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上第六章 变化的地形复习学案(知识点+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第六章 变化的地形复习学案(知识点+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4-03-20 07:2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变化的地形
【概念与规律】
一、火山与地震
1、地形及其变化
(1)地形:即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
①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也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
②丘陵:相对高度较小(一般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③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④高原:高原特点是海拔高,内部相对高度小,范围比较大,周围常有明显陡坡。
⑤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
(2)地形的变化:地壳是运动和变化着的,因而地表形态也是不断变化的。所谓“沧海桑田”的成语,正是人们对自然界地形变化的生动描述和感叹。
(3)地形变化的原因:引起地形变化的原因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作用和来自地球外部作用力二个方面。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有: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海浪、冰川作用等,其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另外,生物和人的作用也会引起地形变化。
(4)地形变化的速度:地质作用有些非常激烈,地形会发生剧变,如火山喷发、地震、山崩、泥石流等。有的地形变化却非常缓慢,不易被人们觉察,但年长日久仍会显露出“沧海桑田”的明显变化。
2、火山
(1)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内部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口处或地壳脆弱的地方猛裂冲出地面造成。其现象常常是惊心动魄,十分壮观的。图4-1表示火山的构造。
(2)火山喷出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三类。气态物以水蒸汽为主,还有氢气、二氧化硫等。液态物是从火山口溢出的高温岩浆。 图4-1
固态物有火山弹、火山砂和火山灰等。
(3)火山的分类:一般将火山分为三类。
①活火山:是指目前正在喷发或经常喷发的火山。世界上现有500多座活火山。
②死火山:是指在人类历史以前爆发过的火山。
③休眠火山:是指在人类历史上曾经爆发过,以后长期处于平静,但仍可能爆发的火山。
(4)火山的利与弊:强烈的火山喷发会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和局部气候变化,有很大危害性。但另一方面,火山喷发也可能带来新的矿产和地热资源,为我们所利用。
3、地震
(1)地震:地震是指地壳的突然震动。地震是常见而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地球上每年约有500多万次地震发生,其中能被感觉到的地震约有5万多次。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约十多次。
(2)地震原因:产生地震主要原因是来自地壳内部力量,使地壳坚硬的岩石产生断裂和移动而引起。另外,某些人类活动如修大型水库、爆炸等也会引发局部地震。
(3)地震时现象和造成的灾害:大地震发生时,在震中(地震中心)附近,大地会发生上下颠簸和左右摇晃。也会造成山体滑坡和岩石崩落、地面褶皱、开裂、塌陷或隆起,还会引起海啸。
地震会使房屋倒塌、桥梁断裂,交通、水电中断,还会引起火灾,使人民生命和财产蒙受重大损失。如1976年我国唐山大地震使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顷刻化为废墟,有24万人丧生。
(4)地震程度的表述:①震级: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震级每增加1级,释放能量约增加33倍。1级最小。3级以上地震能被人感觉到。5级以上均属于破坏性地震,且随震级增大破坏性也增大。76年唐山大地震震级达7.8级。②烈度: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的影响和破坏程度,通常分为12级。一般地说,烈度大小与震级大小、该地与震中距离和震源深浅等有关。震级大、与震中距离近、震源浅则烈度就大。 烈度达3度时人能察觉,6度以上则会造成较大破坏,达到11、12度时,将使大批房屋倒塌、地面严重变形,造成巨大自然灾害。
(5)地震预报:地震发生前,大地、天气、水文、地磁及一些动物的行为常有异常变化,根据这些预兆,预报地震的发生,称为地震预报。正确的预报可大大减轻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失,但因地震成因复杂,目前还不能正确预报所有地震。
下面一些现象与地震有很大的关联,常作为地震发生的预兆。
①地下水变化:如发生井水冒泡、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地下水中氡气含量增加等异常。这是因为地震前,在地应力作用下,含水层会受到挤压或拉伸发生变形,地下水所处条件发生改变而引起地下水位异常变化。
②地温变化:地震前常有地温明显增高,天气有异常闷热的感觉。因为一般情况下,地下深处温度(地温)变化是很小的,但地震前,由于深处岩石结构复杂的变化会产生大量热能,引起地温的升高。
③地电变化:地下土壤岩石天然存在电场,称为地电,可用电表测量它的存在和数值。地震前,岩石发生变形,地电也有异常的变化。
④地磁变化: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地震发生前,该处地磁场也常有异常变化,可用仪器测量它的变化。
⑤地形微小变化:地震前,由于岩层受内力作用发生变形,使地形也发生微小变化,这需要借助仪器才能测量出。
⑥一些动物行为失常:不少动物的某些感觉器官有特别灵敏的功能,能感觉到地震发生之前自然环境的微小变化,出于生物的本能会表现出一系列异常的反应。所以地震前常有老鼠出洞、蚂蚁搬家、鸡犬不宁等异常情况出现。
