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己保管好,答题卡交回。
3.本次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同堂分卷考试,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K 39 Ti 48 Fe 56
第I卷 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对于化学反应方向的确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焓因素和熵因素共同决定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
B.温度、压强一定时,放热的熵增加的反应不一定能自发进行
C.反应焓变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D.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就一定能够发生并完成
2.下列元素中,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式或电子排布图不正确的是
A.Al 3s23p1 B.As [Ar]4s24p3
C.Ar 3s23p6 D.Ni 3d84s2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8g晶体硅中所含Si—Si键数目为2NA
B.H2S、H2Te、H2O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
C.在标准状况下,将2.24LNO和1.12LO2混合气体置于密闭容器中的分子总数为0.1NA
D.①金刚石②金属钾③干冰三种晶体的微粒配位数由大到小排序为③>②>①
4.某恒温密闭容器发生可逆反应:Z( )+W( )X(g)+Y( )△H,在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在t2时刻缩小容器体积,t3时刻再次达到平衡状态后未再改变条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t2时间段与t3时刻后,两时间段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
B.Z和W在该条件下至少有一个是为气态
C.若在该温度下此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X),则t1~t2时间段与t3时刻后的X浓度不相等
D.若该反应只在某温度T以上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
6.对于可逆反应,研究的目的和图示相符的是
A.图1:研究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1>p2) B.图2:研究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C.图3:研究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D.图4: 研究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7.某、混合溶液中存在平衡:,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
B.若温度为,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则
C.若时,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v正>v逆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B时的转化率更高
8.某二氧化氯复合消毒剂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通电后,产生成分为ClO2、Cl2、O3、H2O2的混合气体甲,被水吸收后可制得具有更强的广谱杀菌灭毒能力的二氧化氯复合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端为电源正极,隔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B.产生ClO2的电极反应式为Cl-+5e-+2H2O=ClO2↑+4H+
C.通电后d口所在极室pH升高,e口排出NaOH溶液
D.标准状况下,b口每收集到2.24 L气体乙,电路中转移电子0.4NA
第II卷(非选择题 52分)
9.(14分)TiN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可用于高温结构材料和超导材料。可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来制备氮化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1200℃下,三种制备氮化钛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ⅰ)
(ⅱ)
(ⅲ)= + 2.88 kJ/mol
利用反应ⅰ和ⅱ两种方式制备TiN时。反应ⅱ的反应趋势远大于ⅰ,其原因是_______。
(2)在1200℃、130kPa反应条件下,将、、以物质的量之比1∶1∶2加入反应容器进行反应ⅲ。20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时混合气体中与的分压相等,则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0~20min之间,以分压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3)制备氮化钛的原料氨气的合成。将和投入到某刚性反应容器中,测得反应过程中的体积分数和反应体系的总压p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化的曲线如图:
①对于该可逆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a、b、c三点时,该反应均处于平衡状态
B.m→n过程中,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b)>M(c)>M(a)
D.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x、y、m三点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③当温度为,该反应达到平衡时,以气体分压表示的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10.(12分)A、B、C、D、E、F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六种常见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有如下性质:
元素 性质
A 自然界中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一种是自然界中最硬的单质
C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 基态原子核外9个原子轨道上填充了电子且有1个未成对电子
E 常见的金属元素,可形成多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氧化物常用作红色颜料
F 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请完成以下问题:
(1)基态B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2)A和B的简单氢化物中沸点更高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理由是_______。
(3)比较酸性强弱:_______(填“”或“”),依据是_______。
(4)B的一种氢化物常用作火箭推进剂的燃料,液态与气体反应生成对环境友好的气态产物,放出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5)D元素的一种氧化物常可作杀菌消毒剂和漂白剂,的分子构型为_______;工业上制取的方法之一是:用D的单质与潮湿的碳酸钠反应,只生成和另外两种含钠的化合物,反应中无其他气体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6)用一个离子反应证明氧化性_______。
11.(12分)滴定法是化学常用来定量测定物质含量的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用I2O5可定量测定CO的含量,该反应原理为5CO+I2O5COO2+I2。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500mL(标准状况)含有CO的某气体样品通过盛有足量I2O5的干燥管中在170℃下充分反应;
②用水—乙醇液充分溶解产物I2,配制100mL溶液;
③量取步骤②中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然用0.01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Na2S2O3溶液的体积如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滴定前读数/mL 2.10 2.50 1.40
滴定后读数/mL 22.00 20.50 21.50
(1)步骤②中配制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待测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
(2)Na2S2O3标准液应装在_____(填标号)中。
(3)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填标号)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4)指示剂应选用______,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
(5)气体样品中CO的体积分数为______。(已知:气体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I2O5反应;2Na2S2O3+2I2=2NaI+Na2S4O6)
(6)下列操作会造成所测CO的体积分数偏大的是______(填标号)。A.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B.滴定终点俯视读数
C.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没有气泡 D.配制100mL待测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12.(14分)Ⅰ、某实验小组用100mL0.55mol·LNaOH溶液与100mL0.5mol·L盐酸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装置如图所示。
(1)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装置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
②若将盐酸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醋酸,测得中和热为ΔH1,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中和热为ΔH,则ΔH1___________ΔH (填写<、>、=);若测得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4kJ,请写出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Ⅱ、已知1g的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akJ的热量。
(2)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Ⅲ、发射卫星可用肼做燃料,二氧化氮做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
kJ·mol kJ·mol
(3)写出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有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而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若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1mol气态水放出241kJ的热量,已知H-O键能为463kJ·mol,O=O键能为498kJ·mol,计算H-H键能为___________kJ·mol。
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C 6.C 7.C 8.C
9.(1)反应i和ii的焓变相近,但反应ii气体分子数增大较多,熵增程度大,因此反
应ii的反应趋势远大于反应i
(2) 66.7% 1.125 (3) BC K(x)>K(y)>K(m)
10.(1)
(2) NH3 NH3中存在氢键,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沸点升高,故沸点更高的是NH3
(3) < 二者都是N形成的含氧酸,非羟基氧数越多酸性越强,非羟基氧数为1,
非羟基氧数为2
(4)2N2H4(l)+2NO2(g)=3N2(g)+4H2O(g)=-10akJ·mol-1
(5) V型 2Cl2+2Na2CO3+H2O=Cl2O+2NaCl+2NaHCO3
(6)
11.(1)100mL容量瓶 (2)B (3)B
(4) 淀粉溶液 滴加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5)8.96% (6)AC
12.(1) 环形玻璃搅拌棒 > HCl(aq)+NaOH(aq)=NaCl(aq)+H2O(l)ΔH=-56.8kJ/mol
(2)kJ/mol
(3)kJ/mol
(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