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人之初 教案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8 人之初 教案 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5 17:0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人之初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选编了四句话,分别介绍了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选编此文,皆在为学生提供识字写字、训练朗读的文本情境,并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三字经》语句短小精悍,每句话由四个三只短语组成,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涵盖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不仅是古代儿童的重要读本。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有不少孩子在入学前就接触过《三字经》的诵读,对文本的熟悉是学生学习本课的有利条件,教师应抓住这一学情,引领学生在以前诵读的基础上将学习的重点转移到借助文本识字写字和理解内容上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多种方式自主识字,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提升学生对汉字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初步理解选编文本的含义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先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大致说一说句子的意思,使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初步了解《三字经》这本儿童启蒙读本,大致理解文中四句话的意思,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4.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三字经》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初步了解《三字经》这本儿童启蒙读本,大致理解文中四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大致了解选编文本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4个汉字:之、相、近、远。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之、相、近、习、远、玉、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景再现,初识《三字经》
1.出示课文插图,这是古代的学堂。快来看看他们在学什么呢?
2.教师简要介绍《三字经》。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读的第一本书。它只有一千多个字,却包含了很多知识和道理,有许多有意思的故事,也教会小朋友怎样做一个好孩子。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三字经》的第一部分《人之初》。
3.板书课题《人zhī初》(“zhī”的下面画田字格),给“初”加注拼音,引导学生正确读课题,提醒注意三个字都是翘舌音。
4.指导书写“之”。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之”,学生书空。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示书写要点:点在竖中线上,主笔是平捺,要写得舒展。横撇的角度要小,平捺紧接着横撇写。
(2)学生描红一个,练写一个。
(3)教师根据书写要点,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
(4)学生再练写一个,要求比原来有进步。
5.指导理解:“之”在这里是“的”的意思,结合自理认识“初”:出示图解,古时候表示用刀裁剪衣服是做衣服的开始,后来表示刚开始的时候。
一个月的开始,叫“月初”;一年的开始,叫“年初”;一个季节的开始,叫“初春”、“初夏”、“初秋”、“初冬”。开始也叫“初始”。
请学生说说“人之初”是什么意思。(指我们的人生刚刚开始。)
6.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看课本认真听。
7.引导讨论:这篇课文有什么特别之处?
通过讨论发现:课文三字一句,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设计意图及对策】: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开课伊始,利用课文插图还原古时候小朋友上课的场景,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到教学内容中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初”字,通过了解字理、一字多组来强化记忆“初”字。
【互动情况介绍】:让两校学生依次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猜测,引导学生问题冲突,解决问题。
板块二 各式读文,熟悉文本
1.学习活动:
1.跟读。 古时候的小朋友在学《三字经》时,通常是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读。读着读着,就能把文章读正确,学着古人的样子来读读吧。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你觉得哪一句特别难读? 进行重点句跟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重点对下列字进行正音:苟、乃、迁、为、琢。 2.自读。 借助拼音,鼓励学生自己把课文正确读下来。 去掉拼音再次读。 3.对读。 教师和学生对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 教师读“人之初”,学生读“性本善”,以此类推。 调换顺序,再读一次。
2.变换方式读。
(1)去标点读。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我们在很多地方看到的《三字经》就是没有加标点的,读读这个版本吧。
(2)整排读。古人写文章不仅没有标点。而且往往自上而下写,从右往左写,你会读吗?
【设计意图及对策】:多种形式的变化朗读,旨在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与生字多次见面,还能体会到古文书写的独特之处。
【互动情况介绍】:请两校学生各自分组练习朗读,在此基础上跟老师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互动,借此充分读熟课文。
板块三:定位认读,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第一小节,隐去第一小节中不要求认读的字词,请学生认读剩下的生字:“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先按顺序认读,再打乱顺序认读。
2.请学生说说:你在哪里看见过这些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进行以下教学。
(1)识记“性”。
出示词卡“性格、个性、天性”,请学生认读。提问:“性”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
指导:左边是竖心旁,右边是“生”,指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有。
(2)识记“善”。
出示词卡“友善、善心”,请学生认读。
(3)识记“习”。
出示词卡“学习、习性、习惯”,请学生认读。
(4)识记“教”。
出示词卡“教学”,请学生认读。出示“教”的甲骨文字形,提问:这个字形像什么?
讲解:右边是一只手拿着一根棍子,左边的下面部分是一个孩子,就像一个老师拿着教鞭督促学生学知识。
(5)识记“迁”。讲解:“迁”在这里是指改变。
(6)识记“贵”。
出示词卡“宝贵”,请学生认读。
(7)识记“专”。
出示词卡“专心、专门、专业”,请学生认读。
读字游戏。
【设计意图及对策】:出示“教”的甲骨文字形,让学生通过形象的图示明白这个字的意思,了解字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字形、字义的教学就会水到渠成。
【互动情况介绍】两校教师依次请学生口答问题,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进行双方学生互动补充。
板块四:再次朗读,了解大意
1.师: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品味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吧!
