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20 19:2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战国策》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课精读课文选自《战国策·魏策》,记述了战国末年强秦与小国国陵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交锋双方分别是小国使臣唐雎和秦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言佳作
二、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初中学段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解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结合九年级学生阅读水平教师着重训练学生自主解决文言疑难的能力
三、学生学习经验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学了不少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能初步达到举一反三的水平但是就《战国策》的特点而言,对于学生的理解仍然是较困难的
四、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文言常识的积累
五、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人物性格
六、知识目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解准确翻译文本记忆相关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能力目标:1能复述、翻译、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严密的逻辑
2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方法目标:通过对人物的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七、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朗读法 对比
八、学习方法:朗读法,探究法,表演法
九、预习设计:课前查找相关文学常识;读通课文,给生字词注音
十、教学设计: 3课时
第一课时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又: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大秦惠文王曾派张仪出使楚国,许楚怀王六百里商於之地,怂恿楚与齐断交,怀王不听劝告,上了当后昭襄王又试图以十五城之地与赵惠文王交换和氏璧最终蔺相如完璧归赵秦在消灭了韩、魏后,又想用易地之术夺取魏的属国安陵
1.抽生介绍作者、简介背景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2.全班齐读,然后正音正字
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ǎn 抢qiāng 傀guī 祲jìn 缟gǎo 挠náo 谕yù
初读感知
1.同学反复朗读,可按照每行为一组的顺序举行朗读比赛,以此激发学习读书的乐趣
2.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3.教师小结归纳,学生识记重点字词(学生在笔记本上梳理)

通假字
①故不错意也 通,意思是 ②仓鹰击于殿上 通,意思是
多义词
1、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2、许 安陵君其许寡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高可二黍许( )
3、于 受地于先王 ( ) 仓鹰击于殿上 ( ) 请广于君 ( )
4、然 虽然,受地于先王( )  秦王怫然怒( )
吴广以为然( ) 然志犹未已( )
5、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6、若 非若是也 ( ) 若士必怒( )
7、之 公亦天子之怒乎 ( )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辍耕之垄上( ) 怅恨久之 ( )
8、虽 虽千里不敢易也( ) 虽然,受地于先王( )
9、岂 岂直五百里哉 ( ) 将军岂愿见之乎 ( )
10、谓 秦王谓唐雎曰 ( ) 君谓计将安处 ( )
11、故 故不错意也 ( ) 广故屡言欲亡( ) 马无故亡而入胡( )
12、亡 广故屡言欲亡( ) 且秦灭寒亡魏( ) 亡羊补牢( )
13;徒 亦免冠徒跣 ( ) 徒以有先生也( ) 老大徒伤悲( )
14、因 因之以成帝业 (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
15、以 以大易小( ) 以君为长者( ) 固以怪之矣 ( )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徒以有先生也( )
词语的特殊用法
①请广于君 意思是: , 词作: 词
②轻寡人与 意思是: ,&nbs, p; 词作 词
古今异义词 长跪而谢之 古义: 今义:
翻译句子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2、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3、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4、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全班开火车疏通文意
练习巩固:在作业本上梳理本课重要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全文共四段,可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叙述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和秦王面对面的斗争
第三部分(4)写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
二、分各色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本剧
四、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逐句翻译,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突出唐雎和秦王的舌战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国策》论证说理周密严谨,笔锋犀利综论形势,无不纵横捭阖;指陈利害,无不锋芒毕露《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个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
教学过程
二、 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3、、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
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4、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5、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通过课文分析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秦王:骄横、狂暴、狡诈、阴险落架 唐雎: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三、教师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十一、作业反馈设计:
1、 梳理本课重点字词
2、查找资料,了解外交史上那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和故事
3、在战国时期有很多“士”,这个特殊的阶层流传下来许多故事,如毛遂、蔺相如、晏子等,课下可搜集一些
4、背诵第三段
十二、板书: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 唐雎
色厉内荏 外强中干 临危不惧 机智勇敢

十三、反思:
1文言教学中疏通字词疑难是学习的关键和基础,基于本课情况,尽量避免老师串讲,让学生借注解和同学探究文意
2、深入故事情节,活跃课堂气氛采用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在活动中要有非常明确的要求与指导,让学生参与者点评
策略运用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