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试题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I卷 选择题(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最早提出的,直到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才较完善,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对于细胞学说的意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的统一性
B.细胞学说打破了在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的壁垒
C.细胞学说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水平
D.细胞学说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2.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鉴定:向豆浆中先加入NaOH溶液,再滴入CuSO4溶液,并水浴加热
B.蛋白质鉴定: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 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
C.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D.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3.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参与生物体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构成
B.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C.维持生物体内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使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与功能
D.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4.下图所示为生物体中水的两种存在形式及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水大多以②形式存在,①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B.当外界环境高温干旱时,细胞中的水由①向②转化,有利于细胞抵抗干旱环境
C.水是极性分子,带电分子(离子)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D.与衰老细胞相比,幼嫩细胞中②占比更大,细胞代谢越旺盛
5.下图甲、乙、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最多含有21种甲
B.乙中至少含有3个氨基
C.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
D.丙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且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6.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和小鼠的软骨细胞中富含“miR140”分子,这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与正常小鼠比较,不含“miR140”分子的实验鼠软骨的损伤程度要严重得多。下列关于“miR140”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miR140”分子中每一个磷酸基团都与两个核糖相连
B.“miR140”分子中含有尿嘧啶,不含有胸腺嘧啶
C.“miR140”分子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
D.“miR140”分子对小鼠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7.下图为哺乳动物有核组织细胞膜模型,细胞膜外侧多了一层致密的蛋白质层,利于细胞间的联系和支撑,而细胞膜内侧相对粗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3为该模型的基本支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图中A侧为细胞膜的外侧,该侧还应该含有糖类分子
C.图中1为通道蛋白,是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的通道
D.哺乳动物有核组织的细胞膜与红细胞膜在结构上可能存在差异
8.下图是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是内质网,是蛋白质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B.③是中心体,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①是线粒体,可以彻底分解葡萄糖
D.⑤是核孔,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蛋白质可能具有催化功能
9.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一定不会进行有氧呼吸
B.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可能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小白鼠吸入O2,则在其尿液中可检测到H2O,呼出的CO2中也可能含有18O
D.有氧呼吸的实质是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并且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10.细胞内进行的各种各样的代谢过程都与酶的特性有关。现有关于酶特性的实例:①人体在奔跑时,依赖肌细胞快速提供大量的能量:②细胞内各种代谢过程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不相互干扰。下列判断最合理的是
A.①②都主要体现酶的高效性 B.①②都主要体现酶的专一性
C.①主要体现酶的高效性,②主要体现酶的专一性D.①主要体现酶的专一性,②主要体现酶的高效性
11.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细胞每时每刻都需要吸收葡萄糖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右图是人体某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Na+驱动的葡萄糖载体蛋白同时转运葡萄糖和Na+,说明载体蛋白不具有特异性
B.Na+转运出细胞时消耗ATP,会使细胞内ADP含量显著增加
C.葡萄糖进入细胞不消耗ATP,因此氧气浓度对于葡萄糖的运输没有影响
D.图中ATP的合成所需能量只来自呼吸作用
12.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
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
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
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
13.将某绿色植物放在密闭容器中,在黑暗和不同光照条件下,容器中氧气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min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B.A点给予光照,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消耗量将减少
C.0~15min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总量为6×10-7mol
D.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
14.如图为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
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15.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 BYDV )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
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
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
第II卷 非选择题(55分)
16.(9分)下图甲表示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染色体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________,d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
(2)若由b组成的某种物质分子结构简式如图乙,请据图回答:该物质可称为________肽。b的结构通式是 __________。
(3)人体细胞中构成C的基本单位c有________种,C中特有的碱基是________(写中文名称)。
(4)若某B分子包含由20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7)组成的2条肽链,则该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为________,该B分子含有________个肽键。
17.(12分)新冠病毒侵染细胞、完成增殖并出细胞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新冠病毒刺突蛋白首先识别并与受体ACE2结合,在宿主细胞膜上________蛋白的作用下,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性,病毒的包膜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融合,从而使病毒进入细胞。
(2)在病毒RNA指导下,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__________(细胞器)合成病毒蛋白质。在病毒蛋白质的作用下,进入细胞的病毒RNA可被__________(细胞器)包裹形成双层囊泡,病毒RNA可在其中进行复制,并通过由病毒蛋白质参与形成的分子孔将子代病毒RNA运出。
(3)子代病毒RNA与病毒结构相关蛋白在_________(细胞器)中完成组装,形成囊泡,以_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4)病毒侵染使得宿主细胞大量死亡,据本研究结果,分析防治新冠病毒可能的思路包括__________(多项选择)。
A.阻断病毒与ACE2的识别 B.抑制细胞核糖体的功能
C.抑制分子孔的形成 D.抑制病毒RNA的复制
18.(12分)下列图示中,图甲表示Ⅰ、Ⅱ、Ⅲ三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某绿色植物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Ⅰ、Ⅱ、Ⅲ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图丙表示在种植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中,CO2浓度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图丁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浓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三种植物中最适合间作的两种是____________;叶肉细胞在a、b点时都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Ⅰ中产生的O2参与Ⅲ的第________阶段;Ⅱ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3)从图丙曲线变化分析,图中代表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为____________。
(4)图丁中,如果温度上升5 ℃,b点将向________(填“左上”“右下”“左下”或“右上”)方移动。
(5)植物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可通过测定不同____________下的光合速率来确定。在一定条件下,某植物在温度由25 ℃降为5 ℃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推测该植物在光照充足时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________(选填:<、≤、=、≥、>)25 ℃。
(6)请用化学反应式来概括光合作用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2分)下图甲为某高等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图丙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动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 条。图甲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单体,对应图乙中的___段。图甲细胞的下一分裂时期对应图丙中的 (填序号)阶段。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与高等植物细胞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时期(填具体时期)。
(2)图乙中cd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3)图甲细胞衰老后,细胞核内发生的变化是:___。
(4)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应选择 区的细胞进行观察,按照“______→制片”四个步骤制作临时装片。为了能观察到染色体,需要用 进行染色。
20.(10分)紫色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它的叶分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
(1)若要检测洋葱管状叶细胞中是否含有还原糖或蛋白质,一般先对叶用_____试剂脱色处理后才进行实验;然后破碎叶得提取液,用_______试剂检测,当出现砖红色沉淀时,则说明有还原糖;用_______试剂检测,当出紫色时,则说明有蛋白质。
(2)若用洋葱绿色的管状叶作为材料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后,用白色光照射试管中色素提取液后经分光三棱镜后投射到白板上,观察可见光区域,发现_______光区域有暗带;用层析液(试剂)分离滤纸上的色素,离滤液细线最远一条色素带颜色是______。
(3)制作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_________→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__________。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最好选择分生区,此处结构特点是细胞多呈正方形,且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1.C 2.C 3.D 4.B 5.D 6.A 7.C 8.D 9.C 10.C
11.D 12.C 13.C 14.D 15.C
16.(1) 纤维素 维生素D
(2) 五
(3) 4 胸腺嘧啶
(4) 2016 18
17.(1) T 流动性 (2) 核糖体 内质网 (3) 高尔基体 胞吐 (4)ACD
18.(1) Ⅰ和Ⅲ 线粒体 (2) 三 叶绿体基质 (3)b、c
(4)左下 (5) 光强度 ≥ (6)CO2+H2O (CH2O)+O2
19.(1) 8 8 bc ② 前期、末期
(2)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3)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4) 分生 解离→漂洗→染色 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20.(1) 无水乙醇 斐林 双缩脲
(2) 红光和蓝紫光 橙黄色
(3) 染色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