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5 11:0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导入新课
艾青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 青
学习目标
1.了解艾青的生平及诗歌写作背景,
2.赏析诗歌塑造的大堰河的人物形象,
3.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4.把握诗歌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情感。
走近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狱中从事创作活动。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其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抗战时期写了长诗《向太阳》《火把》,新中国成立后又写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
艾青说,《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自传性质”,“我完全 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艾青出生时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的命”,被送到一贫苦农民“大堰河”家里抚养。5岁回家读书,但受到冷遇,只准称父母为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1932年从法国回来,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冰冷的监狱里,看见清晨雪花飞舞,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这首悼念讴歌之作。
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艾青后来曾回忆说:“我是在一种被冷漠的环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爱我,我也爱她。”
了解背景
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她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从邻近的下张村招赘,又生了两个孩子。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8)
第三部分(9~11)
第四部分(12~13)
悲苦身世
和“我”的关系
辛劳悲苦的一生
死后的凄凉
家人的遭遇
赞美诗
初读诗歌 感受形象
在这首长诗中,你读出了大堰河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圈点勾画相关内容,写出对大堰河形象的认识。
初读诗歌 感受形象
③大堰河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勤劳
乐观、善良
慈爱
初读诗歌 感受形象
④大堰河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她梦想能“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个原本不太高的希望即使只能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她也心满意足了。
博大
⑤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的健康,四十几岁就“含泪的去了!”
悲苦
初读诗歌 感受形象
在这首长诗中,你读出了大堰河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圈点勾画相关内容,写出对大堰河形象的认识。
形象总结:她卑微贫苦、勤劳慈爱、乐观善良、真诚无私、命运悲苦, 她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8)
第三部分(9~11)
第四部分(12~13)
悲苦身世
和“我”的关系
怀念
痛悼
辛劳悲苦的一生
眷恋
感激
死后的凄凉
家人的遭遇
诅咒
控诉
赞美诗
怀念
赞美
情感线索:
①对大堰河的怀念、感激、赞美
②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③对不公的、黑暗的社会的痛恨
内容
情感
再读诗歌 体会情感
三读诗歌 分析手法
1.第3节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意象
雪压草盖的坟墓
檐头枯死的瓦菲
被典押了的园地
长了青苔的石椅
意境
荒寂破败
萧索凄凉
感情
深情的怀念
深沉的哀思
深切的同情
一组冷落凄清的景物构成一幅令人伤感悲凉的画面,为全诗罩上悲剧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读第4至第11节
2. 诗人是分成几个环节来展开对大堰河的回忆的?
寄养 回家 帮佣 辞世 死后
3.寄养(4):这一节表现了大堰河的哪些特点?怎样表现的?
抱、抚摸:搭好灶火后 拍去炭灰后 尝过熟饭后 放好酱碗后
补好破衣后 包扎伤手后 掐死虱子后 拾起鸡蛋后
八个排比句即八个细节,铺叙大堰河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同时无时无刻不在照料关心爱抚乳儿,抒写大堰河的勤劳与慈爱。
4. 回家(5、6):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自己陌生的家,有何作用?
从住、穿、吃三个方面描写。跟“我”在大堰河家的贫穷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一方面突出了“我”对大堰河的依恋;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含着笑
洗衣
洗菜
切菜
喂猪
烧肉
晒麦
 5、帮佣(7):诗人为什么强调大堰河“含着笑”?
  六个排比兼细节: 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承担着繁重的劳动。含着笑,是因为她还可以时时陪伴在乳儿身边,可以经常看见乳儿,不停地劳动表现了大堰河勤劳纯朴、乐观善良,对乳儿深深的爱,也表现她命运悲惨,极容易满足。
6. 第8节:哪些细节表现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为什么不能对别人说?
切糖
赞美
做梦
贴画
深爱
7. 辞世(9、10):大堰河为什么“含泪地去了”?描绘她入殓的情形有何作用?
四十几年生活的凌侮+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一手把纸钱的灰
数字上鲜明的对比,衬托出大堰河死后的凄凉与悲惨。
8. 死后(11):对大堰河死后情况的补充有什么作用?
愤怒控诉不公道的黑暗社会
深切同情大堰河的悲惨命运
9.第12节中,诗人把这首赞美诗呈给哪些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大堰河:紫色的灵魂、手等
兄弟们
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以及她们的儿子
好处:升华情感与主题
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大堰河”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
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美好品质的歌颂,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也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
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
大堰河的高贵“体现”:①超越阶级的爱——胸怀博大
②超越血缘的爱——情操高尚
③超越功利的爱——心地善良
她的灵魂因甘愿承受苦难而变得高贵
1.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
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
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再现悲苦的一生;
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2.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3.多次排比:形式整齐,增强语势;内容凝炼,抒情强烈。
4.形式灵活:不押韵,长句、短句结合,章节长短不齐,整句和散句错落。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
三读诗歌 分析手法
小结——
总结全诗
这首自传性抒情长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断,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的个性。大堰河默默无闻、命运悲苦、勤劳慈爱、乐观善良、真诚无私,在她身上,体现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大堰河” 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
引起回忆----介绍我与大堰河的关系 
大堰河生前
(4---8)
寄养:家务繁重,疼爱乳儿
回家:含泪别离,贫富对比
帮佣:乐观慈爱,宽厚善良
大堰河死后
(9---11)
辞世:命运凄苦,一生悲凉
身后:家人遭遇,悲剧命运
直接赞美---- 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眷恋感激)
(同情控诉)
动妇女的赞美 对千千万万劳
大堰河 我的保姆
(追怀痛悼)
(赞颂讴歌)
(12---13)
(1---3)
总结全诗
艺术特色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形式灵活。不押韵,长句、短句结合,章节长短不齐,整句和散句错落。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
总结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