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一单元复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大单元教学——整体感悟
第一章
大单元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
认识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的伟大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单元学习目标
中外大事——时空观念
单元概述——整体感悟
中国 世界
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经济:由地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土地改革,为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外交:由屈辱外交走向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石 (1)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2)西欧、日本等经济逐渐恢复并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国进行封锁和威胁。
中外联系——时空观念
重难点突破——以点带面
第二章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概况: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内容:
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 的作用
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④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 》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⑤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
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②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临时宪法
毛泽东
义勇军进行曲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二、开国大典
时间: 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
经过:
①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②举行盛大阅兵和群众游行。
国内意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
②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③中国真正成为 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 。
国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 和 的力量。
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
场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
海军接受检阅
开国大典
1949
和平民主
社会主义
新纪元
独立自主
站起来了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时间: 年10月—1953年7月。
原因:①朝鲜爆发内战,美国政府做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朝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②美国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其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目的:抗美援朝, 。
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三、抗美援朝
二战后朝鲜半岛分裂形势图
中国人民举行声讨美国侵略罪行,
支援抗美援朝的示威游行
1950
保家卫国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经过
开始:1950年10月,以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战役: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著名战役: 。
英雄人物
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被誉为“ ”。
结果: 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三、抗美援朝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示意图
邱少云
黄继光
彭德怀
上甘岭战役
最可爱的人
1953
家国情怀
原因:战争的正义性;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意义:①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②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③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抗美援朝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三、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的场景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时间: 年开始,1952年底基本完成。
地区:新解放区。(老解放区1947年开始)
背景
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四、土地改革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农民分到了劳动工具
1950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概况
①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规定废除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的土地所有制。
②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
土地,分给 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
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四、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阶级
农民
无地或少地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
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 ,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地位: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经济发展: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 建设准备了条件。
四、土地改革
封建土地制度
工业化
跨学科拓展——全面发展
第三章
在道德与法治科目中我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又是如何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跨学科主题学习——历史+道德与法治
我国的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纵向联系——时空观念
拓展: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历史时期 土地政策 目的
国共对立 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开展土地革命,壮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 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
解放战争 时期 耕者有其田 激发农民参加解放战争的积极性
新中国 成立初期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巩固新生政权;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拓展探究——全面发展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搜集整理抗美援朝的资料,制作手抄报
搜集整理中国近现代历史有关土地问题的史实,形成500字左右的积累卡
单元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巩固
成立
巩固
开国大典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准备
全国政协一届会议
感 谢 观 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