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灯笼》-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必备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灯笼》-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必备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5 20:07:2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6张PPT)
4* 灯笼
第一课时
1.感知内容,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
2.认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
学习目标
读准字音
争讼
怅惘
锵然
燎原
sònɡ
chànɡ wǎnɡ
qiāng
liáo
走近作者
吴伯箫:出生并成长于山东的一个乡村,1930年代在山东当老师,创作了许多散文,《灯笼》就是其中之一,1930年代末赴延安参加革命。是一个有才华而又进步的作家。
多 (或“自由”) 集中
概括事件 示例: 1.话说灯笼 2.祖父夜行 话题 示例:灯笼
情感 示例:亲情
任务单一:
概括事件:
(1)话说灯笼;(2)祖父夜行;
(3)母亲递灯;(4)乡俗还愿;
(5)元宵张灯;(6)族姊远嫁;
(7)朱红描字;(8)献帝伴灯;
(9)列举名将做马前卒
情感:亲情、乡情、家国情
从文中第 段的 (字/词/句),我读出作者 (情感)。
任务单二:
例:
从文中第3段的“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一句,我读出作者对祖父的思念之情。
从文中第7段的“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一句,我读出作者对家乡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从文中第11段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一句,我读出作者敢于担当,投身革命的家国情怀。
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国民党却采取“不抵抗”政策,反而围剿中央苏区。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中国全面抗日。吴伯箫作为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十分愤懑,怒火中烧,他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
任务单三:
民俗文化、 传统文化 多(或“自由”) 集中
内容分类 段落 语句 蕴含的意义
1.村民日常生活
2.
3.
4.
事件多 话题、情感
形散(自由) 神聚(集中)
民俗多 蕴含意义
以小见大
总结
灯笼
4* 灯笼
第二课时
1.分析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2.品味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训练语感,积累词语。
学习目标
1.记叙
(1)介绍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2)为后文作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3)设下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景物描写
(1)交代(事件、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地点;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悲凉、萧条、欢乐等)的气氛;
(3)渲染……的氛围,暗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方法回顾
3.人物描写
(1)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
(2)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
4.记叙文中的议论
(1)承上启下;(2)统领全文;(3)引起读者思考;
(4)点明人物或者事件的意义;(5)突出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6)升华主题。
5.抒情
这句话运用了……直接强烈或间接含蓄地抒发了……情感。
方法回顾
任务单一:
表达方式 段落 句子 效果(作用)
议论 2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既总结段落内容,又表明脑中相关记忆之丰满,表达一种怀念的情感。
议论抒情结合 11 “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卒章显志,强烈地抒发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表现对国家社会的担当精神。
格式:我们找到第 段的这个句子“ ”,它是 (表达方式),效果(作用)是 。
任务单二:
我喜欢第 段的这个句子“ ”,因为它读起来 (感觉),其中“ ”这个(些)词 。
示例:我喜欢第1段的这个句子“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因为它读起来有韵味,其中“岁梢寒夜”这个词言简意丰,既点明了时令和天气,又文雅有情味。
总结
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议论、抒情、
自由笔法 记叙、描写
精心锤炼的语言特色:简洁、书面语、
清新典雅、含蓄蕴藉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