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4页,1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I卷 选择题(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年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嫦娥五号于2019年年底前后发射,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探月工程将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目标。“嫦娥五号”是我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拟于从海南文昌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带上约2kg的月壤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B.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
C.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D.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是天体
2.“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022年10月9日,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夸父一号”的主要作用是监测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3-5小题。
3.耀斑发生在太阳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内部圈层
4.耀斑发生时( )
A.太阳黑子活动较弱 B.太阳辐射减弱
C.光球层上日珥活动强 D.日冕物质抛射较强
5.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地球各地出现极光 B.卫星导航全部失灵
C.无线电通信受干扰 D.地球上出现大海啸
读我国洪涝多发区分布图,完成下面6-7小题。
6.我国洪涝多发区的共同特点是( )
A.雨季漫长 B.地势低平 C.河网密布 D.植被稀疏
7.图示洪涝多发区发生洪涝的时段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雨季差异 D.气温差异
下图是2020年12月7日某时刻我回南方部分区域气压分布图(百帕)。读图,完成下面8-9小题。
8.图示时刻,昆明地区的风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9.该时刻重庆、武汉、广州、上海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重庆 B.武汉 C.广州 D.上海
2011年日本东北近海发生地震,造成大量渔船和固定渔业作业平台被破坏,十年间灾区的各种残骸不断地漂流到美国海滩上,科学家对此表示担忧。下列左图示意渔船等残骸的分布,右图为部分残骸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10-11小题。
10.造成此次渔船和固定渔业作业平台被破坏的海水运动是( )
A.风浪 B.潮汐 C.洋流 D.海啸
11.各种残骸大量漂流到美国海滩可能( )
A.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B.改变当地的海水盐度
C.推动当地渔业大发展 D.阻碍当地的潮汐涨落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形成该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13.该类地貌景观多分布于我国( )
A.西北 B.东南 C.东北 D.西南
“穿堂风”是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右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坐北朝南房屋穿堂风的形成过程。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图示“穿堂风”最强的时刻大致在( )
A.春季的早晨 B.秋季的正午
C.夏季的午后 D.冬季的傍晚
15.夏季穿堂风的主要作用是( )
A.减轻室内污染 B.降低室内温度
C.增大室内湿度 D.减少太阳辐射
第II卷 非选择题(55分)
16.(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渤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且每年冬季都会出现大面积冰封。渤海作为北半球纬度最低的大面积结冰海域,每年11月末到次年3月初,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海冰会对石油开采、海洋养殖业等造成危害,但对沿岸种植业、盐碱地改造等具有积极作用。下图示意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分布范围。
(1)分析渤海成为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域的原因。(6分)
(2)说出渤海南部和北部海冰的分布差异,分析渤海成为北半球纬度最低、大面积结冰海域的原因。(6分)
(3)简述渤海海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6分)
1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山脉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其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在太行山区,从南向北分布有数条河流,这些河流大部分自西向东流出太行山主脉地区后,在山脉东麓形成冲积扇(图)。图为太行山东麓A处冲积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分布在太行山东麓的冲积扇属于____地貌,其主要的森林植被类型是____。(4分)
(2)描述A处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6分)
(3)与B处河谷相比,说明C处河谷形态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原因。(6分)
(4)分析太行山东麓冲积平原适合农耕的自然条件。(6分)
18.(15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佳和小丽对东北地区的土地利用进行了课外研究。自然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生长其上的自然植被。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草原和森林植被作用下形成的土壤有机质垂直分布。
(1)依次指出草原土和森林土对应的典型植被名称。(5分)
(2)分段描述森林土的有机质垂直分布变化的特点(5分)
(3)小佳认为当地森林土肥沃,适宜大面积开垦为耕地,小丽则从土地可持续利用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丽的质疑提出论据。(5分)
宜宾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C 6.B 7.C 8.A 9.C 10.D 11.A
12.C 13.A 14.C 15.B
16.(1)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纬度较高,蒸发量较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有多条河流注入大量淡水,降低了海水盐度;海区较封闭,海水交换少。
(2)渤海海冰北部较严重,分布面积大;南部较轻,分布面积小。渤海是半封闭式内海,冬季西伯利亚南下寒冷气流使海水温度显著低于同纬度开阔水域;多条河流注入,泥沙淤积,海水较浅;海水盐度较低。
(3)海冰含盐量较小,海冰淡化可缓解华北地区缺水问题;渤海沿岸有大面积盐碱地,用海冰覆盖,有助于盐碱地改造。
17.(1) 河流堆积 温带落叶阔叶林
(2)平均粒径变小 从扇顶到扇缘地势变缓,流速减慢。
(3)C处河谷窄而深(或呈V形),C处河流流经山区,流速快,下切侵蚀强。
(4)地形平坦开阔,便于耕种;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且土层深厚;属于季风气候区,距离海洋较近,降水充足。
18.(1)草原土:温带草原;森林土:温带落叶阔叶林。
(2)森林土有机质在地下20厘米到90厘米之间,随深度的减小而增加,但是变化很小;在地下20厘米到地面,随深度的减小而快速增加。
(3)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大面积开垦耕地会导致土地退化,士地肥力降低,特别是坡地开垦会导致水士流失,应该合理开垦,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