学习活动:
1.小组合作读第一小节。 2.交流: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这一小节的主要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不使人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只要求学生笼统讲讲自己的阅读收获,不要求逐字逐句理解,避免因逐字理解而导致的枯燥乏味,影响学生阅读兴趣。
板块五:书写指导
出示“近、远、相”
1.指导“近、远”。
重点指导写好“走之”:点的落笔在左上格中心;横折折撇和上点远离,成左倾之态,下部微微靠拢右侧部件,使之紧凑;平捺起笔重,和撇尾相接,向右舒展,捺脚上沿成水平。
2.指导“相”。请学生说说这个字的结构、书写注意点。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评议。
【设计意图及对策】:“近、远”2个字结构相同,书写要领相同,放在一起指导书写,有利于学生把握书写规律。
【互动情况介绍】两校学生先进行自主练习,再由两校老师选择典型书写作业,进行评议。
作业设计: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两校作为教育共同体学校参与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让每个孩子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其主要的组织形式,是两校同步课堂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同步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了两校学生共体提升的合作学习能力,实现两校学生资源共享。
反思教学,觉得自己做的不错的地方:
1.本课虽然是识字课,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但是由于本课内容节选自《三字经》这一经典的儿童启蒙读本,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多介绍了一些有关《三字经》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对传统国学的兴趣。比如,上课伊始,出示《三字经》的书籍图片,通过生动有趣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三字经》的学习兴趣。
2.本课精选《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共八行,四句。本课时主要学习第1个片段: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由于孩子们还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对文本的意思的理解,对孩子来说有些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我只是引导学生大体了解意思,并熟读成诵,为今后更好地理解、领悟、印证打下基础。
3.本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扎实地识字学词、训练朗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传统国学的兴趣,在学生心中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这对学生来说,甚至是比学会字词更重要的收获。
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一些不足,我也很是遗憾:
1.关注面没有完全面向全体,有很多孩子只是听明白了句子的含义,但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来说就说不出来了。
2.时间分配上还有待严谨一些,分析文本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可是字词学习上疏忽了。对于一年级来说,字词的学习还是很重要的。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第1课时要求认读的生字、词语,背诵第一小节。
2.认识“幼、玉、器、义”4个生字;会写“习、玉、义”4个字,重点写好“义”;复习“不”的变调规则。
3.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小节,并尝试背诵。联系生活理解第二小节的大致内容。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第二小节的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出示生字:之 相 近 习 远 玉 义
指名读,齐读。
出示词语:
初始 初夏 性格 个性
专门 专心 善良 友善
指名朗读或者背诵第一小节。
板块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回顾第一小节的学习方法。
学习活动:
小组合作用这种学习方法第2小节: 把课文读通顺。 交流识字方法。 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在第1小节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此前的方法分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体现了教师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
1.跟读第2小节(相机指导“不”的变调规律:后面的字是第四声时,读第二声;后面的字是其他声调时,都读第四声。)
2.学习“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1)教学生字“幼”
a.出示“幼”词卡,我们在上一年级之前上的是“幼儿园”,幼儿园的小朋友比我们小,“幼”就是小的意思,讲解字理一一幼的左边是细丝,细线细细的,很小很小,右边是个“力”,小朋友年龄小,力气小。指读。
这一行里藏着一对反义词,你找到了吗?
B.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就是“子不学”。出示“非所宜”,“宜”是合适,应该的意思,“非”是不的意思,“非所宜”就是一一不应该.
(2)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老了以后会怎么样?
(3)《长歌行》中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趁小的时候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课文里也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你找到了吗?
是呀,这样的人老了以后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以后,如果有小朋友不爱学习,说自己还小,以后长大再学,你就能用《人之初》中的话来劝劝他。
(4)同桌合作读
3.学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指读
(2)教学“玉”
讲解字理:一根绳子穿着几片玉石,那一点就是绳子打了个结。
(3)教学“器”
a.出示字卡,指读,
b.讲解字理:器的中间是一只狗,四个“口”代表器具,器具这么多,就要让狗狗来看管,
(4)从玉石变成精美的玉器中间经历什么呢?讲述《和氏璧》的故事,引导简单回答打磨过程,
(5)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会成为精美的玉器的,这就是一玉不琢,不成器。
(6)人和玉其实是一样的,人不经过学习,是不会知道做人的道理的,也就不能成才。这就是一人不学,不知义。
(7)教学“义”
a.出示生字卡,指读。
b.讲解字理:义是“仪”的本字,把羊头放在长柄的三叉武器上表示“威仪”。在这里“义”指道理。
(8)师生合作读。
(9)指名说说第二小节的大概意思。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将识字与读文,朗读与理解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兴趣。理解韵文意思时,采用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板块三:练习背诵,适度拓展
学习活动:
1.生自主练习背诵课文,在背诵过程中,师适当指导:可以先分句背诵,再连起来背诵;在背诵的时候结合句子的意思帮助记忆。 2.指名生分句背诵,分小节背诵,全文背诵。 3.适度拓展。
(4)生齐读出示的两句话。
板块四: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指导写:习、玉、义
2.范写、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写字指导,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自主读帖的能力,感受汉子笔画之间的和谐之美,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板块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三字经》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而且还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丰富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多读一读,相信你从中一定会得到很多的收获。
出示:“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柕。”“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师范读,生自主读一读。
设计意图:《三字经》是非常经典的读物,拓展其他的内容,更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课后继续接受文学经典的熏陶,继承并弘扬中华文化。
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与家长一起阅读《三字经》的其他内容。
板书设计:
人之初
人不学 不知义
教学反思:
1.谈话导入,出示课题,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习中来。“不”变音的教学,集中学习,不字的变调规律,引起学生的重视。
2.自主识字,鼓励多元识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是部编教材的要点。
3.先认读,再组词,接着观察该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后范写指导。教学步骤层层推进,扎实有效。
4.
不足之处:
1.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
2.课堂气氛的调动做得不好,应该设计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在课文学习结束时又出示《三字经》中关于“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句子,通过拓展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三字经》丰富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自然激发了学生阅读《三字经》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