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5 17:1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行为条件是“运用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天体的图片、阅读图文等资料掌握相关知识;行为动词是“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后,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地球存在于怎样的宇宙环境中。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2019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教材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和数据表格等资料,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很大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同时,教材还通过自学窗介绍了人类探测宇宙的内容,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观察月相等。既兼顾了知识的完整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宇宙观。
三、学情分析
每个人从童年时代就对神秘浩瀚的宇宙有无限向往,对宇宙、天体、太阳系、外星人等怀有极大的好奇心,这对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极为有利。但本节知识较为抽象,视野宏大广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教师需要通过影像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运用图表和数据资料训练学生观察、思维、获取信息的技能,创设情境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地理新高考下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从各种媒体了解宇宙与地球的相关知识,但多数不系统,更不能聚焦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个核心上,发散度高。学生对宇宙的一些概念常常含糊不清,教学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纠正。
四、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认识到地球拥有生命的特殊性。
综合思维 能够通过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归纳总结八大行星的共性与差异;能够运用资料、图表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归纳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区域认知 认识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
地理实践力 学会搜集地理资料,阅读、分析地理图表,从图表、资料中获取知识;学会从互联网、报刊、杂志上收集近年来重大天象奇观和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难点: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六、教学方法: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资料分析法
教学手段:教材、图片、视频、投影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茫茫宇宙,渺无边际;亿万星辰,交相辉映。仰望星空,你是否会不由的思考:什么是宇宙?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如何?为什么这么多的星球上至今只有在地球上发现存在智慧生命呢? 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回忆从太空中俯瞰地球的感受时,这样写道:“地球真的太漂亮了,漂亮得无可比拟!”“在太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站在宇宙舞台中央那位最美的大明星,浑身散发出夺人心魄的、彩色的、明亮的光芒,她披着浅蓝色的纱裙和白色的飘带,如同天上的仙女缓缓飞行。”地球真的会发光吗?如果不是,那么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为什么是明亮的?这与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学生回答 通过学生主动发言,探讨自己认识的宇宙,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
探究新知 【过渡】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宇宙。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是有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人类目前已经观测到的宇宙半径即“可见宇宙”半径:约150亿光年。天体是宇宙空间中的物质存在形式。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天体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总结】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播放“地球的形成过程”“彗星的奥秘”等视频;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学生回答:太阳、月球、北极星、星云、流星、等…… 通过视频让学生领略天体的奥妙,欣赏天体的美观性,对宇宙充满好奇与探索; 通过学生自行阅读,区分不同天体的区别,了解相关概念。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过渡】我们了解了天体,知道它们是在不断运动之中,而这些不断运转着的天体,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活动】现在,我们全班分为三个小组,共同阅读教材P3-4页内容,分别介绍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板书】2、天体系统 【总结】刚刚各个小组带领大家认识了地月系、太阳系以及银河系,其实还有一个河外星系。现在,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遨游星空,通过视频了解天体系统。 【展示】教师对天体系统按层次展示,并进行讲解,补充学生之前介绍的不足。 三个小组分别对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进行介绍。 以小组合作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水平。
实践活动 【作业】同学们翻开课本P4,我们一起看书上的天文现象观测活动。接下的一个月,请同学们每日观察地球的卫星——月球,看月相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在接下来的时间中,自己按课本要求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规律。 让学生感受地理学习的趣味性; 设置实践活动验证,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地理探究兴趣。
归纳探究 【过渡】我们刚刚了解到,太阳系拥有八大行星。现在,我们具体来了解,八大行星拥有什么特点。 【启发讨论】阅读教材P4图1.4太阳模式图思考太阳系周围有几颗行星,它们由近及远的排列分别是什么? 【板书】二、行星地球 八大行星 【总结】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 【启发讨论】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就好像一个家庭中的八个兄弟,有许多共性,请结合有关材料完成P4--P5活动题1、2,并总结八大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总结】没错,八大行星都在绕着太阳转,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均为自西向东转;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说明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学生随着教师的操作,共同归纳回答: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 1、同向性 2、共面性 3、近圆性 通过跟随教师的操作展示八大行星运转的共同点,让学生学会自行寻找规律,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
探究新知 【过渡】我们通过八大行星的学习,知道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一颗普通的行星,然而它又是太阳系乃至宇宙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 【板书】2、特殊的行星——地球 【提问】为什么说它特殊?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看视频,回答老师的问题。 【总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而地球之所以存在这些适宜的条件,则是有三方面的原因: 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 ℃,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 ②因为它自身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地球上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特别是氧气; ③同时,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中,昼夜温差不大,保护了地面生命有机体的存在。 学生回答: (1)特殊的条件:水、光照、温度、湿度、大气等 (2)生命存在 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总结地球的特殊性。并重点掌握地球上有生命的原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归纳总结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 【自评】出示自我总结提纲,学生对照提纲认真反思。最后要求学生向其他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三个维度谈谈自己的收获。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并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提出新知 我们学完这一课,对地球的宇宙环境有了充分的了解。我们知道,地球有生命的原因之一就是日地距离适中。那么太阳究竟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大家也别忘了,接下来的时间认真观察月相,我们下个月进行总结交流分享。 学生预习下一课“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时进行月相观察活动。 通过课后思考,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解下节课内容,打下基础; 布置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八、板书设计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2、天体系统
二、行星地球
1、八大行星
2、特殊的行星——地球
九、设计反思
本节课充分运用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对地球的宇宙环境进行学习,体现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与趣味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宇宙之大,认识了构成宇宙的各种天体及它们之间因相互联系、相互运动构成的天体系统;知道了地球是银河系、太阳系的普通一员,地球与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差别,最显著的差别是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物——人类。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兴趣更浓,对自身的了解和对宇宙的认识必将进一步提高。
但是,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环节设置不够精细,同时对是否让全体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考虑不够,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自我修养,做出更好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