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1. 社戏
第一课时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分析重点句段,进而掌握记叙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学习目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
初识作者
你感受到了哪些乐事、哪些美景、哪些难忘的人?
明确:
乐事:掘蚯蚓、钓虾、放牛、船头看戏、归途偷豆
美景:月夜行船、月下归航;
难忘的人:双喜、桂生、阿发、六一公公、“我”。
二 说感受
(一)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 )—( )—( )—夏夜行船—
( )—( )—( )—( )
随母归省 钓虾放牛 戏前波折
船头看戏 月下归航 偷豆吃豆 六一送豆
三 理思路
答题方法指导:
1.从题目入手,将全文分为三部分: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
2.分析示例:夏夜+行船,格式:时间+事件
(二)明概念,知作用
记叙:介绍人物、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刻画。
抒情: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
议论: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说明: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
表达方式
记叙的作用:
(1)介绍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2)为后文作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密, 内容充实。
(3)设下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在叙述中,体现人物的形象、性格。
总结
总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掌握环境、人物描写的作用。
描写概念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入微的描摹,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按描写对象分 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按描写方法分 正面描写:直接对描写对象所作的刻画和描绘。 侧面描写:间接的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知识链接
(1)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并不是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出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2)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
从表达方式角度赏析句子
明确:
(1)这段运用景物描写,写了月光的皎洁,渲染出明亮的氛围,为能清楚回望戏台做铺垫,也更能衬托出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表现出“我”带依依不舍离开赵庄。
(2)这句话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夜的黑,暗示了时间已经到了深夜,引出了下文偷豆的情节,推动情节的发展。
作用:①交代社会背景;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心情; ④推动情节发展。
环境描写
答题格式:
(1)这句话运用 描写,交代了 (时间\地点\背景)。
(2)这句话运用 描写,渲染 (悲凉、萧条、欢乐等)的气氛。
(3)这句话运用 描写,暗示了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乡下朋友 他的名字:
他的故事:
他的言语:
他的动作:
他的心理
假设“我”回到城市要向他的同学介绍乡下的朋友,你帮他完成下面小卡片。
人物描写
答题格式:
(1)这句话运用 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 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
(2)这句话运用 描写,衬托/突出 的特点,表达作者的 感情。
赏析的句子:
(1)“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的多呢。”一声答应,……
(2)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2.领悟语言特点,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之情。
①从类型判断;
②抓关键词语,概括内容;
③结合上下文,从作者意图入手。
方
法
归
纳
品味语言
1.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似乎”“料想”两个词表示不确定,表达出“我”既感到新鲜、陌生,又急于辨认社戏所在地的内心体验。
“忽而”表明孩子的心情易于突变,“轻松”“舒展”与前面看戏不成而沮丧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我”欢喜、轻快的心情。“似乎”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表明“我”的心情无限之好。
本文叙述“我”少年时一段看水乡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概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