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测试三
积累运用(29)
读语段完成1—3题
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zhàn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行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A___着牡蛎,头稍向前B____,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牡蛎壳仍到海里。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huáng。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zhàn( )桥 褴褛( )( )
张huáng( )
2.本文的作者是19世紀_________(国家)小说家_____________。他与俄国的__________,美国的_______________,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2分)
3.描写两位太太吃牡蛎的“文雅”,主要是借助一些动词来细致刻画的,请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A、B处捧、托、探、伸、拖 (2分)
A_________B_________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2分 )( )
A. 农机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B. 广大球迷期盼的NBA季后赛终于拉开了帷幕,精彩的比赛让球迷们大饱眼福。
C. 正在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们茶余饭后津津有味的话题
D. 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航行124个昼夜,圆满地完成了护航任务。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
A. 历经近30年的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直接三通的构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B.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 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晨检,进一步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
D.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读下面的两处描写做题
(1)甲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甲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2)那妇人便道:“此间有个财主,叫做乙,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做妾 。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父亲懦弱,和他争执不得,他又有钱有势。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没计奈何,父亲自小教得家些小曲儿,来这里酒楼上赶座子,每日但得些钱来,将大半还他,留些少父女们盘缠。”
6、两段文字中甲、乙二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二人相关的情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7、两段文字个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3分)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当生与义不可两全的时候,众多见义勇为者用行动诠释“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
(2)皎洁的月亮引人遐想,令人动情。豁达的苏轼望月感怀,思索人生,悟出“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的哲理;洒脱的李白邀月共饮,排遣寂寞,咏出“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的浪漫。
(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诗,高适《别董大》中有两句诗正好与上述诗句中“无故人”意思相反,这两句诗是:“ , 。”
(4)仰望夜空中高悬的明月,轻声吟出“ , ”,为远方的亲人祝福,那一刻,你不再孤独。(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填写)
(5)庭下如积水空明, , 。(《记承天寺夜游》)
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做题(5分)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①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2分)
10、“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
文言文阅读(12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1)涩:不通畅。(2)曳:拖,拉。(3)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4)陇:通“垄”。(5)牧竖:牧童》(6)髹(xiu):用赤黑色的漆写。
1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异: 渔人甚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
B、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C、去: 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
D、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
1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1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3分)
15、两个语段都有对自然和人文景色的描写,试分析其作用。(3分)
现代文阅读(14分)
一只桃源小划子上只能装载一二客人。照例要个舵手,管理后梢,调动船只左右。张挂风帆,松紧帆索,捕捉河面山谷中的微风。放缆拉船,量渡河面宽窄与河流水势,伸缩竹缆。另外还要拦头工人,上滩下滩时看水认容口,出事前提醒舵手躲避石头、恶浪与泂流,出事后点篙子需要准确稳重。这种人还要有胆量,有气力,有经验。张帆落帆都得很敏捷的即时拉桅下绳索。走风船行如箭时,便蹲坐在船头上叫喝呼啸,嘲笑同行落后的船只。自己船只落后被人嘲骂时,还要回骂,人家唱歌也得用歌声作答。两船相碰说理时,不让别人占便宜。动手打架时,先把篙子抽出拿在手上。船只逼入急流乱石中,不问冬夏,都得敏捷而勇敢的脱光衣裤,向急流中跑去,在水里尽肩背之力使船只离开险境。掌舵的因事故不尽职,就从船顶爬过船尾去,作个临时舵手。船上若有小水手,还应事事照料小水手,指点小水手。更有一份不可推却的职务,便是在一切过失上,应与掌舵的各据小船一头,相互辱宗骂祖,继续使船前进,小船除此两人以外,尚需要个小水手居于杂务地位,淘米、烧饭、切菜、洗碗,无事不作。行船时应荡桨就帮同荡桨,应点篙就帮同持篙。这种小水手大都在学习期间,应处处留心,取得经验同本领。除了学习看水,看风,记石头,使用篙桨以外,也学习挨打挨骂。尽各种古怪希奇字眼儿成天在耳边反复响着,好好的保留在记忆里,将来长大时再用它来辱骂旁人。上行无风吹,一个人还负了纤板,曳着一段竹缆,在荒凉河岸小路上拉船前进。小船停泊码头边时,又得规规矩矩守船。关于他们经济情势,舵手多为船家长年雇工,平均算来合八分到一角钱一天。拦头工有长年雇定的,人若年富力强多经验,待遇同掌舵的差不多。若只是短期包来回,上行平均每天可得一毛或毛五分钱,下行则尽义务吃白饭而已。至于小水手,学习期限看年龄同本事来,有些人每天可得两分钱作零用,有些人在船上三年五载吃白饭。上滩时一个不小心,闪不知被自己手中竹篙弹入乱石激流中,泅水技术又不在行,在水中淹死了,船主方面写得有字据,生死家长不能过问。掌舵的把死者剩余的一点衣服交给亲长说明白落水情形后,烧几百钱纸,手续便清楚了。
一只桃源划子,有了这样三个水手,再加上一个需要赶路,有耐心,不嫌孤独,能花个二十三十的乘客,这船便在一条清明透澈的沅水上下游移动起来了。在这条河里在这种小船上作乘客,最先见于记载的一人,应当是那疯疯癫癫的楚逐臣屈原。在他自己的文章里,他就说道:“朝发汪渚兮,夕宿辰阳。”若果他那文章还值得称引,我们尚可以就“沅有芷兮澧有兰”与“乘舲上沅”这些话,估想他当年或许就坐了这种小船,溯流而上,到过出产香草香花的沅州。沅州上游不远有个白燕溪,小溪谷里生长芷草,到如今还随处可见。这种兰科植物生根在悬崖罅隙间,或蔓延到松树枝桠上,长叶飘拂,花朵下垂成一长串,风致楚楚。花叶形体较建兰柔和,香味较建兰淡远。游白燕溪的可坐小船去,船上人若伸手可及,多随意伸手摘花,顷刻就成一束。若崖石过高,还可以用竹篙将花打下,尽它堕入清溪洄流里,再从溪里把花捞起。除了兰芷以外,还有不少香草香花,在溪边崖下繁殖。那种黛色无际的崖石,那种一丛丛幽香眩目的奇葩,那种小小洄旋的溪流,合成一个如何不可言说迷人心目的圣境!若没有这种地方,屈原便再疯一点,据我想来,他文章未必就能写得那么美丽。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3分