(6)发生地震时应对措施:发生地震时,必须冷静迅速作出正确的应对措施,以使生命财产损失尽可能减小。其核心是保护生命安全,防止灾害扩大,减小财产损失。课文中的几条如:迅速关闭煤气、灭火断电,人员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处且远离高压线和陡坡,在室内则应躲在厨房卫生间等狭小空间或牢固物下面,以及不要误听谣传等都应记住。
(7)地震和火山的分布:世界上地震与火山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①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这与地壳的板块分布有关,这两个地震火山带均处于板块与板块之间。
我国处在这二个地震火山带交界处,是个多地震国家,普及地震有关知识对减小地震造成的损失具有很大意义。
二、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事例:①喜马拉雅山是当今世界上最高峻山脉,但在几千万年前,那里还是茫茫的海洋。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许多海洋生命的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大海。②台湾海峡过去曾经是陆地,后来变成了浅海。据考证,在台湾海峡的底部,至今还保留着古河道的痕迹。③大连市的星海广场是一处新的旅游景点,但原来该地是一个海湾,并没有广场陆地。由于移土填海,人工造田,才使原来的海湾变成了现在的陆地。
(2)海陆变迁的原因:海陆变迁是地形变化中的一类,促使海陆变迁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另一方面来自地球外部,如风和流水等的侵蚀作用,生物和人类的活动等。
2.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
(1)魏格纳在地图上的发现:人类对地形变化原因的探索从未间断过,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就是一个为科学献身的典型。他在观察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的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起来。其他大陆之间也有类似现象,又发现美洲和非洲的动物之间存在着一定亲缘关系,于是大胆地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2)大陆漂移假说:这是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来的,认为地球上的大陆原来是连在一块的,周围是海洋;后来大陆分裂成几块,向各个方向移动。目前的海陆分布格局是大陆在海洋上漂移分离造成的。
3、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学说的建立:20世纪60年代,在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和后来的“海底扩张说”基础上,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展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理论。
(2)板块学说主要内容:①地壳的岩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②软流圈的物质运动使板块移动,板块上面的大陆和海洋随着发生漂移,六大板块的运动目前还在缓慢地进行。③板块之间是地震火山容易发生的地方。
(3)板块学说的作用:板块学说能较好地解释高山、大洋的地形变化和火山、地震的发生以及地下矿藏形成的原因,还可以预测世界海陆分布变化的趋势。如因为板块运动,地壳岩石的碰撞会造成褶皱和断层,从而造成新的山脉和深沟。实际上,喜马拉雅山就是这样从海洋变成了高山,而且目前还在“长高”。板块学说也还有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三、地形的缓慢变化
1、来自地球外部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1)岩石的风化:“风化作用”就是岩石在“热胀冷缩”和冰、水以及生物的共同长期作用下,使巨大的岩石崩裂破碎。
(2)流水的作用:流水作用是导致岩石风化和地形变化的重要力量。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的侵蚀使岩石碎屑和土壤颗粒随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使地形趋于平坦,流水的冲积常使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含有二氧化碳等酸性水能溶解石灰岩,从而形成溶洞。
海浪对岩石的拍打和冲击会侵蚀海岸,能造成怪石嶙峋的礁石。
(3)风的作用:大风能使大砾石滚动和撞击,也能使沙丘搬家,风的作用也改变着地形。
(4)冰川作用:巨大冰川的移动,使岩石和土壤随之“搬家”,改变了原来的地形。
(5)生物作用:苔藓、地衣等生物能腐蚀石块。珊瑚虫能形成岛礁,许多生物的长期作用也能改变地形。
(6)人的作用:人类活动如筑坝拦河,移山填海,开挖运河,围海造田等会使局部地形发生明显变化。
人们在改造自然地形时必须科学合理,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自然。
2、等高线地形图
(1)绝对高度:我们把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又称“海拔”。
(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3)等高线:地图中的“等高线”就是经过实地测量各点的高度,然后用平滑曲线把高度相同的点连结起来而成的。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高度均相等。
(4)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描有等高线的地图,它可以反映出各地的地形高低情况。等高线地形图一般以绝对高度来描绘。
(5)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①每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均相等;
②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级之间高度差相等;
③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会交叉;
