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圆的认识(说课课件)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1圆的认识(说课课件)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2-15 15:4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圆的认识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说学情
说教材
说教学教法
说教学准备
说教学过程
目录
Contents
说教材
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是曲线图形起始课;
是先前所学的平面几何图形的变式;
为后继平面几何学习打好基础。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57——P59
圆的认识
01
01
02
03
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正确使用圆规并能按要求画圆。
知识技能目标
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中培养探究意识、发现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懂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在情感上,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一种过程、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目标
理解圆的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效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02
六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此年龄段的小学生思维缺乏实践的条理性和目标性
此年龄段的小学生交流共享的意识不够强
说教法学法
03
演示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课前采集的图片,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全体学生都参加其中,探讨如何画圆,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圆的概念的认知,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概念,知识重点。通过表述,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教师如何教
讨论交流
探索发现
归纳总结
猜想验证
通过观察图形,熟悉图形,探索规律
小组之间讨论交流,成员学会总结概括,共享结果
设立猜想,通过摸、剪、折、画等动手操作过程探索验证
总结得出结论,正确认识圆,总结画圆的方法,学会应用到生活实际
学生如何学
说教学准备
04
所需物品:
1.圆形学具,直尺,圆规,纸片,剪刀。
2.多媒体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说教学过程
05
情境引入
开放探究
动手操作
拓展应用
A
C
E
D
分享成果,同时也想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将课堂数学学习拓展到生活中。
拓展应用
体会利用不同的工具画圆,学会画圆,领悟画圆,生成圆的画法,帮助学生更进一步体悟到圆的本质特征。紧接着用两个层次的量半径和画半径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亲身体验半径的特点。
动手操作
开始布置活动和目标,组织学生开始进行探究讨论,理解圆的特征
开放探究
设置问题,课前问题,趣味发问,表明课堂目标,感悟圆的特征
激趣设疑
激趣设疑
B
情境引入
用生活例子和图片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领略圆的美丽,帮助他们形成“生活中圆形的广泛应用”是与“圆的某些特性”有关的印象。并且明示了课题和近阶段的学习目标。
设疑:你认为哪种设计更公平更合理,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用生活例子,设计情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1
2
3
3、你还能在圆内画出比直径更长的线段吗
2、圆有多少条直径、半径 每条直径、半径的长度是多少
1、什么是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探究目标及解决问题
4、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4
设计意图:布置课堂任务,设置课堂问题,强调课堂目标
A为圆心
AC为半径,通常用r表示
CD为直径,通常用d表示
直径长等于两个半径长的和,即2r=d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直径:通过圆心的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圆的相关定义
想一想,做一做: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什么来得到一个圆?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维,扩散学生思维
画圆步骤
定点 圆心 决定圆的位置 圆规针尖所在的点
定长 半径 决定圆的大小 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
动手做一做
设计意图:总结用圆规作图的方法和规则
拓展应用
思考一:车轮和方向盘为什么是圆形的?
思考二:在生活中,有什么设计是圆形的?原理何在?
思考三:如果你是一名城市建造师,你会把圆利用在什么地方呢?你还能利用圆设计出什么花纹呢?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演示完毕·谢谢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