少以军功,拜别将。寻加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遂税得马一千五百匹供军。(节选自《周书》)
A.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
B.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
C.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
D.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
PART 2
解题技巧
4.特殊句式
1.名(代)词
3.虚词
2.对话、引文
5.对称结构
解题技巧——借助“5”标志,把握断句基本办法
1
2
3
1.名(代)词
主语前断,宾语后断。
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
如果做宾语,那么其后而就可断句。
双击输入替换内容
2:对话、引文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 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白”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句首发语词、时间词
句末语气词、疑问语气词
复句关联词语
复音虚词
3:虚词
3.虚词
句首虚词:夫、盖、惟、今夫、若夫、凡。
句中虚词:以、于、为、而、则。
句尾虚词:也、乎、哉、矣、已、耳、焉、与(欤)、邪、夫、兮。
句中或分句开头的虚词:于、为、则、而、以。
关联词(大多出现在一句话的开头):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至于、且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
句式整齐:句式整齐对称,
行文中上下句字数相同
或者结构相似的特点
特殊句式:判断句、
被动句、省略句等句
式特点,辅助断句
固定句式:识别固定句
式,根据固定句式断
句
4.句式
判断句式
"……者,.....也"
反问句式
"不亦.…...乎“
“何……之有”
“孰与....….乎"
固定句式
“如…何”
“况……乎“
"何……为"
被动句式
"为....….所…...“
"受......于....."
4.特殊句式
5.对称结构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
PART 3
总结
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内容大意先理解,熟读精思把句断。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