④等高线密集处地形陡峭,等高线疏稀处地形平缓。
【启迪与拓展】
例1 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太行山的崖壁中看到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带状岩层,这能说明( )
A、螺蚌等生物原来是生活在山崖上的
B、地形也是在变化的,海陆也会发生变迁
C、地形是稳定不变的
D、地形发生改变都是很剧烈的
分析:
沈括当时认为:“此乃昔之海滨,今距海已近千里”,并推断整个华北平原“皆浊泥所湮耳”,即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平原。事实上,螺蚌等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鹅卵石也是在水中的,现今这带螺蚌壳的山崖原来应是在水下,由于漫长岁月中,地形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而成了现在情形。所以答案应选B。
例2 公元前780年,我国陕西地区发生了一次大的自然灾害,古籍《诗经》上有这样的记录:“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是发生了(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泥石流 D、洪涝
分析:
上述文字的意思是:“大地在震动,有闪闪的地光和隆隆的地声,煞那间,山崩地裂。河水在上下翻滚,原来的高山倾刻间变成了深谷,而过去的深沟如今却变成了隆起的丘陵。”这是典型的地震情况描述。这一记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地震的文字记录。所以答案为A。
例3 关于火山,下面哪句话是不正确的( )
A、火山喷发是由于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缝中喷出
B、火山喷出物既有高温岩浆,也有水蒸汽等气体和火山灰等固体物
C、火山喷发后,由于喷涌的岩浆冷凝后常会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或火山岛
D、火山喷发会造成很大灾害,没有任何好处
分析:
事物有二面性,火山喷发会造成灾害,使我们遭受很大损失。但火山喷发也会带来新的矿藏或地热资源(如温泉等),因而也有有利的一面。该题中的A、B、C均是正确的,所以答案应选D。
例4 关于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下面各选项均正确的是( )
①迅速切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
②关紧门窗,躲到宽大的房间里。
③迅速跑到空旷处,并远离高压线。
④若来不及跑出屋外,则躲到厨房、卫生间等狭小空间。
⑤有人传说要发生地震,马上广为传播。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分析:
地震时,地面变形会使房屋的门窗打不开,妨害人员迅速出逃,而房屋倒塌时在宽阔房间受伤害程度一般比较大,所以②是错的。另外,地震预报事关重大,应由当地政府部门发布。要防止危言耸听的误传及不良分子的造谣。所以⑤也不对。则答案应选C。
例5 板块构造学说与大陆漂移说有什么不同?板块学说将地壳分成那六大板块?为什么火山地震集中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分析:
①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大陆原是连在一起的,周围是海洋;后来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在海洋上漂移分离才造成现在的海陆格局。而板块学说认为地壳的岩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大陆和海底的板块都在软流圈上“漂移”。
②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太平洋板块为大洋板块外,其余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③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例6 “温泉”是疗养和旅游景点之地。温泉的水温有的可达80℃以上,能煮熟鸡蛋。你知道温泉是怎样形成的吗?能说出一些你知道的温泉吗?
分析:
温泉的分布也集中在地震火山带,这与板块运动有关,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或其他地壳活动活跃的地方,地壳的岩石产生了一系列的断裂,灼热的岩浆上升进入了岩石的缝隙中,使地下水受热,形成了温泉。根据地下水受热程度不同,温泉水温也不同,有的温泉水温可以达95℃以上,泉水翻滚不息。有的温泉水能冲出地面几米高。许多温泉含有的矿物质对皮肤病、关节炎和某些疾病有特殊疗效,可以为人们所利用。有的温泉含有有毒物质,如硫酸泉、毒气泉,会使人畜患病甚至死亡,这是我们应注意的。我国的温泉很多,如云南腾冲、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吉林长白山温泉、河北承德热河温泉、西安的“华清池”、浙江宁海也有温泉,而我国西藏、台湾更有许多著名温泉。
例7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俗语是赞美这两座城市像天堂般的美丽。而西湖则是这天堂中的明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湖的美景不知醉倒了多少中外游客。你知道西湖是怎样形成的吗?
分析:
在7000多年前,这里本是大海的一个又浅又小的海湾,两侧小山成为伸向海洋的半岛。由于钱塘江和长江夹带的大量泥沙入海,涨潮时泥沙在两个半岛之间堆积起来,把大海隔开,这才形成了一个湖。这就是西湖的来历。地质学中把这样形成的湖叫做“泻湖”。是流水的作用使地形发生变化的一个典型例子。
西湖很浅,水深仅2米多,很容易被泥沙淤塞填没,因而需要经常进行疏浚和治理。历代杭州人民就不断对西湖进行疏浚、治理和保护,才有今天的美丽。值得一提的是唐宋时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和苏东坡都在杭州担任过行政长官,他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大力治理西湖,并很有成绩。这些事迹为后人所称道,留下了许多传说和故事。
例8 现在的南极洲地层中有很多煤,而煤是在温暖气候下,大片森林埋入地下受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的。那么冰天雪地的南极洲过去怎么会有森林呢?
