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7 09: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
漳州市2022—2023学年(上)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将所有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21年,在四川三星堆遗址中发现了“鸮”形纹饰青铜尊,相隔1300多千米的殷墟也曾出土“妇好鸮尊”。此外,该遗址出土的象征王权的玉璋、玉戈等玉器在河南、陕西和华南地区也有类似发现。这表明( )
A. 中华古文明起源于四川三星堆 B. 三星堆青铜器和玉器均为礼器
C. 古蜀文明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D. 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2. 商周时期,掌握神权的卜、巫同时又是重要的国家官员,他们可以通过卜筮来参与王朝的最高决策权,权位显赫。这表明商周时期( )
A. 具有原始民主色彩 B. 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 神权与政权相结合 D. 王权与神权矛盾尖锐
3. 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提出“仁政于民”“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主张。这反映儒家主张( )
A. 以德治国 B. 礼法并用 C. 以民为本 D. 教化民众
4. 汉和帝继位时年仅十岁,其母窦太后临朝称制,窦氏兄弟并居机要,掌握实权,窦氏一门富贵。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 外戚专权 B. 君主专制 C. 政治腐败 D. 皇帝年幼
5.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陶瓷、造船等行业也有明显的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江南自然资源丰富 B. 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
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
6.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7. 唐朝施行两税法后,有人评论说“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白居易诗云“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这表明两税法的实施( )
A. 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 B.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 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 D. 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
8. 如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在①②③④处填写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
A. 道—府州军监—郡守—转运司 B. 路—府州军监—转运司—通判
C. 路—参知政事—郡守—节度使 D. 省—参知政事—节度使—巡抚
9. 随着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大,辽确立了一种“因俗而治”的管理制度,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一制度是( )
A. 四等人制 B. 南、北面官制 C. 猛安谋克制 D. 行省制度
10. 《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内地”。这反映了元朝边疆管理呈现的趋向是
A. 与内地一体化 B. 尊重各民族习俗 C. 有重大的创新 D. 注重继承前朝经验
11. 明末清初社会的剧列动荡,促进了思相界的活跃。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观念。这一思想产生的根源是( )
A. 专制统治僵化 B. 海禁政策失效 C. 商品经济发展 D. 人地矛盾激化
12. 清王朝根据西藏和西南政治、历史、民族的特点,分别推行驻藏大臣和改土归流来加强对当地的统治。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该举措( )
A. 消除了民族分裂势力 B. 保障了政治局势的稳定
C. 扭转了边疆混乱局面 D. 促成了各地的协调发展
13. 下表为1842-1844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借助这些条约,列强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 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浦条约》
A. 打开了中国市场 B. 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C. 掀起了瓜分狂潮 D. 获得了在华驻扎军队权
14. 下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最符合他们研究主题的是( )
A. 救亡图存的探索 B. 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C. 思想解放的潮流 D. 清政府统治的崩溃
15. 张之洞掌管湖北期间,建设长江中游交通网;左宗棠掌管福建期间,大力发展当地沿海区域的航海业。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 改变了封建统治 B. 促进了政治民主化
C. 实现了富国强兵 D. 推动了经济工业化
16. 史料是人们了解、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用来研究“百日维新”的原始史料是( )
A. 史书《戊戌政变记》 B. 电视剧《戊戌风云》
C. 连环画《百日维新》 D. “明定国是”诏书
17. 《马关条约》签署后,台湾人民“涌入衙署,哭声震天”,请时任台湾巡抚唐景崧向清政府转达台湾属倭“如赤子之失父母,悲惨至极!”日军在攻台战役中,感叹说:“有全台皆兵之感”。材料反映出台湾人民( )
A. 强烈民族认同感 B. 同情清廷战败
C. 斗争取得了胜利 D. 内部矛盾激烈
18. 民国初年,国民获得了一些政治权利。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经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机构拥有较高的权威,包括大总统在内的各种重要官职,均需选举或得到认可,方能产生;各项法律政令和重大行政事务,亦需经批准方可实施。这说明辛亥革命( )
A. 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B. 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C. 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
19. 1920年秋,蔡元培率先在北大开放大学女禁,招收九名女学生,首开大学教育男女同校的先河。上海、南京、广州、天津等地竞相仿效,女生络绎进入各地大学,蔚成风气。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 批判封建旧道德和旧礼教 B. 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倡导解放妇女和文明开化
20. 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们感到“仅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弱”“须要找一个共同奋斗的同盟军……于是一部分学生领袖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这一转变促进了
A. 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B. 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C. 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D. 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21. 中国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的发展状况
时间 工厂数 资本额(万元) 工人数(万人)
1912 698 33083 27
1920 1759 50062 56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B. 国家对外贸易政策调整
C. 南京国民政府支持 D.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22. 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提出了“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人”、“红军是工农群众的红军”、等宣传标语。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是(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23.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进行谈判是为了
A. 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 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24. 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此次行动
A.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 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D. 完成了收复失地的任务