17、选段提及屈原及他的诗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
18、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沅州的确是“一个如何不可言说迷人心目的圣境”?3分
19、有人认为,沈从文的作品写的多是一些当地人认为不值得一谈的东西,但这些花草山水、日常民风到了他笔下都变得有滋有味了。请从文中找到这样的句子,谈谈你的认识。4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2分)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
②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但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③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
④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应。其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木高手,即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⑤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于大脑。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⑥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当我们做出某种动作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的空间位置反馈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⑦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建一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是可以自动进行了。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
⑧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数量。在刚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调的,只有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内记忆。
⑨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重复那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效率远比新学者的效率高得多。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20年,当其再次重新训练时,所需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40%。
⑩一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
(作者:李苗苗。有删改)
20.肌肉记忆为什么可以“不假思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的新技术。如果你想用它为上文锦上添花,你会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2分)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移动音乐触觉”的技术,你只需要戴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套,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台笔记本或是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敲击琴键。而在这期间,你完全可以背英语单词或者看部新上映的电影。实验证明,这期间背诵单词的效率与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你和小明一起去游泳,他虽然学过,但已经好几年没下过水了,有些犹豫。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鼓励他大胆游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文(50分)以“远去的______”为题写作
答案
1--8(略)
诗词鉴赏
9、一个高逸中透着凄清的孤寂的渔翁形象。
10、渲染了孤寂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和政治失意的孤独之情。
11、C
1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3、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14、(1)山阻水隔,很难进入。(2)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3)人们生活安宁和乐。(4)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
15、文段甲描写了桃花源中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文段乙描写了雪窦山中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两个语段对自然和人文景色的描写渲染了故事气氛,创造了特定的故事氛围,使故事真实可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最重要的是,通过对美好生活的描绘,与当时黑暗社会现实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深化了主题。
16、略
17、是为了引出下文对产香草香花的沅州的介绍。
18、作者写“黛色无际的崖石”“一丛丛幽香眩目的奇葩”“小小洄旋的溪流”并且以“芷草”为重点,表现沅州的美丽。
19、如“游白燕溪的可坐小船去,船上人若伸手可及,多随意伸手摘花,顷刻就成一束”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营造出一种诗意的美,流露出作者游玩时的惬意,令人心驰神往。
2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所说明的事理的探究。
【答题思路】“不假思索”是在第4自然段结尾提出,所说明的理由要在后文去找,细读第6——9自然段,可知肌肉记忆“不假思索”之因。
【标准答案】肌肉从大脑处获得移动信号,便开始反馈信息。(1分)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就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肉记忆。(1分)从此肌肉的动作可以自动进行,不再需要大脑的指示。(3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2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辨识。
【答题思路】本文是篇事理说明文,本文由生活现象引出所要说明的事理,然后重点说明了“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的原理,最后说明这种记忆的特点。这是逻辑顺序。
【标准答案】逻辑顺序(1分) 先举例说明肌肉记忆在生活中很常见,(1分)再说明肌肉已忆“不假思索”的原理,(1分)最后说明肌肉记忆“形成后很难遗忘”的特点。(1分)(意思对即可) (共4分)
2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链接材料与原文内容联系的理解。
【答题思路】题目所引链接材料,与原文内容相关,若置于原文开头,则能引出说明对象,又由于材料生动有趣,所以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若置于结尾,会让读者感动文章所说明的事理魅力无穷。
【标准答案】示例一:放在文章开头部分。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出说明对象,(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示例二:放在文章结尾部分。说明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会赋予肌肉记忆越来越多的不可思议的功能,(1分)让人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1分)(共2分)
2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联系实际理解说明文所说明的事理。
【答题思路】只要结合选文所说明的“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原理鼓励小明大胆游泳即可。注意:要结合文章内容,并用鼓励的语气。
【标准答案】示例:小明,别怕!你学过游泳,肌肉是有记忆功能的,形成以后很难忘记。你下水游几分钟就能找回熟悉的感觉,快来试试吧。(结合文章内容,2分;用鼓励的语气,1分。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