分析:根据板块学说理论,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慢慢地移动着。现在大陆的位置都有可能经过“漂移”,南极洲过去可能处在温暖气候的位置上,因此曾经有茂密的森林,并形成了煤,由于板块的运动,才“漂”到现在冰天雪地的高纬度位置。
例9 甲地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2000米,比乙地低1200米,下面正确的是( )
A、甲的海拔为800米 B、乙的海拔为1200米
C、乙、甲两地相对高度为800米 D、乙的海拔为3200米
分析:海拔(即绝对高度)是指该地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则是某一地点与另一地点间垂直距离,等于两地绝对高度的差值。所以题中甲的海拔为2000米,乙与甲的相对高度为1200米,乙的海拔应为3200米。所以答案为D。
例10 如图4-2所示,甲、乙两队登山,甲从营地B出发,乙从营地C出发均向山顶A攀登。问:
(1)两队行走路程哪个长?
(2)攀登的山坡哪队陡?
(3)攀登的高度相同吗?
分析:(1)从等高线地形图中可知,BA距离大于CA,所以甲队走过路程较长。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的地方地形越陡,所以乙队攀登山坡比较陡。 图4-2
(3)甲队是从350米处到500米高处,相对高度为150米。乙队却是从300米处攀向500米高处,相对高度为200米,所以乙队攀登高度大。
【思考与练习】
1、在人和生物生活的地球上,分布着高低起伏,多种多样的_________,有:高原、山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形也是会发生_________的,这改变有的剧烈,有的却很__________________。
2、火山喷出物中,气态物质主要是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液态物质是_________;固态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火山有_________火山、_________火山和_________火山三种类型。
4、地震是一种对人类威胁很大的自然灾害,地球上每年发生能被人感觉到的地震约_________次,造成严重破坏的平均每年约有_________次。绝大多数的地震是由于_________的力量使坚硬的地壳产生_____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
5、一旦地震发生,人们应立即作出正确的反应,以减小伤亡和损失。在家中应立即_________煤气,_________火炉,_________电源。迅速跑到_________,并应 高压线和陡坡。若来不及跑出家时则应躲在_________空间或牢固物下面。
6、尽管火山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人们发现火山灰中有丰富的 ,火山岩又是优质的_________材料。在火山中还常有_________,而且有丰富的_________形成温泉,成为旅游胜地。
7、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_带和_________带。这与板块分布有关。
8、下列不属于地形概念的是( )
A、山地、高原 B、城市、农村
C、平原、盆地 D、丘陵、平原
9、关于地形变化,下面正确的是( )
A、地形一般都是稳定不变的
B、地形如果发生变化,都是剧烈的
C、地形变化与人类无关
D、地形是不断变化的,有的剧烈,有的缓慢
10、“灼热的岩浆从裂口喷向天空,高达上千米,形成一片火海,空气中充满灰烟和水汽……”这是发生了哪种地质现象?(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泥石流 D、滑坡
11、下面不属于地震发生时情况的是( )
A、遍地干旱、作物枯萎
B、大地上下颠簸,左右摇晃,房间中吊灯激烈摆动
C、大地褶皱开裂,地面隆起或陷落
D、山体发生滑坡,河水翻滚
12、地震前常有一些异常现象发生,据此可作为预报地震参考。下列几项中与地震预兆无关的是( )
A、地下水位突然升高,井水冒泡,地温明显增高
B、老鼠出洞、蚂蚁搬家,鸡犬不宁
C、家庭电路电压降低,电灯变暗,电风转速减慢
D、仪器测量到地形有微小变化
13、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火山,大部分是( )
A、活火山 B、休眠火山
C、死火山 D、间歇火山
14、破坏性地震的震级约为( )
A、3级以上 B、4级左右
B、5级以下 D、5级以上
15、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
A、靠近海洋的地方 B、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
C、沙漠或荒野中 D、地壳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带
16、地形发生“沧海桑田”变化是地球_________力量和_________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17、地球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塑造了山岭和低地,使地球表面变得_________,来自地球外部的力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把高山削低,将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处于__________________。
18、德国科学家_________通过对世界地图观察,并经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了 假说。认为2-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_________块大陆,以后逐渐_________,“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19、海底地形成是多种多样的,海底既有_________,也有_________,还有深深的_________。
20、海底山岭两侧的大洋地壳正在缓慢地向大陆方向移动。移动的大洋地壳碰到大陆地壳时会发生_________,并且俯冲_________大陆地壳底下,这样在海洋会形成深深的________和一系列的________,而在大陆上则会形成_________和_________。
21、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六十年代,建立了_________学说理论。
22、板块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成_________板块。板块_________在 上慢慢地移动着。大陆和海底板块都在软流圈上_________。
23、板块学说中的六大板块是:非洲板块、_________板块、_________板块、印度洋板块,_________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4、关于板块学说,下列正确的是( )
A、地壳岩石由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七大板块构成。
B、板块内部已稳定,不会再分成小块。
C、板块过去是运动的,现在已基本停止了运动。
D、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
25、观察课本中板块运动情况图,推测几千万年后,将消失的海洋是( )
A、红海 B、大西洋 C、地中海 D、印度洋
26、看课文世界板块分布图,把下列板块活动与形成的相关地形用直线连结起来。
A、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1)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形成