25. 如图是1953年英韬创作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人们正在为一场竞赛呐喊助威。这表明当时我国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改造同时并举 B. 经济方针政策严重脱离实际
C. 现了农轻重各部门的协调发展 D. 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6. 1954年7月,毛泽东指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之间可以和平共处。”10月,他与尼赫鲁谈话时讲到:“国与国之间不应该互相警戒,尤其在友好的国家间。像我国同美国这样互相警着是不好的。”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改变了“一边倒”的方针 B. 根据多极化趋势调整外交
C. 与资本主义阵营达成和解 D. 外交活动服务于国家利益
27. 1954年12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提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这一转变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
A 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 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
C. 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D. 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发生转变
2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这一举措旨在( )
A. 完善国民经济体系 B. 提高中国国防实力
C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D.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9. 196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35亿元,比1962年增长55%,1963年至1965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7%,超过了“一五”期间的速度。这说明( )
A.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上完成 B. 工业落后面貌开始得到了改变
C. 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D. 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逐渐显现
30. 2002~2021年中国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情况
2002年 江泽民 全球环境基金第2届成员国大会 《采取积极行动共创美好家园》
2012年 胡锦涛 G20峰会 《稳重求进共促发展》
2021年 习近平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团结合作抗议,引领经济复苏》
据此可知,中国( )
A. 开展全方位的新型外交活动 B. 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 努力推动传统国际组织改革 D.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本卷共3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6分,第33题12分。)
31. 考古成果与历史遗迹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来源。
材料一
铭文释意:“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之后,命令虞侯夨(cè)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瓒一陈……赐给你土地和人口。”
材料二
北魏初期,统治者在山西大同开凿的云冈石窟、佛像造型比较粗犷,在服饰方面是贴体透肌,衣服短而窄,表情严峻。迁都至洛阳后,宣武帝为其父孝文帝做功德而建龙门石窟,洞中的佛像,衣服垂于方座前面,衣袖宽大下垂,面相略长而清秀,表情温和并作微笑状。
——摘编自何养明《洛阳龙门北魏石窟艺术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宜侯夨簋”铭文体现的政治制度,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云岗石窟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不同艺术表现特点,并简析造成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变化的原因。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以来,一些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如太湖周围的三吴地区,因载种桑棉,还需从外处调进粮食,这样就促进了粮食的商品化。其他像花生、烟草乃至甘蔗等,在其生产发展中也都有类似情况。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和贫瘠的山区,都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以补救粮食生产的不足。在土地利用上,除了扩大东北、西北的垦殖开发,还推广了复种和套种等多熟制,扩大了增产途径。传统的精耕细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珠三角地区,一种将农、牧、渔、副结合的基塘生产方式日渐成熟。
——摘编自王思明《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农业》
材料二 中国近代,各级政府开始设立管理农业的专门机构,颁发一系列专项经济政策和奖励章程、兴办农业学堂、农事试验场,促进近代农业科技同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的结合;同时又饬令开设商埠,发展外贸农业,使沉睡了几千年的自给自足经济开始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经济转化……但,通过对近代农业生产力的考察,中国近代农业仍然停留在铁犁牛耕的传统农业方式,所面临的危机是不容置疑的。一个是国家、社会的特殊环境对近代中国农业造成的危机;另一个是传统农业自身特点不能适应近代社会进步而面临的危机。
——摘编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农业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仍然停留在铁犁牛耕的传统农业方式”的原因。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七会议后,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简史》的目录节选。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第二章 掀起土地革命的意义第三章 ……(A)第四章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第七章 ……(B)第八章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选择的革命道路,并简述其意义。
(2)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在A、B中任选其一,编写一个章节标题,并说明理由。
漳州市2022—2023学年(上)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将所有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A
【18题答案】
【答案】A
【19题答案】
【答案】D
【20题答案】
【答案】C
【21题答案】
【答案】A
【22题答案】
【答案】B
【23题答案】
【答案】C
【24题答案】
【答案】B
【25题答案】
【答案】A
【26题答案】
【答案】D
【27题答案】
【答案】B
【28题答案】
【答案】B
【29题答案】
【答案】C
【30题答案】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本卷共3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6分,第33题12分。)
【31题答案】
【答案】(1)制度:西周分封制。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巩固西周的统治)。
(2)不同:云岗石窟佛像表情严峻、服饰短窄;龙门石窟佛像表情祥和、服饰宽长。
原因:民族交融加强(受中原佛教文化影响);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2题答案】
【答案】(1)表现:高产作物推广;农产品商品化提高;耕作技术进步;多种经营方式兴盛。
(2)新变化:从自给自足到以市场为导向。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民族危机加深;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33题答案】
【答案】(1)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意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示例1:
A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理由: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年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取得最终的胜利。
示例2:
B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理由: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建立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
同课章节目录