B、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2)日本、中国台湾多火山地震
C、非洲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3)欧、亚、非三洲之间的地中海在缩小
27、将下列地形类型与其形态描写用直线连接起来。
A、山地 (1)海拔较低,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B、平原 (2)海拔较高,坡度较陡,峰峦高耸
C、丘陵 (3)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
D、高原 (4)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较缓
E、盆地 (5)四周高、中间低、周围有山岭环绕
28、由于热胀冷缩,渗入岩缝的水结冰膨胀,及植物根系等共同作用,岩石会发生_________这种现象叫_________。
29、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都有_________的作用。岩石的碎屑和土壤的颗粒会随着流水从_________处,然后慢慢地沉积下来,使高低起伏的地形逐渐趋于_________。
30、含有二氧化碳等物质的酸性水能侵蚀石灰岩,会形成_________,还可看到石笋、石柱。
31、风对地形改变也起到作用,大风能使粗大的砾石_________、_________,使巨大的岩石变成上大下小的_________状。在沙漠中,大风常使_________搬家。
32、来自地壳外部,能引起地形改变的作用是( )
A、流水、风、海浪、冰川 B、火山、地震
C、板块构造运动 D、大陆漂移
33、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工作用造成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浙江千岛湖
C、杭州西湖 D、四川盆地
34、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的证据是人们发现现在台湾海峡底部保留着( )
A、古动物化石 B、古植物化石
C、古河道的痕迹 D、有石油和天然气
35、长江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外力作用,江河夹带泥沙,长期堆积而成
B、地球内力作用,板块运动而成
C、火山喷出物形成
D、人类活动造成
36、我国下列地区中,风力作用侵蚀最强的是( )
A、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江南地区
37、下列现象中由风化作用直接形成的是( )
A、风蚀蘑菇 B、沙尘暴
C、岩石崩裂 D、沙丘
38、为了描述地形中的高低情况,在地图中,把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就是 线。用这种线表示地面高纸起伏的地图叫_________图。
39、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的地方表示该地_________,等高线疏稀的地方表示地形__________________。
40、绝对高度是指某一地点高出__________________,也称_________。相对高度是指某一地点与________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也称“高差”。
41、甲地海拔为300米,与甲地相对高度为1200米和500米的乙地和丙地的海拔分别是_________米和_________米,乙地与丙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米。
42、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吐鲁翻盆地的海拔为-155米,则两地相对高度为( )
A、8693米 B、8848米
C、8903米 D、9003米
43、看图4-3
A的海拔是_________米 图4-3
B的海拔是_________米
A、B相对高度是_________米
44、看图4-4,完成下列要求:
(1)按图上各点高程绘 制成等高线图;
(2)图中等高距为_________米;
(3)A、B、C三处坡度较陡是_________。
45、对埃及的“狮身人面像”造成破坏的主要外力是( ) 图4-4
A、流水 B、风 C、海浪 D、冰川
46、三角洲主要分布在( )
A、河流的上游 B、河流的河口
C、河流的弯曲处 D、河流的任何部位
47、阅读课本中有关世界地震、火山和板块分布图,完成下题。世界上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的地带有:美洲板块与_________板块交界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及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______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48、珠穆朗玛峰从古海洋变成世界最高峰;这主要由于受到( )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堆积作用 D、搬运作用
49、地球的内部有三个圈层,中心部分是_________,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温度高达_________。中间部分是_________,最外是薄薄的__________________。各处地壳厚变不同。大陆地壳较_________,而岩石密度较_________;海洋地壳较_________,而岩石密度较_________。
50、图4-5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有红黄两队准备登山。红队从营地B出发,
黄队从营地C出发,均向未名山A攀
登。
(1)走过路程较长的队是______;
(2)攀登山坡较陡的是_______队;
(3)红队攀登高度为_________米,黄队为_________米;
(4)两队选择的路线各有什么特点?二条路线各适合那此人群? 图4-5
【探索与实验】
示例1 动手做:等高线地形示意模型
(1)目的
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②理解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的立体形象。
(2)材料和工具
①等高线地形图,(也可自绘);
②橡皮泥适量(或泥土、面粉团);
③纸、笔、小刀、剪刀、三角尺等工具。
(3)活动过程
①观察等高线地形图,要求识别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②同学讨论:从地形图中识别出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和平原;
③取地形图局部(或自绘一幅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用橡皮泥或泥土等制作立体地形模型。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做得好。
(4)提示
①等高线密处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处坡变缓;
②每二条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度差相同;
③每条封闭等高线围成图形即是立体地形在这一高度的水平剖面轮廓,利用这一知识可以按等高线地形平面图制作出立体模型。
课外实践1 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1)原由:我们常见的地形图有一种具有各种颜色,叫做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这种地图是怎样表述有关地形的信息呢?
(2)用具:分层设色地形图几幅(如中国地形图、浙江省地形图或某地区地形图)
(3)探索问题:
①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是以什么来表达地形高低不同的?
②绿色、兰色、黄色、褐色和白色各表示那类地形?
③分层设色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有何关系?
④在中国地形图中,西南部与东南地区颜色有什么不同?能说出中国地形大致情况吗?
(4)提示:
①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是按照越高越亮或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
②一般地,绿色表示平原,兰色表示海洋(颜色越暗,深度越大),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课外实践2 调查和考察:地形变化的实例。
(1)目的
①了解地形变化的实际事例;
②学习获得信息的方法和资料的收集整理。
(2)课题内容
调查和收集你所在的地区、诚市或省内地形变化的典型事例。并整理出所收集的资料。
(3)要求
①地形变化的事例要求有8个以上;
②获得信息方法要求有三种以上(如书籍、报刊、电视、网络和实地考察)最好有一项是你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得到的;
③整理出你收集的有关地形变化信息资料,可设计成表格、图示、或其它你认为合适的方式。
【科学撷萃】
地貌与地貌学
地球表面是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大部分是海洋,小部分是陆地。在一些更为详尽的研究和书籍中,把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称作地貌。陆地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海底地貌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大类。大洋底又有海沟、洋盆和海岭等。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是人类长期与自然界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一门学科。
张衡和候风地动仪
张衡(78—139)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公元132年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可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这台仪器制成后放置在洛阳的灵台,供观测用。
公元138年2月28日,安置在洛阳的地动仪偏西方位的龙嘴内铜九落入下面的铜蟾蜍口中,发出声响报警。后被来人报告所证实,在甘肃兰州和陇西发生了破坏性地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测震仪器记录到的破坏性地震。
长白山的火口湖
长白山主峰高达2744M,是我国东北第一高峰。山顶的天池是一个面积约10KM2的火山湖泊,水深达二三百米。二、三百万年前长白山多次出现火山喷发,16世纪开始到1702年又喷发了三次。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天地之水从山峰间豁口流出形成著名的天池瀑布,并成为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等源头。长白山上温泉也分布很多。
板块学说的证实
证实板块运动的难点在于各大陆之间精密的大地测量,现在是利用激光,通过卫星反射和现代计算机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如通过测量已确定夏威夷与日本之间正以11.1厘米/年速度靠拢,上海与澳大利亚之间以6厘米速度靠拢,而北美与欧洲之间则以1.1—1.4厘米/年速度相分离。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
中国地壳运动观察网络,是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观测技术为主,辅以已有的空间技术,结合精密重力和精密水准测量构成的大范围、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它为研究地震活动的时空迁移规律,未来地震强度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定量依据,大大提高了我国监测地震的能力和水平,为预报地震等地质灾害起到重要作用。
“地光”与地震
地震发生前常会出现许多反常现象。“地光”就是其中之一。
“瞬间,地面天空出现奇异的闪光,把大地照得通明。”1970年某月,云南通海地区天空中突然出现一片红光,并且很快由红变蓝,在蓝光闪过之后,大地巨震——大地震发生了!
在地震中,还出现约4米高的火炬状“地光”,一直延续10多分钟之久。
1975年营口大地震前,人们也看到过顶部呈园弧形的地光,还有一串串红色的火球。
那么“地光”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一种解释是:地震,特别是强烈地震发生时,由于岩石运动,地层断裂产生的剧烈磨擦等,会产生电荷,同时,岩层的磨擦和断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便地层中水分急剧蒸发,并被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当气体被放电点燃时,就发生爆炸发光。这就是地震前从“地缝”中跳出来的“地光”。
古城堡的奥秘
蒙巴萨布市是非洲肯尼亚的一个沿海港口城市,在该城东部海边有一座建于17世纪的古城堡,城堡建在离海面5米高的小坡上。这座城堡的闻名是它神秘的城墙。
与一般古城堡不同的是,这座城堡的墙上嵌满了大大小小的贝壳,五颜六色,十分美丽,使人觉得来到童话世界的梦景中。这座城堡因而成为吸引游人的游览胜地。
城墙上的贝壳是当年的建筑师装饰上去的吗?不是。是小动物们自己从海水中爬上去留在那里吗?也不是!那么贝壳究竟怎样留在城墙上的呢?
经过许多科学家的研究,终于揭开了这古城堡的秘密。原来,这座城市所在地的地壳很不稳定,经常会发生沉降和上升的变化。它在短短300多年内,先是地面下沉,使建在岸上的城堡没入海水之中,于是牡蛎和一些贝类就把城墙当作家,在此生活和繁殖,其贝壳就嵌入墙中。后来,地壳又开始上升,城堡又重新露出了海面,造成今天这奇特的景观。
大堡礁是谁建造的?
在澳大利亚东海岸外,有一个从东北角向南绵延2000千米,宽62千米的浅滩带叫“大堡礁”,它是世界著名的天然海洋公园。198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级遗产。
大堡礁岛上有稠密的棕榈树,树冠高耸,随风摇摆,婀娜多姿,有洁白的沙滩、翻滚的海浪……一切是那么美丽。
大堡礁由2900多个独立的礁和500多个珊瑚岛组成,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千米,比英国国土面积还大。
然而这美丽的大堡礁却不是“天生”的,更不是人工造就的。那么它究竟怎样“建”造成的呢?告诉你这大堡礁的“建造者”原来是海洋中的小生物——珊瑚虫。它们“建造”这堡礁的时间化了几千万年!
这里海洋的水温约在20℃以上,海水也较浅,这些条件非常适合珊瑚虫的生存和繁殖。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在漫长岁月中积累起来,就成了礁石,造成了今天这世界奇观。
大堡礁的故事告诉我们,小小的生物,在漫长岁月中也能使地形发生改变。
“魔鬼城”在那里?
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情景:“大漠中,前面是耸立的峭壁,奇形怪状的土岗和山丘,上面布满了古怪的洞穴,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座阴森可怕的城堡。”一定以为这是某部恐怖电影中的“魔鬼城”场景。
但这不是电影,在新疆有个叫乌尔禾地方,就确实的这样和场景存在,该地也因而被人们称为“魔鬼城”。
原来,这“魔鬼城”是狂风刮起的沙粒吹打在岩石上,经长期磨蚀形成的自然奇观。图4-6是风蚀造成的一些奇特景观。
图4-6
第六章 变化的地形
1、地形 平原 丘 陵 盆地 变化 缓慢
2、水蒸汽 氢气 二氧化硫 高温岩浆 火山弹 火山砂 火山灰
3、死 活 休眠
4、5万多 十多 地球内部 断裂 移动
5、关闭 熄灭 切断 室外空旷处 远离 狭小
6、矿物质肥料 建筑材料 矿产 地热资源
7、环太平洋地震火山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火山
8、B
9、D
10、B
11、A
12、C
13、C
14、D
15、D
16、内部 外部
17、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峻峭 流水 风 海浪 冰川 平坦
18、魏格纳 大陆漂移 一 分裂
19、平原 山岭 海沟
20、挤压 插入 海沟 岛屿 高原 山脉
21、板块
22、六大 漂浮 软流圈 漂移
23、亚欧 太平洋 美洲
24、D
25、C
26、A—② B—① C—③
27、A—② B—① C—④ D—③ E—⑤
28、崩裂破碎 岩石风化
29、侵蚀 高处流向低 平坦
30、溶洞
31、滚动 撞击 蘑菇 沙丘
32、A
33、B
34、C
35、A
36、B
37、C
38、等高 等高线 地形
39、陡峭 平缓
40、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海拔 另一地点
41、1500 800 700
42、D
43、1500 500 1000
44、(1)略 (2)100米 (3)A
45、B
46、B
47、太平洋 太平洋 亚欧
48、B
49、地核 5000℃~6000℃ 地幔 地壳 厚 小 薄 大
50、(1)红队 (2)黄队 (3)200 250 (4)黄队路线短,但地形陡峭难度较大,适宜体力较好者。 红队路线长,但地形平缓,攀登难度较小,适宜体力较弱者。
第六章 变化的地形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事例中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太阳光能照到地球上 B.月食时月面边缘是圆弧形
C.船在海上航行1个月没有看到彼岸 D.看到远方开来的火车渐渐变大
2.下面对地球形状的四种描述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扁球体 B.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扁球体
C.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稍长的扁球体 D.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得多的扁球体
3.在毛泽东的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八万里”指的是( )
A.地球的半径 B.地球的直径
C.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周长 D.地球赤道的周长
4.关于火山喷发,下面不正确的是( )
A.是由于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缝中喷出
B.喷出物全是高温岩浆
C.喷出的岩浆冷凝后,常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或火山岛
D.火山喷发也有对人类有利的方面
5.地中海上有一座火山,每隔两三分钟喷发一次,夜间在150千米外都能看到它喷发的红光,被誉为“地中海的灯塔”,此火山属于( )
A.活火山 B.休眠火山 C.死火山 D.都不是
6.下面与地震预兆无关的是( )
A.遍地干旱,作物枯萎,用水紧张
B.鸡鸣狗叫、蚂蚁搬家、老鼠出洞等,一些动物行为反常
C.仪器测得该地的地球磁场、电场异常,地形发生变化
D.地下水位突然升高,井水冒泡,地温明显升高
7.下列各项中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无关的是( )
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非常吻合,几乎可以拼合起来
B.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古生物化石许多是同类,岩层也是连续的
C.大洋分隔的两岸都有繁华的城市
D.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生物都有亲缘关系
8.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现象
②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是会造成破坏的
③ 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 地震发生时躲到小房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 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9.世界的火山和地震带分布是( )
A.环太平洋——喜马拉雅——地中海带 B.环太平洋——印度洋带
C.环太平洋——喜马拉雅——大西洋带 D.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带
10.公元前780年,我国陕西地区发生了一次大的自然灾害,古籍《诗经》上有这样的记录:“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是发生了(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泥石流 D.洪水
11.地壳变动的能量来源于( )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太阳和地球引力 C.重力能 D.宇宙中神秘的能量
12.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
A.台湾海峡 B.舟山群岛 C.长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
13.下列有关等高线与所反映的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高线越密,坡度越缓
B.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区为山脊
C.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等高线上的数值向中间增加的地形是山顶
D.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区为山谷
14.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m,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m,两者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
A.9148.13m B.9003.13m C.8693.13m D.8548.13m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陆地表面由六大板块构成 B.地球上的陆地都在海洋上漂移
C.地球表面有近一半是陆地 D.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
16.我们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南北美洲的西部有一系列靠近海岸的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南北长达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实际上也是由于板块运动而形成的,这两大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17.我们可以在余姚龙泉山的崖壁中,看到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带状岩层,这能说明( )
A.螺蚌等生物原来是生活在山崖上的 B.地形是在变化的,海陆也会发生变迁
C.地形是稳定不变的 D.地形发生改变都是很剧烈的
18.我国台湾省多地震的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属于火山岛 C.位于两大板块交接处 D.人口密集
19.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
A.宁波东钱湖的形成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风蚀蘑菇的形成 D.上海崇明岛不断地“长大”
20.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① 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 ② 华山北坡大断崖
③ 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 ④ 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A.①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地形能够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这是来自地球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而 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22.火山喷发物质主要有 、 和 。
23.地震发生时,在震中附近,先感觉大地在 颠簸,然后 摇晃,破坏性地震在 级以上。
24.岩石圈由 和 的上部共同组成,板块“漂浮”在 上。
25.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不同的是:板块学说认为, 和 的板块都在
上“漂移”。
26.地球是个赤道 、两极 的球体。小明的奶奶没读过书,让你向她说明地球是球体,请说出两种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方法。假设:①

三、分析探究题(27每空3分,28、29每空2分,30、31每空4分,共40分)
27.日本素有“火山国”之称,其境内有火山270多座,活火山80座左右,约占世界活火山的10%,如富士山便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而且日本也是地震多发国家;同时,阿尔及利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也是地震、火山频发地带。根据以上材料试分析:
(1) 日本、阿尔及利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 假如你正在家中写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震,你将采取怎样的防震措施:

28.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板块的名称:
A B
D E
(2) 从图中可看出红海位于 板块与 板
块的张裂地带,若干年后,红海的面积将 。
(填“变大”或“变小”)
(3) 相互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山脉的两大板块是 (填字母)。
29.2008年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截至2009年4月25日10时,遇难69225人,受伤374640人,失踪17939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
(1) 汶川地震的震级是 。
(2) 对于文中提到的“北京时间”,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填选项号)
A.北京时间是北京的地方时 B.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
C.北京时间是四川所使用的时间 D.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处的地方时
(3) 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 (填选项号)
A.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小房间的墙角里。
C.如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在桌子底下。
D.地震发生时,跑到窗边大声呼救。
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地质力学所等单位专家根据调查监测和评价研究结果,对灾情进行“会诊”初步形成三个结论。其中一个原因是: 板块向
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30.读图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
通过上面提供的材料(图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
31.科学考察表明,在南极洲的地层中有很多煤,同学们知道,煤是森林埋入地下形成的,森林的存在需要温暖的气候条件。分析一下,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为什么会有煤呢

参考答案:
1-5:BBDBA 6-10:ACCAB 11-15:ACCBD 16-20:D BCBD
21.内部,外部,内部,外部 22.岩浆,火山灰,水汽烟雾
23.上下,左右,5级 24.地壳,地幔,软流圈
25.大洋,大陆,软流圈 26.略鼓,稍扁,略
27.这些地方都位于太平洋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略
28.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非洲,印度,变大,B与C
29.8.0级,A,D,印度洋,亚欧 30.地震火山带大都处于板块交界处
31.南极原来处在温暖的地区,长有茂密的树林,随着板块的漂移到了现在所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